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解修辭指在使用某些具有固定比喻意義的特定詞語時,故意舍棄詞語的比喻義,轉而從字面上進行解釋,借以形成新穎獨特、生動鮮活的表達效果。本世紀初,新聞標題語言開始有意識地運用這種修辭手段,并且日漸流行。本文通過對數(shù)十家報紙近十年的新聞標題進行抽樣考察,認為恰當?shù)剡\用直解修辭可以有效增強新聞標題的文字表現(xiàn)力和信息傳遞功能。
新聞標題中直解修辭的表現(xiàn)形式
直解成語。新聞標題力求以簡練的文字將重要的新聞信息率先呈現(xiàn)給讀者,表達上要求精練生動、簡潔明快。選取膾炙人口的成語,運用直解手法取其字面意思,不僅可以增加標題的信息量,還可以使標題變得凝練醒目、鮮活自然,富于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在時下的新聞標題中,直解成語的現(xiàn)象頗為流行,例如:
?。?)偷工減料門窗漏洞百出(《南國城報》,2009年1月1日)
例(1)中的“漏洞百出”原指言語、方案邏輯不嚴密,標題采用直解手法對劣質樓盤予以嘲諷,寓批評于無形,看似信手拈來,卻是言簡意豐。
很多成語原本帶有貶義色彩,用于直解時不但語義上采用字面解釋,而且感情色彩也隨之得以解構,使新聞標題變得生動有趣,更具吸引力。例如:
?。?)女琴師“對牛彈琴”獲高薪 奶牛愛聽琴產(chǎn)奶多(《楚天金報》,2008年10月15日)
例(2)中的“對牛彈琴”原本也屬貶義,嘲諷聽話者無知或說話者不看對象,這里則完全采用字面意思,專業(yè)的女琴師每天“彈琴給牛聽”竟然獲得高薪,原來“對牛彈琴”可以提高產(chǎn)奶量,著實令人稱奇,整條標題顯得生動傳神、鮮活醒目,并且有力地凸顯了新聞價值。
直解俗語。選用人們喜聞樂見的俗語進行直解,能夠形成輕松活潑的語言風格,用在社會新聞標題中可以增強標題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例如“關公門前耍大刀”比喻人自不量力、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這條俗語在新聞標題中可以通過直解修辭手段獲得字面義。
?。?)關公門前耍大刀(《人民日報》,2003年10月21日)
例(3)是對關羽故鄉(xiāng)山西運城市第一屆運動會開幕式的報道,開幕式上很多節(jié)目如“大刀進行曲”、“青龍偃月魂”等都和“關公”、“刀”有關。這句俗語的直解用法緊扣主題、動感十足、生動鮮活,不但形象地勾畫出該市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氣勢,而且?guī)в袧庥舻牡胤教厣?br/> 新聞標題直解俗語,可以根據(jù)表達需要進行細微的變化。例如“不走正道”喻指“人生道路出現(xiàn)偏差,走上邪路”;“吃不了兜著走”表示“出了問題要承擔后果”。這兩條俗語在下面兩則圖片新聞標題中都采用了直解義,例如:
(4)走的不是正道(攝影報道,《人民日報》,2003年9月5日)
例(4)是一個年輕人推著自行車橫穿鐵路的照片,標題臨時解構了“走正道”與“人生正途”的對應關系,刻意借用其字面意思來警示讀者,既有生動詼諧的表達效果,又有嚴肅鄭重的勸誡意味。
直解其他隱喻性詞語。有些名詞通過隱喻產(chǎn)生的新語義由于使用頻率較高,已經(jīng)逐漸取代了詞語的本來意義。但有時新聞標題會故意采用這些詞語的字面意思,以取得輕松幽默的效果。例如:
?。?)市區(qū)新風路一出租屋突然起火
冰箱電腦被燒成“黑貨”(《河源晚報》,2008年12月24日)
例(5)采用“黑貨”的字面義描述火災對家電的損毀情況,直觀生動,并且巧妙淡化了讀者的驚懼心理。
有些特殊的人名也可以通過直解取得生動有趣的字面意思。例如:
(6)我國首例人工取精幫虎妞懷娃(圖片新聞,《生活報》,2007年1月14日)
?。?)肥貓貪玩掉進燈箱 “喵喵”兩小時獲救(《錢江晚報》,2010年1月19日)
