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課堂語言精彩、精練、準確,自然就增加了課堂的魅力,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在不經(jīng)意間融入課堂;而教師語言蒼白平淡,缺乏精彩和靈動,講完上句想不起下句,學生自然昏昏欲睡、度“課”如年。由此可見,要打造精彩課堂,教師就得好好提升自己的語言魅力。
一、課堂語言要準確生動,激勵性強
在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結(jié)構(gòu)中,包含有“具備語言表達能力”這一方面,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fā)性,并善于結(jié)合姿態(tài)、表情、手勢,使語言更具表現(xiàn)力。在語文課堂上,簡練、準確而又生動的語言表達,尤其重要。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自制力都很弱,注意力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所以課堂上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學生身在教室里端然正坐,看似一副專心聽講的樣子,可由于教師語言平淡、啰嗦、索然無味,他們的心早已飛出窗外。至于教師在講什么,他們是一點也沒聽進去。年級越低的學生,越不能忍受教師枯燥乏味的語言,這樣的教學收效甚低。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教師只是用“坐端正”、“抬起頭”、“向前看”等生硬的語言來組織課堂教學,雖可收效一時,但幾分鐘后,學生又會故態(tài)重演。于是教師不得不又下“命令”,這樣循環(huán)往復,不僅打亂了教學計劃,也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如何扭轉(zhuǎn)這種注意力分散的局面呢?可以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音調(diào)鏗鏘的變化;也可以多用激勵性的語言,如“你聽得真認真”“你坐得真端正”等,用語言誘導學生在不自覺中進入教學軌道,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導入語要自然貼切,吸引學生
進入一堂新課,導入方法有多種。開門見山也好,創(chuàng)設情境也好,問題引入也好,不管是哪種方法,都是為了讓學生從喧鬧的課間活動中盡快融入課堂。導入語創(chuàng)設得好,學生進入角色也快。自然貼切的導入語,能很快牽住學生的心,讓他們不經(jīng)意間就被吸引過來融入課堂。
如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蘑菇該獎給誰》這篇課文,就可以這樣導入:“小朋友們喜歡聽故事嗎?現(xiàn)在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想不想聽?”這樣的導入抓住了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也有一些教師在創(chuàng)設導入語的時候,為了追求華麗的辭藻,旁征博引地說了一大通,學生卻聽得云里霧里,思想仍處于游離狀態(tài)。豈不知,有時自然貼切的引入比旁征博引的大肆渲染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三、過渡語要流暢連貫,承上啟下
流暢連貫、承上啟下的過渡語,會直接揭示問題所在,讓學生少走許多彎路,反之,則勞神費時。
如一位教師教學《狼和小羊》這一課,在復習了生字詞后,請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問:“你們同意狼把小羊吃了嗎?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動物和動物之間也是平等的,狼沒有權(quán)利吃掉小羊,所以,狼想吃小羊就得找碴兒。狼找了幾次碴兒?”這樣的過渡語欠妥。狼想吃小羊,與學生同不同意沒有關系,與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也沒有關系,這種牽強附會的引入,只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思維集中到與主題無關的事物上。其實,在學生說出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之后,這里的過渡語可以這樣說:“是啊,狼為了吃掉小羊就故意找碴兒,那它一共找了幾次碴兒?每一次又分別找了什么碴兒?”這樣過渡,既承接了學生的回答,又自然引入下面將要講述的內(nèi)容,絲絲入扣,一語中的,是有效教學的一種體現(xiàn)。
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語言引導,可以說教學活動的靈魂,就是教學語言。教師的引導猶如課堂教學活動中串起珍珠的絲線,能把一個個環(huán)節(jié)連起來,拾珠成串,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課堂上教師缺少簡練準確又生動的教學語言,缺少自然貼切、激發(fā)興趣的導入語,缺少流暢連貫、承上啟下的過渡語,又怎么能拾珠成串,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呢?所以,為了打造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師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很有必要。
?。ㄘ熅庩悇ζ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