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慶
(山西大同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學(xué)解讀
王文慶
(山西大同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模糊限制語是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語言,對規(guī)避語言的外顯性有其獨特的語用功能。體現(xiàn)為擴大話語信息容量,使表達委婉客氣、隱藏說話人的關(guān)系等。對其進行元語用的分析,可有效提高人們的溝通能力,實現(xiàn)良好的交際效果。
模糊限制語;語用學(xué)解讀;語用功能;元語用分析
在日常交際中,人們不可能完全依賴語言的字面意義來理解說話者的含意。Verschueren(1999:26-27)認為意義完全外顯是不可能的,話語意義(utterance meaning)總是要大于句子的字面意義。即:無論如何面面俱到,話語措辭所蘊藏的隱含信息總比明確表達的要更多,語言意義完全外顯只是一個理想境界。模糊限制語作為自然語言中的一種客觀存在,有其獨特的語言特征,對規(guī)避語言的外顯性而言蘊含了深刻的語用功能。近年來,學(xué)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頗豐,但是語用學(xué)的不斷發(fā)展卻為我們研究模糊限制語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從而使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模糊限制語。本文擬從語用學(xué)角度對模糊限制語進行解讀,探討英語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及其功能,并結(jié)合Verschueren(1999)關(guān)于元語用意識的觀點,對模糊限制語進行元語用的分析,以期恰當運用模糊語言,實現(xiàn)良好的交際效果。
語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自1965年美國著名控制論專家查德(L.A.Zadeh)教授發(fā)表論文《模糊集》(Fuzzy Sets)以來,其著名的模糊理論在語言學(xué)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美國著名生成語義學(xué)者拉科夫(Lakoff)于1972年發(fā)表了《模糊限制語:語義標準和模糊概念邏輯的研究》這一里程碑式的論斷,并第一次詳細闡述了“模糊限制語(hedges)”的概念,認為模糊具有兩層含義:其一是那些使事物更加模糊的詞語;其二是那些使事物更加不模糊的詞語。Lakoff還指出,模糊性不僅僅存在于詞語層面,更存在于語義層面。模糊限制語是語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語言,它包括詞、詞組或結(jié)構(gòu),而非僅限于模糊限制詞。它可能改變話語所包含的語義程度或所涉及的變動范圍,以此來補充說明話語意義;還可能反映說話者本人或他人的看法,因而突顯說話人的主觀看法或間接評價。
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和使用受到了國內(nèi)外學(xué)者的廣泛關(guān)注。如何自然(1985),伍鐵平(1986)、陳林華和李福印等學(xué)者(1994)的分類。但迄今為止,比較有影響的是國外學(xué)者Prince et al(1982)等的分類,他們從是否改變陳述命題或原語內(nèi)容的語用學(xué)角度,把模糊限制語分為兩類。一類是變動型模糊限制語(approximators),它影響命題的邏輯語義,如:They weresufferingsomewhatfrom theheat中的“somewhat”。另一類是緩和型模糊限制語(shields),它不影響命題的邏輯語義,例如:I think they were suffering somewhat from the heat中的 “I think”,是體現(xiàn)了說話人對于命題邏輯的一種許諾程度。一般認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可以分為程度變動型和范圍變動型。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揭示語義上程度的差別,如:kind of,somewhat,really,quite,some,more or less,to some extent等等。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限制話題變動的范圍,如:about,around,roughly,approximately等等。當然,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同樣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即直接緩和型與間接緩和型?;谶@種情況,所謂直接緩和型的模糊限制語,是為了表達說話人對某事或某物所采取的一種直接猜測或猶疑態(tài)度,如:probably,I believe,I think,I guess,As far as I can tell,I'm afraid 等等。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引用第三方的話來間接地表達其對某事的態(tài)度,如:It is said that...,presumably,as is well-known等等。這樣看來,在言語交際環(huán)境中,不同類型的模糊限制語,由于其自身作用的不盡相同,從而對語言理解或者語言使用都會產(chǎn)生重要的實踐意義。
也許,每一個語言使用者總想使自己的表達更符合精確性的原則,可是在現(xiàn)實運用中,模糊限制語卻仍然大量存在。作為模糊語言家族的一員,模糊限制語在言語交際中的語用功能不可或缺,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擴大話語信息容量 一般來講,語言表達要注重語言的效能。這是語言作為信息傳播載體的基本特點,而模糊限制語正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例如:
A:A penguin is a bird.
