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對2001年—2010年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所發(fā)表的關于翻譯教學模式的26篇文章的分析,本文總結了近10年來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現(xiàn)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并對該研究領域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新型翻譯教學模式 總結 問題 展望
1.引言
為了能夠對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現(xiàn)狀作一總結,以指出現(xiàn)有的問題與不足,從而為這一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jù)和思路,本文分析了近十年來中國期刊網上所發(fā)表的關于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論文,回顧和評述了近10年來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狀況,以期使研究成果對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具有借鑒意義。
2.研究方法
2.1文獻范圍
我在中國期刊網上以主題為搜索項,以“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為檢索詞,對1999—2008年間發(fā)表的有關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論文進行了檢索、收集,然后對其進行閱讀、整理、分類、篩選,最終確定26篇文章作為此次研究的參考文獻。
2.2分類
經過認真閱讀、分析、研究這26篇文章,我按文章主要分布期刊、發(fā)表年代和數(shù)量及研究的主要內容等對其進行統(tǒng)計,其統(tǒng)計結果如下:
通過上述兩個表格的數(shù)據(jù)顯示,結合對文獻內容的具體分析,我認為至少可以歸納出近10年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以下五個特征。
(1)總體上看,近十年來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論文成果呈遞增趨勢,如表一所示。這體現(xiàn)出我國學者對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呈現(xiàn)出愈來愈濃厚的興趣。
?。?)傳統(tǒng)的翻譯教學模式受其種種弊端的影響,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的研究逐漸增加,并發(fā)展迅速,如表一所示,2004—2008五年間所發(fā)表的關于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文章數(shù)占所研究文章總數(shù)的84.6%,足以說明其發(fā)展迅速這一點。
?。?)在近10年發(fā)表的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文章中,《外語界》上發(fā)表的文章占了15.5%的高額比例。由此可見,其外語教學的欄目在很大程度上為翻譯研究者提供了學術對話的有利平臺。此外其他外語類核心期刊,如《中國翻譯》、《外語教學與研究》等也正體現(xiàn)出對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4)非核心期刊所發(fā)表的關于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文章占全部文章的比例比核心期刊所占的比列大得多。如表一所示,非核心期刊為65.5%,核心期刊為35.5%。
?。?)近10年我國對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種類逐步增多,研究范圍也逐漸擴大。如表二所示,目前關于新型模式的研究,國內研究者已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任務型、情境式、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互動型、運用媒體技術和網絡等多種模式。
3.近10年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狀況
3.1基本發(fā)展趨勢
近10年來我國翻譯教學模式正朝著由單一到多樣、由單維構建到整體構建、由被動性到主體性、由傳統(tǒng)手段到網絡高科技手段等諸方向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新模式。
3.2教學模式的研究
3.2.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研究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多種名稱。如萬寶林(2004)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王宇(2003)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翻譯教學模式,朱山軍(2006)的“人本主義教學模式”等。但其本質是相同的,即與傳統(tǒng)翻譯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相反,強調翻譯教學中的以學生為中心。朱山軍(2006)從該模式所基于的系統(tǒng)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出發(fā),結合一次短文翻譯的教學實踐,論證了該教學模式在理論和實踐上實施的可行性。王宇(2003)的文章主要是從理論準備、實施原則及自己所設計的具體操作步驟等三個方面,介紹了他為探討該模式所做的一次嘗試。
3.2.2任務型翻譯教學模式的研究
任務型翻譯教學模式是符合當今“任務時代”潮流和我國翻譯教學實際的一種模式(曹曦穎,2008)。萬寶林(2004)認為,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的工作任務不是變輕而是加重了。其主要工作就是進行任務設計,建立“任務資源庫”。因此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朱越峰(2004)則結合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提出了自己關于該模式的幾點思考,指出該模式是一個任務參與解決的過程。在這一互動過程中,以“主題活動”為線索、“合作式學習”為原則,進而達到發(fā)展翻譯能力的目的。
3.2.3情境式翻譯教學模式的研究
