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稱謂語的使用及轉(zhuǎn)換受到諸多社會語用因素的影響,稱謂語的社會語用功能應(yīng)根據(jù)具體語境恰當(dāng)分析,因此譯者在翻譯稱謂語時應(yīng)根據(jù)其特定的社會語用功能達(dá)到動態(tài)對等,對于語用不可譯性也應(yīng)盡可能保留語用含義,更準(zhǔn)確地傳達(dá)原文的意思。
關(guān)鍵詞: 英漢稱謂語 社會語用功能 對比分析 《雷雨》 《芭巴拉少?!?br/>
一、引言
對于稱謂語的研究由來已久,但這類研究大都局限在社會語言學(xué)范疇內(nèi),而且大多是一種靜態(tài)的描寫,而稱謂語的使用是多變的,從語用學(xué)角度研究稱謂語給稱謂語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本文運(yùn)用社會語用學(xué)的觀點(diǎn)分析稱謂與選擇和轉(zhuǎn)換的制約因素,選用《雷雨》的漢英對照本和《芭巴拉少校》的英漢對照本作為語料,進(jìn)行英漢稱謂語社會語用功能的對比分析及英漢稱謂語翻譯策略的討論。本文分析了《雷雨》和《芭巴拉少?!分蟹Q謂語的社會語用功能,找出影響稱謂語使用的社會語用因素;通過對比研究,找出兩部戲劇中稱謂語使用的異同,進(jìn)而提出翻譯策略。
二、《雷雨》和《芭巴拉少校》中稱謂語的社會語用功能對比分析
(一)《雷雨》中稱謂語的社會語用功能
《雷雨》中的稱謂方式主要有親屬稱謂語、名字、昵稱和通稱。這里,筆者將著重分析稱謂語的社會語用功能及使用稱謂語的制約因素。
1.親屬稱謂語
“在中國親屬稱呼用得非常廣泛,不僅至親骨肉中晚輩須用‘爸爸’、‘媽媽’、‘奶奶’、‘大伯’、‘二叔’、‘三姑’、‘四姨’等稱呼長輩,而且同輩也要對年長者稱‘大哥’、‘二姐’等等,長輩或是年長者的同輩常會以‘孩子’稱呼晚輩,年長的同輩也會用‘二弟’、‘三妹’之類稱呼來叫年輕的同輩?!保?](P115)
總的來說,《雷雨》中的親屬稱謂語使用遵循了這些原則。另外,作為一種言語行為,使用稱謂語也是根據(jù)語境來達(dá)到一定的目的。使用親屬稱謂語也反映了禮貌原則。例如:
貴:(望著她,停下工作)四鳳,你聽見了沒有?
四:(冷冷地)干什么?爸。
這里四鳳稱呼她的父親也許是出于不耐煩。根據(jù)語言語境,她父親已經(jīng)叫了她幾遍,但是她假裝沒聽見。等到她父親停下工作望著她,她才回應(yīng)。另外,四鳳稱呼他“爸”也許只是出于血緣關(guān)系,而非出于尊敬,因?yàn)樗抢淅涞亟兴赣H。根據(jù)情景語境,她父親在她心目中是一個卑賤可鄙的人,所以她并不尊敬她父親。然而,她還是遵循原則稱呼她父親,這樣保全了他的面子。因此,這種行為仍可稱之為禮貌行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孩子應(yīng)該對長輩表示尊敬,用親屬稱謂語來稱呼他們的親屬,而不能直呼姓名。
與四鳳相反,大海從不稱呼他繼父為“爸”。從文化語境上看,雖說魯貴是他的繼父,但是也應(yīng)該被稱呼為“爸”。大海卻總是用“你”這個卑稱來稱呼他,因?yàn)榇蠛8揪颓撇黄鹚@個卑賤的繼父。例如:
貴:老爺就是老爺,什么董事長,上我們這兒就得叫老爺。
大:你給我問他一聲,說礦上的工人代表來了。
這里,大海沒有用親屬稱謂語稱呼他的繼父,無視他,沒有保全他的面子,因此也就沒有表示禮貌。大海甚至還用罵名來表達(dá)對繼父的仇恨與憤怒。如:
貴:我不要臉?我沒有在家養(yǎng)私孩子,還帶個(指大海)嫁人。
魯:(又痛又恨)你!
