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旅游巴士》中隱含作者的分析,和對真實作者辛格的研究,認為文本中的隱含作者雖然不完全等同于真實作者,卻基本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寫作風格、思想觀點,是作者的“第二自我”,是真實作者的創(chuàng)造物。
關鍵詞:真實作者;隱含作者;第二自我;關聯
一、引言
在敘事學研究中,對隱含作者與真實作者之間的關系已有很多論述,韋恩·布斯認為,隱含作者是隱含在作品中的作者形象,是作者在作品中的替身,是作者在寫作時采取的特定立場、觀點、態(tài)度構成其在具體文本中表現的“第二自我”。費倫肯定了真實作者的主體性特征,認為隱含作者是真實作者的創(chuàng)造物;隱含作者是真實作者的變體,即布斯所言的“第二自我”;隱含作者只是真實作者的部分特征,它不等同于真實作者,反映真實作者的部分而非全部;真實作者與隱含作者是母體與子體的關系(薛春霞,2009)。喬國強(2008)將其定義為三層含義:其一,它與真實作者的關系是雙向的和互動的;其二,它是由真實作者和真實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或所受的社會影響共同構成的;其三,它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最終還原、構成的一幅圖景。本文試圖以現有理論為依托,以辛格的《旅游巴士》為參照,分析隱含作者與真實作者的某種或某些關聯。
二、真實的作者—辛格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是美國作家,出生于波蘭。辛格是美國當代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他從17歲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一生發(fā)表了40余部作品,全都用意第緒語寫成,大部分已譯成英文。長篇小說《莫斯卡特一家》、《莊園》和《農莊》等主要寫在現代文明和排猶主義雙重壓力下,波蘭猶太社會的解體過程,其中《莊園》是這類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代表作。另一類小說主要寫愛情與宗教問題,主要的文學作品有《撒旦在戈雷》、《盧布林的魔術師》、《奴隸》、《仇敵;一個愛情故事 )和《童愛)等。
三、《旅游巴士》中的隱含作者
(一)《旅游巴士》故事梗概
《旅游巴士》是辛格的一篇短篇小說,描寫在一輛從日內瓦出發(fā)穿越整個西班牙游覽的巴士上在12天里所發(fā)生的故事。在旅途中,司機要求(這是作者的獨具匠心的安排)乘客們每天交換一次座位,以便每個人都有機會坐在前排。也就意味著旅客們每天的鄰座是不同的游客。故事由此發(fā)生。
敘述者“我”是一位具有美國血統(tǒng)的猶太作家,來自波蘭。和“我”比鄰而坐的第一位人物是賽琳娜。她是一個外貌世俗、濃妝艷抹的猶太女人。她曾被關押在集中營,出來后嫁給了一位銀行家,并昄依了基督教,但她似乎并不信任任何宗教,也不愛她的丈夫;她丈夫也不愛她,但不愿意跟她離婚,因為不愿與她分割財產。
汽車停在一個不知名的旅館,“我”被馬克邀請和他的母親一起吃晚飯。馬克是個14歲的男孩,在倫敦上學。他的母親麥塔琳夫人嫁給了一個比她大40歲的商人,他們曾經有幸福的婚姻,但丈夫已經去世,她和兒子現在住在土耳其,經營她丈夫留下的生意。馬克年齡雖小卻很有心計,特意安排各種場合要“我”和他母親接觸,以便將來成為他的繼父;他甚至監(jiān)護著他的母親,替代他父親的角色和責任。馬克很熱情、周到,使“我”不好意思拒絕他的請求。
第二天,“我”被安排與銀行家魯道夫維耶霍夫坐在一起。這位銀行家是典型的瑞士人,穿著講究,舉止得體,知識淵博。他是個基督徒,卻娶了從集中營出來的猶太女人,經歷了種種壓力和痛苦,但他的妻子卻罵他是反猶太分子;她自己卻也說了很多猶太人的壞話;她把自己裝扮成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卻用最惡毒的語言譴責女性。
在馬克的安排下,“我”不斷地有機會和他母親接觸,并產生了欲望,但“我”最終克制了自己,知道和這位富商的遺孀結婚時不可能的,而如果只想保持情人的關系,她的兒子馬克或許會實施報復。我盡快逃離了汽車,上了一輛火車,卻在餐車上與賽琳娜不期而遇。她感覺被魔鬼驅使,誤入一個又一個圈套。她好像有魔力,能預知未來要發(fā)生的事情,她相信宿命論,預感自己將很快死去。
(二)《旅游巴士》中的隱含作者分析
申丹(2000)認為,隱含作者畢竟是作者的“第二自我”,與現實中的作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后者的了解往往有助于對前者的闡釋,對兩者之間的差異和相關之處的研究對于深入了解作品也大有裨益。因此,對作品的隱含作者的分析,可以有助于理解現實作者的一些真實態(tài)度、觀點和想法;反之,對真實作者的研究也可以分析其在某部作品中的隱含作者?!罢鎸嵶髡摺焙汀半[含作者”這兩個概念難以互為涵蓋或互為取代。在闡釋作品時,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在辛格的《旅游巴士》中,有幾對主要的關系說明真實作者與隱含作者的內在關聯。
(1)“我”、真實作者與隱含作者
《旅游巴士》以第一人稱敘述方式展開故事。在第一人稱回顧性敘述中,可以有兩種敘述視角:敘述自我(narrating self)和經驗自我(experiencing self)。在這篇短篇小說中,大部分時候“我”都是經驗自我?!拔摇弊鳛楣适碌闹鹘羌礇]有直接講述這個故事也沒有對其他人和事做過多的評價。讀者和“我”一起感同身受。但當馬克希望“我”能成為他的繼父從而幫助他獲得美國國籍時,“我”告訴他我是猶太人,繼而經驗自我向敘述自我轉換,我們了解到“我”在美國過得并不非常如意。此時隱含作者在告訴我們猶太人在美國的生活現狀:有困惑、有迷茫、有文化的碰撞,有時會迷失方向,此處的“我”的經歷和辛格本人有點類似:猶太籍美國人,意第緒語作家,作品一般都以猶太人日常宗教生活為背景。辛格一踏上美國大陸,便感受到了移民帶來的猶太的傳統(tǒng)與文化和美國的傳統(tǒng)與文化之間的沖突。他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用意第緒語創(chuàng)作,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此處的隱含作者在表達真實作者的意念和思想,隱含作者部分等同于真實作者。
?。?)賽琳娜、真實作者與隱含作者
賽琳娜是《旅游巴士》中的重點人物。這個人物有不同于常人的超能力。她預測麥塔林夫人和他所謂的兒子之間的關系,“他們之間好像有某種不自然的關系”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