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山流水遇知音
——從《大樂律呂元聲》看范輅與李文利的忘年交

2012-04-09 00:25:13李花蕾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年9期
關(guān)鍵詞:李元大樂汝城縣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學院 圖書館,湖南 永州 425100)

高山流水遇知音
——從《大樂律呂元聲》看范輅與李文利的忘年交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學院 圖書館,湖南 永州 425100)

論文以宋、明之間湖南汝城地方儒學崇教傳統(tǒng)為背景,以《大樂律呂元聲》一書的撰著經(jīng)過為線索,探討范輅、范永鑾叔侄與福建籍教諭李文利的友好交往。同時對于民國《汝城縣志》和近年新出《湘人著述表》所載《律呂元聲考注》作者及《序》作者的異說,試作考辨。

《大樂律呂元聲》;民國《汝城縣志》;范輅;李文利;楊慎

一 一門三進士

汝城地處湖南省東南部,與廣東、江西兩省接壤,有“雞鳴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贛江)”的美稱。自東晉 穆帝升平二年(358)置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曾名廬陽、義昌、郴義、桂陽、汝桂。汝城是理學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北宋仁宗皇祐二年至五年(1050-1053),理學鼻祖周敦頤任汝城縣令,于政務(wù)之外潛心研學,創(chuàng)作了《愛蓮說》、《拙賦》等歷史名篇。受周敦頤理學思想的熏陶,汝城人歷來崇尚讀書,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在此氛圍之下,汝城才人輩出,其中尤以三拱門范氏家族最為著名。僅明弘治九年(1496)到正德九年(1514),不到二十年間,范氏一門就先后出了三位進士,他們是范淵、范輅、范永鑾。

范淵(1453-1512),字靜之,號君山,范輅族叔。明弘治九年登進士第,累官刑部郎中、云南按察司副使。范輅(1474-1536),字以載,明正德六年(1511)登進士第,歷江西、福建左、右布政使。范永鑾,字汝和,號蘇山,范輅侄。明正德九年登進士,曾任四川右布政使。一門之中連續(xù)出了三位進士,這一方面得益于汝城良好的學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范氏家族尊師重教的理念。范氏的教育理念不僅僅局限于本門子弟,還因范淵等人到外地作官而推廣到當?shù)?。范淵在四川維州(今四川理縣)任知州時,曾作《民訓》十五條改良當?shù)孛耧L,后又作《學訓》十三條,并親自講解,振興當?shù)貙W風。范永鑾居官在外時,考慮到家鄉(xiāng)是偏僻小城,許多書籍難以買到,于是自購《左傳》、《兩漢書》、《朱子大全》等20余種書籍贈送給縣學,讓應(yīng)試士子閱讀。在這樣一個家族中長大的人,即使不喜讀書,想必于耳濡目染中也能襲得一脈書香。

弘治三年(庚戌,1490)秋,正當范輅及范永鑾求學之時,李文利來到汝城縣任教諭,其間,范輅叔侄都成為李文利的學生。李文利字乾遂,號兩山,福建莆田人,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舉人,生卒不詳。從中舉時間看,李文利與范淵年紀相仿,與范輅、范永鑾差距較大,李文利中舉之時,范輅還是六歲孩童,范永鑾甚至還未出生。然而正如聽懂俞伯牙高山流水之意的是一介樵夫鐘子期,所謂知音,是不分階層也不分年齡的。范氏叔侄不僅與李文利結(jié)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成為忘年交,還因為同一本書,成為李文利的知音之人。

二 《大樂律呂元聲》書首四篇

這本書近年影印收錄在《續(xù)修四庫全書·經(jīng)部·樂類》中,分為《大樂律呂元聲》六卷、《大樂律呂考注》四卷兩部分,由李文利撰寫,李元校補,范輅校正。

嘉靖十四年刻,書末題“嘉靖十四年仲春吉,刊于浙江布政使司”。另有樸學齋抄本3冊,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也藏有部分抄本。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俞冰《書海蟫蹤》均有詳細描述。俞冰認為所見此書“是一部傳承有序的善本”,“該書《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為孤本”。[1]312-313《續(xù)修四庫全書》所據(jù)為浙江圖書館所藏,另有學者認為此書原為測海樓舊藏,后為美國國會圖書館購藏。