萬寶林(2004)和朱山軍(2006)都認為,以文學翻譯為默認教學內容的傳統(tǒng)翻譯教學,讓學生學到的僅僅是文學翻譯的基本技巧和評價標準。當他們走向社會后,面對紛繁復雜的翻譯實踐時,往往感到難以適應。因此,翻譯教學應依據(jù)人才市場需求和人的生存發(fā)展需求,使學習在與現(xiàn)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以解決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
3.2.4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翻譯教學模式的研究
關于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翻譯教學模式的研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就如何發(fā)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而做的研究。如陳秀(2008)、葉苗(2007)和熊?。?008)等人做的研究;一類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就如何改革傳統(tǒng)翻譯教學模式而做的研究。如譚業(yè)升(2001)、趙穎(2006)和趙征軍(2005)等做的研究。這兩類研究的區(qū)別是:前者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一個方面的微觀研究,其模式有具體的名稱,如交互性模式(葉苗,2007)或互動性模式(陳秀,2008;熊俊,2008);而后者是基于整個建構主義理論所做的宏觀研究,其模式沒有具體的名稱。
3.2.5媒體技術和網絡教學模式的研究
21世紀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翻譯教學和研究也必然要走向信息化。因此,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翻譯教學的結合便成了近10年最引人關注的翻譯教學方法。師新民(2006)從剖析傳統(tǒng)翻譯教學模式的問題入手,介紹了四種信息化翻譯教學方法:多媒體網絡教室的翻譯工作坊、計算機輔助翻譯的簡單應用、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和自行設計學生自學自測課件等。
3.2.6其他模式的研究
其他模式主要有張小波(2006)的案例教學法、苗菊(2007)的過程教學法和向榮(2006)的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翻譯教學新模式。張小波根據(jù)翻譯教學的特征,引入案例教學法,認為該模式體現(xiàn)了課堂與社會、理論與模擬實踐的結合,符合高等教育的目標,有益于學生為社會服務。苗菊則從翻譯能力的成分出發(fā),探討了翻譯教學的過程教學法,指出該模式能啟發(fā)學生的自我意識,使其成為翻譯過程中的主動者。
4.問題與思考
4.1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方法問題
近10年來,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仍以思辨性和經驗性為主。定性研究占絕大多數(shù),實證性研究較少,研究結果缺乏說服力。這是導致非核心期刊發(fā)表文章所占比例比核心期刊所占比例大的原因。如果能把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結合起來,研究成果會更具可信度。對此,我認為,一方面應加強現(xiàn)有科研方法課程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兩種科研方法的不同,為研究人員的整體研究素質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應堅持每年舉辦科研方法培訓班,促進科研方法的普及。
4.2新型模式的實施問題
近10年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的研究發(fā)展迅速,取得可喜的變化,提出了不少新型模式。但是應該理性地看到,目前傳統(tǒng)翻譯教學模式仍占統(tǒng)治地位。絕大部分新型模式剛具雛形或仍處于探索和嘗試階段。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實施這些新型模式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如何在實施新型模式的道路上掃清障礙,排除困難,真正實踐這些新模式,并推廣到全國各大院校,還需要廣大學者繼續(xù)討論和研究。
4.3師資培訓問題
不可否認,翻譯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在不斷提高,但仍然存在著諸多不合理的因素。例如:師資結構嚴重失衡。同時,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優(yōu)秀翻譯教師嚴重匱乏。目前翻譯教師自身的素質不高也是影響新型模式不能實踐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認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從眼前著手,從外語專業(yè)和非外語專業(yè)青年教師中選拔雙語能力強,對翻譯課感興趣的教師,鼓勵他們在職進修或進行專門培訓,以應教學之急需。
5.結語
盡管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的研究起步較晚,但近10年的發(fā)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雖然研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的方法問題、新型模式的實施問題及師資培訓問題等。但是,隨著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會得到良好的解決。在我國日趨頻繁的對外交流的大背景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受到更多的關注,我國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研究在未來將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陳秀.翻譯課程互動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8,(5):44-46.
?。?]譚業(yè)升.建構主義翻譯教學芻議[J].山東外語教學,2001,(4):13-16.
[3]萬寶林.論新型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評論,2004,(2):78-80.
[4]葉苗.翻譯的教學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外語界,2007,(3):51-57.
[5]張小波.實用性翻譯教學模式探索[J].懷化學院學報,2006,(3):124-1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