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運寶 李亮亮
決策力如果是100 分,而影響力是0,那么100X0 還是0;反過來影響力是100,決策力錯了,那么領導力也是0,這是做乘法的兩項。
《決策》:從2011年7月份開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新一屆黨委換屆逐步展開,對于這些城市的領導者來說,他們需要具備什么樣的領導素質與能力?
劉峰: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fā)展以及交通、科教功能等諸多方面來看,省會城市在一個省內都擔當著領頭的作用。特別是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大以后,國家將會更加注重科學發(fā)展,科學發(fā)展除了經濟建設、經濟發(fā)展之外,還包括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等方面,因此,省會城市的作用在以后將會越來越重要,而省會城市的領導者所肩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對于省會城市的領導者,需要具備一種“領”的能力,具體體現在宏觀的決策能力上面。這屆常委換屆以后,決策時考慮問題更需要多向思維。我認為作為省會城市的領導者,要知道所在城市的發(fā)展目標,同時既要跟中央保持一致、跟人民群眾的追求保持一致,又要實事求是、結合自身實際。既要GDP,也要更好的生活質量、生活環(huán)境,乃至于公平正義,我覺得這次換屆后,一個主要領導、一個常委,如果只關注GDP,那將是非常落伍的。
所以現在省會城市的領導者,要改變過去單向思維的方式。過去是一個主題包打天下,保姆式的、包辦式的決策,現在要學會與社會、企業(yè)和媒體形成互動。過去的領導者關注更多是經濟指標,而今天則要關注目的、價值,比如這樣做決策到底值得嗎?要更加長遠、更加宏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如果領導者的思維方式不轉變,將很難適應現代城市發(fā)展的要求。我用一句很好懂的話來說明就是,如果30年前,他們做決策需要的是經濟學的知識、市場經濟的知識,那么在今天乃至以后,他們更需要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管理學、領導學等方面的知識;如果過去是工程師的思維,注重做事的效率和質量,那么現在決策就要更加注重怎么樣跟市民互動、協(xié)商,尤其是怎么樣讓公民參與等等。
《決策》:對于領導者來說,決策的能力非常重要,這個決策能力的關鍵點體現在哪里?
劉峰:決策能力的關鍵在于選擇。省會城市雖然占有很多優(yōu)勢,但是也不能忽視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同時又面臨著其它地市的激烈競爭,因此省會城市領導者在做決策的時候就更要注重選擇。可能在過去,只要確定做的事情是對是錯就可以了,但是對于當今的省會城市領導者來說,還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方式。譬如,這件事是對的,但是用強制的方式推動,就可能會招致大家的反對或助長不滿情緒,如果換成柔性的方式或是恰當的方式,大家就可能更容易接受。因此,這里就需要選擇處理問題的角度。
同時,在選擇中還要注意處理問題的力度。處理問題沒有力度,就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但是力度太大,就可能會導致反彈,激化矛盾,而且還浪費社會資源,因此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那么這個力度的“力”又是什么呢?首先是權力,決策需要權力,但是權力不能過分膨脹,所以還要注重權力和權利的平衡,就是power 和right 的關系問題。
《決策》:對于省會城市的領導者來說,如何正確處理好“決”與“策”之間的關系呢?
劉峰:這里我要提出四點。首先,“策”就是要放,要廣開言路;“決”就是要收,把不切實際的意見剔除。也可以說,“策”就是打開空間,“決”就是縮小空間。
第二點,“策”要慢,“決”要快。“策”為什么要慢呢?因為決策并不是越快越好,省會城市這么大,其發(fā)展牽扯到方方面面,所以有時候慢一點,可能更科學、更穩(wěn)妥、更民主,尤其是城市的主要領導,慢一點就少犯錯誤?!皼Q”就是要快,因為前面都征求過好長時間的意見了,“決”就要當機立斷。
第三點,“策”是一種言,“決”則在于行動,所以“決”更加務實。獻言獻策主要是停留在書面上,因此可以有方方面面的意見,而“決”就是要行,所以要注重可行性、要務實。
第四點,“策”需要的是一種信息的計算與分析,這是一種初級階段,有的時候,它只需要信息、方案就行了,這是一種單向的能力。而“決”則是一種綜合,它需要智慧、勇氣,有的時候,還需要一種氣魄與魄力。
我認為作為一個省會城市的領導,更需要一種綜合的能力,“策”與“決”要很好地結合起來。把一部分出謀劃策的東西要交給下級、交給社會,然后自己就會站得更高、更客觀。
《決策》:作為一個省會城市的領導者,除了具有決策能力之外,還需要什么樣的能力和素質呢?
