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宋詞為核心"/>
婁洪
(廈門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05)
孔子“《詩》可以觀”,鄭玄注曰:“觀風(fēng)俗盛衰”,[1](P2525)朱熹《論語集注》說“考見得失”,都從政治得失的角度來加以解釋。這種解釋與孔子對“觀”的使用,實際都是建立在“聲音之道,與政通矣”(《禮記·樂記》)的傳統(tǒng)觀念之上,亦即《樂記》與《毛詩序》所謂“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而這種傳統(tǒng)觀念的形成,遠(yuǎn)遠(yuǎn)早于孔子的時代?!秶Z·周語》載厲王時邵公語曰:“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時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p>
20世紀(jì)之初,敦煌詞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揭開了近世詞學(xué)與民俗學(xué)研究結(jié)合的序幕。王重民認(rèn)為:“今茲所獲,有邊客游子之呻吟,忠臣義士之壯語,隱君子之怡情悅志,少年學(xué)子之熱望與失望,以及佛子之贊頌,醫(yī)生之歌訣,莫不入調(diào),其言閨情與花柳者,尚不及半,然其善者足以抗衡飛卿,比肩端己?!盵2](P17)吳熊和云:“敦煌詞曲在詞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它提供了唐五代時詞曲這種新興的文藝樣式的民間狀態(tài)與初期狀態(tài)。敦煌石室珍藏的不止是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數(shù)百首詞曲,而是珍藏了一段彌足珍貴的詞史。這段詞史,就是詞的民間階段與初期階段。”[3](P337)俞平伯《民間的詞》認(rèn)為:“嚴(yán)格說來,我們說講說評論的,只是文人的詞,不是‘詞’。真的詞論必須能詮明詞的流行的實在情形,即包括民間的詞,不經(jīng)著錄的作品?!盵4](P455)
民俗生活乃是孕育宋詞的土壤。從宋詞來觀民俗,主要有節(jié)序詞、禮儀詞、宴飲詞等三種。
據(jù)統(tǒng)計,《全宋詞》中的節(jié)序詞計有1406首,①涉及從元宵到除夕的24種節(jié)日。居前五位的依次是元宵詞330首,重陽詞277首,②中秋詞210首,七夕詞133首,端午詞89首。另外,《全宋詞》中尚有四季組詞9組72首,春詞488首,夏詞73首,秋詞248首,冬詞95首,又有詠十二月詞4組50首,廣義上也應(yīng)與節(jié)序統(tǒng)屬一類。所以,《全宋詞》中的廣義上的節(jié)序詞當(dāng)有2432首,遺存下這么多的節(jié)序詞,既有文學(xué)傳統(tǒng)的因素,更可表現(xiàn)出宋代的節(jié)序民俗。
宋元之際的張炎論詞名著《詞源》專列〈節(jié)序〉一節(jié),并指出節(jié)序詞“見時序風(fēng)物之盛,人家宴樂之同”的特點。明清以來影響巨大的《草堂詩馀》,為南宋慶元以前民間書坊編集,今存最早者為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的增修刻本,[5](P341)此本分類編選,原是為了應(yīng)歌的需要,前集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類,后集分“節(jié)序”、“天文”、“地理”等七類。這樣分類完全是為了取便歌者。清宋翔鳳《樂府余論》說:“《草堂》一集,蓋以征歌而設(shè),故別題春景、夏景等名,使隨時即景,歌以娛客。題吉席慶壽,更是此意。其中詞語,間與集本不同。其不同者,恒平俗,亦以便歌。以文人觀之,適當(dāng)一笑,而當(dāng)時歌伎,則必須此也?!盵6]
1.元宵詞
