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片段:
三年級數(shù)學“觀察物體”教學片段。
師出示一個捐款箱的模型。
師:正對著捐款箱的側(cè)面看,看到了哪一個面?
生:看到側(cè)面。
師:個子高的同學呢?
生(少數(shù)幾個):還能看到上面。
師:一共有幾種情況?
(生很活躍)
師(把課前準備好的長方體擺在桌上):同學們可以繞著長方體走一走,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生1:3個面。
生2: 5個面。
生3:2個面。
生4:4個面。
……
師:請一位同學給這個長方體照相,看一次最多能拍到幾個面?
?。ㄉ{(diào)整相機,從不同角度拍。有拍到1個面的,2個面的,3個面的)
師:還能一次拍到更多的面嗎?
生:可以。
?。◣熆磿r間已花了不少,學生還在拍,只好說一節(jié)課時間有限,請他下去了)
診斷分析:
“觀察物體”是課改后加入的一個新內(nèi)容,目的在于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想象,豐富學生對現(xiàn)實空間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能根據(jù)觀察正確選擇相應的視圖,為以后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打下基礎(chǔ)。我認為,本課的重點在于活動,即觀察。
本課執(zhí)教教師也重視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如出示書櫥模型、捐款箱、長方體、正方體等實物讓學生進行觀察。讓人感到不解的是,整節(jié)課教師沒有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沒有明確該如何進行觀察,當學生因觀察方法不當而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也沒有適時糾正,特別是觀察一個物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這一環(huán)節(jié)。本課教學如能注意以下幾點,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一、觀察前,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
既然是觀察活動課,最重要的莫過于觀察方法的教學。在開始觀察前,教師就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觀察長方體之前,師生可以共同討論怎樣觀察才能觀察得更細致,更全面。學生相互交流,教師適時引導:觀察時,要選好一個角度,目光集中,直視物體,頭和身體不要晃動,仔細觀察,及時記錄自己看到哪幾個面,看不到哪幾個面,再換一個角度觀察記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者與被觀察物之間距離發(fā)生變化,看到的也會有所不同。這樣,學生觀察時,觀察目標更明確,觀察思路更清晰,觀察方法更得當,觀察效果當然也會更好。
二、觀察后,匯總分析觀察記錄
觀察時,記錄觀察活動所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觀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分析資料,尋找規(guī)律,探究問題。數(shù)學的教學,教的是思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數(shù)學教學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教師經(jīng)常感嘆,有時題目稍加變化,學生就不知如何解題了。追根究底,學生只是掌握了解題的“公式”,遇到同類型的題目就會解答,遇到陌生的就一籌莫展,并沒有真正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就如本節(jié)課,做觀察記錄,分析觀察資料,就是個非常好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既能培養(yǎng)學生整理、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也能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和態(tài)度。
三、合理運用觀察手段
本課中,教師問觀察這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學生的答案從3個到6個的都有。這時候,教師像在收集問題似的,沒有追問為什么。他也沒有馬上揭曉答案,而是請一位學生上來給長方體照相,看最多能照到幾個面。學生都很感興趣,紛紛報名。上來操作的學生,拿了照相機不知如何下手,拍出來的圖像搖晃、模糊不清。下面的學生注意力則馬上分散了,至于為什么照相,以及觀察的任務(wù)早就忘了。
我認為,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必要用到相機。說能看到4個、5個、6個面的學生,不妨請他說說看,他在同一個角度同時看到了哪幾個面。按理說能看到上面就看不到下面,能看到正面就看不到后面,能看到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站在一個角度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如果出現(xiàn)看到3個面以上的,就必然會或前后,或上下,或左右同時看到,那就不符合常理了,這時候再請這位學生在實物前看一看,驗證一下。用相機照相這個現(xiàn)代教學手段,固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熱鬧,但因時間有限,不能充分展開,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梢宰寣W生回家后再做這個實驗,慢慢摸索證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觀察課不能盲目觀察。首先要樹立學生的觀察思想,其次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還要教學生合理運用觀察手段。唯有這三方面結(jié)合,才能提高學生的觀察水平,提升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ㄘ熅庩悇ζ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