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磚
(湖南科技學院 圖書館,湖南 永州 425100)
《永州府志注釋》讀感
楊金磚
(湖南科技學院 圖書館,湖南 永州 425100)
永州雖地處荒服,但素有修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據文獻考證,其所遺存下來的志書,至今仍是湖南省內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刻本方志。從蜀漢時期司馬彪的《零陵先賢傳》到唐代柳詳編撰的《瀟湘錄》、韋宙編撰的《零陵錄》,再從宋代陶岳撰的《零陵總記》、柳拱辰撰寫的《永州風土記》、宋剛中撰編的《永州圖經》到明代林士標編撰的《永州府志》,再從明虞誠修編的洪武版《永州府志》到清呂恩湛修編的道光版《永州府志》,斷斷續(xù)續(xù)先后編纂和修訂過近20部志書。但其中多已散佚和失傳,目前能夠見到全書僅有6部,分別是明洪武版的十二卷本《永州府志》、明弘治版的十卷本《永州府志》、明隆慶版的十七卷本《永州府志》、清康熙九年版的二十四卷本《永州府志》、清康熙三十三年版的《永州府志》、清道光版的十八卷本《永州府志》??v觀這6部現(xiàn)存府志,其最有價值的為清康熙九年版的《永州府志》,該部府志在國內已失傳,1990年書目文獻出版社從日本影印回國,屬國內罕見方志。該部府志的最大特點有三:一是史料翔實,二是體例獨特,三是藝文繁富,該《府志》中保留了許多像《瀟湘賦》等一類的獨家輯存的歷史文獻,彌足珍貴。
《永州府志》;注釋;評介;瀟湘文化
本著“以史資政,古史今用”的目的,在曾昭薰老先生的領導和倡議下,組織力量對永州市明清期間的幾部《永州府志》進行了一一審讀與比較,最后選定(康熙九年版)《永州府志》進行標點、注釋,先后在永州市地志辦張國權、賴中霖兩屆主任及全體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幾易其稿,最后由曾昭薰老先生反復審訂,才交湖南人民出版社于 2011年12月付梓成書,全書共計98萬字,63印張。康熙九年版《永州府志》的注釋本出版,不僅凝聚了眾多點校與注疏人員的心血,更是凝結審訂與主編的智慧和熱情。尤其是曾老照薰先生不顧年高,常為一個個細小的問題而不時打來電話與我們進行商量和探討,其情其景,不僅讓后學我受益匪淺,而且常令我從心底里萬分敬佩。
當我第一時間收到這部新書,心里甚覺激動。先哲曰:“郡邑之有志,猶若國之有史,天下之有圖籍也?!笔枪是貪h以降,雖國之史冊繁富,而郡邑之志依然綿綿不絕代有修纂。大抵是史必衷于館閣,言甚簡而書甚嚴。如鄉(xiāng)里之聞,山川之勝,見聞各有所異,國史難以一一俱焉。而志不褻于韋布,無論是金玉之言,抑或瓦石之論,只要形上形下皆成道器,無不逐一收錄其中,故繁而寬焉。志之作用,一補國史之缺,二佐當朝之政。上為在位執(zhí)政者,察得失,辨是非,明褒貶,知興替。下為后來者,識郡邑風土之屬,明經緯區(qū)畫之玄,懂政治教化之理,行因俗宜民之策。
太宗曾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敝?,乃郡邑之史也。物產、人口、田畝、稅賦、文教、武備等等,無一不是為政之要,故為政者不可不知。山水勝跡、名賢良吏、風土民俗,藝文逸事,關乎人之修養(yǎng)志趣,為民者亦不可不讀。
永州,零陵也。地處湖湘之南,壤控楚粵之險,鐘虞舜之帝德,成南風之蕩漾,開萬世之德模?!妒酚洝酚醒裕骸八?,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绷懔?,即虞舜之陵也。據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地圖》中標示,零陵屬夏以前已出現(xiàn)的34處古地名之一。尤其是秦始皇為征百越,在廣西靈川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使瀟湘二水匯合處的零陵,不僅成為南來北往的一個交通要沖,更是楚粵之間的一大郡邑。
漢武帝元鼎六年,從長沙國分置零陵郡,至隋開皇九年改零陵而置永州總管府。從此,零陵、永州,一地二名,沿用至今。而永州之名,享譽宇內,則又與河東柳子息息相關。柳宗元革新遭挫,貶謫永州,困厄之中,移情山水。日作《八記》而遺絕響,夜述《天對》以明心志,嚴冬風里,孤舟獨釣《江雪》;殘月江邊,《漁翁》曉汲湘泉。永州一草一木,皆在先生筆下出神入化,盡得風流。汪藻于《永州柳先生祠堂記》曰:“蓋先生居零陵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零陵徒以先生之故,遂名聞天下?!睆亩?,“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經先生品題者,莫不為后世所慕?!?/p>
