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
這是一片令人心痛的土地。它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是世代森林獵人的故鄉(xiāng)。一支流浪的民族棲身于此,在黑龍江對岸的“吃人惡魔”來犯時,他們拿起武器奮戰(zhàn),兩次大戰(zhàn)后終于保住了家園。但遺憾的是,在1858年滿清《璦琿條約》中,這片土地卻被劃入了俄國版圖,如今人們僅能從當年的戰(zhàn)場古城島,凝望對岸已易名為“阿爾巴津鎮(zhèn)”的雅克薩故城……
發(fā)源于大興安嶺的額木爾河,由阿木爾開始從東向西流過漠河縣城后,又轉了一個大彎,在古城雅克薩的面前匯入了黑龍江。實際上,“雅克薩”在女真語中的意思就是:“被河水涮塌了的江灣子”。有意思的是,這座古城的主人,歷來都是中國的游牧民族。時間進入滿清時期之后,清廷將棲居此地依靠漁獵為生的達斡爾族人、鄂倫春族人、赫哲族人編入了滿洲八旗,從此成為這片土地的守護者。
但是,這些游牧民族的平靜生活,后來被來自江對面的“吃人惡魔”打破了——沙俄勢力擴張到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后,便不斷地派遣軍隊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作為外興安嶺與大興安嶺交通襟帶的雅克薩,就這樣多次被戰(zhàn)火與屠殺光顧。為了保衛(wèi)這片世代棲居的土地,守護者們拿起了弓箭獵槍,與入侵者開始了慘烈的決斗……
古城島上的眺望
戰(zhàn)場上游牧民族的弓箭
在哈爾濱前往漠河的火車上,坐在對面的一位小伙子聽說我要去漠河探訪雅克薩古戰(zhàn)場的遺跡,居然激動地摸出一壺酒要與我對飲。小伙子說:他是達斡爾族人,家在嫩江邊的莫力達瓦旗,雅克薩是他祖輩生活過的故鄉(xiāng)。
幾口酒下肚,小伙子開始講述起祖先的故事——在遼滅金之后,一支契丹軍隊轉移到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地區(qū),發(fā)現(xiàn)那里適合打獵捕魚,厭倦了戰(zhàn)爭的他們干脆就在這里定居下來,成為了達斡爾族人的祖先,在那里繁衍生息了數(shù)百年。而“達斡爾”一詞,其實就是“開拓者”的意思。
幾乎所有的達斡爾族人都認為,是“老毛子”破壞了當年的美好生活。從他們口中及歷史書上人們可以了解到:從明崇禎時期開始,俄國強盜就開始入侵這片土地,并在此書寫了一段滅絕人性的侵略史:強盜們不僅燒殺搶掠,甚至因為冬天寒冷沒有糧食,還直接將達斡爾族人殺死后吃人肉……
不難想象,如此背景下的達斡爾人是如何仇恨侵略者的。在雅克薩之戰(zhàn)中,許多達斡爾族人只拿著打獵的弓箭長矛就主動上了戰(zhàn)場,他們是滿清軍隊中最勇猛的先鋒。
在額木爾河河口的古城島,我體會到了當年這場戰(zhàn)斗的血腥。這座面積15平方公里的島嶼,是黑龍江的第二大島,也是當年清軍的主要炮臺——它與雅克薩城隔江相望,清軍占領此地后,紅衣大炮每一發(fā)炮彈都能打到敵人的營地,將侵略者轟得血肉模糊、支離破碎。
令人遺憾的是,后來俄國人還是奪走了雅克薩:在1858年《璦琿條約》簽訂后,包括雅克薩在內(nèi)的黑龍江以北地區(qū)被劃入俄國版圖。而今,當年雅克薩的原住民們,只能在漠河境內(nèi)遠遠凝望黑龍江對岸已易名為“阿爾巴津鎮(zhèn)”的故土?;蛟S是不忍這種煎熬,有許多達斡爾族人后來甚至干脆放棄了故土,南遷到了嫩江流域……
在古城島上,一位達斡爾老者告訴我,古城島距離我國江岸僅50多米,距離俄羅斯江岸有350米,現(xiàn)在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古城島仍屬于我國。曾經(jīng)有人試圖在島上開墾農(nóng)田,后來因為冰凌災害而不得不撤離,只好在古城島上立起一塊“雅克薩之戰(zhàn)紀念碑”,供后人憑吊祖先當年那顆勇敢的心。
同時,老者還指著額木爾河說,這條漠河的母親河,見證了達斡爾族人打跑“老毛子”的戰(zhàn)爭,也曾經(jīng)救過許多達斡爾族人的性命:1987年5月大興安嶺大火的時候,整個漠河縣都快燒完了,這條河流在此時居然提前解凍,成千上萬的人不顧寒冷跳到河中,才在大火里保住了性命……
原始村落北紅村
千年風俗與黑龍江上的冬捕人
住在黑龍江畔的人,沒有人愿意將這場戰(zhàn)爭,以及這些勇敢的民族忘懷。在離古戰(zhàn)場不遠的北紅村,我見到了一群當年參加戰(zhàn)斗的士兵的后裔,他們依舊保留著祖先的傳統(tǒng)。
