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雷
(淮陰師范學院,江蘇 淮安 223300)
翻譯價值探源
高 雷
(淮陰師范學院,江蘇 淮安 223300)
首先討論翻譯事實與翻譯價值的概念,進而探討翻譯價值認知過程中的三種關系,最后論證翻譯價值的客體性、主體性、社會性等性質,從而揭示了翻譯價值的本質和本源問題。翻譯價值的本質和本源問題是探討或建立其它翻譯價值理論的基礎。
翻譯;價值;本質;本源
在翻譯研究中,本體論主要探討翻譯的本源問題,方法論主要探討翻譯實踐和研究的途徑問題,知識論主要探討翻譯的知識體系問題,價值論主要探討翻譯的價值關系和價值本質等問題。翻譯價值研究是翻譯學的基礎理論,它對于確立翻譯學的學科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將從五個方面來探討翻譯價值的本質和本源問題。
“翻譯事實就是翻譯實踐及其相關產物?!?黃忠廉等,2009:164)翻譯事實是一種經驗事實,它是構成翻譯學理論的基礎,它是人們通過感官獲得的以感覺、知覺、直覺、表象等形式描述出來的經驗知識。因而,翻譯事實具有一種零散性、表象性,變換性等特征,它需要進一步歸納提煉,去偽存真,才能上升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科學事實。正因為翻譯事實具有零散性、表象性,變換性等特征,所以,翻譯事實不具有價值判斷,不能直接反映翻譯的價值規(guī)律。
呂俊指出:“翻譯活動既是一種事實存在,又是一種價值存在,作為事實存在,它有它的本質特征和規(guī)律,而作為價值存在則表征著能滿足人類進步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性質?!?呂俊,2006:55)翻譯活動作為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是翻譯價值產生的源泉,但翻譯活動本身并不能證明其價值,當且僅當人們對翻譯結果進行評估或反省時,才能認識其價值。因而,翻譯價值的認知一定是價值主體用思維去反映、評估翻譯功能的產物。要充分反映翻譯價值,就必須把客觀的價值存在與主觀的思維判斷很好地統(tǒng)一起來。主觀的思維判斷以客觀的價值存在為基礎,客觀的價值存在得到思維判斷的充分反映。
翻譯事實的價值雖客觀存在,但因評價者的學術背景、評價態(tài)度、評價目的、評價視角等不同,他們對翻譯價值的認識會有所不同。譬如,郭沫若曾說:“翻譯事業(yè)只在能滿足人占有沖動,或誘發(fā)人創(chuàng)造沖動為能事,其自身別無若何積極的價值?!?陳???,2005:258)賀麟曾提出三點思想:(1)翻譯能成為準確的傳聲筒,便是難能可貴,因為文化學術上的傳聲筒或廣播機,實有其急切普遍的需要,不可一日或缺,不可一地或缺。(2)翻譯的意義與價值,在于“華化西學”,使西洋學問中國化,灌輸文化上的新血液,使西學成為國學之一部分。(3)有時譯述他人之思想,即所以發(fā)揮或啟發(fā)自己的思想。翻譯為創(chuàng)造之始,創(chuàng)造為翻譯之成。翻譯中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中有翻譯。(陳福康,2005:342)許鈞認為,要探討翻譯之“用”, 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因素需要加以著重考慮,“首先, 翻譯之‘用’的探討需以翻譯觀的確立為前提。一個人的翻譯觀不同, 對翻譯的認識便有異, 對翻譯之‘用’的定位便不一樣。其次, 翻譯之‘用’的探討需以歷史事實為依據(jù)。當我們對某一個歷史時期的翻譯事件或翻譯現(xiàn)象進行思考時, 既要以正確的翻譯觀為指導, 又要以對翻譯事實的科學分析為依據(jù), 理性的把握與科學的分析相結合, 可以為我們正確描述翻譯之‘用’提供某種客觀的保證。再次, 對翻譯之‘用’的探討不能局限于一時一事, 應該有發(fā)展的眼光和辯證的觀點?!?許鈞,2004:35)
翻譯事實是翻譯價值的基礎,翻譯價值應該反映翻譯事實。但我們不能把翻譯事實與翻譯價值混同起來,造成認識論上的模糊與混亂。概而言之,它們有如下幾方面的不同:(1)反映的對象不同。翻譯事實反映的是客觀的翻譯活動及其相關的聯(lián)系;翻譯價值反映的是翻譯事實對人的意義,是翻譯事實與人之間的一種價值認知關系;(2)反映的目的不同。翻譯事實的目的在于弄清翻譯活動“是什么”, 使翻譯主體的活動符合翻譯活動的運動規(guī)律;翻譯價值是要確認翻譯事實對于人的意義,使主體的翻譯活動更加符合人的需要和利益;(3)反映的方式不同。翻譯事實旨在揭示翻譯活動的內部聯(lián)系,它力求從認知的內容中排除主體因素;翻譯價值不能脫離人的需要,而且人的需要還是構成翻譯價值的核心;
反映的結果不同。翻譯事實的結果是觀念地描述或解釋翻譯活動,繼而把握翻譯活動的本質和規(guī)律;翻譯價值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關于翻譯活動本身的價值判斷,所以在翻譯價值中含有主體占有客體而采取行動的意向。
實踐關系。實踐關系是價值關系和價值認知的前提與基礎。只有譯者從事具體的翻譯實踐,在文本,譯者,譯文之間建立起一種實踐關系,讓文本從內容、形式、精神等諸方面轉化為目標語,才能產生和實現(xiàn)翻譯的價值。