這兩個標題分別將《駱駝祥子》中的“虎妞”和《肥貓正傳》中的“肥貓”直解為真正的“雌老虎”和“肥胖貓”,使標題顯得輕松活潑、妙趣橫生。
有些隱喻式動詞、形容詞的直解也可以產(chǎn)生形象生動的效果。比如形容詞“偏心”喻指“態(tài)度不公正,偏向某一方”,但在新聞標題中有時會借助字面意思指代一種心臟疾病。
(8)“偏心人”心臟成功減肥(《南京晨報》,2008年12月17日)
患者心臟由于左心室異常肥大而發(fā)生位置偏移,該標題借助“偏心”直解詞義說明這種病變,淺近明白,令人印象深刻。
直解修辭在新聞標題中的作用
新聞標題是新聞報道溝通讀者、傳遞信息的第一道窗口,能否在瞬間吸引讀者的眼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是衡量新聞標題制作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對人們耳熟能詳?shù)脑~語進行直解,用熟悉的語言形式表達新的內(nèi)容,可以增強新聞標題的吸引力和表現(xiàn)力,進而增強標題的信息傳遞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增強標題的趣味性。人們在閱讀社會新聞時,往往帶有休閑放松的心理需求,對一些奇聞趣事興趣較濃。在制作這類新聞標題時,巧妙地運用直解手法,可以凸顯新聞價值,同時也使得標題更加生動有趣,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例如:
(9)“吃飽了撐的”(《鄭州晚報》,2009年7月11日)
例(9)中的俗語“吃飽了撐的”原本譏諷人“閑著無聊多管閑事”,這里則采用其字面意思:一只貪吃的黃鼠狼穿過鐵絲網(wǎng)孔鉆進動物園吃掉了三只剛出生的小孔雀,飽餐后想要原路返回,卻因肚子撐得太大,被鐵絲網(wǎng)孔緊緊卡住,進退不得,這種后果的確是“吃飽了撐的”。
運用直解修辭制作時事新聞標題,同樣能夠增強標題的趣味性,并能凸顯新聞價值。例(2)中“對牛彈琴”的運用著實令人叫絕。再如成語“臭名遠揚”原指“壞名聲傳得很遠”,但在新聞標題中經(jīng)常借助直解手法表達新的內(nèi)容,例如:
?。?0)開寶馬賣臭豆腐男子年入百萬“臭名遠揚”(《華西都市報》,2010年4月1日)
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所經(jīng)營的“臭豆腐”由于味道純正而遠近馳名,例(10)巧借“臭名遠揚”的字面意思,幽默生動、妙趣橫生。
增強標題的可視性。新聞標題對直解修辭的恰當運用,能夠直觀生動地概括新聞事實,增強標題的動態(tài)感、形象感,凸顯新聞價值,使人讀來饒有興味,過目難忘。例如:
?。?1)水落石出金沙江底驚現(xiàn)“石林”(《華西都市報》,2009年6月1日)
例(11)中金沙江某段截流抽干江水后,在江底意外發(fā)現(xiàn)大片石林,標題借助“水落石出”的字面意思,巧妙概括了這一新聞事實,富于動感,形象直觀。
有些重要事件的新聞價值不僅在于事件本身,其深遠意義更值得關注。制作這類新聞報道的標題時若能恰當運用直解手法,可以使抽象的事件意義變得直觀形象,標題會變得凝練醒目,別有氣勢。例如:
?。?2)人類能呼風喚雨了(《信息時報》,2011年1月4日)
例(12)報道的是科學家已經(jīng)掌握了“控制天氣、制造風雨”的技術,這對于人類的意義是難以言喻的,標題巧用“呼風喚雨”的直解義,可謂直觀生動,恰切精當,言簡意豐。
有些新聞標題涉及冷僻深奧的專業(yè)術語,運用直解修辭可以使其變得通俗易懂。如“冷血”比喻人“冷漠無情”,有時在新聞標題中可以直解為某種疾病,例如:
(13)武漢女教師患罕見“冷血癥” 低溫下體內(nèi)血液凝固(《楚天金報》,2010年2月2日)
