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病五事》主張“義理”為詩歌本質(zhì),追求詩歌的道德功能和體道功能、“語斷意連”章法結構論,在北宋詩論中獨樹一幟,有自己特色。本文從蘇轍生平、著作、《詩病五事》文本、《詩病五事》詩學觀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力求對《詩病五事》體現(xiàn)出的詩學思想進行系統(tǒng)闡述。
關鍵詞:蘇轍;《詩病五事》;詩學思想
蘇轍是一代散文名家,成就很高。前人對蘇轍的生平傳記、文學理論、學術思想、作品研究都做了細致研究。許昌師專學報2002.3《蘇轍研究綜述》中指出:“回顧幾百年來對蘇轍的研究,大體是圍繞著蘇轍生平(包括各代所編的蘇轍年譜及為分散的蘇轍生平事跡考證)、蘇轍評價(包括對蘇轍的人品、政治立場、學術思想、詩文詞等文學成就的評價)、蘇轍著述(包括詩、文、詞集及其他經(jīng)、史、子著作整理、注釋)等三個方面進行的?!雹诘菍Α对姴∥迨隆费芯康南嚓P論文非常少。
一、《詩病五事》版本
《詩病五事》作于中年以后,是蘇轍的詩歌批評理論。郭紹虞《宋詩話考》稱: “此本隨筆記錄之單篇,非能別出成書?!盾嫦獫O隱叢書》引其文,只稱‘蘇子由云’,自陶宗儀輯入《說郛》,于是《四川通志·經(jīng)籍志》詩文評類遂著錄之,不復以是為篇名矣。日人近藤元萃復據(jù)《說郛》本輯入《螢雪軒叢書》中。②”
二、《詩病五事》主要詩學觀點
《詩病五事》主要涉及詩經(jīng)《大雅·綿》、漢代劉邦《大風歌》,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孟郊,宋代王安石等作家作品。以《詩經(jīng)》為標準揚杜甫,貶李白、白居易、孟郊。
1、“義理”詩歌本質(zhì)論
《詩病五事》從心理角度探討,認為詩是人格精神的體現(xiàn),高標“義理”。蘇轍強調(diào) “義理”是人格美的核心,以“義理”為文學批評的最高標準。作為審美范疇的“義理”,主要是指儒家的倫理規(guī)范和政治原則,有著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在《詩病五事》批評李白“詩類其為人,駿發(fā)豪放,華而不實,好事喜名,不知義理之所在也……其不識理如此。稱贊杜甫“有好義之心,白所不及也”。蘇撤“義理”的闡釋,恪守儒家詩教,堅持詩必須以孔孟“義理”為指歸,在文學理論上有一定意義,三蘇出自歐門,蘇轍“義理”之說,當淵源于歐陽修“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充秀才書》)等說。
2、詩歌功能論
?。?)追求詩歌的道德功能,把詩歌看成“涵養(yǎng)道德、吟吟詠心性情”的工具。
蘇轍繼承并發(fā)展儒家政教詩論,把詩歌看成“涵養(yǎng)道德、吟吟詠心性情”的工具,將詩歌的道德功能放到政治功能之上。他在《詩病五事》評價《元和圣德詩》,認為其歌頌平叛戰(zhàn)爭的勝利,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安定團結方面有一定意義,是值得歌頌的,但 “婉弱子,赤立傴倭。牽頭曳足,先斷腰膂。次及其徒,體骸撐拄。末乃取辟,駭汗如雨。揮刀紛紜,爭切膾脯……”等詩句描寫了殺戮俘虜尤其是殺戮婦幼的血淋淋的場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