大:(抽出手槍)我——我打死你這老東西!
依照情景語境,魯貴羞辱了侍萍,激怒了大海,因此大海抽出手槍叫魯貴“你這老東西”,表達(dá)了內(nèi)心的憎恨。這里,情景語境決定了稱謂語的選擇。
以上的例子都是對長輩的稱謂形式。以下這個例子是長輩用“孩子”來稱呼小輩,表達(dá)對小輩的愛。如:
魯:(伸出手來,向四鳳)孩子,讓我好好看看你。
2.名字
《雷雨》中,名字用于長輩稱呼晚輩或者主人稱呼仆人。其語用功能也因不同語境而不同。如:
四:(溫柔地)萍,我好好地侍候你,你要這么一個人。我給你縫衣服,燒飯做菜,我都做得好,只要你叫我跟你在一塊兒。
四鳳用名字來稱呼周萍,顯示了她對周萍的愛,以及他們的親密關(guān)系。因?yàn)闆]有其他人在場,所以她不用像其他仆人一樣稱呼他少爺,而是溫柔地叫他的名字,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
又如:大:同情不是你同我的事,也要看看地位才成。
沖:大海,我覺得你有時候有些偏見太重;有錢的人并不是罪人,難道說就不能同你們接近么?
大海因他和周沖之間的地位差異拒絕了周沖的同情,接著周沖就用名字來稱呼大海,試圖拉近他們之間的人際距離。周沖起先是用“頭銜+姓”的稱謂語形式來稱呼大海的,如此顯得人際距離較遠(yuǎn),為了拉近關(guān)系,他用名字來稱呼大海,試圖通過這樣的語用效力來達(dá)到說服的目的。
3.昵稱
昵稱“比一般稱謂詞更具情感信息,運(yùn)用廣泛,加強(qiáng)了人與人的情感關(guān)系”;“能拉近聽者和講話者間距離、建立更親密關(guān)系”;“當(dāng)然,它也受語用因素的制約”。[1](P115)
例如:萍:(回頭,低聲,熱烈地)鳳兒?。ɡ镍P的手。)
周萍用昵稱來稱呼四鳳,從而建立他們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他不像家里其他人一樣用名字來稱呼四鳳,顯示了他們不同尋常的關(guān)系。但是,他只在私底下這樣稱呼,因?yàn)槟菚r他還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的關(guān)系。
又如:魯:(向魯貴)你少說話,(對四鳳)媽對不起你,以后跟媽在一塊兒,沒有人會欺負(fù)你。我的心肝孩子。
侍萍用昵稱來稱呼女兒是為了表達(dá)她對女兒深深的愛。這里,侍萍向女兒保證會照顧她不讓別人欺負(fù)她,因此她用昵稱來表達(dá)對女兒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
4.通稱
《雷雨》中還有一種稱謂語,屬于通稱。使用通稱的制約因素主要是地位。使用通稱主要表示了稱呼者的尊敬和禮貌。
例如:蘩:(見魯媽立起)魯奶奶,你還是坐呀。哦,這屋子又悶熱起來啦。
萍:(囁嚅)魯奶奶,您相信我,我一定好好地待她,我跟她現(xiàn)在就走。
蘩漪用“魯奶奶”來稱呼魯媽,表示了對仆人妻子的禮貌?!皩δ昙o(jì)較大的仆人稱‘奶奶’、‘媽媽’、‘大娘’、‘嫂子’、‘姐姐’和‘哥’是一種泛親屬稱謂的敬稱”。[2](P61)
周萍也用“魯奶奶”來稱呼魯媽,表示對她的尊敬和真誠。他想要贏得魯媽的信任,所以他向魯媽保證會好好對待四鳳。另外,他也用了“您”這個敬稱來顯示禮貌和尊敬。
?。ǘ栋虐屠傩!分蟹Q謂語的社會語用功能
《芭巴拉少校》中的稱謂語形式與《雷雨》比較相似,有親屬稱謂語、名字、昵稱和通稱等。在此分析這些稱謂語的社會語用功能和制約因素。
1.親屬稱謂語
在英語國家中,親屬稱謂語用得不是非常廣泛,這部戲劇中的情況也是如此。
例如:Stephen:Not at all,mother.