北紅村原名叫“大草甸子”,曾經(jīng)是漠河鎮(zhèn)北邊的一處驛站。文革期間,下鄉(xiāng)知青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將整個村子遷到了黑龍江邊,村子也得名北紅村。這里是漠河最冷的地方之一,如果晚上在北紅村的街上走著,一不小心就會被凍得硬邦邦的牛糞絆倒,運氣不好的話臉還會被前面的馬糞劃破。
村內(nèi)保留著黑龍江流域原始村落的面貌。比如生活在這里的達斡爾人,由于敬老的傳統(tǒng)和靈魂不死的信念,對死者忌諱直言說“死了”,他們會針對死者的年齡、輩份,采用不同的說法——對長輩之崩,敬稱為“成佛了”;少年之殤,則惜稱為“少活了”;薩滿過世,崇稱為“上尚德了”(上了神壇)……再如達斡爾人的棺材內(nèi),左邊必須貼上圓形金箔,象征著太陽;右側則需要貼上彎形銀箔,象征著月亮,其意是死者往“彼世”時,仍然有這個民族崇敬的太陽和月亮伴隨……
北紅村沒有賓館,我的向?qū)о嚫鐜易∵M了當?shù)剞r(nóng)家。剛一進屋,就被一陣撲面而來的暖流熏昏了頭,房間里的溫度足有20多度,與房間內(nèi)外的溫差足有50多度。名叫翠花的農(nóng)家女主人對我熱情款待,端上只有招待貴客才上的笨雞燉蘑菇,翠花的兒子還點起了自制的冰燈,他說這是北紅村千年不變的風俗,能為來自遠方的人照亮道路。
后來我才知道,翠花的祖籍在山東,遠嫁到北紅村后就二十多年一直守在這里,以耕種、捕魚,上山采蘑菇、找木耳為主要經(jīng)濟來源。她說村中有300多人,親如一家,一家殺豬戶戶必然吃肉。現(xiàn)在最讓她擔心的問題是教育,村中只有一個有3位老師的小學校,每隔兩年成立一個年級,她害怕孩子被耽誤……
東北的火炕為我驅(qū)逐了寒冷,在臨睡前,翠花的兒子還邀請我明天去觀看冬捕,他說村落附近的人以前都靠山中打獵、江中捕魚為生,現(xiàn)在打獵已經(jīng)禁止,但是捕魚還很常見。由于冬天漠河的溫度常常低于-40℃,封凍的黑龍江冰面足以行車,人們可以把車開到旁邊,在冰面鑿開的窟窿收網(wǎng),捕上來的魚在冰面上蹦噠幾下就成了凍魚,現(xiàn)今一條1斤左右的江魚身價已達數(shù)百元,當?shù)厝舜蠖鄬⒉兜降聂~出售……
中國最北的村鎮(zhèn)
胭脂溝金礦的“紅燈胭脂夢”
相比北紅村,位于雅克薩附近的另一座村落名氣更大,它就是“中國最北的村鎮(zhèn)”北極村。
北極村里的郵局是“最北的郵局”,哨所是“北極哨所”,商店被稱為“最北的店”……這里也少有汽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馬拉爬犁,健壯的馬兒拉著兩人乘坐的爬犁奔跑,喘出來的氣不一會兒就凝成霜粘在鼻子、嘴巴和眼睫毛上,讓人覺得既有趣又心疼。
在北極村的黑龍江江對岸,有幾座俄羅斯村莊。一座四角攢尖紅頂?shù)膬蓪訊彉橇⒃趯Π叮嵌砹_斯邊境的哨所,與我們的“北極哨所”隔江對峙,對岸村中一棟深紅屋頂?shù)膬蓪有蔷褪嵌砹_斯村長的家。下到黑龍江冰面上,感覺上從這里走到俄羅斯村長家最多只需要五分鐘,但是只能止步于江心,這條看不見卻實實在在的中心線不僅阻隔了我們,也阻隔了兩岸村民的往來。
我問邊上的馬夫大哥:俄羅斯距離咱們這么近,是否有中國人偷渡過去?馬夫大哥頭一昂,不無自豪地說:“老毛子村子里的生活條件比我們都差,要偷渡也是老毛子往我們這旮旯偷渡?。 ?/p>
驕傲的馬夫讓我笑了很久,不過很快就被一塊“日偽電站遺址”的牌子破壞了心情。向?qū)о嚫绺嬖V我,這座頗具規(guī)模的電站是日本人建的,本來位于黑龍江上游。1945年,蘇聯(lián)的軍隊取道雅克薩擊敗關東軍后,隨即把電站的設備全都運回了前蘇聯(lián),甚至連地下的電纜與螺絲釘都沒有放過——電站仿佛因此失去了自重,被一場洪水沖到了北極村,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遺址……
在北極村附近,最為著名的景點是胭脂溝,它是清末著名的金礦開采者李金鏞在漠河開設的金廠遺址。據(jù)說金廠開設后,當?shù)胤睒s一時,甚至有了紅燈區(qū),每當清晨的時候,妓女們梳妝打扮,溝中的流水都浮上了一層胭脂,香氣彌漫溝中,胭脂溝因此得名。
現(xiàn)今的胭脂溝,早已失去了往日繁華,但那些往事傳奇依舊在此流傳。比如“單騎闖關東”的故事:1877年,這里發(fā)現(xiàn)金礦后,不少俄國人與日本人紛紛越境盜采,腐敗的滿清政府毫無辦法。隨后,李鴻章推薦李金鏞前往漠河籌建金礦,與俄日爆發(fā)了一場“黃金暗戰(zhàn)”。這時的李金鏞盡管沒有兵沒有武器,但他依舊從嫩江縣出發(fā),用31天走到這極北荒地,隨后單騎前往俄國兵營與俄國人交涉,最終收復了金礦——3年后,李金鏞因積勞成疾而死,滿清特別恩準在胭脂溝為他修建祠堂,當?shù)厝藙t尊稱他為“黃金之路辟路人”和“金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