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娟
(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南長沙410082)
隨著現(xiàn)代傳媒的高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當代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這其中雖然褒貶不一,但是對小說的改編,已經(jīng)成為一股潮流,甚至有的作家還兼職做起了編劇或者導演。池莉就是其中一位,雖然沒有擔任其他角色,但是池莉仍然被媒體評為“十大影視改編熱門作家”以及影視界禮遇的“五朵金花”。
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市民階層成為了社會的主體。而池莉表現(xiàn)市民生活的小說與以市民為主要收視群體的影視劇,必然有著高度的相似性,池莉的小說文本必有一些適合于改編為影視劇,而其他作家的小說所不具備的因素。本章節(jié)將從池莉小說自帶的影視元素、觀眾的視覺需求以及后期編導的改編來分析池莉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成功的原因。
首先,池莉的小說特別擅長以老百姓的生活作為題材。越是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就越能被廣泛的觀眾所接受。影視導演正是看中了池莉小說的百姓價值觀念能夠引起普通市民的認同和共鳴,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這也為影視劇的改編提供了廣闊空間。事實上,池莉是從生活的小事去看大社會,以小見大,更直觀地反映社會問題。所以她的小說讓讀者看了之后感覺自己就是書中的主人公,感覺看到的就是我們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沒有高深的理論,每個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思路去評價,所以,池莉的百姓化創(chuàng)作理念,使多部作品都恰好與影視劇所關(guān)注的東西相一致,可以讓影視劇更貼近觀眾,更能深入觀眾,獲得較高的收視率。
其次,池莉的小說多選用女性化題材。這也是池莉小說的一大特色。在池莉看來,女性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群體,而男性在這個世界中只能做配角。其實類似于這類情感的影視劇,觀眾群大多是女性,所以池莉小說的女性化特色,也正符合了眾多女性觀眾的需求。在池莉筆下的女性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基本上涵蓋了所有女性的特征:第一種類型理智型:比如《生活秀》中的來雙揚;第二種類型抗爭型:比如《小姐你早》中的戚潤物等;第三種類型獨立型:比如《水與火的纏綿》中的曾茫茫。正因為池莉的小說貼近女性的真實生活,所以容易被改編成影視劇。
第三,池莉的小說多選用“愛情、婚戀、兩性”的題材。尤其在當今這個人們對愛情婚姻普遍感到困惑的年代,池莉的小說一反常態(tài),將當代城市情感生活中冷酷的一幕折射出來。影視導演正是看中了池莉小說的這一特色,并且為了迎合市民觀眾的心理體驗,以夸張的形式引起受眾的共鳴。從《來來往往》中的段麗娜,《小姐你早》中的戚潤物、李開玲、艾月,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和她們各自在故事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她們的命運,都很好的詮釋了女性的婚戀觀。
第四,池莉的小說多選用故事情節(jié)有懸念的題材。池莉的小說很注重這種懸念帶來的效果。沒有懸念勢必沒有收視率,這也是當代觀眾特別看重的一點。在她的小說中,懸念也是一處接著一處,《來來往往》里講述的有當代成功商人從無到有的發(fā)跡過程、有白領(lǐng)麗人的多姿生活、有涉及婚姻家庭的三角戀情等等,也正是這樣才更容易改編成影視劇。
總的來說,池莉的小說大多選取百姓化、女性化、婚戀、懸念的題材,而這些題材通常都會被觀眾所喜愛,因此有很強的上鏡度,編劇、導演也正是看上了池莉小說這種備受關(guān)注的題材,才愿意花重金購買池莉小說的影視劇版權(quán),紛紛對池莉的小說進行影視劇改編。也正是這種題材的上鏡度,深得觀眾的喜歡,讓改編后的電視劇,獲得了很多的榮譽。
