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新年的味道,總帶著令人鼓舞的希望,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溫情。2011年將近,這個新年對我們意義非凡。30年前,也是這樣的一個新年,《飛碟探索》呱呱墜地,一群風華正茂的年青人開始了自己的遠征。30年后的今天,征程還未結(jié)束,他們則華發(fā)早生,或退休頤養(yǎng)天年,或精神矍鑠,依然默默地關(guān)注這份雜志的成長。
這就是《飛碟探索》的歷史,歷史依然在延續(xù);這就是他們的故事,故事還遠未結(jié)束。
鐘聲已經(jīng)響起,嗨,大家新年好!
何曉東
2010年歲末
1980年年末的一天,王化鵬同志拿著一封信進了我們大辦公室,他是來征求大家意見的。
時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內(nèi)的思想界空前活躍,廣大人民群眾對知識的渴求和強國的欲望達到了空前的地步。中國的開放政策打開了對外的窗口,在封閉狀態(tài)下生活了幾十年的人們大口大口地呼吸著從這個窗口涌進來的新鮮空氣。在出版界,普及科學知識的刊物如雨后春筍般紛紛破土而出。
當時在北京有幾位學者,他們看準了這個潮流,醞釀著辦一份探索不明飛行物的刊物,他們四處聯(lián)絡能出版這份刊物的出版單位。王化鵬手里拿的正是他們的來信。信的內(nèi)容很簡單,就是刊物由他們組稿,由他們編輯,由他們設計,只是找一個出版單位來出版,他們只掙一個辛苦錢:每期1200元人民幣!至于雜志出版后的發(fā)行以及盈與虧,全由出版社來承擔。
這件事在當時來說還是有一定風險的,這樣辦刊符合不符合規(guī)定?刊物的內(nèi)容符合不符合“四項基本原則”?會不會犯自由化的錯誤?出版以后發(fā)行不出去會不會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
王化鵬同志有心打破堅冰,嘗一嘗這個螃蟹,但還是有些拿不準。他是來找我們?yōu)樗驓鈦碇.敃r的大辦公室里除了我還有四位同志,記得陳景明、康克仁、丁如山等同志異口同聲地支持他,當然我也是堅定的支持者之一。這下子王化鵬同志有底氣了,他把辦刊的報告交到了編輯室主任郭耀中同志手上,得到了主任的支持,很快報到了社里。社里主持編輯業(yè)務的總編輯曹克己同志很快做了批復:辦!
給北京方面的回信已經(jīng)發(fā)出去一個多月了,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終于有回音了。原來北京方面聯(lián)絡了好幾家出版單位,在得到的回復中,有的抱著遲疑的態(tài)度,有的還在酬勞費上討價還價,只有甘肅方面的態(tài)度最積極、最干脆,所以他們決定把這份刊物交給爽快的甘肅人來辦。
第一期的稿子來了。記得創(chuàng)刊號的封面圖案是一個大飛碟,四邊是1厘米寬的紅邊框。后來才知道,他們是仿照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封面做的這個紅邊框,這在當時國內(nèi)的刊物里也是首創(chuàng)??上н@個風格沒有堅持到現(xiàn)在,否則也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創(chuàng)刊號印了幾萬份,郵局的發(fā)行渠道還沒打開,大家集中在大辦公室里加班加點地裝信封,給全國所有縣一級的郵局寄樣刊,爭取他們的訂數(shù)。幾期下來,終于有五六萬的訂數(shù)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那時的雜志編輯工作,出版社方面只有王化鵬同志一個人負責。
1985年,王化鵬同志調(diào)任甘肅出版總社任職,刊物的工作由我接手,具體的文字編輯工作由高文波同志負責。
1987年,結(jié)合中央對經(jīng)濟發(fā)展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整頓,新聞出版署也開始了整頓,這種以外包形式存在的雜志,雜志社有能力繼續(xù)辦的要定編定員自己辦刊,沒條件辦的一律下馬。
形勢嚴峻!
甘肅人民出版社當時辦有6份刊物,按月刊12人、雙月刊6人的編制,那就要有七八十人來辦這6份刊物,可當時出版社的專業(yè)編輯人員還不到100人,根本無法按上面的要求定編定員,某些刊物的下馬已成定局。特別是像《飛碟探索》這樣的皮包編輯部,更是無望生存下去了!