《全宋詞》中計有元宵詞330首,其中包括91首無題序者,殘句不計。其中又有詠園子(即湯圓)詞四首,蒸螢1首,詠橄欖燈球1首,詠轉(zhuǎn)官球1首,因是與元宵節(jié)有關(guān)的風(fēng)物詞,也作為節(jié)序詞列入。這些詞廣泛展現(xiàn)了兩宋的社會風(fēng)貌,也盡情抒發(fā)了詞人郁勃的興會。《宋史·禮制》載:“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張燈,大內(nèi)正門結(jié)彩為山樓影燈,起路臺,教坊陳百戲。天子先幸寺觀行香,遂御樓,或御東華門及東西角樓,飲從臣,四夷蕃客各依本國歌舞列于樓下。東華、左右掖門、東西角樓、城門大道、大宮觀寺院,悉起山棚,張樂陳燈,皇城雉堞亦遍設(shè)之。其夕開舊城門達(dá)旦,縱士民觀。后增至十七、十八夜?!盵7](P2698)
宋太宗之駙馬李遵勗有《滴滴金》詞云:“帝城五夜宴游歇。殘燈外、看殘月?!表n淲元宵詞《采桑子》“華燈自是年年好”的題序為“十四日”,京鏜元宵詞《漢宮春》“暖律初回”的題序為“元宵十四夜作,是日為立春”,顯然這“五夜”從正月十四就開始了。正月十七、十八謂之殘燈、收燈,毛滂《減字木蘭花》“暖風(fēng)吹雪”之序云:“正月十七日,孫守約觀殘燈……”,劉鎮(zhèn)《浣溪沙》“簾幕收燈斷續(xù)紅”之題序為“丁亥餞元宵”,洪適《生查子》“廉纖小雨來”之題序為“收燈日次李舉之韻”。
萬俟詠《鳳凰枝令》“人間天上”之題序云:
景龍門,古酸棗門也。自左掖門之東為夾城南北道,北抵景龍門。自臘月十五日夜放燈,縱都人夜游。婦女游者,珠簾下邀住,飲以金甌酒。
這表明南宋初,臘月(12月)便放燈了,并縱都人夜游?!稓q時廣記》卷十一〈預(yù)賞燈〉條引《副雅歌詞》亦云:“自十二月二十五日便放燈,直至上元,謂之預(yù)賞?!盵8](P113)
元宵詞反映的大多是京城(汴梁、臨安)的風(fēng)光,所謂“青春何處風(fēng)光好,帝里偏愛元夕”,但各州縣之反映在詞中的也不在少數(shù)。蘇軾《南鄉(xiāng)子》之“宿州上元”、《蝶戀花》之“密州上元”,劉一止《醉蓬萊》之“秀城元夕”,丘崈《洞仙歌》之“辛卯嘉禾元夕”,蔣捷《南鄉(xiāng)子》之“塘門元宵”、《花心動》之“南塘元夕”,劉褒《水龍吟》之“桂林元夕”,趙以夫《木蘭花慢》之“漳州元夕”,陳克《浣溪沙》之“陽羨上元”……尤其以王庭珪的四首可證為寫辰州上元的詞作,反映了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元宵之俗與京城沒有太大區(qū)別,只是參與的民眾為“百蠻徭”。
張燈無疑是元宵節(jié)最主要的節(jié)俗。此外,元宵詞還展現(xiàn)了兩宋時代元宵節(jié)的其他節(jié)俗。由于元宵的全民性,張燈又是在夜間舉行,這無疑是給平日禁止的男女自由交往網(wǎng)開了一面。對于平日幽居的少女來說,元宵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歡樂自由的節(jié)日。青樓的冶游自是更加放肆,良家男女亦可能于此時一見鐘情。元宵詞對此情此景的反映是很生動的。柳永《迎新春·大石調(diào)》:“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玉樓春·大石調(diào)》:“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殺云蹤并雨跡。”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币部煽醋鲞@方面的描寫。
另外還有寄慨遙深的元宵詞,這主要還是出現(xiàn)在易代之際憂國傷時的元宵詞中。以李清照的《永遇樂》為例:
落日融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張端義《貴耳集》卷上云李清照“南渡以來,常懷京洛舊事。晚年賦元宵《永遇樂》詞云……”[9](P13),此詞以一己之創(chuàng)痛,寫出了國家之創(chuàng)痛;以一己之流離,寫出了人民之流離。對于偏安的朝廷,無疑也是一個不易覺察的諷刺。正與其詩“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同調(diào)。清新工麗的語言,道出的思想感情竟是如此沉郁深廣!