“冷血癥”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溫度較低時,患者血液中的紅細胞會發(fā)生凝集,醫(yī)學上稱作“冷凝集素綜合征”。標題巧用“冷血”字面義,使復雜的醫(yī)學名詞變得直觀形象、淺近明白。例(8)中的“偏心”也具有相同作用。
增強標題的深刻性。對于一些引人深思的新聞事實,標題往往會在字里行間揭示其深刻意義,表明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直解修辭的運用有時可以增強新聞標題的深刻性,滲透作者的思想傾向。例如:
?。?4)一年吃700余根苦瓜猛降血糖(引題)
母親為捐腎救女餐餐自討“苦”吃(主題)(《武漢晚報》2010.1.17)
母親每天吃苦瓜喝中藥,一心只為降低血糖,以便捐腎給身患尿毒癥的女兒。作者選取“猛吃苦瓜”這一細節(jié),借助“自討苦吃”的字面意思,深刻揭示了這位普通母親甘為子女奉獻一切的偉大母愛。標題看似平常,卻能夠深深打動讀者,催人淚下。
直解式新聞標題的制作要求
所選詞語要適合新聞主題。運用直解手法制作新聞標題,所選詞語必須適合報道主題,使二者能夠相得益彰,這樣標題才會新穎獨特、凝練鮮活、引人入勝,才能凸顯新聞價值;如果不顧主題,片面追求語言的怪異搶眼,反而會落得嘩眾取寵,惹人生厭。比如下面兩則標題對直解的運用是否恰當就值得商榷:
?。?5)“好色之徒”柯桐枝(《三湘都市報》,2006年8月28日)①
(16)二手貨 讓我們和明星穿一條褲子(《新女報》2007年8月28日)
成語“好色之徒”的專門意義在漢民族語言文化系統(tǒng)中根深蒂固,很難解構,例(15)試圖借助其字面義突出花鳥畫家柯桐枝注重色彩的繪畫風格,很難取得共鳴。時下一些明星服飾二手店可以讓粉絲們“買到明星們穿戴過的服飾”,例(16)力圖凸顯這一點,但是同樣弄巧成拙,讀起來很是令人反感。
標題要提供充足語境。直解修辭打破詞語的運用習慣,借以增強標題的新異性特質,以吸引讀者。要實現(xiàn)這一效果,標題需要提供充足的語境,幫助讀者完成原語義的解構和直解義的感知。絕大多數(shù)新聞標題在運用直解修辭時都能夠為排除詞語原語義提供充足的語境。例如:
?。?7)第三次調(diào)水調(diào)沙試驗圓滿結束(引題)
黃河6071萬噸“泥沙俱下”入大海(主題)(《人民日報》,2004年7月16日)
例(17)中成語“泥沙俱下”屬于直解用法,但閱讀時毫無障礙,因為引題中有“調(diào)水調(diào)沙”為背景,主題中有“黃河”作呼應,理解起來自然心領神會。
有些新聞標題配發(fā)了相關壓題照片,由照片提供生動的圖畫語境,如例(9)。還有些新聞標題所選詞語與陳述對象的搭配只能作一種理解,自然排除了原語義。如例(12)。
(18)a打針要能“一針見血”?(《武漢晨報》,2008年3月31日)
b“一針見血”有多難?(《東方今報》,2008年7月19日)
例(12)“人類能呼風喚雨了”,這表明“呼風喚雨”屬于人類不具備的能力,讀者自然會舍棄成語的比喻義,取其字面意思。例(18)兩條標題中的“一針見血”都屬于直解用法,但前者有“打針”為背景,語義清楚明白,而后者沒有相關語境支撐,讀者只看標題很難作出正確判斷。[本文為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基于媒體標題制作的標題語法研究”(項目編號:11542z004)結項成果)]
注 釋:
?、俎D引自盛新華《新聞標題詞語多義同現(xiàn)現(xiàn)象研究》,《新聞界》,2007(5)。
參考文獻:
1.彭朝丞:《新聞標題學》,人民日報出版社,1999年版。
2.吳禮權:《修辭心理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尹世超:《成語的直解》,《語文研究》,1983(3)。
4.董麗梅:《淺談新聞標題語言的煉字藝術》,《雞西大學學報》,2006(1)。
?。ㄗ髡邽楹邶埥髮W國際文化教育學院講師,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