Barbara:[shaking her head] It’s no use running away from wicked people,mamma.
孩子們稱呼Lady Britomart“mother”或者“mamma”?!癿other”是正式稱謂語形式,而“mamma”是非正式稱謂語形式。Stephen用“mother”稱呼母親表示尊敬,而Barbara用“mamma”稱呼表示親密。
又如:Lady Britomart:Stuff,child!...
Undershaft:I can see you are my eldest.I am very glad to meet you again,my boy.
Undershaft:Come,come,my daughter!...
Lady Britomart和Undershaft親密地稱呼孩子,比如:“child”,“my boy”和“my daughter”。他們通過使用這些稱謂語表達(dá)了對孩子的愛。另一方面,當(dāng)Lady Britomart用“child”來稱呼Stephen時,她實(shí)際上正開始反駁她兒子,因?yàn)樗J(rèn)為她兒子的觀點(diǎn)是錯的,所以她沒有把他當(dāng)做成人看待,而是仍然把他當(dāng)小孩子看待。
2.名字
英語中名字是常用的稱謂形式,用于上級稱呼下屬、長輩稱呼晚輩或者平級、平輩之間互相稱呼。使用名字稱呼表示權(quán)力或者親密關(guān)系。
例如:Barbara:...You’d better stay:you’re going to have a bad time today,Bill.
Barbara:[stopping Shirley adroitly as he is about to retort] You wouldn’t think he was my father,would you,Peter?
Barbara用名字來稱呼這兩個依靠救世軍的人,顯示了她作為少校的權(quán)力。
又如:Sarah:Are you coming,Stephen?
Sarah用名字而非親屬稱謂語來稱呼她的哥哥,顯示了朋友似的平等關(guān)系。
3.昵稱
英語中,昵稱使用比較廣泛,用于父母與孩子之間、情侶之間、朋友之間等相互稱呼。在這部戲劇中昵稱使用也比較多。
例如:Cusins:Yes,my dear,it’s very wearing to be in love with you.If it lasts,I quite think I shall die young.
Cusins:My dearest:consider my delicate health.I cannot stand as much happiness as you can.
Cusins用“my dear”和“my dearest”稱呼他的女友來表達(dá)他的感情。后者這種英語中的最高級形式更是表現(xiàn)出強(qiáng)烈的情感。當(dāng)聽到他女友贊同他的時候,他就使用了最高級形式來表達(dá)愉悅的心情和對女友的愛情。
又如:Undershaft:The fact is,Biddy——
Lady Britomart:Don’t call me Biddy.I don’t call you Andy.
Undershaft用昵稱來稱呼他的妻子以表示親密。當(dāng)時的情景是Lady Britomart非常生氣,讓Undershaft離開,所以Undershaft想要做出解釋,他就用了昵稱來拉近他們的人際距離。但是,Lady Britomart還是很生氣,她不讓Undershaft用昵稱叫她,以此來保持距離。
4.通稱
通稱用于下屬稱呼上級或者不知道姓名的平級之間。這種用法表明了不同地位的人之間的人際距離。
例如:Morrison:Yes,my lady.[He goes.]
Morrison用敬稱來稱呼他的女主人以示尊敬?!癕y Lady”是對貴族的夫人的尊稱,表示極高的敬意。
又如:Price:Oh no maam.The windows of eaven av bin opened to me.I know now that the rich man is sinner like myself.
