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中無人”是趙秋谷對王士禛詩歌進行批評的主要方面,他以《談龍錄》為陣地對之分條縷析,用語峻切,直指向漁洋詩風(fēng)的要害,對重建積極入世的儒家詩教觀是功不可沒的。辨析兩人詩歌的藝術(shù)分野,有助于進一步肯定《談龍錄》的詩學(xué)價值,進而可爬梳出更為嚴(yán)謹?shù)那逶姲l(fā)展邏輯。
關(guān)鍵詞:秋谷;漁洋;詩中無人
王漁洋與趙秋谷同為清初國朝詩人,前者執(zhí)康熙朝文壇之牛耳,不僅官運亨通,而且貴為詩壇泰斗,力創(chuàng)“神韻詩派”,門生不計其數(shù);后者仕途蹭蹬,歸隱后卻壯志不減,力抗阮亭詩風(fēng)。一本《談龍錄》的小冊子,文僅36則,字不足5000,怎能想象與數(shù)十萬言的《漁洋精華錄》相伯仲?
事實上,他做到了,并揭露出王世禛詩歌作品的最大弊病——“詩中無人”。
一
秋谷與王漁洋對詩的看法是有沖突的:
司寇昔以少詹事兼翰林侍講學(xué)士,奉使祭吿南海,著南海集。其首章留別相送諸子云:“盧溝橋上望,落日風(fēng)塵昏。萬里自茲始,孤懷誰與論?!庇衷疲骸按巳ブ榻嗨技臄嘣?。”不識謫宦遷客,更作何語!其次章與友夜話云:“寒宵共杯酒,一笑失窮途。”窮途定何許?非所謂詩中無人者耶?①
王士禛寫的《蘆溝橋卻寄祖道諸子》和《北城夜雪飲鄭山公通政館慰余澹四處士》為何被秋谷稱為“詩中無人”呢?
從詩意方面來看:站在蘆溝橋上,漁洋眺望遠方,殘陽昏昏,大風(fēng)凜冽,內(nèi)心的孤苦無人傾訴;寂寞相思的游子,聽著猿聲之凄厲,看到江水之難返,萬分傷神;同為落魄的士子,寒夜共飲之時,回憶仕途之坎坷,強顔歡笑。這些描寫,不正是“詩中有人”嗎?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辨析《談龍錄》里“詩中有人”指的是什么。試看:
昆山吳修齡(喬)論詩甚精,所著《圍爐詩話》,余三客吳門,遍求之不可得。獨見其與友人書一篇中,有云:詩之中須有人在。余服膺以為名言。夫必使后世因其詩以知其人,而兼可以論其世,是又與于禮義之大者也。若言與心違,而又與其時與地不相蒙也,將安所得知之而論之?②
在作品中,他反復(fù)強調(diào)“富貴者不可語寒陋,貧賤者不可語侈大”、“喜者不可為泣涕,悲者不可為歡笑”。“詩中有人”要求“詩語”當(dāng)與作者身份、地位相符,情感不能用臆想法推測,應(yīng)該是真實的,否則就是無病呻吟,“詩中無人”。漁洋所說“一笑失窮途”乃為用典,“時率意獨駕,不由經(jīng)路,車之所窮,輒痛哭而返”,指阮籍生命困頓之時產(chǎn)生的那種悲憫之感。王士禛寫詩之時,仕途極順,那么 “寒宵共杯酒,一笑失窮途”之句正可歸為“富貴者語寒陋”、“喜者為泣涕”一類。
二
趙秋谷反對漁洋“詩中無人”之弊,主張“詩中有人”、“詩中有我”。
在形式上,他學(xué)習(xí)杜甫、白居易的“以樂府舊題寫時事”和“新樂府”的技法,突顯“詩中之我”。試看其作品《村宿書所聞》:
寒冬收日荒村閉,客子到門犬迎吠。主人為我掃藜床,炊煙滿家燈火細。入夜凄凄起柝聲,為言安臥不須驚。明朝日出呼鞭轡,官長新來禁早行。門前西望山重疊,徂徠嵯峨岱宗接。昔為竹溪逸人居,今是綠林豪客穴。深秋屢出橫官路,赤羽霜鋌不知數(shù)。不搜錢帛但爭鹽,似與行商舊有嫌。兵盜相尋幾時了,從此行人恐難保。憂心潛訴向皇天,但愿來年春事好。
這前半部分是旅店主人的敘述,可稱之為“人語”,緊接著:
主人勿言傷我情,故園積旱秋未耕。而今遠客魂營營,已歷三冬過半睛。聞道江南饒雨雪,前途應(yīng)見麥青青。
上面6句是作者的話,即“詩中之我”。無論是前20句的陳述,還是后6句“我”的感慨,都生動地記錄了官賊打斗下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山林昔時有“孔巢父”、“李白”、“韓凖”、“裴政”、“張叔明”、“陶沔”結(jié)社,今日則成為強人的巢穴,真是官逼民反;賊寇搶鹽商大賈,官兵則借捕盜之機,大肆騷擾百姓。路人生命難保,農(nóng)民生活更苦。作者同情百姓,真誠希望江南不像自己家鄉(xiāng),氣候會更好,百姓能豐衣足食??梢钥闯?,“客子”即秋谷,是“詩中有我”的體現(xiàn),其話語和執(zhí)信被貶的身份非常吻合,這一點是漁洋詩中沒有的。
三
與趙秋谷一樣,王士禛也是朝廷重臣,但兩人的后半生道路卻迥異。在康熙朝,執(zhí)文壇牛耳的是王漁洋,其“神韻詩”被秋谷指摘為“詩中無人”。
漁洋主盟文壇時,一開始就批判了七子派、公安派和競陵派的詩文流弊,救時輔世,反對一味地刻古模擬或是“獨抒性靈”,主張詩與盛世基調(diào)相和諧。陳衍評之“貪多之竹垞,能為饋貧之糧;‘愛好’之漁洋,方為拯亂之藥。功亦偉矣!”就是說,神韻詩在易代之際產(chǎn)生,它的出現(xiàn)對新朝的穩(wěn)定有汗馬之功。但是,它主張“以神韻縹緲為宗③”,力求遠離現(xiàn)實政治,弱化性靈,減少了“詩中之我”的感受。“他的詩總是‘沖融’得像春天的微雨,‘清曠’得像中秋的涼風(fēng),而絕不會閃現(xiàn)凄風(fēng)苦雨的‘鬼氣’(劉世南語)”,縱使從純藝術(shù)的角度看,神韻詩成就斐然,但由于遠離真實生活,詩中無人,也成為秋谷《談龍錄》抓住的一個軟肋。
試看《江上望青山憶舊》:
?。ㄆ湟唬?br/> 揚子秋殘暮雨時,笛聲雁影共迷離。重來三月青山道,一片風(fēng)帆萬柳絲
(其二)
長江如練布帆輕,千里山連建業(yè)城。草長鶯啼花滿樹,江村風(fēng)物過清明。
詩中“殘秋”、“暮雨”、“風(fēng)帆”、“白練”意象無一不清新遠逸,“影雁”、“笛聲”、“清明”、“鶯啼”意象無一不唯美朦朧,非常雅致。第一首所繪出的“秋江夜雨圖”已經(jīng)使人迷戀,緊接著展示出的旖旎之春景更為怡人。讀者不禁就會想起 “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