2.七夕詞
《全宋詞》及《補輯》中,共有七夕詞133首,8個殘句。其中以“七夕”為題者97首,以“巧夕”為題者3首,“七夜”為題者1首,無題者32首。
歷代對于七夕的吟詠可謂是連綿不絕?!对姟分芯陀小洞髺|》篇,《古詩十九首》中有“迢迢牽牛星”章。據(jù)宋人蒲積中《古今歲時雜詠》,魏晉至唐之節(jié)序詩中最多的一類可能就是七夕詩了,凡一代名家,鮮有不作七夕詩的。宋代七夕節(jié)日活動更多,且為朝廷所重視。《宋大詔令集》載有〈改用七日為七夕節(jié)詔〉:“七夕佳辰,著于式令。近代多用六日,實紊舊章。訛俗相承,未之或改。至今宜以七日為七夕,仍令頒行天下為定制?!雹勖显稀稏|京夢華錄》卷八〈七夕〉、吳自枚《夢梁錄》卷四〈七夕〉、周密《武林舊事》卷三〈乞巧〉均有生動記載。
宋人七夕詞不僅反映了宋代豐富多彩的七夕節(jié)日民俗,在藝術(shù)上也達(dá)到了相當(dāng)?shù)母叨龋浞终宫F(xiàn)了宋人講究理趣的風(fēng)采。蘇軾《菩薩蠻·七夕》:“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标悗煹馈镀兴_蠻·七夕》其一:“河橋知有路。不解留郞住。天上隔年期。人間長別離?!逼淙骸敖?jīng)年謀一笑。豈解令人巧。不用問如何。人間巧更多?!鼻赜^《鵲橋仙》:“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崩钋逭铡缎邢阕印罚骸靶菢蝙o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椗?,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fēng)?!眳俏挠ⅰ独笾ο憬て呦ΑS鐘商》:“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边€有一首無名氏詞作《鵲橋仙》殘句:“我嗏今夜為情忙,又那得、功夫送巧?!辟邓谆?,很可能不是出自文人之手,尤具尖新的個性。
3.中秋詞
《全宋詞》中收中秋詞210首,其中標(biāo)有“中秋”者178首,標(biāo)有“月夕”者3首,無題序29首。中秋詞于宋詞無疑為重要之組成部分。名家名作如林,尤其是蘇軾,有中秋詞3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明月幾時有”、《念奴嬌·中秋》“憑高遠(yuǎn)眺”,皆為名作。
宋代中秋節(jié)之俗,各類文獻記載不少。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夜,貴家結(jié)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彼谓鹩缎戮幾砦陶勪洝肪硭摹窗嗽隆翟疲骸爸星?,京師賞月之會,異于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所以當(dāng)時賦詞者,有‘時人莫訝登科早,只為嫦娥愛少年’之句;女則澹竚妝飾,則愿貌似嫦娥,員如皓月?!盵10](P16)
在中秋詞中反復(fù)被提到的是嫦娥、玉兔、蟾蜍、桂樹之類的神話傳說,這當(dāng)然屬于民俗的范疇,但在中秋詞本身來說,其實主要是延續(xù)了自屈原以來的文學(xué)天問傳統(tǒng),最典型的如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fēng)、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謂洋海底問無由。恍忽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可以說,在整個宋詞中,中秋詞是最能代表宋人的人生志趣的,其開創(chuàng)者當(dāng)為蘇軾,其《水調(diào)歌頭》開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即是問天,“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則有登仙之志,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以下又轉(zhuǎn)回人間,慨嘆人事的錯忤,并對人生寄予美好的期望,高曠清奇,卻不失雅俗共賞。但在中秋詞中我們也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即除了賞月、思鄉(xiāng)、思親外,基本沒有記述什么有特色的現(xiàn)實的民俗,全然不同于其他節(jié)序詞。