“maam”是對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女性的稱謂語。年輕工人Price用“maam”來稱呼救世軍的高級領(lǐng)導(dǎo)人Mrs.Baines,表示應(yīng)有的尊敬。
(三)《雷雨》和《芭巴拉少?!分蟹Q謂語的社會語用功能異同分析
由于文化差異,中文稱謂語和英文稱謂語的使用也有差異。但是,有些使用規(guī)則還是具有普遍性的,因此兩者的使用也有相似之處。通過分析稱謂語使用的異同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兩種不同的文化。
以這兩部戲劇劇本為例,在親屬稱謂語、昵稱、名字及通稱的使用方面都能找到相似之處。
(1)親屬稱謂語
用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屬稱謂語使用是相類似的。孩子表達(dá)對父母的尊敬與親密,父母同樣表達(dá)對孩子的愛。漢語中,孩子們用“爸”、“媽”或者“母親”等來稱呼他們的父母親,父母親用“孩子”來稱呼子女;英語中,孩子們用“father”、“dad”、“papa”、“mother”或“mamma”等來稱呼父母親,父母親用“child”、“my boy”或“my daughter”等來稱呼子女。
(2)昵稱
兩部戲劇中昵稱的使用也有相似之處。比如,“鳳兒”和“沖兒”以及“Biddy”和“Andy”,這些昵稱都是名字的變體。
?。?)名字
在強(qiáng)勢者稱呼弱勢者及身份平等的情況下都采用直呼其名的方式。
父母用名字來稱呼子女,主人用名字來稱呼仆人,老板用名字或者全名來稱呼雇員,夫妻之間也用名字來稱呼對方。
?。?)通稱
通稱的使用也比較類似,弱勢者通常用頭銜來稱呼強(qiáng)勢者。
仆人用頭銜來稱呼主人,如“老爺、太太”、“sir,my lady,miss”等。雇員稱雇主為“董事長”、“sir”等。
這兩部戲劇中稱謂語使用的不同之處主要有親屬稱謂語和昵稱方式。
?。?)親屬稱謂語
用于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屬稱謂方式是不同的。在《雷雨》中,兄弟之間以“哥哥”、“弟弟”相稱。而在《芭巴拉少?!分校值芙忝弥g不用親屬稱謂語,比如Sarah用名字來稱呼她哥哥?!皾h語中同胞兄弟姐妹,稱謂分明,以示長幼。英語國家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同輩孩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摯友之間往往互相直呼其名,以示親熱隨和”。[3](P56)
?。?)昵稱
兩部戲劇中的昵稱形式也有不同?!独子辍分校Q呼者用昵稱含蓄表達(dá)感情。如:“鳳兒”和“沖兒”是名字的變體;又如“我的傻孩子”和“我的心肝孩子”與親屬稱謂語相似。與此相反,《芭巴拉少?!分械拇蠖鄶?shù)昵稱更加明確地表達(dá)了稱呼者的感情,如:“my dear,my love,my ownest”等。東方人比較含蓄,所以感情相對不外露,而西方人則更加直接地表達(dá)自己的情感。
三、翻譯策略
在對兩部戲劇中稱謂語的語用功能分析及對比的基礎(chǔ)上,筆者總結(jié)出一些翻譯策略。首先,回顧了相關(guān)的翻譯理論,為提出翻譯策略提供依據(jù);然后對兩部戲劇中的翻譯方法作出評論,并且對翻譯版本中的語用失誤及不可譯性提出翻譯策略。
(一)翻譯理論
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是翻譯界的兩種主要翻譯方法,因此在對兩部戲劇中的稱謂語進(jìn)行翻譯研究之前,有必要先對這兩種翻譯方法作一個簡要介紹。另外,還將介紹功能對等與動態(tài)對等這兩個翻譯對等的概念,對于分析這兩部戲劇中的稱謂語翻譯策略有借鑒作用。
1.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
“交際翻譯產(chǎn)生的效果是讓讀者盡可能接近源語言,而語義翻譯產(chǎn)生的效果是盡可能讓源語言的確切語境含義接近目的語,并且語義和句型符合目的語的習(xí)慣”。[4](P39)這兩種翻譯方法的主要區(qū)別在于交際翻譯強(qiáng)調(diào)效力而語義翻譯強(qiáng)調(diào)信息的內(nèi)容。交際翻譯尤其注重接受者的反應(yīng),所以使讀者更能接受源文的內(nèi)容。語義翻譯注重源文的語義內(nèi)容,且“注重譯者的個人因素,經(jīng)常要同自己的文化和語言習(xí)慣做對比”。[4](P43)
