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道德和優(yōu)美品質(zhì)?!毙抡n標下的小學英語課程從情感態(tài)度、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五個緯度確定課程目標,并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放在首位,強調(diào)對學生進行國際視野、祖國意識、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動機興趣等方面的教育。
牛津小學英語教科書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都滲透了德育因素,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德育因素,讓學生在學習中思想上也能得到良好熏陶,樹立正確思想觀和培養(yǎng)良好品德;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得到很好的情感教育。下面就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談談我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滲透教育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jù)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本國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政治、習俗風貌等。要學習包括表達思維活動、情感態(tài)度、道德態(tài)度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nèi)容豐富。這些語言材料的學習,為課堂德育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且小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一般比較淺顯,多與學生生活接近。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地滲透,使學生在接受英語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切忌長篇大論。例如,“Hello! Good morning! Thank you ! Sorry”等禮貌用語是學生初學英語接觸的內(nèi)容,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在學生進行語言操練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學。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有機滲透
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正是情感學習形成的關鍵期。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做到有機滲透。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熱愛祖國的情感首當其位,此情感應自然地體現(xiàn)在教學中。正如在教學Where are you from時,我在課堂中播放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視頻,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極大鼓舞。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引出“This is our country , China”,板書一個大大的China,并領著學生有感情地讀“I’m from China ,I love China , I’m Chinese”,使學生愛國情感由然而發(fā)。此外,作為一個社會公民,遵守社會公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因此,我們也要培養(yǎng)學生相互關心、尊老愛幼、遵守公共秩序等社會公德心。如在教學In the Park時,我不僅讓學生欣賞了大自然的美,還教育學生“We can not get the flowers in the park”,培養(yǎng)學生愛護綠化保護大自然的思想。在對話中提醒學生多用“Please、thank you、Excuse me”等文明用語,養(yǎng)成禮貌待人的習慣。在學習Can I help you時,我告訴學生不僅售貨員要這么招待顧客,當我們看到別人有困難時,也應主動、熱情地向對方提供幫助,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
三、善于抓住教育契機,進行德育滲透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隨時隨地會發(fā)生一些看似平常卻又蘊涵教機的事件,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契機,選擇好英語教學和思想教育的結合點,進行有意的教育,使德育在課堂上得到切實滲透。記得一次課上,在教學Job時,我請學生依據(jù)實際情況“開火車”說說家人的工作,學生們表現(xiàn)很積極:“My father is a policeman. My mother is a teacher . My uncle is a boss …”氣氛很活躍。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別扭地說: “My mother is a farmer .”其他學生偷偷地笑,而她則低著頭,臉紅紅的,好像做了什么錯事。于是,我說:“是的,你們家人的職業(yè)各不相同,有的體面過人,有的默默無聞,但職業(yè)沒有貴賤高低之分,因為勞動最光榮,所有勞動者都值得我們尊敬?!睂W生們深受教育。在接下來的歌曲時間里,我請學生們把書上的歌詞用實際情況替換,這位學生就這樣自豪地唱道:“My father is a worker , my mother is a farmer, I love them so . ”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你處處留心,事事用心,你就能夠掌握它。當學生學習上有了畏難情緒,我鼓勵學生只有不怕困難,勇于前進才能取得勝利,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毅力;當學生遇到問題,我鼓勵分工協(xié)作、共同解決,培養(yǎng)合作互助的精神;當學生生活上有困難,我發(fā)動大家關心幫助,培養(yǎng)互相關愛的風氣?!敖虣C”是教師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抓住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我們就會開辟出一片思想教育的新天地。
四、寓德育于生活中
德育強調(diào)應促進學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它所努力實踐著的是讓學生在自己親身參與的生活與實踐活動中感受、體驗、辨別、生成,這種精神的生成與建構只有讓學生經(jīng)歷了體驗、感悟的過程后才能實現(xiàn)。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不能將教育僅僅停留在課堂所創(chuàng)設的各種學習活動中,而要將課堂上的德育內(nèi)容擴展到學生課后生活空間,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進入德育實踐探索,使教育具有針對性,使情感體驗達到最優(yōu)化。如教學Holidays中,當學生了解了文化Thanksgiving Day,我結合Let’s make讓生制作一張卡片回家送給自己想感謝的人,并對他們說:“I love you. Happy Thanksgiving Day.”以此來表達對他們的愛,最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恩的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弊屛覀?yōu)閷W生們創(chuàng)設一個真善美的情感空間,使他們在英語學習的同時把握情感品質(zhì)的內(nèi)化力量,讓他們在英語天空中感受純我本色。
?。ㄘ熅廃S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