B:A penguin is sort of a bird.
模糊限制語“sort of”使后者比前者內(nèi)涵豐富——從一定角度來說,企鵝可以理解為鳥類的一種,但又不完全具備鳥類的所有特征。實際上,企鵝并不屬于典型的鳥類,只是具有鳥類的部分特征而已。因此,后者的表達比前者信息容量更大,所傳達的話語信息也就越精確。
(二)力求表達委婉客氣 美國語言學(xué)家G.Leech提出交際的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也就是說,在日常交際中,說話者應(yīng)該讓自己獲益趨于最小,或讓自己受損接近最大,從而使他人受益最大和吃虧最小??梢钥闯觯:拗普Z不管是從言語內(nèi)容的真實性和范圍上加以修正,還是就言語內(nèi)容所做的主觀猜測或客觀評價,都恰當?shù)伢w現(xiàn)了禮貌原則中的這些準則。因此,交際雙方通過合理運用模糊限制語,實現(xiàn)禮貌交際目的,使語言溝通更加含蓄、委婉。例如: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use your car tomorrow morning.
例句中,說話者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圖和請求,恰當?shù)伢w現(xiàn)了其中的得體準則,很好地維護了雙方的面子,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
(三)減輕責任保護自我 納什指出,使用模糊限制語主要是為了保護說話人的聲譽。這一功能有意地把說話人與話語二者的關(guān)系模糊起來,使說話人得以隱蔽。這樣,通過巧妙地運用一些非人稱的語言表達方式,來減輕發(fā)話人的責任。例如:
A:Why don't you play here?
B:This is forbidden by school.
上句表明,我并不是不想在這里玩,而是學(xué)校不讓,因為誰都不應(yīng)該違反學(xué)校的規(guī)定。
除此之外,引用某些第三方的說法也可緩和話語所指的事情。比如依照某種信念,根據(jù)某人所說,或憑借書本知識等。例如:
Someone said she had an accident.
According to Dr.John,there was a dramatic response after medication.
這樣,通過間接表達對某事的態(tài)度和意見,客觀上減輕了說話人的責任。
(四)掩飾說話人的信息不足 當說話人遇到一些對事物不易解釋清楚的場合,或?qū)δ呈挛铩⒖捶?、觀點沒有把握時,他們會有意含糊其辭,大量使用各種模糊限制語,掩蓋他對所說內(nèi)容的不確定性。例如:
A: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B:I'm afraid I've got a stomachache.
上句中,說話人B由于缺乏醫(yī)學(xué)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無法確切地描述自己的身體狀況,但為了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他使用了I'm afraid這個模糊限制語,緩和了自己對所說內(nèi)容的不確定性。
(五)展示說話人的幽默 在某些言語交際中,說話人巧妙地使用模糊限制語,其語義的不確定性給受話人留下廣闊的思考空間,展示了說話人的幽默風趣,而且回避了正面回答容易產(chǎn)生的尷尬。例如下面日常生活中一位媽媽與孩子之間的對話:
Son:“Did you bring me presents or something?”
Mother:“Or something? Yes.”