卷首有范永鑾于嘉靖三年(1524)十一月所作《進大樂律呂元聲書》一篇(民國《福建藝文志》卷十四載此文,作嘉靖二年七月),以及范輅于嘉靖三年正月所作的《大樂律呂元聲引》一篇,李元于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七月初一(孟秋朔日)所作《大樂律呂元聲序》一篇,楊月湖(楊廉(1452-1525),字方震,號月湖,一號畏軒,江西豐城人)于嘉靖三年正月廿七所作《論元聲書》一篇。[2]史書對李文利其人其事鮮有記載,而以上四篇文章既有對著作本身的評價,也有對作者本人的緬懷,更有對其成書過程的敘述,從中不僅可以了解李文利的生平,更可以窺見范氏叔侄與其交往的始末。

“編著垂成而天不假年?!睆姆队黎幍倪M書中可以看出,《大樂律呂元聲》一書尚未完成,李文利就去世了。“其兄前廬江縣知縣李元,憫其志大而未遂也,取而復(fù)加校補。臣叔江西按察司副使范輅,亦嘗同臣師事文利,曾聞其概,乃互為校正成帙?!崩钗睦ナ篮?,他的兄長李元接手對其遺作進行校補,范輅也參與了校正工作?!俺紟熇钗睦⑵湫掷钤?、臣叔范輅,又拳拳互相發(fā)明于大壞之后。”可見在??毖a正的過程中,李元及范輅根據(jù)自身見解,對李文利原作有所補充及改動。

從時間上看,李元的《大樂律呂元聲序》作于弘治十四年,比其他三篇文章早了二十三年?!笆菚饔诠痍?,教授思南,猶未脫稿,病劇。命侄岳清錄之,甫成而逝,乃絕筆也?!薄坝鄳懫渲居诖蠖淳控适?,故述其概,以引諸首?!卑蠢钤蛑兴f,李文利的去世時間在弘治十四年之前,李元可能是在首次校補之后寫下了這篇序文。

三 范輅《大樂律呂元聲引》

比起李元和范永鑾,范輅的《大樂律呂元聲引》更多地回憶了與李文利的相交過程,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對李文利的緬懷之情。從這篇引文中可以得到很多李文利的生平信息。李文利于弘治三年秋開始掌教桂陽縣教諭。“倘使西山可作,吾知斷斷乎不可易矣?!痹趫?zhí)教過程中,李文利時常對學生闡發(fā)自己的律呂學說,可惜此時范輅“方在髫年”,雖間或有聞,卻“莫得其說”。李文利在桂陽七年,“及丁巳歲(弘治十年,1497)教授思南,不逾年而沒”。(明嘉靖十六年《思南府志》卷五《職官·教授》只有“李文利,廣東人,告致歸”一行,清道光《思南府續(xù)志》卷四《職官·教授》只有“李文利,廣東人”一行,均簡略且有誤。)范輅“嘗慮終莫得其傳”,可惜此時李文利已經(jīng)離世。若干年后,嘉靖元年(壬午,1522)范輅到福建任職,四處尋訪李文利后人,打探他的學問是否得以傳承。后來得知李文利的長兄李元已經(jīng)把他的遺作校補成帙,于是同李文利的小兒子李岳一同“觀以繕本”。同年九月,范輅經(jīng)過甫田,在李文利墓前痛哭祭拜。隨后拜訪并請學于“梅東先生”,梅東先生即李文利的哥哥李元。李元此時已經(jīng)九十歲,辭官隱居四十余年,范輅與李元就李文利的學說進行探討,并受到李元的多方指點?!百|(zhì)疑竟日,蒙教示如指黑白。退而繹之,恍若有得,其諸家所論同異,亦因曲暢旁通矣?!敝链?,范輅終于對李文利的律呂學說豁然貫通。大概在此時,范輅從李元處得到了經(jīng)李元校補過的李文利遺作。嘉靖二年(癸未,1523年),李文利的侄孫李景昕前來看望范輅,范輅“知其得家學也”,遂命三子范永官與其共同攜手,再次對李文利遺作進行校正,“以俟后之識樂君子,脫其說得行,誠千古之一快也”。

