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甘澤謠》思想及所反映的晚唐社會心態(tài)

2012-04-02 06:51李軍
關鍵詞:聶隱娘心態(tài)思想

李軍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人文學院,蘭州 730070)

論《甘澤謠》思想及所反映的晚唐社會心態(tài)

李軍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人文學院,蘭州 730070)

《甘澤謠》是晚唐袁郊所撰一部重要的傳奇集,思想上儒釋道并存,并與晚唐社會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其作品不僅揭露了晚唐的藩鎮(zhèn)割據(jù),也是宗唐思想的凸現(xiàn);同時,交織著出世、入世的矛盾思想;僧道俠的傳奇更體現(xiàn)出了人生無常;對盛唐的眷戀在現(xiàn)實的空幻面前更為張顯。

《甘澤謠》;晚唐;藩鎮(zhèn)割據(jù);僧道俠

《甘澤謠》是晚唐較有特色、成就較為突出的傳奇小說集,作者為袁郊。篇目雖然不多,只有《魏先生》、《素娥》、《陶峴》、《懶殘》、《聶隱娘》、《韋騶》、《圓觀》、《紅線》、《許云封》等九篇,但名作卻不少,很多故事常被引作典故,在后世還一再被改編為小說、戲曲。

袁郊所處的時代,正是曾經(jīng)大氣磅礴的李唐王朝歷經(jīng)安史之亂的陣痛之后日薄西山、窮途末路之際,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朋黨之爭、農(nóng)民起義……可以說是一個舉國動蕩、民生多艱的苦難時代。在這種“災難與痛苦折磨著整個社會,野蠻與黑暗吞沒了一切”[1](443)的時代背景之下,人們的心態(tài)和思想自然是相當復雜矛盾的?!陡蕽芍{》的思想與時代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并反映出晚唐時代人們極其復雜矛盾的社會心態(tài)。

一、對藩鎮(zhèn)割據(jù)和黑暗社會的揭露及宗唐思想的凸現(xiàn)

藩鎮(zhèn)割據(jù)是唐王朝中后期的痼瘤,也是導致其滅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不聽朝廷調度,氣囂塵上,如同、華二州節(jié)度使周智光就公開揚言:“此去長安百八十里,智光夜眠,不敢舒足,恐踏破長安城。至于挾天子,令諸侯,惟周智光能之。”(《資治通鑒》卷二二四)甚者又有朱滔、田悅、王武俊、李納的“四鎮(zhèn)之亂”,他們先后稱王,而朱泚、李希烈等更是建元稱帝,幾次兵逼長安,迫使德宗于建中四年(783)狼狽逃往奉天,是為“奉天之難”。(《新唐書》卷七)他們還大量擴置衙兵,如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選其魁偉強力者萬人以自衛(wèi),謂之衙兵”。衙兵,又叫牙兵,亦即《紅線》所記之“外宅男”:

(田承嗣)乃募軍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號外“宅男”而厚恤養(yǎng)之,常令三百人常直州宅。衙兵的強悍也是出名的:“魏之牙中軍者,自至德中,田承嗣盜據(jù)相、魏、澶、博、衛(wèi)、貝等六州,招募軍中子弟,置之部下,遂以為號,皆豐給厚賜,不勝驕寵。年代濅遠,父子相襲,親黨膠固。其兇戾者,強買豪奪,踰法犯令,長吏不能禁。變易主帥,有同兒戲?!?《舊唐書》卷一八一《羅弘信傳》)他如河北諸鎮(zhèn)乃至江南,均置衙兵。藩鎮(zhèn)之置衙兵,如《紅線》所謂自衛(wèi)外,更主要的是藩鎮(zhèn)之間虎視眈眈,互相殘殺,“力而相并”。(《新唐書》卷五十《兵志》)如相衛(wèi)節(jié)度使薛嵩死后,大歷十年(775),田承嗣“使宗黨煽惑相州將吏謀亂,遂將兵襲擊,謬稱救應。代宗遣中使孫知古使魏州宣慰,令各守其疆。承嗣不奉詔,遣大將盧子期攻洺州,楊光朝攻衛(wèi)州,殺刺史薛雄……”(《新唐書》卷一四一《田承嗣傳》)這種情況,《紅線》亦有所反映:

(田承嗣)卜選良日,將并潞州。(薛)嵩聞之,日夜憂悶,咄咄自語,計無所出。

親家間(《紅線》:“嵩女嫁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男。”)尚且如此,別的藩鎮(zhèn)之間,這種勾心斗角和侵吞野心就不言而喻。這種爭權奪利和互相殘殺的尖銳復雜斗爭,也表現(xiàn)在《聶隱娘》中。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2](310)與陳許節(jié)度使劉昌裔“不協(xié)”,于是就派武技超群的聶隱娘“賊其首”,而聶隱娘卻敬佩劉昌裔,“舍彼而就此”投靠他,并挫敗了田季安的刺殺陰謀。

袁郊之父袁滋曾先后任劍南東西川節(jié)度使及義成節(jié)度使、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荊南節(jié)度使、彰義節(jié)度使等,故袁郊對藩鎮(zhèn)情況亦較為了解,加之自己的切身感受,因而這方面的內容也就成為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晚唐包括《甘澤謠》之《聶隱娘》、《紅線》等大量俠義小說的涌現(xiàn)便不難理解。唐小說家正是意識到了廣大民眾的心理追求,于是自覺的、有意識地把時代和社會投進其作品中,并且在直面現(xiàn)實的同時,依據(jù)知識分子的良知,選擇維護民眾基本價值和愿望的行動,從而寄寓了他們對社會人生的關懷。這樣,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成為動蕩時期人們的一種心理補償和慰藉。當然,作者對藩鎮(zhèn)本質的認識不清和不深;同時,作者希望通過技藝超群的女俠來消弭和平定藩鎮(zhèn)之間的爭斗,只是一種幻想罷了。然而,文學作品是現(xiàn)實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反映了作者乃至廣大民眾普遍的心理追求,也是時代背景和民眾心態(tài)的折射。

在暴露藩鎮(zhèn)混亂的同時,作者流露、寄寓了對李唐王朝的希望和維護,并對那些以下犯上、逆時而動的反動者、野心家和陰謀家予以當頭棒喝,凸現(xiàn)了其作為李唐子民,尤其是作為享食李唐俸祿的正統(tǒng)官吏的正統(tǒng)封建思想,宗唐意識和思想極其明顯和強烈。如《紅線》:

況國家建極,慶且無疆。此輩背違天理,當盡弭患?!箒y臣知懼,烈士安謀。

對這種思想與愿望,我們不難理解,因為袁郊本身就出身于一個儒官,一個忠心耿耿、勤政為民甚至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宰相、節(jié)度使之家。其父袁滋“政清簡……專以慈惠為本,未嘗設教條,民愛向之?!绦?,耆老遮道不得去……莫不流涕?!転椤洞呵铩?,嘗以劉惲《悲甘陵賦》褒善斥惡戾《春秋》指,然其文不可廢,乃著后序?!?《新唐書》卷一五一《袁滋傳》)而且,“弱歲強學,以外兄道州刺史元結有重名,往來依焉。每讀書,玄解旨奧,結甚重之”(《舊唐書》卷一八五《良吏傳》)。這種身體力行的榜樣儀范和儒學傳統(tǒng)的熏陶,對袁郊的成長和思想無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作品之中。

