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娟
課標要求“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反映了我們義務教育階段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了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著一種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和實踐體系。新課改以來,我們學習過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的經驗,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苦澀,我們在不斷地摸索著新課程下的教學。要讓學生在一種自主、合作、探究中開始嶄新的學習生活,教師在教學的定位就要滿足學生的需要,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要求,這樣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自己的努力下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一、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知識背景
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不是獨立于學生生活的“外來物”,而是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常常為數學的發(fā)展提供情境和源泉。因此在情境的引入上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要有人文內涵,又要突出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例如《無理數》的引入是由簡單的動手活動開始的,有兩個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通過剪一剪、拼一拼,設法得到一個大的正方形,同時提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
1.設大正方形的邊長為a,a滿足什么條件?
2.a只能是整數嗎?說說你的理由。
3.a可能是以2為分母的分數嗎?可能是以3為分母的分數嗎?說說你的理由。
4.a可能是分數嗎?說說你的理由,并與同伴交流。
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進行數學思考與探索,讓學生體會到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不是有理數的數。在a的平方等于2中,a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所以a不是有理數。在《三角形的邊》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準備了4cm、5cm、7cm、8cm、10cm、12cm、15cm、17cm的小木棒,提出問題:你能用手中的小木棒組成怎樣的三角形呢?哪些不能組成三角形呢?通過學生簡單的動手活動,把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同時小組內還互相交流、探討,探討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有的能組成三角形、有的不能組成三角形,此時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探究為什么,從而引入了新課。另外作為教師在備課時,要依照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要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經歷數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一課時,我提前讓學生每人準備了三個不同的三角形,提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為什么是180度?讓學生通過平移、剪、拼、測量來說明。
此過程中學生的剪法不同,拼法不同,映射了他們的思考思路不同,對應著的解題方法也就不同,從此有了好多的輔助線的做法,學生也體會到了實際到抽象的轉化,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樂趣。教師還可以掌握火候轉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三、合作交流煥發(fā)創(chuàng)新的意識
像上面的《三角形的邊》的教學中,為什么有的小木棒不能組成三角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組內互相交流驗證自己的想法。新課程中所倡導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沒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學生的智慧就不能發(fā)生碰撞,思想就不會實現(xiàn)交融。在合作交流之前,課堂中可能已經出現(xiàn)了兩個層次的學生,一是通過自主探索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二是學生不能在自主探索中解決問題。這時教師要走到學生中去,參與交流,看看學生在干什么、有沒有活動、是否每個學生都在活動、學生活動得怎樣、哪些東西通過交流可以解決、哪些東西不可以解決,以利于教師把握教學。教師還要發(fā)揮每位學生的資源,讓資源共享。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向更深的知識進發(fā),不宜再讓他們合作交流;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繼續(xù)合作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攻克難關。教師對那些散兵游勇要承擔起組織他們的責任。教師心里要有一本賬,自主交流時要與那些發(fā)展慢的學生多交流。要充分使用好小組合作學習來促進發(fā)展,合作的有效性能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和體現(xiàn)。
四、知識技能得到發(fā)展
進入教師的指導階段后,要搜集各組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做到三不講:學生可以解決的問題你就不用去講,不講也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例如在教學《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后有這樣一道練習題:在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中線把它的周長分成了15cm和12cm,求這個三角形各邊的長。解決這個問題聯(lián)系到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求解問題,而二元一次方程組在第八章才開始學習,因此對于這樣的練習沒有必要解決。也就是說教師要做到有效的指導,學生也就有了豁然開朗的驚喜。
五、反思學習過程,形成有效的知識結構
我們解決了情境所引入的數學問題,或情境所帶來的更深入的數學問題后,進一步地提高、拓展,可以讓學生繼續(xù)解決相關或相似的數學問題,自然而然教學環(huán)節(jié)就轉到了練習和反思這一部分。練習中要注重分組、分層次練習,基礎——綜合提高——拓展,讓每個學生都有題可做、都能夠從中找到自信,以此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同時我們可以對題目進行變式練習,提高我們練習的有效性。最后可以留下少許時間由學生總結,特別是反思一下本節(jié)課的新舊知識點,以及自己在整堂課中的表現(xiàn),梳理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實現(xiàn)課后反思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