記得當時黨委在開會,把我傳了去,只問我一句話:《飛碟探索》你們還有能力辦沒能力辦?當時就要決定,不允許猶豫。如果再猶豫,下馬就成定局了。我心痛這份雜志,我與這份雜志有著感情,雖然這幾年是王化鵬同志在主持雜志的工作,但平日里拆閱讀者作者的來信,給讀者作者復信等工作我們都在做,這份雜志里有我們大家的心血。為了我們的這份心血,也為了全國十來萬讀者,一咬牙:辦!但我給領(lǐng)導提出了一個條件:要增人!領(lǐng)導的回答是:只能增兩個人,多一個都不行!
當時的《飛碟探索》是雙月刊,按新聞出版署的要求,專職的采編人員至少要6人。領(lǐng)導的意見是:由郭耀中同志兼任主編(郭耀中同志時任甘肅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我任副主編(主持雜志工作),王季瑜同志兼任副主編,高文波以及再增2人任專職編輯,這樣從人數(shù)上正好是6個人,勉強符合新聞出版署關(guān)于辦刊的人員條件。
就這樣定了??墒?,作者群在哪里?稿源在哪里?我們是兩眼一抹黑!
會后就是馬不停蹄的工作,找作者,找稿子,找圖片!經(jīng)過半年多的準備工作,心里終于有了一個底。同時,在這幾個月的努力談判中我們也與北京方面達成共識,他們也理解整頓的政策,同意在稿源上再支持我們一段時間。
這是一個再創(chuàng)刊的過程,也是與其他雜志不同的歷程。幾十年來,要說我對《飛碟探索》做了什么工作,研究辦刊方向、研究讀者動向、疏通發(fā)行渠道、審稿定稿等等都是正常的,只有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堅持辦刊,把《飛碟探索》保留下來自己辦,才是我對這份雜志真正的貢獻!
在那天的會后我還找了曹克己同志,要求將馬上就要下馬的《高考》雜志也交給我辦,被老曹婉拒了?,F(xiàn)在想起來,當時發(fā)行量十幾萬的一份雜志就這樣下馬了,真真是太可惜了。也許是社里當時實在沒有能力把這份刊物辦下去,也許是領(lǐng)導當時的一種妥協(xié)策略。那年同時下馬的還有發(fā)行量五六萬份的《歡天喜地》。
從此《飛碟探索》走上了正規(guī)。劉儉云同志和劉蘭生同志調(diào)進雜志,一個負責文字工作,一個負責版面的美術(shù)設計工作。這二位同志都是工作能力很強的同志,為雜志的發(fā)展壯大出了不少力??飶木庉嬞|(zhì)量到美術(shù)設計開始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1990年人事變動,劉蘭生離開雜志,徐晉林和施煊進入雜志。1991年何曉東進入雜志。1992年高文波同志調(diào)到青年編輯室。1993年施煊辭職。1994年尚再宗進入雜志。1995年劉儉云調(diào)辦公室工作。1996年徐晉林調(diào)裝幀室工作,何偉進入雜志。1998年劉海平、錢茹進入雜志。而這時候,何曉東、何偉已經(jīng)是雜志副主編了。
到2011年,《飛碟探索》已經(jīng)創(chuàng)刊30年了?;仡櫩镞@30年,它已走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在辦刊宗旨、辦刊風格等方面已日臻成熟?!讹w碟探索》以自己的努力贏得了自己的讀者,影響和啟迪著青少年讀者以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思維去探討地球人類的文明和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激勵著他們從小立志獻身于科學事業(yè)。
2011年也是甘肅人民出版社建社60周年,值此之際,寫出刊物這段歷程,只是為了記住歷史,記住過去!
在這里感謝美籍華人林文偉先生,旅居國外的學者時波先生以及朱福錚先生,他們是《飛碟探索》真正的創(chuàng)刊人,是這份刊物的基石。
感謝王化鵬同志,慧眼識珠,為刊物爭下了一席之地。
感謝曹克己同志和郭耀中同志,沒有他們的支持就沒有刊物的今天。
感謝高文波、劉儉云、劉蘭生、徐晉林、施煊、劉海平、尚再宗等同志,他們?yōu)榭锏陌l(fā)展壯大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他們是這份刊物的鋪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