眾所周知,和電影相比,小說語言的藝術(shù)主要是依靠對語言的描寫,要想將小說改編成影視劇,必須要把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聲像語言,使文字語言變?yōu)榭梢钥吹玫铰牭玫降木哂袆痈械漠嬅?。因此,對于導演而言,越是具體的文字語言,就越有利于拍攝。池莉小說不僅題材適合改編為影視劇,而且語言也非常具有視覺感。單看她的小說,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突,給人強烈的畫面感,她的小說每一章節(jié)幾乎都是由一場場的畫面、圖片連接而成的,通篇都靈活地運用影視的構(gòu)圖技巧,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做成電影的劇本,這也就成為了編劇們非??春贸乩蛐≌f的原因。
池莉的小說還非常具有行動性。這一特點,使它被改編成電視劇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女人天生對人的裝扮有著強烈的敏感度,所以她的文章隨處可以看到對人物衣著的描寫,這就使得觀眾對視覺沖突有一個敏感度。比如《小姐你早》中戚潤物與王自力在街上對罵時,對王自力的描寫:“王自力兩手抄在褲子口袋里,黑西服兩邊分開掖在屁股上,微腆的肚皮突出著白色的襯衣和深色的領(lǐng)帶?!痹谄轁櫸锩媲盁o奈晃動的王自力像一只委屈的企鵝,給讀者一個非常清晰的畫面感,能得到服裝師、造型和道具師的歡迎,所以池莉?qū)Ψb的細致描寫也非常有利于改編成影視劇。池莉是個非常熱愛生活,忠于生活的人,這也使得她的作品非常貼近生活,有時候僅僅因為她的一句話,就可以讓編導從中受到啟發(fā),從而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深受觀眾的喜歡。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眾文化在中國興起開來,90年代以后逐步走向繁榮。影視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傳播手段,以強烈的圖像感占有了大眾,以感官的刺激引誘著觀眾,給受眾帶來一種更為直觀、具體、自由的觀賞空間,讓觀眾有一種參與感,更容易被觀眾接受,所以在“讀圖時代”,大眾已不知不覺從以文字轉(zhuǎn)化成了視圖,視覺圖像已無處不在,大眾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視覺文化時代。
相對于小說而言,影視更為性感、更為直接。電影可以把故事從一個枯燥的文字改變成活靈活現(xiàn)的影像。池莉在小說中精心構(gòu)設(shè)的諸如“吉慶街”、“花樓街”之類的這些獨特的城市符號,都在電影中尋找到了鮮明的樣子。
影視劇本身也比小說更具有觀賞的直接性:人們可以利用各種先進的技巧,將書面的東西集于一身,使它們具備了有力的表現(xiàn)能力,把小說中的語言描述變成屏幕形象,給予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從而也提高了作品的品味,并且由于諸多因素的加入,整部電視或電影比小說在情節(jié)和人物的安排和處理上更加地圓滿,也更能夠吸引觀眾對影視與小說的關(guān)注。面對“讀圖時代”,影視的視覺性毫無疑問成為了新時代人們的最佳寵兒。
當然,影視劇還可以通過很多手法讓畫面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符合“讀圖時代”觀眾的需求。比如“蒙太奇”的手法:通過剪接來組合畫面,用鏡頭的變更把觀眾帶進故事的軸心去。由于使用蒙太奇手法的鏡頭常常在切換,通常會造成一種不可思議的視覺效果。這樣的好處足可以制造視覺沖擊力,但卻脫離現(xiàn)實。同樣的場景,若是用寫實手法拍攝,可能就不會那么吸引觀眾了。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大眾文化開始蓬勃發(fā)展,中國當代文化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不再專享于閱讀式的生活,更多的則愿意進行視覺的享受。池莉小說的成功,拋開其小說本身的影響力,主要還是迎合了大眾,以及藝術(shù)市場的規(guī)律。
隨著電視、廣播、電影、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展現(xiàn)在廣大觀眾面前,成為了大眾消費的“領(lǐng)軍人物”。面對“讀圖時代”,池莉在創(chuàng)作中開始逐步改變原有的文學觀念,以影視作品為基本,利用新興的傳媒影響,不斷地改變自己。這是市場的需求,更是順應(yīng)時代的需要。
從20世紀90年代末起,池莉的《來來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等就被陸續(xù)搬上熒屏。因為要面對市場,小說被改編為影視劇后,制片商會對她進行炒作,再加上挑選當紅明星擔任主演,年輕人都有偶像情結(jié),這些因素也都是讓池莉小說成功改編影視劇的原因,讓池莉的小說未拍先紅,一部熱鬧過一部,讓廣大的讀者和觀眾為之著迷。池莉的成功,是文學創(chuàng)作與大眾文化和商品經(jīng)濟的融合,池莉的創(chuàng)作是伴隨社會不斷前進的,她是一名適應(yīng)時代發(fā)展和大眾文化需要的作家。
