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強調(diào)語言的精確性,并且把用語得體作為語言的最高原則。語言的模糊現(xiàn)象被認為是語言運用不當,易引起歧義。其實,模糊性是客觀世界固有的屬性,是人類思維本質(zhì)的特征之一,語言作為客觀世界的表現(xiàn)形式、思維的載體,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特性。在言語交際中,信息發(fā)出者有時故意利用語言的模糊性,以達到某種交際目的。尤其在文學作品中,模糊的語言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語用功能。
關(guān)鍵詞: 跨文化語境 文學語言 模糊性
一、語言模糊性(fuzziness)的理解
什么是模糊性,不同學者有不同的釋義。馬爾提(Anton Marty)在其《對普通語法和語言哲學的基礎(chǔ)的研究》中說:“我們所說的模糊性,就是指某些名稱的應用范圍不是嚴格地劃出的這種現(xiàn)象?!丙溈怂埂げ既R克(Max Black)在《語言和哲學》中也寫道:“……一個語詞的模糊性,就表現(xiàn)在它有一個應用的有限區(qū)域,但這個區(qū)域的界限是不明確的?!币駹枺╕ager)曾給模糊性下了一個更為可觀的定義,他說:“模糊性就是指一個命題與其否定命題之間缺乏明確的區(qū)別,具體地說,一個概念離它的否定面愈遠,它就愈不模糊,相反,如果一個概念離它的否定面愈近,這個概念就愈模糊[1](P27)?!逼査箘t指出:“當事物出現(xiàn)幾種可能狀態(tài)時,盡管說話者對這些狀態(tài)進行了仔細的思考,實際上仍不能確定,是把這些狀態(tài)排除出某個命題(proposition),還是歸屬于這個命題。這時候這個命題就是模糊的(轉(zhuǎn)引自伍鐵平,1999:136)?!敝x弗勒將模糊性劃分成兩種:一種表現(xiàn)人腦的局限性,一種來自自然界本身根深蒂固的界限不清的特點。
在漢語中,親屬稱謂非常復雜,標準較亂。而在英語中親屬稱謂則簡單多了,如,brother既可表示“哥哥”,也可表示“弟弟”;sister既可表示“姐姐”,也可表示“妹妹”;uncle的概括性更強,可同時表示漢語中的“叔父、伯父、舅父、姨夫、姑父”等。
導致語言模糊性的另一原因正如伍鐵平老先生所說:“客觀世界的事物是無窮盡的,語言必須盡量用最少的單位來表達最大限度的信息量,否則語言就會非常累贅,語言打破客觀事物或概念的界限,用同一個詞表達各種不同的感覺,就可以大大節(jié)省語言單位。這是語言模糊性質(zhì)存在的內(nèi)在因素?!保?999:24)所以在實際語言中,我們常能發(fā)現(xiàn)一詞多義、多詞一義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模糊性是主體(語言的使用者)、客體(語言所指的對象)及語言互動的結(jié)果,是由這三方面的特點同時決定的,語言是模糊性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
根據(jù)傳統(tǒng)的二值邏輯(two-valued logic),一個概念范疇的內(nèi)涵和外延都必須是明確的,命題非真即假,如互補反義詞“生—死”,二者不可兼顧。然而在人類社會中,許多概念二值邏輯無法解釋,它們除屬于或不屬于某個范疇外,還具有另外一種可能性的事物,它們屬于多值邏輯(many-valued logic),這些集合的核心區(qū)域的屬性是明確的,是所有成員共有的典型屬性,模糊屬性都出現(xiàn)在兩個集合的邊緣區(qū)域,是集合的非典型屬性,為少數(shù)成員擁有。如,“漂亮”的內(nèi)涵很清楚,我們能很容易判斷長相什么樣的女孩是漂亮的,但“漂亮”這一概念的外延卻是不明確的,因為我們很難給出一個標準,究竟長得什么樣才算“漂亮”。
但是,語言的模糊性(fuzziness)決不等于含糊不清(vagueness)。在科技論文、法律文書及政府聲明等的處理時,必須使用清晰精確的語言,以避免歧義。但模糊語言也有它施展本領(lǐng)的地方。它不但能較好地解決日常交往中可能出現(xiàn)的交際困難,在文學作品中,更能給人以一種特殊的美學欣賞價值。如,“Well...mm...It’s really something.”來回答他人的提問,既在一定程度上顧全了提問者的面子2646a1cc47fdf8069a11776d17c9cd2d2c2f7a57977ea5b6dfc601d428d7ff6e,又保持了自己的立場。
二、語言模糊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因為追求某種特殊的效果,而刻意為之。這種情況又以文學創(chuàng)作中較為常見。Ullmann曾經(jīng)提出,模糊性尤對詩歌作者和其他文學創(chuàng)作者是一種優(yōu)點。的確,適當?shù)哪:幚硗鶗硪庀氩坏降男Ч?。它的距離感和朦朧感,它那含而不露、曲折委婉的意蘊反而是“精確語言”所無法企及的。這方面的例子可以說是舉不勝舉。音韻的調(diào)節(jié),詞語的活用、妙用,比喻、夸張、雙關(guān)、似非而是的雋語等的運用,都可以為作者的行文增色不少。Robert Burns的“O,my love is like a red,red,rose,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后人傳誦的愛情名篇了。它之所以牽動了無數(shù)少男少女的情思,其中的玄奧之處正在于那一朵忽近忽遠在“六月里迎風初開的紅玫瑰”。在莎士比亞的Hamlet中,當主人公抒發(fā)對Ophelia的熾烈情感時,曾這樣表白道:“I love Ophelia: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Make up my sum.”“四萬個兄弟”加起來的愛到底是多少?這個問題恐怕誰也無從回答。但關(guān)鍵在于,讀到這里又有誰會不被那忠貞不渝的美好感情所深深打動呢?