楊月湖所寫的《論元聲書》實際上是一封回信,即收錄在《續(xù)修四庫全書·楊文恪公文集》卷四十八的《與范憲副以載》,憲副即監(jiān)察史的副官,范以載即范輅?!俺谢菁男U齼缮较壬罟堵蓞螘贰保瑥臅诺牡谝痪淇梢钥闯?,楊月湖是應(yīng)范輅邀請校正李文利著作的。在李元校補的基礎(chǔ)上,范輅除了親自作校正之外,還交由三子范永官與李文利之孫李景昕等進行過校正。即便如此,范輅仍嫌不足,又把書稿寄給楊月湖再次進行校正,由此可見范輅治學態(tài)度之嚴謹,及對李文利遺作之重視。

四 李文利生平事跡

從以上四篇文章中可以大致梳理出李文利的生平。李文利于成化十六年中舉,弘治三年秋掌教桂陽縣教諭,在此過程中結(jié)識范輅和范永鑾。其時李文利一邊執(zhí)教,一邊開始著手《律呂元聲》的撰寫,同時,李文利對律呂學的獨到見解,也逐步影響著范輅。弘治十年,李文利升任思南府教授,離開桂陽,當時《律呂元聲》一書尚未完成。當年或次年,李文利病世,臨終前曾命兒子李岳謄錄遺作。李文利病世后,范輅因沒有得到師傳而惋惜不已。李元在李文利離世后開始對其遺作《律呂元聲》進行校補,并于弘治十四年寫下《大樂律呂元聲序》。嘉靖元年,范輅到福建任職,看到了經(jīng)過李元校補成帙的《律呂元聲》。同年九月,范輅祭拜李文利墓并拜訪了李元。嘉靖二年,范輅命三子范永官與李文利后人再次對《律呂元聲》進行校正。嘉靖三年正月,范輅寫下《大樂律呂元聲引》。同年正月廿七日,楊月湖作《論元聲書》。同年十一月,范永鑾謄寫《大樂律呂元聲》,并作進書一篇,一同進上請旨,目的是希望李文利的學說得以傳衍,“如文利之所著果有裨于大樂,下之所司,試而行之,誠千萬世之大幸,而文利平生辛勤考窮之功亦得以少見于天地間矣”。

作為一介文人,李文利除了留下十卷遺作之外,鮮有其他事跡流傳。目前能夠查到的歷史資料中,僅明焦竑編《國朝獻徵錄》卷一百一有一篇佚名的《教授李文利傳》,僅二百六十余字,略云:“李文利字乾遂,成化庚子鄉(xiāng)□。授桂陽縣教諭,家傳理學,行己清修。嘗校文兩浙,如方伯范輅及侄方伯永鑾皆其所甄拔。升思南府教授,所著書有《律呂元聲》,蓋據(jù)《呂氏春秋》并《隋志》、劉恕《通鑒外紀》所載伶?zhèn)愔坡扇缇欧譃辄S鐘之宮,因而評加考證?!媹D立說,凡六卷。楊月湖廉稱其天授獨見。嘉靖三年永鑾為御史題請于朝,以復(fù)古樂,惜有司鮮通其說者。輅宦閩,謁其墓,從其兄元講究是書,序而刻傳之。”[3]該傳記內(nèi)容與范輅《大樂律呂元聲引》中所描述的基本一致,有可能是取材自范輅之《引》?!督淌诶钗睦麄鳌丰槍钗睦饔羞@樣兩句評價:“然王浚川廷相辨其不然,蓋習于舊說久矣?!眰骱笥指健恫逃诜Y傳》,并說:“時論以于榖之學與文利頡頑云。”蔡于穀,莆田人,嘉靖中歲貢,湖廣行都司經(jīng)歷,著有《開國事略》十卷。

另外明高儒撰《百川書志》卷三對《大樂律呂元聲》及《大樂律呂元聲考注》有以下簡單著錄:“《大樂律呂元聲》六卷、《大樂律呂考注》四卷:皇明思南府儒學教授,莆田兩山先生李文利乾遂著。引用劉恕、長孫無忌、呂不韋二十五家之言,考訂律呂得失,系之以圖?!对暋贩踩?,《考注》凡五章?!盵4]