劉峰:這里我要強調的就是用人能力。決策的制定還要由人去執(zhí)行,執(zhí)行決策的時候也要用人。領導工作千頭萬緒,重在用人,用人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要點:第一點,在現代社會,要有一種服務的能力。鄧小平有個觀點“領導就是服務”,這與和諧發(fā)展的大趨勢是一致的。領導的用人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所謂間接就是領導要為人才的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服務,這個服務主要指四個服務,第一是提供環(huán)境和條件,為人才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第二是提供平臺和舞臺,為下級做事提供大顯身手的機會。第三是提供規(guī)則和制度,什么該干,什么不該干,要有制度的保障和約束。第四才是提供支持和輔助。所以領導的觀念要更新,因為現在的人普遍能力比較強,不需要領導過多的干涉,而是需要領導能為他們服務好。特別是對于省會城市,個人的能力和文化素質較高,因此更需要領導搞好服務。
其次是領導要適度授權。領導不能什么事都沖在一線、什么都自己干,這樣自己也忙不過來,下級還會有意見。因此要充分授權,用人就是要給下級權力,比如現在的管理創(chuàng)新,其實指的不是政府領導人自己的創(chuàng)新,而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方方面面都能創(chuàng)新,讓老百姓、讓企業(yè)創(chuàng)新。
第三是領導要有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因為好多事情要靠群眾做,如何讓方方面面都有動力和活力,必須與群眾溝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里還有一個需要關注的,就是省會城市一定要有應對突發(fā)事件、突發(fā)危機的能力,而應對危機能力的關鍵在平時,如果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夠依法行政,多服務、多協(xié)商,那么突發(fā)事件就會少得多。
其實在用人中還存在一個激勵競爭的機制,“激”是一種激發(fā)、一種號召,而“勵”則是獎、是一種結果。激勵的重點在于“勵”。對于做得好的同志,不要吝嗇掌聲,要敢于提拔重用,“勵”越及時,正確的行為就越能延續(xù)、強化,就能蔚然成風。這種導向就是要把“激”與“勵”結合起來,只號召說選什么人、用什么人,那是沒有用的,關鍵還是要看結果。再一個就是人才隊伍的建設,用人就是既要人力,又要人才,尤其是人才,因為干事業(yè)還是需要用人才的。用人的能力就是讓人發(fā)揮作用,使每個人有用,而不是把人當成工具來使用。所以要把“決策”與“用人”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如果說決策重在選擇,那么用人就是重在激勵。
《決策》:您剛才談到了領導的決策與用人,那么對于領導的個人魅力問題,應該怎么看?
劉峰:領導力其實包含多個方面,其重要內涵中一個是決策力,一個是影響力,用人就是影響力。決策力如果是100 分,而影響力是0,那么100X0還是0;反過來影響力是100,決策力錯了,那么領導力也是0,這是做乘法的兩項。如果從另一角度來看,則要做加法,領導力=權力+能力+魅力+魄力。第一是權力,沒有權力就沒有領導力。第二是能力,這個能力就包括決策能力、溝通能力、激勵能力等。第三是魅力,第四是魄力。魅力與魄力其實是領導者所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省會城市的領導。魅力是一種對群眾、對下級的親和力,魄力則是敢于擔當、具有責任感。嚴格地說,魄力也可以放在魅力里面,因為魅力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能夠包含魄力。這里所說的魅力就比較講究對人的影響力,而魄力則是做決策、決斷能夠當機立斷。魄力是做事,魅力是為人,這是兩者的一個主要區(qū)別。
《決策》:權力、能力、魅力、魄力這四者之間存在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呢?
劉峰:作為領導者一定要知道,權力是外在的,不是個人的。但是能力、魅力、魄力都是自身的,而且相對比較持久。因此,作為官員要知道權力是有限的,這個“有限”是指權力自身的有限,也是對權力使用者的限制。而對于能力、魅力、魄力來說,其發(fā)展空間則是無限的。所以省會城市領導尤其要積極開發(fā)這種能力,這三個力也被稱為“軟權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領導者要學會使用權力,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好,因為做事情還是需要權力的,沒有權力不好配置資源,但是謹防權力過頭的現象。領導力說到底,必須要讓群眾認同、群眾接受,而“軟權力”則是讓別人自覺地接受,今后的官員應該在“軟權力”上多下工夫。
但是對于魅力,又要辯證地來看。領導者既要有魅力,又要“去魅力”?!叭攘Α本褪且獜娬{制度和環(huán)境的作用,要對魅力持著一種中庸和客觀的態(tài)度,但并不是說要一味地去除魅力,這也不可取,因為有了魅力就會有影響力,但是如果過于注重魅力的話,很可能會出現個人英雄主義。所以現在新上任的省會領導應該有新的理念,說得細一點,過去可能主要是管經濟的能力,現在則是以社會管理的能力為主;過去可能更需要經濟學的知識,現在還需要政治、法律、社會等方面的知識,更加注重人的幸福、快樂,所以說省會城市應該建成“首善之區(qū)”。
因此,這就涉及到一個知識結構的問題。省會城市換屆選舉以后,不僅要調整經濟結構,新班子還要調整知識結構,所謂知識結構就是原來學理工的要多讀一些政治、歷史、哲學、法律方面的書籍,以史為鑒,能夠少走彎路。現在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這就需要領導者要掌握法律知識。還有一個就是政治學,為什么強調政治學呢?因為公民參與政治的意識在提高,領導干部不懂政治是會出大問題的。所以,對于新一屆的領導班子,一定要具備綜合的領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