《魏先生》、《素娥》、《紅線》諸篇皆從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出發(fā),凸現(xiàn)了其宗唐思想。然而,在正統(tǒng)儒家思想的基礎上,他又用所謂的天命觀來解釋李唐王朝的合理性乃至永久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一種沒落消極、悲觀絕望的思想和情緒的反映,這同杜光庭的《虬髯客傳》在思想實質上是一致的、相通的,因而也只能是一種唯心主義。值得注意的是,唐時佛道思想盛行,天命觀極濃。李唐就曾推出老子。武則天更是施展各種伎倆,大力鼓吹武氏政權的合理性,如垂拱四年(688年),偽造“瑞石”于汜水,改“寶圖”為“天授寶圖”,加太后尊號“圣母神皇”。(《新唐書》卷四《則天皇后》)乃至荒謬笑話不絕,如有人往往利用這一點而偽造“圣母臨水,永昌帝業(yè)”的白石紫文,竟得“五品果毅”。(《朝野僉載》卷三)這些,都說明天命觀在唐時很盛行,袁郊當然也不例外,這是環(huán)境、風氣、慣性使然。同時,從作品中也可窺見當時社會的氣象。另外,對于現(xiàn)實中的政治人物,作者進行宗教化的處理,以宿命論、因果論來解釋個體的命運,都是時代心態(tài)和色彩在作品中的折射,留下了時代的印記。

二、出世、入世交織的矛盾思想

封建士大夫一方面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積極進取思想和精神的熏陶,另一方面又受佛道清靜無為消極遁世思想的浸染,因而心態(tài)和思想復雜而又矛盾。尤其在亂世、末世之際,這種矛盾的思想體現(xiàn)就更是異常突出,即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思想交織在一起,無所適從,他們往往在這個夾縫中困惑,掙扎,游移,并與之相伴,流露出濃重的悲觀絕望乃至虛妄的思想和情緒。

這種出世與入世的復雜矛盾思想,在袁郊《甘澤謠》中體現(xiàn)得十分強烈。陶峴,作為一個負有“經(jīng)濟”之才的“彭澤之孫”,卻“不謀宦游”,只想“泛艚江湖,遍游煙水”,“終當樂死山水間”。然而,表面承平、“天下無事”的開元天寶之際,繁榮之下隱藏著深刻危機,各種黑暗已經(jīng)籠罩并襲來。在這樣一個危機涌動的年代,一個人難道真的可以超然物外,游山玩水,“但徇其所好,莫知其他”嗎?很顯然,個人的命運,和時代、國家的命運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這種年代,不能只圖一時之快,不能只顧一己的閑情逸致。但是,社會的黑暗和種種丑惡,使得一大批人不愿沆瀣一氣,同流合污,寧愿“敬而遠之”,將經(jīng)世之才、大好時光消磨在“閑情逸致“中,但心中的塊壘可想而知。結果呢?只能是美夢破滅,“流涕水濱”。逸情快適中隱藏危機,任情而終致廢情,亦如縱欲而亡國者,“樂極生悲”中飽含著無限哲思,既有對危機四伏的年代中一個人應該入世還是出世的艱難抉擇的反思,亦有對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而致“漁陽鼙鼓動地來”的惡果的反思,對“但徇所好,莫知其他”的態(tài)度的質疑。這既是對人生的反思,也是對國家命運的反思。這是身處亂世的作者的痛苦人生體驗和感受乃至反思,是復雜的、矛盾的,甚至是茫然的。這是一種時代精神和心態(tài)的流露和體現(xiàn),也是一種時代的反映和折射。

