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刑事訴訟中的訴之變更制度

2012-04-12 15:54王弘寧
山東社會科學 2012年6期
關鍵詞:罪名效力客體

王弘寧

(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論刑事訴訟中的訴之變更制度

王弘寧

(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刑事訴訟客體是刑事訴訟主體參與訴訟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具有單一性與同一性。在傳統(tǒng)刑事訴訟法理論中,訴之變更制度包括法院變更起訴罪名制度及公訴變更制度等,即在檢察機關起訴后,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有權改變、追加或撤回起訴的法律制度。訴之變更制度是實現實體正義的必要手段,雖受刑事訴訟客體單一性與同一性特征的限制,但本身并不為訴審同一原則所排斥。為完善訴之變更制度,我們應采用訴訟客體自然事實同一說理論,結合訴審同一、控審分離原則,使訴之變更制度更趨合理,以達到提高訴訟效率、充分保障訴訟參與人權利的目的。

刑事訴訟客體;變更罪名;禁止重復追訴

一、刑事訴訟客體與訴之變更制度

刑事訴訟客體是指訴訟主體實施刑事訴訟行為、參與刑事訴訟活動所指向的對象。①陳光中、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頁。我國刑事訴訟客體理論研究雖然經歷了多年的發(fā)展,但對其內容及特征的認識仍存在分歧。大多數學者認為:刑事訴訟客體包括案件事實與刑事責任,而刑事訴訟客體的基本特征是單一性與同一性。筆者同意上述觀點,并且認為刑事訴訟客體的單一性與同一性是論證起訴效力和既判力的重要理論基礎與邏輯前提,為起訴效力和既判力效力劃定了范圍,形成了起訴效力與既判力效力對訴之變更的限制。

刑事訴訟起訴的效力是刑事訴訟理論與實踐的一個重要課題,包括不告不理與訴審同一,二者是現代刑事訴訟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原則。不告不理是指審判范圍應當受制于起訴的效力范圍(包括對人與對事的效力),訴審同一是指裁判的范圍與起訴所指控的范圍必須是相同的,對起訴效力范圍的認知與研究應以刑事訴訟客體的單一性與同一性為基礎。就單一性而言,凡能夠在刑法上產生任何具體刑罰權的事實,便可構成一個不可再分的事實單元,即單一事實。由于犯罪行為實施的方式、環(huán)境等具體情況的差異,單一事實可能是單純的一個犯罪行為,也可能是數個法律性質相同的行為,還可能是數個法律性質相異的行為。②卞建林、魏曉娜:《從起訴效力看刑事審判中的罪名變更》,《訴訟法論叢》(第五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頁。起訴以案件事實為基礎,以具體刑事責任為請求內容,二者的不可分割造成單一事實單元同樣不可分割,因此起訴具有單一性。也就是說,如果提起的訴訟實際上僅指出構成一個刑罰權的部分事實行為,那么法院應當把構成該刑罰權的全部事實行為作為訴訟客體,即凡對單一事實的一部分提起訴訟,法院便可對單一事實的全部行使審判權。與單一性類似,案件的同一性也可以使刑事起訴具有同一性。關于刑事訴訟客體同一性的學說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事實同一性說,認為只要審判中的事實與起訴事實屬于同一個自然、社會事實,那么無論最后定為何罪,都不算超出起訴的效力范圍;二是法律性事實同一性說,認為只有審判中最終認定的罪名所構成的事實行為與起訴的事實行為相同或相似的時候,才可認定行為違反了刑事實體規(guī)范,并根據刑法的具體規(guī)定予以定罪處罰。①郭健、王成、馮濤:《刑事訴訟標的之單一性與同一性探究》,《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比較上述兩種學說,筆者更贊同自然事實同一性說的觀點,該學說所設定的模式更科學、更實際,并且符合我國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司法原則。

從古羅馬法的“一案不二訟”、“訴權消耗”、“既決判決”,到現代刑事訴訟理論的“一事不再理”,再到英美法系的“禁止雙重危險”,都是針對具有相同價值理念與涵義的已判決案件及事項的效力規(guī)則,即既判力的效力規(guī)則。刑事訴訟法理論對既判力效力的性質作如下闡述: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對法院、檢察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均具有不可隨意變更的確定力和約束力。從消極方面講,禁止當事人、檢察院和法院就既判事項再行起訴以及重復審理,也稱禁止重復追訴原則。然而,既判力的效力并非是無條件、無范圍的,其同樣受到訴訟客體單一性與同一性的限制。例如,就法院審判范圍而言,即便法院僅就犯罪事實的一部分進行審理,對未經審理的部分,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法院裁判同樣有效,審判的效力及于全部犯罪事實。另外,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同樣也要受到一事不再理原則的限制。②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五南圖書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148頁。

