一篇報道改變了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又一篇報道又將另一個孩子從死亡線上拉回?!洞蠛訄蟆方舆B報道的兩個不幸孩子的命運,牽動了廣大讀者的心,同時也引起了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的牽掛。
2010年10月21日到11月1日,大河報先后以《揪心報道引來省委書記捐款》、《省委書記牽掛救母三齡童》為題予以報道。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接連關注貧困兒童的事,一經媒體報道,頓時引起了更大的愛心浪潮。如今,被盧書記關注的“燒傷女孩”已經病愈出院,而被盧書記牽掛的“救母三齡童”也露出了微笑……
而《大河報》也為此創(chuàng)下了三個奇跡:不到十天,連續(xù)挽救了兩個孩子的生命;不到十天,記者所寫的報道得到了省委書記的兩次關注;采訪的記者也在《大河報》一月評比中,連獲兩個“周之星”。
“不到十天,同一記者采訪的兩篇民生報道,均得到了省委書記的肯定、關注和互動,這在河南新聞史上也極為少見?!币晃粓髽I(yè)同仁不無幽默地對記者說。
記者采寫的兩篇民生報道同時得以刊登,并產生廣泛影響,都引起了省委書記的關注,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細細品味兩篇報道的畫外音,以及省委書記關注所釋放出的信號,就會覺得,確屬偶然中的必然。
記者采訪到第一個孩子時,首先考慮的就是,無論是小孩,還是醫(yī)院,甚至包括記者,都是一個十分棘手的難題。
一個17歲的女孩,她剛出生不久就被父母送人,養(yǎng)父母在外打工又將她寄養(yǎng)在親戚家,由于缺少親情和關愛,她性格孤僻、倔強。9歲時養(yǎng)父母又將她送回親生父母身邊,親生父母不愿要她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