聶隱娘、紅線等可以說寄寓了作者的一種希望,乃至一種理想。她們往往都是身懷絕技,在危難時刻能夠挺身而出,顯示出超凡的能力,而且更是一種正義力量的化身。魏博大將聶鋒之女聶隱娘,十歲時被一尼姑竊去,五年后歸來,武藝超群,能夠飛檐走壁,利劍取首“若飛鳥之易也”。據(jù)其自述,曾決某有罪的大僚,顯示了其除暴懲惡的正義性。后來,當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指使她賊對手劉昌裔首級時,為劉昌裔所謂“神明”所服轉而投靠他,并幫助其戰(zhàn)勝了田季安的刺客精精兒、妙手空空兒。在作者看來,聶隱娘一方面是正義力量的化身,一方面又“各親其親,人之常情”,是識時務者為俊杰,是棄暗投明。然而,最后還是不得不“沉醉而去”,“無復有人見”。紅線呢?同樣技藝不凡,在田承嗣預謀吞并薛嵩,而薛嵩“日夜憂悶,咄咄自語,計無所出”的危機關頭,主動為主人解憂,使得“兩地保全城池,萬人全其性命”,“亂臣知懼,烈士安謀”。但最后也是“遁跡塵中”,“棲心物外”,“偽醉離席,亡其所在”,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感傷絕望情緒彌漫其中。不止此,聶隱娘還以自己對官場險惡的深刻體驗和感受告訴并警告劉昌裔之子劉縱“郎君大災”、“來年火急拋官歸洛,方脫此禍”。然而,迷戀官位、貪圖富貴的劉縱不聽,一年后“果卒于陵州”。聶隱娘的“沉醉而去”,“尋山水,訪至人”以及這種勸告,實質上是對社會黑暗和官場險惡透徹體驗和感受之后的一種徹悟,也是出世與入世的感悟和反思,是亂世中悲觀絕望情緒的反映。就連那“非凡物”的“謫墮之人”懶殘,亦最終被“一虎銜之而去”。這樣,大廈將傾,而力挽狂瀾于既倒者也“無復有人見”。雖積極入世,想干一番事業(yè),可是最終不得不黯然神傷,退出舞臺。身處亂世,作者內心的失落、焦灼和痛苦不難體會。

這種處在入世與出世夾縫中的痛苦體驗和反思,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也是封建王朝亂世乃至末世的人們,尤其是文人的普遍心態(tài)和情緒?!八麄冸m然仍眷戀朝廷,懷抱希望,但已經(jīng)失去了信心;他們雖仍關心朝政,有些抱負,但已經(jīng)沒有……他們的前輩那種改革的銳氣;他們中的有些人也時或希望有所作為,但已經(jīng)失去朝氣……他們終究還有希望、抱負,只是這種希望與抱負被現(xiàn)實生活的失望壓抑著,他們的內心充滿矛盾。他們中不少人對于政局、對于歷史的思索,表現(xiàn)出這個時代特有的抑郁感?!保?](315-316)這種思想,這種心態(tài),這種矛盾,承載著過多的時代重負,不妨可概括為“行的躊躇與知的困惑一樣永難走出悖論的沼澤”[4](18)。

與之相聯(lián)系的,就是濃郁的歸隱思想和情緒的渲染。佛教所宣揚的因果報應、四大皆空、生死輪回等觀念對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體現(xiàn)在文人士子身上便表現(xiàn)為傳統(tǒng)的儒家積極進取精神與佛道出世思想的融一,形成“功成身退”的思想?!肮Τ缮硗恕彼枷爰遽尩廊揖裰L,故而曾一度是唐代文人生命價值的最完美的詮釋,成為他們的最佳選擇。如李白曾不止一次地表明了在“侍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后“泛五湖”、“戲滄州”的強烈愿望,這種愿望,其實所代表的不僅是個人心聲,而且具有時代性,是當時相當一部分文人的人生追求。他如王維、韓愈、白居易等都在不同程度,從不同角度實踐著這一人生模式。不過,隱士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和矛盾中產(chǎn)生的,他們或多或少地忍受著理想與現(xiàn)實的困擾?!吧碓诮V?,心居乎魏闕之下”,一旦時機成熟,他們中的許多人就會重返政治舞臺,以施展治國平天下的志向。他們對于政治大都有生于斯、歌于斯、哭于斯、老于斯的韌性。這些,到了晚唐人身上則已蕩然無存,失敗主義情緒和悲觀厭世的思想取代了那僅有的一絲熱情和希望,并導致了社會責任感的失落以及世俗生活完全絕緣。《甘澤謠》中的女俠紅線,功成后便“遁跡塵中,棲心物外,澄清一氣,生死長存”。聶隱娘功成后拒絕了劉昌裔之子劉縱的“遺其繒彩”而“一無所受”,“但沉醉歸去,自此無復有人見隱娘矣”。晚唐人的這種歸隱,和盛唐、中唐相較,有著明顯的乃至截然不同的內涵。“盛唐……向往自然,歸臥自然,是一種自覺的美的追求,是在盛世中追求的一種精神的享受,往往于隱逸生活的描寫中帶著對人世生活的強烈愛戀;對于世外的自然的美的追求,常常表現(xiàn)的是強烈的入世情思。而這個時期……追求的隱逸生活,卻是在亂世中尋找一個安身之地,在精神上尋找一點慰藉與寄托?!保?](368)