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十三議論明廷音樂,曾提道李文利,云:“今之太常,果誰能哉?若閩人李文利雜著《元聲》一書,恐亦踵劉恕《外紀》、長孫無忌《隋志》、《呂氏春秋》之故跡歟?不然,依其所著而作樂,果能致百獸率舞之事歟?是何太常之不從也?”[5]

清張廷玉《明史·藝文志》中著錄“李文利《大樂律呂元聲》六卷,《大樂律呂考證》四卷”,同時著錄有“黃積慶《樂律管見》二卷”,注文云:“正李文利之非”。[6]

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禮樂類》著錄:“李文利《大樂律呂元聲》六卷、《大樂律呂考證》四卷:文利號兩山,莆田人,官思南府儒學教授。本之劉恕《通鑒外紀》、長孫無忌《隋志》,并《呂氏春秋》,謂黃帝命伶?zhèn)惾≈裰坡桑瑪鄡晒?jié)闊三寸九分而吹之,為黃鐘之宮,曰‘含少’,因而詳加考證,正司馬遷九寸之誤。編□成而作,其兄前廬江知縣李元校補之,嘉靖三年其門人巡撫四川監(jiān)察御史范承鑾進其書于朝。王廷相,韓邦奇皆精心樂律,不以其說為然。”[7]

清《四庫總目提要》列為樂類存目,云:“《大樂律呂元聲》六卷,附《大樂律呂考證》四卷:明李文利撰。文利字乾遂,號兩山,莆田人。成化庚子舉人,官思南府教授。是書據(jù)《呂氏春秋》黃鐘長三寸九分之說,駁司馬遷黃鐘長九寸之誤?!睹魇贰に囄闹尽酚州d黃積慶作《樂律管見》二卷,駁文利之說……”,并且認為李文利之說有誤,“文利誤解《呂覽》、韋昭之意,而堅執(zhí)三寸九分為黃鐘,并以黃鐘之九寸為蕤賓,不亦舛乎?”“樂類存目”按語中尤其嚴厲地斷定:“明李文利以黃鐘為長三寸九分,盡改古法,皆世衰而邪說作也!”于宋過源《浩齋語錄》提要中又說:“觀其論樂以黃鐘為三寸九分,是《呂氏春秋》之文李文利不得其解,衍為異說者也。”于明吳繼仕《音聲紀元》提要中說:“惟李文利獨據(jù)《呂氏春秋》謂黃鐘之長三寸九分,而以司馬遷九寸之說為誤。……單文孤證,乖謬難憑?!庇谇妪徳谏度艆R編》提要中說:“樂律用李文利之說,皆非確論也?!盵8]

當代學者的研究中,如王耀華《民族音樂論集》(1988)、《福建傳統(tǒng)音樂》(2000),及劉德城、周羨穎主編《福建名人詞典》(1995)等,僅有簡略記載。

姑且拋開律呂的糾紛不論,關(guān)于李文利的生平事跡,就保留下來的有限記載來看,似乎即以范氏叔侄與李文利的交往為核心。

從寥寥可數(shù)的文獻中去還原李文利其人其事,并不可行,但是可以看出李文利與范氏叔侄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他們之間既有師生之情,又有知音之意。李文利用畢生心血譜寫了《律呂元聲》十卷,在他病逝之后,范氏叔侄不遺余力地推行他的遺作,使他的學說得以刊刻并流傳后世。高山流水遇知音,如果沒有范輅的理解與重視,沒有范永鑾的大力推行,《律呂元聲》最終恐怕只能是“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李文利這個名字也將在歷史長河中消失,寂寂無名。