認知關系。翻譯價值既是一種客觀存在,又是一種主觀反映的結果。所以,翻譯價值的認知會因人、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翻譯活動為其價值的產生提供了可能,譯本一經產生,就可能具有某種價值。當人的思維沒有反映這些價值的時候,人們對翻譯的價值就沒有認知。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翻譯的價值缺乏認知,翻譯活動及研究沒有得到應有的價值承認,致使翻譯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地位姍姍來遲。這種主客體的價值認知關系既可以是一般的認知關系,即人們對翻譯活動和研究的價值作整體的反映,也可以是具體的認知關系,即對某種具體的翻譯所作出的價值反映。
價值關系。價值哲學認為,價值的產生要求客體必須合規(guī)律性,合主體的目的性。人們對翻譯價值的認知既要反映翻譯的本質規(guī)律,更要考察翻譯之于人的意義。王玉樑指出:“價值是客體對主體的效應,從根本說,就在于增強主體的本質力量。”(王玉樑,1989:78)對于翻譯而言,人是翻譯的最終受益者和服務的對象。翻譯在滿足人的需要之時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這樣,翻譯和人之間就建立了一種價值關系。所以,離開了人,翻譯的價值就無從談起。
“客體,這是實踐活動的對象,也是價值屬性的載體,價值關系的組成部分?!?袁貴仁,1991:162)客體性即客體的特性。當翻譯作為價值評價的客體時,它的特性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理解。
譯作的規(guī)定性。譯作是多重關系的再現(xiàn)客體,是一個互文性的集合。但是,譯作一旦產生,便具有自己獨立的審美價值,相對獨立的文本意義。譯作的語言,意義,結構,思想性,藝術性等便構成了新的統(tǒng)一體,具有自己獨立的運行規(guī)律和演化過程。當且僅當譯作成為價值主體的評價對象時,譯作才成為翻譯價值評價的客體。如果脫離這種評價與被評價的關系,它便不再是價值評價的客體。作為客體的譯作與作為評價主體的人之間,總是有著事實上的實體差異和地位上的對立,作為客體的譯作與作為主體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是形成主客體關系的前提,但這差異還不是客體性本身,當這種差異表現(xiàn)在評價與被評價這一具體的相互關系中,它便成了客體性的一個方面。翻譯客體的特性是通過它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表現(xiàn)出來的,“客體對人的價值,必須通過它本身的屬性和功能表現(xiàn)出來。”(袁貴仁,1991:41)譯作的規(guī)定性還往往體現(xiàn)為詩學的、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的、民族的約束或規(guī)范。
譯作的自在性。譯作通過價值主體的評價活動成了翻譯價值關系中的客體對象。上文提到,譯作一經產生,便具有了自己獨立的運行規(guī)律和演化過程。作為價值客體的譯作,它的結構和規(guī)律獨立于主體之外,它的存在和變化是主體價值評價活動所要認知的要素。由于價值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客體的異它性才逐步得到認識,這也使得客體的價值逐步得到認可。譯作的異它性表現(xiàn)出一定的自在性。
譯作的律他性。譯作的律他性也是譯作作為價值客體的重要功能。整個主客體的價值關系是以主體的自為性為主要標志的。主體的自為性和客體的自在性是對立統(tǒng)一的。在翻譯價值評價的實踐中,主體的自為性往往會帶有主觀性和隨意性的傾向,表現(xiàn)為不同主體對同一價值客體的認知不同。然而,翻譯價值主體不可能搞絕對的主觀化和隨意化,譯作的自在性始終起著對主體的制約作用,這就是譯作作為價值客體的律他性。主體太過主觀是由于主體的意識能動性超過了合理的限度。價值主體只有在價值客體的身上,只有從主客體的價值關系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價值。
何謂主體,“從哲學上說主體只能是人?!?王玉樑,1989:110)主體性的表現(xiàn)是他應該“意識到自我的價值需要及外部世界對自我的價值和意義而進行文化創(chuàng)造?!?司馬云杰,2003:13)就翻譯價值的認知而言,主體性表現(xiàn)在,價值主體對譯本作為經驗材料能進行能動的加工,能反映那些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價值,揭示翻譯中內在的價值關系,最終達到一種文化創(chuàng)造。翻譯價值認知中的主體性可以從如下幾方面理解。
1.認知過程。劉宓慶曾對翻譯中的審美體驗進行了探討,他認為翻譯中的審美體驗一般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審美態(tài)度(目的性、意向、觀念),對審美客體的審美構成的認識,對審美認識的轉化,對轉化結果的加工,對加工結果的再現(xiàn)。(劉宓慶,2005:228)翻譯價值的認知過程也是如此,具體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步驟:第一步:翻譯價值的評價主體投入到被評價的客體中去,直接感受客體的全部基本特性;第二步:主體激活理解潛能、思維潛能、情感潛能等,在價值功能上與認知客體建立一種交互的關系;第三步:深化基本的價值判斷,主體在客體的激勵下實現(xiàn)障礙化除,自我超越,形成價值認知的基本形態(tài);第四步:在主體和客體的互動中積極發(fā)揮認知主體的潛能,使主體對翻譯價值的認知從知性上升為理性,使價值認知的基本形態(tài)定型化;第五步:主體修正自己的翻譯價值理論,完成對翻譯價值的評估,并自覺根據(jù)有關的翻譯價值論來構建翻譯學的其它理論。