三、僧道俠之傳及人生無常的體驗

由于深受佛道俠諸種思想影響,袁郊在作品中為那些具有非凡品質和品德的佛道俠異人立傳,并充溢著無限的敬仰之情。魏先生乃“得道之士”,且“儒書之外,詳究樂章”,因此,聲望極高。隋初太常考樂,聚訟不休之際,“競往謁問”之。魏先生憑自己豐厚的音律知識和素養(yǎng),“詳其律度”,一下子使得“金石絲竹,咸得其所”。按理來說,這樣一位學養(yǎng)豐厚、才華橫溢的得道之士,可以說青紫可拾,富貴可取。然而,他卻“不復入仕,遂歸梁宋,以琴酒自娛”。魏先生對人對事均表現(xiàn)出超乎常人的、近乎先知先覺的驚人的洞察和把握。當李密敗亡隱匿于雁門時,由于“同為鄉(xiāng)曲”,便一起“常論鐘律”。魏先生指出:“觀吾子氣沮而目亂,心搖而語偷。氣沮者,新破敗;目亂者,無所依;心搖者,神未定;語偷者,思有謀于人。今方捕蒲山黨,得非長者乎?”他能從人物言神中,細致入微地察言觀色,洞徹人物,顯示了不凡的察人識人能力。無怪乎李密一下子“驚起”,并迫不及待地“執(zhí)先生手”,向其請教。而魏先生也直言相告:“吾子無帝王規(guī)模,非將相之才,乃亂世之雄杰耳?!笨芍^一語中的。魏先生對歷代帝王將相應具有的品質和其成敗得失有著深刻見解,其中許多主張,都極有見地。他還旁征博引,舉出歷史上的反面人物,告誡李密“天人厭亂,歷數(shù)有歸”。即要看清局勢,不要逆時而動。魏先生雖然不仕而隱居,表面上超然物外,對世事漠不關心。其實,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歷史和時局,并對其走向的把握驚人的透徹,顯示出非凡的高屋建瓴的氣概和識見。他是一個旁觀者,當然也是一個清醒者,一個智者。他推心置腹,胸襟坦蕩,沉穩(wěn)又不乏幽默,從容中又透著睿智。對這樣一位學識淵博、識見不凡的得道之士,作者是充滿著無限敬仰之情的。而將李唐的合理性歸結為“天人厭亂,歷數(shù)有歸”,勸李密“度德”、“待時”,希望他頓悟,浪子回頭,則是佛教思想的濃厚體現(xiàn)。