五 《律呂元聲考注》作者為范輅、序文作者為楊慎之疑

范輅為官剛直,文風清雅。近年出版的《湘人著述表》列舉的范輅著作有:《律呂元聲考注》十卷,《二京宦游集》三卷,《質(zhì)庵集》,《三峰集》。[9]其中《律呂元聲考注》十卷一書,筆者最初以為是范輅對李文利《律呂元聲》所作的考注,可惜遍搜國內(nèi)各大圖書館均未見有館藏。最后在民國《汝城縣志·藝文志》中看到如下記載:“明左布政司范輅著,舊志誤為桂陽縣教諭莆田人李文利著,茲據(jù)原書更正之?!盵10]從這一條可以看出,舊縣志中《律呂元聲考注》的作者是李文利,而到了陳必聞修新縣志時,根據(jù)“原書”認定作者為范輅。此處所說的“原書”如果是范輅單獨所作的考注,為何舊縣志會誤錄為李文利所作?可惜“原書”和舊縣志都無從查找,無法佐證。

民國《汝城縣志》緊接著說:“其書有楊慎序,曰:‘夫樂本乎太始,生于人心……’”與范輅同一時代并且叫楊慎的人,筆者只找到一個,即明代著名文學家楊慎,號升庵,生于弘治元年(1488),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與范輅處于同一時代,具備認識范輅并為之作序的可能性。但筆者查遍《升庵集》全書八十一卷,未發(fā)現(xiàn)收錄這篇序文。另外,筆者將縣志所說的楊慎序文與李元的《大樂律呂元聲序》對比后發(fā)現(xiàn),兩篇序文除個別字句有異,其余絕大部分都相同。不同之處有三:

一、李元序稱“是書作于桂陽,教授思南猶未脫稿,病劇”,楊慎序作“是書作于閩中藩署,未脫稿,病劇”。

二、李元序稱“命侄岳清錄之,甫成而逝,乃絕筆也”,楊慎序作“命三子永官錄之,甫成而逝,乃絕筆也”。

三、李元序稱“余少時嘗與語,黃鐘非九寸,律歷同一道”,楊慎序作“余昔嘗相與語,黃鐘非九寸,律歷同一道”。

第一條的區(qū)別是作書地點,一為桂陽,一為閩中藩署。李文利曾在桂陽任教,范輅曾在福建作官,單從此條來講,李文利和范輅都有可能是該書作者。第二條的區(qū)別是人名,一說由李元之侄即李文利之子李岳抄錄,一說由范輅三子永官抄錄。據(jù)范輅《大樂律呂元聲引》所說,其三子永官確實參與了《大樂律呂元聲》的校錄工作。另據(jù)《汝城縣志》卷二十三《人物志》,范輅有三個兒子:長子永寰,次子永宇,三子永官。此處說命三子永官錄之,是講得通的。第三條的區(qū)別涉及序書者與作書者的相識時間,一說小時候談?wù)撨^,一說從前談?wù)撨^。據(jù)《明史·楊慎傳》記載,楊慎出生于四川,大概十二歲之后隨父親楊廷和進京,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因“大禮議”事件被流放至云南,終生不得還鄉(xiāng)。楊慎一生的活動范圍集中在四川、北京、云南三地,很明顯,楊慎與范輅小時候認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可能與作者“少時與語”。嘉靖三年正是范輅寫作《大樂律呂元聲引》及范永鑾寫作《大樂律呂元聲進書》的時候,楊月湖也是在這一年寫的《論元聲書》,而這年之前楊慎主要在北京任職,所以具備認識范氏叔侄并為之寫序的可能性。