2.認知方式。翻譯價值主體在不同的認知階段,有著不同的認知方式,這些不同的認知方式反映了主體對翻譯價值的認知是一個由表及里,從感性到理性的漸進過程。
(1)主體的感性。首先,翻譯價值的評價主體應切實了解翻譯的各種現(xiàn)象和狀況,增強對翻譯價值的感性認識。感性是一種對客觀現(xiàn)象的一種鑒賞能力,人的感性只有受到客觀物體的刺激,才能體驗客體的各種表象,這種體驗是一種選擇性體驗。亞里士多德曾把感性現(xiàn)象解釋為有感覺能力的主體對實體作了認識的改造。在康德那里,感性認識是由感性材料和先天的直觀形式(時間與空間)構成的。感性認識是一切認知的開端和基礎,因而,翻譯價值評價的主體應該對一般的翻譯實踐或具體的譯作有一個豐富的感性知識。但是,只有感性還不能獲得可靠的知識,它還必須獲得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論證。對翻譯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只是翻譯價值認知過程中的低級階段,認知主體只有超越感性認識,才能把握翻譯價值的本質和內部聯(lián)系。
(2)主體的知性。感性認知只能對事物獲得一種零星的表象知識,然而事物的內在特點并不能直接從表象上反映出來。因而,為了揭示翻譯價值及其內在規(guī)律,認知主體必須超越感性知識。對翻譯感性知識的積累能夠為主體進行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提供豐富的經驗事實,在這一階段,認知主體便獲得了知性的能力。知性的作用在于它能夠用范疇對感性材料進行綜合、整理,從而使之成為有條理的科學知識。良好的知性能力在于良好的學術背景,因而,翻譯價值認知主體應該深諳翻譯學及其相關學科。知性能力的典型特點是它的判斷能力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档掳阎岳斫鉃橹黧w對感性對象進行思維,加以綜合處理,形成為有規(guī)律的知識的一種先天認識能力。黑格爾則指出了知性思維具有抽象性、普遍性、明確性等特征??傊?,翻譯價值認知主體的知性能力要求他能綜合地洞悉翻譯實踐、翻譯理論、翻譯史、翻譯文化史等。
(3)主體的理性。翻譯價值認知主體的理性能力不僅在于懂得翻譯及其有關知識,更在于懂得翻譯的功能和價值,懂得翻譯對人的需求的滿足,對人的發(fā)展的促進,對人和社會真善美的提升。王玉樑說:“客體的價值是對主體生存、發(fā)展、完善的效應,主要是客體對主體發(fā)展、完善的效應?!?王玉樑,1989:157)翻譯價值認知主體既是翻譯價值的追問者,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翻譯價值的賦予者。翻譯價值是人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翻譯的最終價值是為人服務的。但是,只有翻譯價值的認知主體對翻譯價值形成理性的認知,翻譯價值才能得以彰顯。司馬云杰說:“現(xiàn)在的文化及整個文化世界的價值都是人創(chuàng)造的,都是人為了自己的價值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的,都是人對外部世界價值思維的肯定形式,或者說都是人價值思維抽象化、客觀化的結果?!?司馬云杰,2003:3)
社會性表明個體是作為集體的一個分子來從事社會活動的,個體的行為是整個社會行為的組成部分,同時,個體作為社會的一員,他的活動應該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從翻譯價值的創(chuàng)造到翻譯價值的認知與評價,都離不開社會性,這一點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加以理解。
1.翻譯價值客體的社會性??腕w是主體實踐活動和認知活動指向的對象,是客觀存在。在翻譯價值關系中,譯作是主體認知活動指向的對象,它構成了翻譯價值的客體。從譯作的來源來看,原文本是多重關系的再現(xiàn)客體,是一個共時的、歷時的互文性集合。原文本的社會共時性使得文本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這給人們理解文本奠定了基本的基調,使得人們對文本的理解不至于大相徑庭。也正因為原文本意義的相對穩(wěn)定,才使得翻譯成為可能;原文本的社會歷時性使得文本的意義不斷發(fā)展變化,同一個文本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qū)那里,都會被解讀出不同的含義。這使得重譯、復譯成為必要。就譯者的理解力而言,它是一種社會性的表現(xiàn),因為譯者的思考能力必然要受到社會環(huán)境、歷史情景、文化背景、傳統(tǒng)觀念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就譯者的洞察力而言,它體現(xiàn)在譯者對文本社會意義理解,因為沒有文本不是指向社會的。就譯者的解釋力而言,它是根據(jù)現(xiàn)存的社會關系而進行的闡釋,因而也是一種社會性的解讀。此外,譯者的翻譯目的也常常是要實現(xiàn)某種社會功能。王宏印說:“翻譯是創(chuàng)作的繼續(xù),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過程,是原文本的再造活動。原文本在譯文本里得到再生和發(fā)展,在新的語境下的被接受中得到延續(xù)和完成。這一切本質上是實踐活動,是依靠翻譯工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完成的,其目的是要實現(xiàn)原作的文學和文獻價值的轉換,以便滿足跨文化交際和交流的需要。”(王宏印,2006:47)