編劇,就是要將小說通過改編,加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時代同步,運用各種科技手法滿足觀眾的視覺需求。影視改編就是在小說的基礎(chǔ)上,對小說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此時的小說也就成為了編劇們的直接生活體驗;一部戲改編的是否成功,編劇起著決定性作用。影視界很多人對文學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差異,編劇不同的理解就決定了這部作品是否出彩。影視對小說的改編需要對這兩種藝術(shù)門類都比較精通的人來做,才可以賦予影視作品靈魂。當然編劇們還要以小說為第一要素,進一步地對小說進行闡釋,還要對文字作品有一定的理解,既不能偏離原作者的軌跡,也不能沒有創(chuàng)新,否則就會失去廣大的市場。
池莉的小說在改編影視劇時,就是對編劇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電影《生活秀》,編劇思蕪在改編的時候?qū)π≌f做了很大的改動,尤其省略了妹妹來雙媛整條線。總的來說,編劇思蕪對自己的改編還是比較滿意,事實也證明,電影大賣,讓思蕪也紅了一把。電視劇的編劇則選擇了池莉的好友,知名作家張欣擔任編劇,這樣編排起來更是游刃有余。她在劇中還增加了很多人物,也正是如此才使得電視劇獲得成功。
一部好的作品,除了作者和編劇,導演的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導演屬于二度創(chuàng)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他將文學劇本的一度創(chuàng)作和觀眾的三度創(chuàng)作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對劇本進行解讀和二度創(chuàng)作的構(gòu)思。他是團隊里是中心位置,主導整個拍戲過程,要給演員說戲,攝影燈光等等工作人員也得做到配合導演的意圖。最后的片子拍成什么樣,什么風格,就看導演的了。一部好的作品,首先是劇本,其次就是導演了。
拿電影《生活秀》來說,導演霍建起就起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色調(diào)的選擇上,為了很好的折射出生活普遍、冷艷的一面,大膽選用冷暖色的對比,讓畫面顯得更加突出。其次,對鏡頭的處理也恰到好處,比如最后結(jié)尾的一個長鏡頭,陶虹面對鏡頭點了一根煙,看著眼前的吉慶街,落下無聲的眼淚。這樣的鏡頭就可以更好地深入人心,加深受眾的感觸。第三,在整部影片中音樂的處理時斷時續(x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讓音樂可以跟著人物的情緒發(fā)展脈絡(luò)走。第四,在構(gòu)圖的方式上,霍導演在影片中大量使用了許多固定機位,加強了長鏡頭內(nèi)部的場面調(diào)度,這樣通過切換可以讓效果達到最好。一部戲最后呈現(xiàn)給觀眾的是什么樣的作品,與導演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當然,一個好的演員,最終也決定著一部戲的好壞。明星帶給觀眾的視覺沖突還是相當?shù)拿黠@的。一個好的演員往往會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她們成熟的演技,會讓觀眾忽略這是在看戲。幾部電視劇播出后,觀眾們津津樂道于淮存聽、潘虹、許晴等眾多明星的名字,而他們的演技的確為電視劇增色不少。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優(yōu)秀的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會起到更加明顯的視覺效果。
一部小說有了優(yōu)秀的作家,加上好的編劇、導演和演員,以及敬業(yè)的工作人員,想不紅都不可能,池莉的小說之所以能改編成功,也正是將這些因素很好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當然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對改編后的影視劇有贊美的聲音,也有批評的聲音,人們應(yīng)該懷著寬容的心態(tài)去評論??偟膩碚f,池莉小說的影視劇改編還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