語言的模糊性是各民族語言的共性,在中西方文化文學中,含蓄而謙虛地使用模糊語言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有意識地使用模糊語言能使話語顯得非常委婉、禮貌、幽默等,同時又能達到交際目的,是語言使用者常用的一種表達策略,如:
禮貌用法:
A:How about my new dress?
B:I like the colour very much.
B的回答很模糊,她既沒有說A的裙子好看,也沒說她的裙子不好看,而是說“I like the colour very much.”,顯然,B不喜歡A的裙子,但又不便直說,因此她故意模糊回答A的問題。從B的回答,A不難發(fā)現(xiàn)B對她的裙子的實際看法,同時也覺得這種回答更容易讓人接受。
幽默用法:
“I want to ask you for a favor,but can you keep it as a secret for me?”Asked John.
“Certainly I can.”Answered David.
“I’m short of money these days,will you lend me some?”
“Oh,don’t worry,said David,“I’ll take it as if I didn’t hear you.”
得知John想借錢后,David既不說借也不說不借,而是急智地給了一個模糊的回答,David立即就能明白他婉言拒絕。
委婉用法:
在中西方文化中“上了年紀”和“老了”是一對相鄰的模糊集,人們常用“上了年紀”婉指“老了(old)”?!皼]了(to be no more)”、“謝世(to end one’s day)”、“睡了(go to sleep)”、“圓寂”,“作古”,“駕崩”、“歸西(go to heaven)”等都是“死”的模糊表達。而“床第”、“那事兒”、“房事”、“云雨”等詞語是對夫妻性生活(to make love,to sleep together,to make it etc.)的模糊表達。
三、語言的模糊性的語用功能
模糊意識是關(guān)于人們認識中對于對象類屬和性態(tài)的不確定的基本形式和本質(zhì)特征。它有著兩種形式,一種是由于主體在把握對象類屬和性態(tài)時缺乏明晰的劃分而產(chǎn)生的,而另一種是主體意識把事物之間區(qū)分和界限加以模糊的處理,然后再通過壓縮、抽象出若干相對明晰的界限,以達到對事物比較精確的認識。語言的特殊魅力,常常存在于它的模糊性之中。
所謂語言的模糊性,就是指語言沒有確定的外延,但有一定的內(nèi)涵,它表達某些事物時是朦朦朧朧的,既指定一些事物,又不十分明確,例如“美”這個詞,給人一種肯定是比一般好的概念,但是多好,就沒有一定的度量標準也即沒有明確的概念。唯一能度量模糊語言的是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所以語言的模糊性有它的一般基礎(chǔ),并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也正是由這一點,人們才可以理解和感受到語言的模糊性的意義和作用的。模糊語言既然是人類語言發(fā)展的高級階段的產(chǎn)物,它就有別于精確語言的作用和特點,它給人們帶來感受和認識上的多樣性、靈活性和隨機性,它是精確語言無法替代的。它主要用來表達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而不是表達事物本身,又為人們的審美活動所必需的,更是修辭的重要手段。
語言的模糊性能豐富語言的表現(xiàn)力,這一點在文學作品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信息發(fā)出者、作者在作品中常常使用模糊語言,以創(chuàng)造一種意境,表達某種感情,讓信息接受者、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同時,模糊語言也能給文學作品帶來一種美的享受,增強藝術(shù)感染力。如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是這樣描寫“鄰家之子”的:“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蹦敲础班徏抑印本烤故嵌嚅L多短,本來有多白多赤,究竟有多美,肯定還是模糊的?難以回答。所以美感就在于“似與不似”之間,不可用明晰確切的語言來界定。
情感是文學作品的本質(zhì)特征之一。格式塔心理學告訴我們:不完全的形式呈現(xiàn)于眼前,會引起人們一種追求完整、追求和諧的強烈沖動;殘缺之情、言外之情更能撩起人再延伸、再創(chuàng)造的欲望。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愁情可載可量嗎?所以,保持一個形象(包括其語言的完整性)的模糊性,比清晰、準確地選擇要好得多。
四、結(jié)語
表達有時需要語詞的模糊性;假如通過約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語詞的模糊性,那么就會使我們的語言變得如此貧乏,就會使它交際和表達的作用受到極大限制,而其結(jié)果就是摧毀了語言的目的,人的交際就很難進行??梢赃@樣說,模糊性正是語言自身魅力的最好體現(xiàn)。認識和掌握語言的模糊性特征對于語言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弗洛依德.心理學與西方文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
?。?]胡和平.論文學語言的模糊性[J].濟南大學學報,2002.5:32-39.
?。?]胡經(jīng)之,王岳川.文藝學美學方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伊格爾頓.當代西方文學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許國璋.論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Ullmann,S.Meaning and Style[M].1973.
本文為基金項目,項目編號為:ZK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