其實,在那遙遠的古代,永州,地雖居荒服之遠,但文化卻甚為燦然。不說遠古的農耕文明和制陶文明,遠在中原之上,就是舜而后的居廟堂之高的王道文化也常得風氣之先。從元結、陽城、柳宗元、李郃到周敦頤、樂雷發(fā),再到何紹基、楊翰、吳大澂等等,他們“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儒家士子情懷,何嘗不是千百年來永州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尤其是元結的《舂陵行》、《賊退示官吏》、《刺史廳壁記》,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周濂溪的《愛蓮說》,等等,從哀嘆生民之艱辛到人格操守之修煉,字字句句,擲地有聲,深深地影響著永州的士子與文人。至于融宇括羨之策,勝若殺雞取卵,雖能取悅龍顏,而為《府志》所不齒,何也?致天下民貧,而國富又有何益?次山抗旨裁賦,行撫恤之策,施惠民之政,雖掛冠而去,卻民猶記之,歷代詠贊之聲不絕于耳,何也?社稷已穩(wěn),而何來天下亂焉!
通覽《永州府志》,其文精到而觀點鮮明。正如劉作霖在其《志敘》中所言:“靈狐之詩,不如異蛇之說;五月之令,不如三事之箴;鏡石窊尊之跡,不如濂溪月巖之美可以觀道;巧屏雨燕之產,不如椎髻石田之表可以動主。理有未確,毋寧傳信而闕疑;語有未經,毋寧刪無而存有;論有未定,毋寧賤近而貴遠;評有未詳,毋寧重耳而輕目?!?/p>
此外,永州文化的另一特質,就是奇山麗水的清純與民間風俗的淳樸。走進永州大地,沿湘江而上,小而言之,有萍島之清秀,朝陽巖之瑰麗,淡巖之奇絕,月巖之幻妙,秦巖之壯觀,紫霞之幽邃;中而言之,有浯溪之靜美,愚溪之清幽,濂溪之綿長;大而言之,有九疑山之神奇,有陽明山之空悟,有舜皇山之峻峭,以及那崇山峻嶺間奔流而下的瀟水與湘江。是這些神奇的自然山水的滋潤,于是,這里產生了讓世人驚嘆的理學文化、女書文化、瑤民族文化,以及懷素、何紹基等所形成的追隨心性的書道文化。是這些文化,構筑了永州的另一張名片,使之成為有別于正統(tǒng)王道的異質文明。翻開《府志》,當讀到柳宗元的那種“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的西山,讀到“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的西小丘,讀到“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小石潭……永州的山水之美,永州的人文之美,便躍然紙上,深深地感動著我們這顆顫動的心。
今天,隨著洛湛鐵路、湘桂復線、泉南高速、二廣高速、廈蓉高速的修建與開通,隨零陵機場航班的逐年增多,風生水起看永州的時代已經來臨,永州這部厚重的書,正在一頁頁地向世人展示她的神奇與瑰麗。世界在了解永州,永州在走向世界。
陸游曾有詩云:“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千百年的文化積淀,為我們留下了一筆相當可觀的精神財富,我們本著 “借古鑒今,以史資政”的宗旨,在“歷史古城、生態(tài)新城、內陸前城、開放新城”的建設中,充分發(fā)掘和利用好我們的地域文化,以弘揚永州精神。
《尚書》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今中央提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科學發(fā)展,統(tǒng)籌兼顧”。反復比讀,語雖有異而理同歸,此所謂文化之脈相承也。我們堅信,《永州府志注釋》的出版,必將對永州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K291
A
1673-2219(2012)05-0205-02
2012-01-10
湖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0A043)。
楊金磚(1963-),男,湖南東安人,湖南科技學院編審,圖書館館長,主要從事瀟湘文學與瀟湘文化研究。
(責任編校:張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