《全宋詞》與《全宋詞補輯》中與禮儀民俗相關(guān)的詞相當(dāng)可觀,主要表現(xiàn)為慶、吊兩個方面,包括人生禮儀、送別、宅居建筑落成及其他人生大事幾大類。
1.壽詞
《全宋詞》與《全宋詞補輯》中所存壽詞2356首,《全》1987首,《補》369首,殘句不計。其中題序標(biāo)明祝“壽”者1221首,?!吧铡闭?87首,?!吧闭?7首,?!吧健闭?6首,慶某人、或慶某人七十、八十者63首,僅標(biāo)日期者39首,祝不同之“圣壽”者21首(另有8首無題序,已計入無題序類),?!俺醵取闭?8首,其他諸如祝“華旦”、“始生”、“遐算”之類21首,總歸為有題序大類,合1863首;無題序或題序不明者493首。另,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宋方岳《秋崖集》有壽詞5首,《全宋詞》失收。
柳永現(xiàn)存壽詞5首,晏殊存壽詞31首。魏了翁《鶴山先生大全集》存詞186首,有102首壽詞。劉辰翁《須溪詞》④存詞354首,有壽詞90首。趙長卿《仙源居士惜香樂府》⑤專有“賀生辰”一編,存壽詞12首。陳允平《日湖漁唱》⑥亦有“壽詞”一編,存壽詞19首。李劉存詞11首,10首即為壽詞⑦。更有不少人存詞一首,即為壽詞。原因就是作壽詞形成風(fēng)氣,一些類書也將壽詞歸作一類,供人按需選用,如由宋入元的劉應(yīng)李輯的《新編事文類聚瀚墨大全》⑧、不著撰人姓氏的《新編通用啟劄截江網(wǎng)》⑨即有壽詞一類。另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今人孔凡禮先生輯《全宋詞補輯》,最主要也是從明人編《詩淵》之專輯“祝壽的詩詞”的第二十五冊輯入的⑩?!度卧~補輯》收全詞428首,半闋4首,殘句6,就有369首為壽詞,半闋4首中,有3首也屬于壽詞范圍。
壽詞一般為單篇短制,但也有聯(lián)章的大曲體。在壽詞中通常都是充滿了對長生、富貴、幸福的祝愿,但一般都雍容華貴典雅,反映了宋人較高的文化涵養(yǎng)。但不管是什么樣的詞,一經(jīng)泛濫,便也成塵俗。張炎《詞源》卷下《雜論》云:
難莫難于壽詞。盡言富貴則塵俗,盡言功名則諛佞,盡言神仙則迂闊虛誕。當(dāng)總此三者而為之,無俗忌之詞,不失其壽可也。松椿龜鶴,有所不免,卻要融化字面,語義新奇。近代陳西麓所作,本制平正,亦有佳者。
張炎有兩首“壽月溪”詞,可謂脫去塵俗,實現(xiàn)了其主張者。以其一為例:
南樓令 壽月溪
天靜雨初晴。晚秋人更清。滿窗吟、柳思周情。一片香來松桂下,長聽得,讀書聲。閑處卷黃庭。年年兩鬢青。佩芳蘭、不系塵纓。傍取溪邊端正月,對玉兔、話長生。
清江昱疏證曰:
“按宋人壽詞,雖出名手,亦必沾帶俗氣,如此作雅潤清麗,頓覺習(xí)語一空?!赌蠘橇睢酚葹樘亟^。始知《指迷》所論,洵非虛言?!?/p>
在宋人的壽詞中主要還可以分為三種類別,最多的是賀壽詞,另一種是自壽詞,還有一種是和壽詞。在和壽詞中有受賀者所和,也有周圍的人一起和作,另外還有自作自和壽詞的情況。
2.婚詞
《全宋詞》中有59首賀人婚娶,其中無題序者23首。又有19首詞詠放琴客,其中11首詠友人放琴客,統(tǒng)計中已計入禮儀詞的范疇;7首詠自己放琴客;1首詠尼姑從人而復(fù)出者。從多方面反映了宋代的婚姻民俗。廖行之《點絳唇·賀四十五舅授室四闋》形象地記述了婚禮的全過程:
年少清新,襟裾那受紅塵污。還他禮數(shù)。莫遣衣冠粗。
擬倩東風(fēng),西逐輪蹄去。泠然御。飄飄先趣。直到驂鸞處。
此去何之,駢闐車馬朝來起。揚鞭西指。意氣眉間是。
閭里兒童,競矚秦蕭史。歸時幾??煺靶欣?。還看如云喜。
玳席華筵,嘉賓環(huán)集三千履。蘭膏芬芷。一簇紅蓮里。
花覆玉郎,苒苒青衫嫩。咸傾企。小登科第。有底新桃李。