在傳統(tǒng)刑事訴訟理論中,訴之變更制度包括法院變更起訴罪名與公訴變更,公訴變更即在檢察機關起訴后法院審理過程中改變、追加或撤回起訴。訴之變更制度是實現實體正義的必要手段,并不為訴審同一原則所排斥。但規(guī)定訴之變更制度的國家與地區(qū)都無一例外地對法院變更起訴和公訴變更設定了限制,大多表現為訴之變更行為僅在一定范圍內被允許,具體地講,無論是法院變更起訴罪名還是公訴變更都受到起訴效力單一性與同一性的限制。例如,公訴事實說認為在不妨害公訴事實同一性的限度內,允許法官徑行變更檢察官起訴所引用的法律條文,無需檢察官請求變更。另外,除法院變更起訴罪名與公訴變更外,重復追訴同樣應被視為一種訴之變更行為,是對既判之訴的變更,但同樣受到既判力單一性與同一性的限制。由此,訴之變更制度相對傳統(tǒng)理論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涵,包括未決之訴的法院變更起訴罪名、公訴變更以及既決之訴的重復追訴。

二、關于法院變更起訴罪名

未決之訴的變更包括法院變更起訴罪名與公訴變更,而公訴變更與法院變更起訴又息息相關,因此,這里我們主要通過論述法院變更起訴罪名來說明整個未決之訴的變更問題。如上所述,法院變更起訴罪名是實現實體正義的必要手段,在世界范圍內被普遍運用,允許法院變更起訴罪名的國家和地區(qū)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普遍適用性與訴訟公正性的價值取向,因此,均有以強調不損害被告人辯護權和防御權的行使為法院變更起訴罪名底線的法律規(guī)定,并且規(guī)定法院對罪名的變更不能違背刑事訴訟不告不理、訴審分離等法律原則。在這些國家和地區(qū)中,大陸法系國家與英美法系國家的法院變更起訴理論及實際運行模式(包括實體規(guī)制和程序規(guī)制)也不盡相同。大陸法系國家在公訴事實同一性理論基礎上構建了法院變更起訴模式,對法院變更指控罪名設定了較為嚴格的程序限制,以此保障與維護被告人的辯護權利。我國是成文法國家,因此大陸法系國家所適用的法院變更起訴罪名制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公訴事實同一性理論及其語境下法院的起訴變更權

在大陸法系刑事訴訟法理論中,公訴事實是指被提起公訴的事實,是不告不理與控審分離原則下的概念。日本刑事訴訟法學家松尾浩野先生說:“起訴書中所記載的案件事實,其特別重要的內容就是‘公訴事實’。從檢察官的眼中看,他是提起公訴的對象,從法官的眼中看,他則是審理裁判對象的犯罪事實,而從被告人眼中看,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予以防御的對象?!雹郏廴眨菟晌埠埔熬帯度毡拘淌略V訟法》(上卷),丁相順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01頁。所謂公訴事實同一性是指審判的事實應該與起訴的事實保持一致。公訴事實同一性理論在學界主要有兩種學說,分別是自然事實同一說與基本事實同一說。自然事實同一說強調歷史進程中的具體事件所包含的數個事實行為不能分割,認為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具體事件如果符合訴訟法規(guī)定的單一犯罪事實,則其所包含的數個事實行為將會在同一訴訟程序中受到審理,而不管實體法的評價是單純同一犯罪還是準同一犯罪,也就是說不區(qū)分實體法中的實質競合關系和想象競合關系。基本事實同一說則強調構成犯罪事實的各部分與社會一般認知程度應具有同一性與共性。德國訴訟法采用的是自然事實同一說理論的觀點。

