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由于老年人機體功能減退,使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都發(fā)生改變。
(1)藥物的吸收方面:隨著年齡增長,機體有許多生理變化會改變藥物從胃腸道吸收及非口服途徑(肌內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的吸收。老年人胃腸道的生理與病理改變會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如胃酸缺乏及胃液pH升高,胃排空速度減慢,胃腸活動程度減少以及胃腸的肝血流減少。但是老年人中胃腸道功能正常者一般不存在吸收問題。
(2)藥物的分布方面:老年人的機體組成成分、血漿蛋白結合率、組織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體液pH以及組織器官與藥物的親和力等多有不同程度的變換,從而影響藥物的體內分布。對各類藥物的影響的情況不相同。有的分布增加,有的可能減少。老年人體內水分下降,脂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導致脂溶性藥物分布容積增大,而水溶性藥物則相反。脂溶性較大的藥物作用較持久。血清白蛋白減少,游離藥物濃度較高。
(3)藥物的代謝方面:老年人的肝臟縮小,肝臟血流量明顯減少。對抗菌藥物的代謝、滅活和清除功能降低,在老年人應用需經(jīng)肝代謝的藥物如氯霉素、利多卡因、普萘洛爾、洋地黃毒苷等藥物時,有可能造成血藥濃度增高、消除減慢,增加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可能性。
(4)藥物的排泄方面:腎功能生理性減退。一般35歲以后每增1歲其內生肌酐清除率約減退1 ml/min,藥物的清除半衰期延長,血藥濃度比正常人高,故用藥劑量需按腎功能減退程度調整。老年人的血肌酐值不能正確反映其腎功能狀態(tài),特別是超過442 μ mol/L(5 mg/dl)時更突出,應采取測定內源性肌酐清除率的方法更為準確。對于大部分或全部由腎排泄的藥物,易在體內蓄積而造成中毒,老年人應用必須十分慎重,應相應減少用量。
——摘自:王虹,王彤.臨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提要.江蘇科技出版社,2009.
答:嬰幼兒選用抗菌藥物時,不僅要注意藥物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更應根據(jù)嬰幼兒生理特點選擇藥物。
(1)宜選擇具有良好的殺菌效果的藥物。嬰幼兒的藥物選擇,首選可以按照疾病的臨床癥狀經(jīng)驗選藥,必要時進行細菌學檢查及藥物敏感試驗,并且還應考慮到藥物在體內代謝特點。例如,肺炎球菌肺炎選用青霉素G,金葡菌引起的肺炎則選用耐青霉素酶的異唑類青霉素或紅霉素;腸道難吸收的氨基酸糖苷類、制霉菌素,口服時僅作為腸道滅菌劑等。
(2)選擇藥物要適合患兒的生理狀態(tài)。嬰幼兒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在此期間其生長發(fā)育隨日齡增加而迅速變化,同時對抗生素的消除能力較弱,易引起毒性。應避免應用毒性大的抗菌藥物如主要經(jīng)腎排泄的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經(jīng)肝代謝的氯霉素。確有應用指征時,必須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個體化給藥,以確保治療安全有效。不能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者,不可選用上述藥物。避免應用或禁用可能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抗菌藥物,如可影響嬰幼兒生長發(fā)育的四環(huán)素類、喹諾酮類禁用。新生兒的藥代動力學亦隨日齡增長而變化,使用抗菌藥物時應按日齡調整給藥方案。
對哺乳期母親用藥也要考慮對乳兒的影響,有些藥物易通過乳汁分泌,例如紅霉素、四環(huán)素,使乳兒產(chǎn)生過敏、溶血等反應。
(3)嚴格掌握適應證。對不明原因的發(fā)熱,無細菌感染征象不宜應用。原則上根據(jù)分離獲得的病原菌,參照藥敏試驗選用抗菌藥物,但若經(jīng)驗治療已獲確切的臨床效果時,則不必急于更改。若病原菌不明或單一用藥難以控制的嚴重感染可聯(lián)合用藥,一般可用兩種藥物聯(lián)用,過多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不但浪費,可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甚至可增加細菌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
——摘自:王虹,王彤.臨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提要.江蘇科技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