實(shí)際上,“翻譯文本時不存在單一的交際翻譯或語義翻譯,而是各種翻譯方法的交叉重疊”。[4]不管使用哪種翻譯方法,都應(yīng)該準(zhǔn)確再現(xiàn)源文的意義。
2.功能對等與動態(tài)對等
翻譯對等這個概念一直是翻譯研究的一個必要問題。有許多關(guān)于翻譯對等概念的對立的觀點(diǎn),正如Svejcer所說,“對等是翻譯理論的中心問題,也是語言學(xué)家認(rèn)為對其可以有不同觀點(diǎn)的問題”。[5](P134)
Nida提出了對等的兩個概念:功能對等與動態(tài)對等。他的觀點(diǎn)是翻譯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譯文被接受的過程。因此,“功能對等主要是一個比較的概念,是把源語言接受者對文本的理解與目的語接受者對譯文的理解相比較的形式”。[6](P86)而動態(tài)對等被看做是“最自然的對等”。[6](P91)
然而,翻譯是沒有完全對等的,因此“對等”也只是一個“接近對等”的概念。功能對等也只能被放在準(zhǔn)確的范疇之內(nèi)。對于功能對等的最小范疇、最現(xiàn)實(shí)的定義是“譯文的讀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像源語言的讀者一樣理解文本”[6](P87);而對其最大范疇、最理想化的定義則是“譯文的讀者能像源語言的讀者一樣以同樣的方式理解文本”。[6](P87)
(二)翻譯策略
兩部戲劇中既有恰當(dāng)?shù)姆g,也有不恰當(dāng)?shù)姆g。這里舉例來說明翻譯策略,并且對不恰當(dāng)?shù)姆Q謂語翻譯嘗試修改。
1.語義對等
在漢語和英語中,有一些稱謂語具有相同的語義意義和交際意義。因此,要達(dá)到語義對等可以使用直譯。例如:
四:(冷冷地)干什么?爸。
FENG (unconcernedly):Why,what is it now,Dad?
魯:(伸出手來,向四鳳)孩子,讓我好好看看你。
MA (holding out her hands to Sifeng):Let me have a good look at you,child.
以上兩個親屬稱謂語在形式和風(fēng)格上都屬于直譯。
在《芭巴拉少?!分校g文更注重風(fēng)格的翻譯。例如:
Stephen:Not at all,mother.
斯蒂文:一點(diǎn)也沒有,母親。
Stephen:[actually smiling,and putting his hand on his father’s shoulder with indulgent patronage] Really,my dear father,it is impossible to be angry with you...
斯蒂文:……說實(shí)話,親愛的父親,沒法跟您生氣……
“mother”和“father”都是比較正式的稱謂語,因此翻譯為“母親”和“父親”這兩個在漢語中也屬正式的稱謂語。
又如:
Sarah:[languidly] Very well,mamma.[She goes.]
莎拉:(懶洋洋地)那好吧,媽媽。(她也走了)
Barbara:Sorry,I’m sure.By the way,papa,what is your religion——in case I have to introduce you again?
芭巴拉:那我實(shí)在是抱歉了。說到這兒,爸爸,您到底信什么宗教——萬一我下次還得介紹您呢?
Barbara:[Who has dried her eyes and regained her composure]By the way,dad,Mrs.Baines has come to march with us to our big meeting this afternoon;...
芭巴拉:(擦干眼淚,恢復(fù)鎮(zhèn)定)對了,爸,貝恩斯夫人今天下午要親自參加我們的大街游行。
“mamma”、“papa”和“dad”是非正式的稱謂語形式,因此分別譯為“媽媽”、“爸爸”和“爸”這幾個漢語中非正式的親屬稱謂語。
這些翻譯達(dá)到了語義對等和交際功能,因此屬于兩部戲劇中恰當(dāng)?shù)姆g。
2.語用失誤
在這兩部戲劇的稱謂語譯文中,也出現(xiàn)了語用失誤,譯者作出了不恰當(dāng)?shù)姆g。例如:
四:媽,您坐下。
FENG:Sit down,Mother.
沖:(膽怯地)是我,爸爸。
CHONG (timidly):Yes,F(xiàn)ather.
沖:(看見蘩漪)媽,怎么您下樓來了?
CHONG (Noticing Fanyi.) Mother!What are you doing downstairs?