在公訴事實同一性理論的語境下,公訴的效力對法官的約束主要限于同一的犯罪事實與同一的被告人不應及于法律的評價。對公訴事實進行審理并對其作出法律評價應該是法官的職權范圍,而變更罪名這種司法行為正是對公訴事實進行法律評價的法官的職權。但事物具有兩面性,法院變更罪名的行為同樣也要受到公訴事實同一性的限制與制約,公訴事實同一性是劃定審判對象的前提,只有在維系公訴事實同一性的基礎上,法院才有權作出變更罪名的相應行為,如德國的訴之變更制度是最典型的基于公訴事實同一性理論運行的變更模式。德國采信自然事實同一說理論,賦予法院對指控事實的法律評價作出變更的權利,盡管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受到公訴部門所提出的公訴文件內容及犯罪行為的限制,但是法院按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自主地進行司法審判活動,司法審判活動不受公訴部門公訴文件所引用的法律條文的干擾與限制,法院有權力與義務在對犯罪行為審理的過程中辨析相應的犯罪事實與法律條文。例如,在犯罪嫌疑人主觀上不成立故意的情況下,法院應當辨析其是否具有過失或存在其他情況的可能。①《德國刑事訴訟法典》,李昌珂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頁。除對罪名的變更外,德國訴訟法還允許法官對檢察官所起訴的事實或開啟審判程序的裁定所載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變更。當然,德國訴訟法也為法官的起訴變更行為設定了相應的限制,主要表現為變更告知程序與必要情況下延期審理兩項制度。變更告知程序是指法院必須對被告人履行告知義務,而必要情況下延期審理制度是指被告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享有申請延期審理的權利。德國訴訟法正是利用增加被告人的權利達到平衡法院寬泛變更權的目的,這也是公訴事實同一性理論對法院起訴變更制度進行限制的間接表現。

(二)我國法院起訴變更制度的完善

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為《刑訴法》)與《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為《刑訴解釋》)完全肯定了法院具有對檢察院以及當事人起訴所引用的法律評價進行變更的權力。例如,《刑訴法》第162條第1款第1項明確規(guī)定:“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薄缎淘V解釋》第176條第1款第2項進一步規(guī)定:“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另外,相關法條還明確規(guī)定法院具有對控審事實進行變更的權力,例如,《刑訴解釋》第178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審理中發(fā)現新的事實,可能影響定罪的,應當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或者變更起訴;人民檢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應當就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的有關規(guī)定依法作出裁判。”從以上法律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變更制度具有法官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的特點,注重法院變更罪名的職權并強調實體真實的作用,這樣的法律規(guī)定模式對于實現司法獨立和訴訟上的實體正義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起訴變更制度上卻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變更制度的范圍不明晰、被告人的辯護權與防御權缺失等。筆者認為,我國應基于公訴事實同一性原則,采用自然事實同一性理論,結合訴審同一、控審分離制度,從實體法與程序法同時入手,完善我國的現行法院變更起訴制度。具體地講,第一,應對我國現行法律賦予法院的法律評價變更與指控事實變更設定實體性的限制,法院變更所引用的法律評價應當嚴格以起訴所指控的案件事實的范圍為限,這符合訴審同一原則的基本要求。確定案件事實的范圍要以自然事實的同一為基礎,在與公訴事實同一的范圍內,遵循案件事實單一性原則,將案件事實的起訴部分及單一事實的全部均包含在內,法院對單一案件事實的全部行使審判權與變更權。第二,應當設立法律評價變更告知程序,給予被告人以充分的辯護機會,并允許被告人以合理的理由申請延期審理,以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利。

三、關于禁止重復追訴

訴訟客體的單一性與同一性為既判力裁判的效力明確了范圍,無論是大陸法系國家的“一事不再理”原則,還是英美法系國家的“禁止雙重危險”原則,都蘊涵著禁止重復追訴的刑事訴訟法理念。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7款對禁止重復追訴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任何人依一國法律及刑事程序經終局判決裁定有罪或無罪開釋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對其予以審判或科刑?!雹谟嗝癫?、程曉霞:《國際法教學參考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58頁。由于刑事訴訟客體單一性與同一性的限制,禁止重復追訴原則的適用在同一案件事實的界定上應堅持人的同一性與事的同一性相結合。首先,人的同一性方面應禁止就同一既判事實重復追訴被告人以及禁止重復追訴已生效判決的被告人,而未被生效判決所涉及的當事人或訴訟參與人不受禁止重復追訴原則的限制,如頂罪案件中未被既決判決效力所及的真正犯罪嫌疑人。③謝佑平、萬毅:《一事不再理原則重述》,《刑事法雜志》2001年第3期。其次,事的同一性方面要求公訴事實和法院已經判決的事實應當同一,而非罪名的同一,事的同一性不能及于被告人的其他犯罪事實。我國刑事訴訟理論和實踐一直遵循一事不再理和禁止重復追訴原則,但仍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檢察院撤訴后再行起訴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我國現行《刑訴法》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對檢察院的撤訴權作了規(guī)定并且允許撤訴后再行起訴,但并未對再行起訴進行必要的限制,包括范圍上的限制和時間上的限制。雖然檢察院撤訴后再行起訴在嚴格意義上并不屬于對既判案件的“重復追訴”,然而若再行起訴的對象為同一的事實或同一的被告人,那么也就同樣存在著“重復”的問題,因此,為限制檢察院對撤訴權與再行起訴權的濫用,提高訴訟公正性與訴訟效率性,根據禁止重復追訴的原理,在訴訟中有必要對其設定合理的限制,例如在時間或范圍上均可加以限制。①李建玲:《論刑事訴訟程序回轉》,《政法論叢》2011年第5期。