句子中的Or something(別的東西)可以指小禮物以外的意思,如媽媽對孩子的想念和關(guān)愛等,所以當孩子問媽媽是否帶回小禮物或“別的東西”給自己時,媽媽的回答避實就虛,模糊巧妙而又平添幾分生活情趣。
(六)拓寬表達的想像空間 一般來講,在需確切表達某一觀念意向時,模糊限制語其語義的不確定性難免會影響表達效果,但在某些場合,意義的模糊表達比確切表達更有意義,因為語言的模糊性拓寬了語言表達的想像空間,這在文學(xué)作品中尤為重要。很多詩句看似非常模糊,作者也并未界定,意在留下足夠的想像空間讓讀者去思考和品味。比如,莎士比亞在其《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這一千古名句,其簡短的模糊表達所蘊涵的深刻思想和強烈的感召力讓人確切地感受到文學(xué)作品中語言模糊性的魅力。
弗舒?zhèn)悾╒erschueren,1999)認為,語言使用的過程就是語言選擇的過程。在語言選擇過程中,人們會對意義作出不同順應(yīng)的意識反應(yīng),即顯示出不同程度的元語用意識。元語用意識是說話者意識在話語形式上的語用體現(xiàn),它指導(dǎo)人們作出語言形式和語用策略的選擇。模糊限制語正是一種典型的元語用意識標示語,反應(yīng)了發(fā)話人在語言選擇過程中的認知和心理狀態(tài),構(gòu)成了發(fā)話人的語用策略,同時并為受話人正確理解話語的語用含意提供了推理線索。
Verschueren(1999:193)的觀點認為,模糊限制語對命題內(nèi)容起著直接修飾的作用,具體是從態(tài)度、認知和證據(jù)這三個方面來說明的。而且,語言使用者時刻關(guān)注著自己語言溝通方式的必要性和矛盾性。例如:
His salary is around /about 2,000dollars per month.
There were roughly 500people in the hall.
例句中,around/about,roughly這類模糊限制語對話題范圍起著限制的作用,就如同何自然(2004:153-155)歸納的帶有“模糊”、“約略”、“含混”、“籠統(tǒng)”、“模棱兩可”等語用含糊現(xiàn)象的隨意言談(loose talk)。能否表達出準確的意圖,主要與說話人的主觀認識、態(tài)度或者言語能力有關(guān),這時候使用模糊限制語會使說話者不必為失語承擔責任,也不必為回避問題而顯得無禮。再如:
As far as I can say,you won't be welcome there at this time.
例句中,as far as就是一種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可以看出,說話人對話語信息所持的態(tài)度比較謹慎。這類模糊限制語傳遞的信息一般委婉曲折或者模棱兩可,但又存在正確的可能,從而有效避免由于直接陳述所引發(fā)的一些后果或責任。而受話人也許由此可以讀懂說話人的真實意圖,并結(jié)合周圍語境,對話題信息與說話人的態(tài)度作出恰當?shù)脑u價。
由此看出,在話語意義的生成與協(xié)商過程中,元語用意識及其語言標示語發(fā)揮著尤為重要而獨特的語用功能。
由以上分析可發(fā)現(xiàn),模糊語言可使表達更為自然、緩和、委婉、含蓄,更能準確恰當?shù)乇砬檫_意,如果積極運用交際語言中的模糊性,那么我們的語言就會變得豐富多彩,使我們的日常交際和表達得到有效的拓展。正如Channell(1994)所言,人們在日常交際中,言語的精確性和模糊性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甚至在有些交際語境中,只有恰當運用一些模糊語言才能達到良好的交際效果。模糊限制語作為模糊語言學(xué)研究的一個重要領(lǐng)域,它在言語交際中幾乎無處不在,與我們的日常語言表達息息相關(guān)。除了對其進行綜述性的研究之外,積極開展相關(guān)的應(yīng)用性研究更具有廣泛而深刻的意義。
[1]Channell,J.Vague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Grice,H.Logic and Conversation[M].Unpublished Ms of the William James Lectures,Harvard University,1967.
[3]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3(2):458-461.
[4]Leech,G.Principle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5]Nash.J.Meaning in Inter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 and New York:Arnold,1999.
[7]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xué)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8]伍鐵平.模糊語言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of English Hedges
WANG Wen-q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As a typical part of fuzzy language,English hedges play a particular role in avoidance of explicit meaning.This paper,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ategory of English hedges and their functions.Then,a metapragmatic analysis is ma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akers and listeners and help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hedges;pragmatic perspective;pragmatic functions;metapragmatic analysis
H312
A
1674-0882(2012)05-0085-03
2012-07-23
山西大同大學(xué)2010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項目(2010Q21)
王文慶(1976-),女,山西陽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xué)與英語教學(xué)。
〔責任編輯 馮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