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聽了幾節(jié)語文課。幾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大同小異,基本上施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授課方式:有展示問題后讓前后座位同學一起討論的;有直接把學生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組,課桌相對進行討論的。教學內(nèi)容基本上都在小組討論中來完成,教師很少講解,教師有點像綜藝節(jié)目的主持人??吹竭@熱熱鬧鬧的課堂。我想起了著名作家畢淑敏說過的一句話:“許多人都在談話,但就是沒有交流?!被貋砗笪揖退伎家粋€問題,同學們聚在一起就能交流嗎?坐在一起就算合作學習嗎?語文課上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到底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多大作用?會不會表面上熱熱鬧鬧而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呢?因為有人聽課就采用這種上課方式,這是不是形式主義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公開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的重點從教師的“教”轉(zhuǎn)移到學生的“學”。那么,這些隨著新課程改革而來的、帶有西方教學色彩的教育理論是否真的有效?是否真的適合我們教學的實際?教師對這些新理論是照單全收、一味迎合,還是堅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有所取舍呢?
說句實在話,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關(guān)理論知之不多,不知是何時何人提出的。只記得最早見識小組合作學習,是2007年5月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杜郎口中學,當時是“杜郎口旋風”刮得最猛烈的時候。去學習參觀的同行,平時見慣了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到杜郎口中學一看都大吃一驚:教室四周全是黑板,學生的課桌不是傳統(tǒng)的一排一排面向黑板,而是或四人或六人對面而坐,側(cè)身對著教師。上課時,也不是傳統(tǒng)的課堂鴉雀無聲,而是人來人往,給人一種亂哄哄的感覺。因為從外地來的教師多,又不限制聽課教師的自由,所以才有杜郎口中學這種獨一無二的課堂。因為我們只在那里學習一天,來去匆匆。對他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了解很少?;貋砗?,前衛(wèi)的年輕教師就迫不急待地把學生的課桌拉開,像杜郎口中學一樣擺放,也搞起了小組合作學習。而我經(jīng)過慎重思考后,并沒有跟風。
從理論上說,小組合作學習在提高學習興趣、增加互動機會、學生優(yōu)勢互補、培養(yǎng)合作精神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但是,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目的。我認為,目前國內(nèi)的小組合作學習大多流于形式。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缺乏深入的研究、沒有真正理解,只是為了趕時髦,甚至是嘩眾取寵。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葉圣陶先生的幾句話,他當時是談?wù)Z文啟發(fā)式教學的。他說:“有人以為啟發(fā)的辦法就是經(jīng)常使用連續(xù)發(fā)問的技巧,像牧人拿著長竿趕羊群似的,務(wù)必驅(qū)使學生走上老師自己預(yù)期的路線,說出老師自已預(yù)期的答案來。這個辦法好像是啟發(fā)式。實際還是灌輸式?!比~老又說:“善于啟發(fā)的老師并不追求盡多地教授知識和技能,而注重在發(fā)展學生本身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自己解決未經(jīng)老師教授的種種問題?!比~老這幾句話可謂語重心長,一針見血地指出教學中形式主義的危害。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學習、討論,就符合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殊不知這只是對合作探究學習的一種誤解,一種膚淺的認識。杜郎口中學小組合作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不然也不會有杜郎口神話的說法,但這朵花是結(jié)在杜郎口特殊的土地上的,如果不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一味照搬別人的教學模式,只能是東施效顰、適得其反。語文教育家劉國正說過,學習別人的先進經(jīng)驗關(guān)鍵在一個“活”字上。這話說得多好。
現(xiàn)在的小組合作學習,大多數(shù)情況是教師出示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分給幾個小組,過一會讓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同學上前面展示,回答完畢,掌聲四起,一節(jié)課掌聲不斷。整個學習過程沒有對問題進一步的交流探究。有的同學在思考和回答問題,而大多數(shù)同學只是在旁聽。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只能造成表面上的熱鬧,并不能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還有一個小問題,我也想提出來探討一下: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要不要大家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一節(jié)課掌聲不斷,真的能給學生自信并活躍課堂氣氛嗎?回答不問精彩與否,都報以熱烈的掌聲,會不會助長學生愛虛榮的風氣?我覺得課堂還是要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只有靜下心來思考、探索,才可能有所收獲。掌聲不斷,這有點像晚會上歌星出場,只會助長學生愛虛榮的風氣,養(yǎng)成淺嘗輒止的習慣,對以后的學習沒什么好處。
當今的教育,如同當下的社會,“紅塵滾滾”。新思想、新理念、新點子,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無所適從。課堂教學不能忽東忽西,搖擺不定。簡單化、形式化必然帶來教育的災(zāi)難。課堂教學要改革、要變化,但不能改得太快、變得太離譜,成天變來變?nèi)?,課堂教學就會越來越浮躁、凈耍花架子了。
(作者單位:沛縣郝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