玉樹芝蘭,冰清況有閨房秀。畫堂如晝。相對傾醇酎。
合巹同牢,二姓歡佳耦。憑誰手。鬢絲同紐。共祝齊眉壽。
放琴客即去妾。琴客本指彈琴者,在唐代并不限男女。唐韋莊《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峨嵋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測。何須見我眼偏青,未見我身頭已白?!盵11](P8053)唐顧況《宜城放琴客歌》[12](P2946)專詠去妾一事。其序曰:“琴客,宜城愛妾也。宜城請老,愛妾出嫁。不禁人之欲而私耳目之欲,達(dá)者也。況承命作歌?!?/p>
現(xiàn)存宋詞中最早寫出妾的是張先《碧牡丹·晏同叔出姬》,詠人放琴客最多的是吳文英,有5首,另朱敦儒有2首,蔣捷1首,劉辰翁1首,張炎1首。詠自己放琴客最多的是辛棄疾,有3首,另晁補之有2首,趙長卿有1首,趙令畤1首。程垓還有一首《孤雁兒》題序云:“有尼從人而復(fù)出者,戲用張子野事賦此?!狈徘倏鸵皇?,詠之者名家既多,亦間有名作,稱得上是當(dāng)時文士津津樂道的一件雅事。這些詞反映了一種畸形的愛情,也從側(cè)面展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婚姻民俗。
在《宋史》中記錄了不少的宴會節(jié)目,如《宋史》卷一三八志第九一樂一三所記的“建隆乾德朝會樂章二十八首”、“景德中朝會一十四首”、“大中祥符朝會五首”、“熙寧中朝會三首”、“元符大朝會三首”、“哲宗傳受國寶三首”、“紹興朝會十三首”等等。而在《宋詞》中所謂“因翻舊闕之辭,寫以新聲之凋,敢陳薄技,聊佐清歡”[12](P121);“曲盡一時之景,聊資四座之歡”[12](P996);“良辰易失,信四者之難并;佳客相逢,實一時之盛事。用陳妙曲,上助清歡”[12](P444);“蕭娘勸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詞”[12](P92);“吳娃勸酒韓娥唱。競艷容,左右皆春”[12](P89)等,不勝枚舉,俱可見出整個社會歌舞筵宴格局的一致性。因此,不斷地創(chuàng)制新詞、新調(diào),“用資羽蓋之歡”,乃當(dāng)時歌舞筵宴之俗的必然要求。
另外,繼承前代之遺俗,飲茶、飲湯之風(fēng)在宋代也空前盛行,上自君王下至士庶百姓,無不愛好,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社交方式。朱彧《萍洲可談》卷一記載:“太學(xué)生每路有茶會,輪日于講堂集茶,無不畢至者,因以詢問鄉(xiāng)里消息。”[13](P11)各種茶肆也生意興隆,“皆士大夫期朋約友會聚之處”,歌妓亦于此獻藝侑茶,并逐漸形成飲茶的藝術(shù),如斗茶、分茶便是風(fēng)靡全社會的富有藝術(shù)情趣的游藝活動。由此還發(fā)展出一種非常講究的流行的待客模式:客至設(shè)茶,客去點湯。這種模式還與酒宴結(jié)合,即酒、茶、湯等與歌舞相結(jié)合,所謂“茶香酒熟,月明風(fēng)細(xì),試教歌舞”[12](P3329),“見十眉環(huán)侍,爭鳴弦索。茶甌試瀹。更良夜、沈沈細(xì)酌”[12](P1354)。數(shù)目繁多的酒詞、茶詞、湯詞、熟水詞不少就產(chǎn)生于這樣的場合。如蘇軾《行香子·茶詞》即詠賓主酒罷,再行斗茶的清歡:“綺席才終。歡意尤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夸君賜,初拆臣封??捶窒泔灒S金縷,密云龍。斗贏一水,功敵千鐘。覺涼生、兩腋清風(fēng)。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但這種習(xí)俗到了南宋似乎已經(jīng)有所變化,袁文《甕牗閑評》曰:“古人客來點茶,茶罷點湯,此常禮也。近世則不然,客至點茶與湯,賓主皆虛盞,已極好笑。”[14](P57)然而大半生都在元代度過的張炎有一首湯詞《踏莎行·詠湯》:“麾去茶經(jīng),襲藏酒頌。一杯清味佳賓共”,依然說明獻湯與獻酒、獻茶并不同時,可見袁文的記載并非全面。