作為洛陽惠林寺僧的圓觀,“能事田園,富有素帛,梵學之外,音律貫通”,號為“富僧”,袁郊對他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李源與圓觀為“忘言交”,深情不渝,然而,圓觀不得不“托生”王家,與世阻隔。這樣,雖然近在咫尺,但由于二人“兩途”、“殊途”,竟不得相近,“無由敘話”,李源只有“望之潸然”,“泣下”。這是對人生無常、知音難逢的深切而痛苦、焦灼的體驗和哲思。作者想?yún)群?,可是身不由己。作者將這一切歸結為“釋氏所謂'循環(huán)'也”、“命有所歸”、“理命”,透露著濃厚的佛教思想和情緒。其中的輪回循環(huán)、因果報應思想,更是十分突出。如圓觀的轉生,又如勸李源“勤修不墮”,把這種思想渲染得淋漓盡致。再如聶隱娘,“前世本男子”,因行醫(yī)時亂開藥方而“一舉殺三人”,故“陰功見誅,降為女子,使身居賤隸,氣稟賊星”,只有通過危難之際建功立業(yè)的機會來“贖其前罪,還其本形”。這實質上就是佛教“贖罪”思想的濃厚體現(xiàn)和宣揚。

“衡岳寺執(zhí)役僧”懶殘,本“謫墮之人”,“非凡物”,其一舉一動都深不可測,在完成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意想不到的異常任務后,誰也不會想到竟被“一虎銜之而去”。真所謂“過去事,不可知;現(xiàn)在事,不可知;未來事,不可知”。人生的一切都無法預料,一切都無法把握,這就為其涂上了神秘的佛教色彩。自稱“逸群公子”的韋騶,受到“神人”的警告,告誡那些“退不能知其道,進無以補于時”者,勸其“觀咸池之節(jié)奏,釋浮世之憂煩”,是對人生無常體驗后的大徹大悟。

四、懷舊的思想、戀舊的情愫和空幻的心態(tài)

身處風雨飄搖、動蕩不安、民生多艱的苦難時代,唐王朝那種大氣磅礴、氣吞山河的壯觀不復可見,那種歌舞升平、雍容華貴的局面也無從再現(xiàn)。飽經(jīng)動亂、歷經(jīng)滄桑后對昔日的榮耀與繁華的追憶和懷念,自然地流露在作品之中。一種懷舊的思想、戀舊的情愫乃至空幻的心態(tài)也就強烈地散發(fā)出來,并滲透著濃烈的感傷色彩。這正是晚唐失落的知識分子普遍的時代心態(tài),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唐王朝的極盛,自然是在玄宗開元年間。對此,人們充滿著無限的企羨。然而,安史之亂,給予唐王朝幾乎是致命的打擊,從此,黑暗、混亂、災難逐漸吞噬了一切,包括人們的心態(tài),也隨之而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作為苦難年代的李唐子民,對那段光輝歲月,只能在今非昔比的窘境中,在內心深處偷偷地、無奈地、尷尬地咀嚼其中的酸甜苦辣,從而在小說中凝結為一種濃郁的懷舊心態(tài)。而對唐玄宗及其開元盛世的懷念就是這種思想和心態(tài)的集中體現(xiàn)。

陶峴正值開元“天下無事”之際,才能夠“慕康樂之為人”而“泛艚江湖,遍游煙水”,“終當樂死山水間”。許云封天寶改元之際,也才能夠親眼目睹“方坐旗亭,高聲命酒”的那種閑逸酣暢的情境,就在“漁陽鼙鼓動地來”前夜的“天寶十四載六月日”,即“貴妃誕辰”之際,亦能“仍奏新曲”《荔枝香》,而且“左右歡呼,聲動山谷”。這一切,曾經(jīng)激發(fā)著李唐子民無限的自豪,也牽動著他們無盡的情思。這一切曾經(jīng)是唐人的精神寄托乃至精神支柱,不止一次地歌頌,炫耀。