第二,二審審查范圍的合理限制問題。重復追訴在我國刑事訴訟二審中的問題首先體現在全面審制度上?!缎淘V法》第186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并處理?!比鎸彶橹贫冉⒃谒痉軇又髁x與真實發(fā)現主義的基礎上,具有歷史合理性以及制度價值性,但與現代的“訴訟經濟原則”、“不告不理原則”存在著明顯的沖突。筆者認為,隨著我國刑事司法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fā)展,為了調和全面審查原則與訴訟經濟原則、不告不理原則的沖突,有必要簡化二審制度的內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審理?;谛淌略V訟客體的單一性和同一性對二審制度進行完善,對事實問題的上訴或抗訴的審查范圍設定合理的限制,即以上訴或抗訴請求所涉及的單一和同一的客體范圍為限。

第三,再審的合理限制問題。審判監(jiān)督程序制度是禁止重復追訴原則的一個例外,其存在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的合理性。在大陸法系國家,基于既判力理論和一事不再理原則,大都建立了健全的刑事再審程序,以法、德為代表存在著兩種不同模式的刑事訴訟再審程序。法國的刑事再審制度的啟動把保護被告人作為出發(fā)點,再審只為被告人利益才啟動,任何人都可以為任何被判定有罪的人進行申訴,而對于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申請則被禁止受理。再審法庭受理申請后,如認為所提出的再審申請有依據,則撤銷原審宣告的判決,而發(fā)回重審與否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如認為再審申請依據不足,可駁回申請。另外,提起這種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并不受時間的限制。②陳光中:《中國刑事訴訟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頁。德國的再審制度在有限實體真實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同時允許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同時存在。因此,為實現實體正義,當發(fā)現錯判誤判時必須啟動再審,并規(guī)定對于再審不得加重刑罰。英美法系國家把“禁止雙重危險”視為被告人的一項基本訴訟權利,甚至上升為憲法權利。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英美法系國家奉行形式真實主義,對控方而言,裁判一經作出,即喪失重復追訴權。而對被告人而言,被告人不僅可以提出上訴,而且還可以提出再審申請。雖然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的再審制度的理論基礎和價值選擇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體現了這樣一種價值理念,即保障被告人權利,因而國家的追訴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我國的刑事再審制度是以“糾正錯判、追求實體正義”為價值目標的,但在對被告人的權利保護方面明顯較弱,同時也不符合訴訟經濟原則的要求,存在諸多問題,如在再審程序啟動和審判范圍上缺乏合理的限制等。筆者認為,隨著我國刑事司法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fā)展,有必要豐富再審制度的理論基礎,在刑事訴訟客體理論的指引下完善我國的刑事再審制度,實行有限的再審,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實現訴訟公正及訴訟經濟,全面有效地保障被告人的權利。具體來講,首先,再審制度應當以保護被告人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及目的追求,避免并禁止使無罪被告人受到有罪裁判以及使有罪被告人受到更加嚴厲刑罰的再審。其次,再審的范圍應當以既判案件的單一性與同一性為標準,不能超出既判案件事實的單一與同一范圍。最后,再審制度應當遵循程序公正和訴訟經濟的原則,為此有必要為再審制度設定時效和次數限制。通過以上途徑最終做到完善司法制度,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

(責任編輯:周文升wszhou66@126.com)

D915.3

A

1003-4145[2012]06-0127-04

2012-03-25

王弘寧,吉林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

猜你喜歡
罪名效力客體
債權讓與效力探究
符號學視域下知識產權客體的同一性及其類型化解釋
保證合同中保證人違約責任條款的效力研究
旺角暴亂,兩人被判暴動罪
刑法罪名群論綱*
論行政審批對合同效力的影響
重新認識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的關系*——兼論《刑法》第397條的結構與罪名
舊客體抑制和新客體捕獲視角下預覽效應的機制*
減少死刑的立法路線圖
關稅課稅客體歸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