綜上所述,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中,靠著詞的傳承,讓我們現(xiàn)在仍得以看到兩宋時期的民俗。它們大多深藏于民間、寺院、而史籍中少有記錄。詞的文人化使詞脫離了它賴以形成并保持文學(xué)個性的土壤,導(dǎo)致詞失去了其原初狀態(tài)的“反叛性”即“異類性”從而也就降低了它的文學(xué)價值。與傳統(tǒng)的詩文相比較,詞作為傳統(tǒng)文學(xué)的一種,顯得有些先天不足,它一直處在正統(tǒng)文學(xué)邊緣,南宋時期其地位雖有所攀升,但文人對它的重視程度還是遠(yuǎn)不如詩文,這也大大限制了它的發(fā)展。從另一方面而言,雖然從現(xiàn)存的民間俗詞來看,其中的藝術(shù)珍品并不多,但是它們卻包含了唐宋時期一些彌足珍貴的材料。循此思路,我們定然還可以獲得更多兩宋及其他王朝的寶貴材料。
注釋
①唐圭璋編:《全宋詞》,中華書局,1965年版。孔凡禮輯:《全宋詞補輯》,中華書局,1981年版?!度卧~補輯》中無節(jié)序詞。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宋方岳《秋崖集》有16首詞《全宋詞》新老版本均失收,其中6首節(jié)序詞,未計入.
②不包括《全宋詞》失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宋方岳《秋崖集》2首重九詞.
③《宋大詔令集》卷一四四,“典禮”二十九,“紀(jì)節(jié)”之“改用七日為七夕節(jié)詔”,524頁.
④(宋)劉辰翁《須溪詞》,據(jù)《全宋詞》本統(tǒng)計.
⑤(宋)趙長卿《仙源居士惜香樂府》,據(jù)《全宋詞》本統(tǒng)計.
⑥(宋)陳允平《日湖漁唱》,據(jù)《全宋詞》本統(tǒng)計.
⑦據(jù)《全宋詞》本統(tǒng)計.
⑧(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周峰點校《東京夢華錄》(外四種)本,56頁.
⑨佚名:《新編通用啟劄截江網(wǎng)》,北京圖書館藏元本,為《全宋詞》所據(jù).
⑩孔凡禮輯《全宋詞補輯》之引言〈關(guān)于《詩淵》和《詩淵》中的宋詞佚詞——代引〉.
參考文獻
[1]何晏.論語集解引[A].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6.
[3]吳熊和.吳熊和詞學(xué)論集[M].杭州:杭州大學(xué)出版社,1999.
[4]俞平伯.論詩詞曲雜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吳熊和.唐宋詞通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6](清)宋翔鳳.樂府馀論[A].唐珪章.詞話叢編[C].北京:中華書局,1986.
[7](元)脫脫等.宋史·禮制[M].北京:中華書局,1977.
[8](宋)陳元靚編.歲時廣記[A].叢書集成初編本[C].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9.
[9](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A].叢書集成初編本[C].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9.
[10](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82.
[11]本社點校.全唐詩[C].北京:中華書局,1999.
[12]唐圭璋.全宋詞[C].北京:中華書局,1965.
[13](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一)[A].叢書集成初編本[C].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9.
[14](宋)袁文撰,李偉國校點.甕牗閑評(卷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