然而,“盛極而衰”、“樂極生悲”,安史之亂粉碎了這一切,“是年安祿山叛”,曾親眼目睹盛世繁華的許云封,“自后俱逢離亂,漂流南海近四十載”,可謂飽經(jīng)苦難滄桑。懷著對昔日的企羨和對時下的感傷,許云封見到韋應物囊中拿出的稱是其外祖父李謩開元時曾用過的舊笛時,睹物思人,不禁“跪捧悲切,撫而觀之”。這其中,承載著難以言傳的苦澀。這不但勾起了他對昔日繁華的回憶,更在今非昔比的對比中不勝感傷,空幻無奈。這,成為安史之亂后唐人的一種普遍心態(tài),當然也是一種歷史的、時代的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的反映和折射。從這點來說,《許云封》、《陶峴》等更是“詩史”意義上的小說,這同被譽為“唐人實錄”[5](116)的陳鴻(一作陳鴻祖)的《東城老父傳》等唐人小說是一脈相承的。《東城老父傳》也是以一個昔日曾煊赫一時的“斗雞童”賈昌前后遭際、情形的對比,借老人的回憶,體現(xiàn)了李唐子民在安史之亂后強烈的懷舊思想和戀舊情愫。同時,又交織著濃濃的感傷情調。賈昌后來的萬念俱灰、專心事佛,無疑是唐人在歷經(jīng)喪亂、痛定思痛之后的一種普遍失落、絕望,甚至是虛妄的時代心態(tài)和精神面貌的折射,留下了明顯的時代痕跡,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

作者通過獨特視角、實錄風格以及精心的謀篇布局展示出晚唐社會樣態(tài),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詩史小說”毫不過譽,可謂“長于吊古,追懷往事”[6](49)的杰作。同樣,相較而下,以唐玄宗及開元、天寶為創(chuàng)作背景的其它很多唐人小說,如《明皇雜錄》、《次柳氏舊聞》、《開元天寶遺事》、《開天傳信記》、《高力士外傳》、《安祿山事跡》等等,不論從思想深度,還是就藝術水平而言,都難和《甘澤謠》相比肩。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甘澤謠》在唐人小說中的地位。

[1] 吳庚舜,董乃斌主編.唐代文學史(下冊)[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2] 卞孝萱.唐傳奇新探[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3] 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M].中華書局,1999.

[4] 周紹良.唐傳奇箋證[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5] 汪辟疆.唐人小說[M].中華書局,1959.

[6]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On Gan Ze Yao’s Thoughts and Its Social Mentality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Li Jun
(College of Humanities,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Gan Ze Yao,written byYuan Jiao,was an important legendary collection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It coexisted with Confucianism in the thought,and related closely with the late Tang social reality.This article not only exposes the Tang dynasty military governor separatism but shows its thoughts.Meanwhile it mingles the contradictious thoughts of go out of the society and go into the society;the legend of Sengdaoxia reveals changeable life;it more reflects the sentimentally attached to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Gan Ze Yao;the late Tang dynasty;Tang Dynasty military governor separatism;sengdaoxia

I2

A

1673-0429(2012)04-0033-06

2012-03-22

李軍(1977—),男,甘肅省靜寧縣人,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學院西北農(nóng)村發(fā)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古典文獻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學。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qū)項目”——“《甘澤謠》整理與研究(項目批準號:12XJC751001)”

猜你喜歡
聶隱娘心態(tài)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有輕松的心態(tài) 才能克服困難
只要心態(tài)好,我就是班里最靚的仔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身份的瓦解與重建
——從《刺客聶隱娘》看侯孝賢的“歸去”主題
還是“看掐架”心態(tài)
從《刺客聶隱娘》到大九湖濕地
從唐畫宋摹本中說聶隱娘
东明县| 阜新| 九江市| 宜春市| 怀远县| 太白县| 桐庐县| 建水县| 昌邑市| 肃南| 黑龙江省| 呼玛县| 富平县| 龙陵县| 龙胜| 清河县| 诸城市| 桃江县| 龙州县| 淮滨县| 海城市| 健康| 思南县| 江门市| 灵石县| 康定县| 永丰县| 卓尼县| 康马县| 萝北县| 丹棱县| 孝义市| 荣昌县| 运城市| 濮阳县| 麻江县| 遵化市| 齐齐哈尔市| 吉首市| 鹿邑县| 辽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