以上幾個漢語親屬稱謂語是口語化的,而英語譯文則是正式的書面語形式。雖然源文和譯文的語義意義相似,但是它們的風(fēng)格不一致。不同的風(fēng)格可能導(dǎo)致不同的語用效力,因此把這幾個稱謂語以相同的風(fēng)格翻譯比較合適?!皨尅狈g為“mum”,“爸爸”翻譯為“papa”或者“dad”。
又如:Lady Britomart:Be quiet,Charles.Now listen to me,children...
薄麗托瑪夫人:不要出聲,洛瑪克斯。孩子們,聽我說,……
“Charles”是名字,而譯者翻譯為姓。應(yīng)該翻譯為“查爾斯”比較恰當(dāng)。
再如:魯:(回想)鳳兒,這屋子我像是在哪兒見過似的。
MA (trying to remember something):You know,F(xiàn)eng,I seem to have seen this room somewhere before.
漢語中,在名字或者縮略的名字后面加上“兒”就構(gòu)成了一個昵稱,而英語當(dāng)中沒有這種形式。如果翻譯時把“兒”省略掉就失去了昵稱所承載的語用功能,因此把“鳳兒”翻譯為“Dear Feng”或者“Feng,my darling”可能更恰當(dāng)。
3.語用不可譯性
由于文化差異,許多稱謂語沒有對等的形式或者語義,因此具有語用不可譯性。要翻譯這些稱謂語,就必須弄清楚對話中的人物關(guān)系、語境及可能產(chǎn)生的語用功能,從而使譯文自然順暢。例如:
四:(看大海)哥哥!
FENG (appealing to her brother):Dahai!
漢語中,兄弟姐妹之間的稱謂語是各不相同的,有“哥哥”、“弟弟”、“姐姐”和“妹妹”。而英語中,“brother”可以表示“哥哥”,也可以表示“弟弟”,同樣,“sister”可以表示“姐姐”,也可以表示“妹妹”,通常兄弟姐妹之間用名字來稱呼對方。這里譯者用名字來代替親屬稱謂語,避免了語義模糊,達(dá)到了文化對等,但是也就失去了源文所承載的語用功能。
又如:四:是,老爺。(也由飯廳下。)
FENG:Very well,sir.
貴:(低聲)太太!
LU(softly):Madam!
蘩:(見魯媽立起)魯奶奶,你還是坐呀。哦,這屋子又悶熱起來啦。
FAN:...There’s no need to get up,Mrs.Lu...
漢語中,“老爺”、“太太”和“奶奶”都是封建社會中特定的稱謂語,因此在歷史語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在英語中沒有對等語。譯文中,分別譯作“sir”、“madam”和“Mrs.”,雖然達(dá)到了語義對等,但是沒有達(dá)到語用對等。
四、結(jié)語
稱謂是所有文化中一個普遍現(xiàn)象,因此雖然文化不同,使用的稱謂語也有相似之處。但是,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稱謂語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有其自身的特點(diǎn)。另外,稱謂語的選擇還受到語用因素的制約,因此這種語言現(xiàn)象是動態(tài)的。這些因素很可能導(dǎo)致不恰當(dāng)?shù)姆g,進(jìn)而造成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失敗。
本文在對兩部戲劇中的稱謂語作了社會語用對比分析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翻譯策略。對于有相同語義意義和語用意義的稱謂語,采用直譯;對于譯文中的語用失誤,提出了更恰當(dāng)?shù)淖g文;對于語用不可譯性,意義缺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盡可能保持語用功能,達(dá)到動態(tài)對等。
本文只是對稱謂語的相關(guān)研究前進(jìn)了一小步,還有許多問題等著去探究。比如,語用不可譯性值得特別關(guān)注,怎樣提高譯文的水準(zhǔn)也值得探究。筆者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引發(fā)對于英漢稱謂語比較和翻譯的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深入研究,為社會語言學(xué)、語用學(xué)及其他相關(guān)學(xué)科領(lǐng)域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xiàn):
[1]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115.
?。?]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56.
?。?]陳毅平.《紅樓夢》稱呼語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5:61.
[4]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9-43.
?。?]Wilss,W.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34.
?。?]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