把以上三條單獨拆開來看,民國《汝城縣志》所說都合乎情理,似乎范輅確實針對李文利著作單獨作了十卷《考注》,并請楊慎為之作《序》。但是,如果把以上三條合起來看的話,存在頗多疑點。首先,范輅于嘉靖十五年(1536)去世,《序》中有“甫成而逝”之說,證明該《序》是在作者去世之后寫的。如果該《序》為楊慎所作,時間應(yīng)該在嘉靖十五年之后,而李元的《大樂律呂元聲序》作于弘治十四年,兩篇序文的寫作時間相差三十幾年,內(nèi)容相似度卻達到九成,而不同之處又恰恰只是地名、人名與時間。由此可見,兩篇《序》實際上是一篇。其次,《序》中所說的“甫成而逝”,無論是范永鑾的《大樂律呂元聲進書》,還是范輅的《大樂律呂元聲引》,都有涉及,是指李文利病逝前尚未完成《律呂元聲》這一事件。如依民國《汝城縣志》所說,該《序》是楊慎為范輅的《律呂元聲考注》所作,那么,范輅和李文利連命運都如此巧合嗎?都經(jīng)歷了書未成而人先逝嗎?從《序》中體現(xiàn)的作者生平來看,無疑更像是指李文利。再者,不管是李文利生前還是死后,《大樂律呂元聲》一書都不算出名,如果范輅針對該書又單獨作了十卷《考注》的話,應(yīng)該在嘉靖三年所作的《引》中有所體現(xiàn),但是不管是范輅的《引》還是范永鑾的《進書》,對此都沒有提及。結(jié)合李元《序》、范輅《引》、范永鑾《進書》的相關(guān)描述,筆者認為,民國《汝城縣志》提到的“楊慎序”,實際上就是李元于弘治十四年所作的那篇《大樂律呂元聲序》,而范輅本人并沒有撰寫《律呂元聲考注》十卷。至于民國《汝城縣志》提到的“原書”,有可能是在汝城范氏后人中小范圍內(nèi)流傳的《大樂律呂元聲》抄本,并且在傳抄過程產(chǎn)生了錯誤。舊縣志說該書作者是李文利,把該書收錄在范輅名下,應(yīng)該是因為該書由范輅校正的緣故。陳必聞纂《汝城縣志》把該書列入范輅著作是受“原書”誤導(dǎo),而《湘人著述表》可能又因為縣志的誤導(dǎo),也錯誤地把該書當作了范輅的著述。

結(jié) 語

一個是嘔心瀝血的作者,一個是不遺余力的推行者,無論是李文利還是范輅,如果他們看到《大樂律呂元聲》一書流傳至今,想必都會欣然一笑。其實相對于著作本身而言,世人更加樂于傳唱他們之間那份情誼,因為高山流水,知音難得。

[1]俞冰:書海蟫蹤[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2][明]李文利撰,李元校補,范輅校正.大樂律呂元聲,大樂律呂考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明嘉靖十四年浙江布政司刻本,2002.

[3][明]焦竑.國朝獻徵錄[M].臺北:明文書局《明代傳記叢刊》影印本,1991.

[4][明]高儒.百川書志[M].長沙:民國葉氏刻本.

[5][明]郎瑛.七修類稿[M].北京: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6][清]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清光緒浙江書局刻本,1965.

[9]尋霖,龔篤清.湘人著述表[M].長沙:岳麓書社,2010.

[10][民國]陳必聞修,盧純道.[民國]汝城縣志[M].汝城:民國二十一年刻本.

(責任編校:張京華)

G256

A

1673-2219(2012)09-0028-04

2012-07-09

李花蕾(1979-),女,河南魯山人,湖南科技學院圖書館館員,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文學及文獻學。

猜你喜歡
李元大樂汝城縣
7天6場會大肆圈粉!大樂在遼寧對蝦養(yǎng)殖圈刮起“蝦富肽”旋風
買苗就送“蝦富肽”!大樂中聯(lián)攜手在博興養(yǎng)蝦界攪動風云
黑暗里的金手指:心中有光勝卻人間無數(shù)圖
我的過年大樂事
元歸天際,魂歸星空
汝城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shù)推廣的實踐與思考
不管三七二十一
等不來“蝴蝶男人”,我向自己的愛瘋狂注水
湖南省汝城縣汛前為水庫“體檢”
汝城縣水生態(tài)文明宣傳接地氣
政和县| 开江县| 万源市| 孙吴县| 仪征市| 昌图县| 茶陵县| 天祝| 富锦市| 阜平县| 新丰县| 藁城市| 临沭县| 康马县| 襄汾县| 垦利县| 中山市| 江达县| 克拉玛依市| 浪卡子县| 香港| 色达县| 古浪县| 资阳市| 兴宁市| 上栗县| 松阳县| 苏尼特左旗| 西青区| 澄城县| 阿拉善左旗| 玉屏| 定日县| 宁阳县| 米林县| 阜新市| 仙游县| 荔浦县| 武隆县| 合山市|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