2.翻譯價值基礎的社會性。袁貴仁曾指出:“價值存在于主客體關系之中,卻產生于人類的活動,特別是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袁貴仁,1991:149)任何價值的產生都是人類生產實踐活動的結果,因而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是價值產生的基礎。譯者的翻譯過程是一種社會性的協(xié)作勞動,翻譯實踐不可能由譯者獨自完成,譯者必須借助相關資料和工具,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翻譯活動重要的構成要素是文本和譯者。文本作為一個互文性的集合體,它來源于社會又指向社會;譯者也是一種社會關系的交集點,他的理解、闡釋、語言、目的等都是一種社會關系協(xié)調的結果。
3.翻譯價值根源的社會性。翻譯價值產生的基礎是社會實踐活動,而翻譯價值存在的根源在于它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能夠滿足人類進步與發(fā)展的需要,翻譯就具有了正價值;反之,就是負價值。我們認為,對翻譯正價值的判斷實質上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這種社會規(guī)范對于不同民族而言,它們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內涵。所以說,人類與社會的需要構成了翻譯價值的根源,從而決定了價值根源的社會性。
本文從價值哲學的視角出發(fā),初步探討了翻譯價值的客體性、主體性、社會性等特點,初步揭示了翻譯價值的本質和本源問題。翻譯價值是在翻譯家的社會翻譯實踐中產生的,翻譯價值既有其客觀性又有極強的主體性,翻譯價值只有得到社會主體的認可,其社會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的認同。懂得了翻譯對于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真善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人們就會加深對翻譯研究和翻譯學學科意義的理解。此外,翻譯價值的本質和本源問題還影響或決定著翻譯價值的評價、翻譯價值的實現(xiàn)、翻譯學系譜中翻譯價值論的地位等問題。
[1]袁貴仁.價值學引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2]黃忠廉,等.翻譯方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3]呂俊.價值哲學與翻譯批評學[J]. 外國語,2006(1).
[4]陳???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5]許鈞.翻譯價值簡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
[6]王玉樑.價值哲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7]司馬云杰.價值實現(xiàn)論:關于人的文化主體性及其價值實現(xiàn)的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8]劉宓慶.新編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9]王宏印.文學翻譯批評論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ClassNo.:H315.9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OntheNatureandSourceofTranslationalValue
Gao Lei
The paper first of all discusses two concepts of translational fact and translational value, then it probes into three relations in the recognition process of translational value. The paper talks about the objectivity, subjectivity and sociality of the translational value, aiming at revealing its nature and source, which can act as the basis of other theories about translational value.
translation; value; nature;source
高雷,博士,副教授,淮陰師范學院。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翻譯的價值論研究”(批準號2012SJB740004)系列成果之一
1672-6758(2012)08-0073-3
H31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