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都都
最近,楊浦區(qū)人民檢察院以對智障人士的相對不起訴、安排嫌疑人與病危父親會見等舉措為試點,力爭以政策框架內的人性關愛給原本冰冷的法律武器注入“人情味”。
相對不起訴 不讓智障成為法盲
去年六月,智障的小張在楊浦區(qū)某超市內閑逛,在結賬柜臺看見一位顧客將皮夾和手機放置在購物車夾板上,便起了邪念順手牽羊將兩樣財物盜走。據鑒定,錢包內有財物1800余元,另有一張面值200元的OK卡。加上手機估價已符合盜竊罪的立案標準。
然而檢察官了解到小張的智力殘疾等級不高,完全有可能經過陽光職業(yè)康復援助社的勞動培訓后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自食其力。雖然其盲目行為已構成刑事犯罪,但主觀惡性不大,也并未造成惡劣影響。倘若對其處以刑罰,也就無疑對這顆本不健全的心靈又重重撞擊了一次,合法卻不合情。為此,承辦檢察官與街道殘聯(lián)負責人和陽光職業(yè)培訓援助基地的老師進行溝通,最終對小張作出了不起訴決定。之后,檢察官向其所在的陽光職業(yè)康復援助社制發(fā)了檢察建議。建議指出要讓智力殘疾人士回歸社會,不僅需要一定的勞動技能,還需要相關的法律意識,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他們知法守法,更能有效地提高他們依法保護自己的能力??梢赃m時地在文化教育課程中引進法制教育,以基本的法律常識為主,通過張貼海報、分發(fā)圖書、案例教育等形式,讓智力殘障人士在知識的傳播,習慣的熏陶下,真正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就讓他見父親最后一面!”
在浦東長航醫(yī)院的病房里,犯罪嫌疑人曉偉跪在父親的床榻面前,含著眼淚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他知道這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見到慈祥的父親,而這“最后一次”又是多么的來之不易。
不久前,曉偉因販賣毒品被關押在楊浦區(qū)看守所內。就在楊浦區(qū)檢察院審查起訴這一案件期間,曉偉的姑姑向檢察官反映了曉偉父親已身患喉癌晚期,隨時可能因大出血而死亡的危急情況,她希望能讓其父在有生之年再看一眼最疼愛的兒子。在“鐵面”與“成全”之間,承辦檢察官選擇了后者。他們在做了充分的風險評估后,決定會同楊浦公安分局以及法警等內設部門共同完成老人的“臨終愿望”。當天檢察院公訴科、法警隊領導帶隊將犯罪嫌疑人曉偉從楊浦區(qū)看守所提解至長航醫(yī)院。慈父叮囑、兒子懺悔,二人哽咽地說著最平實卻最感人的話語,以分秒計算的親情著實令在場的所有人為之動容。經過近半小時的“特殊會見”,曉偉不得不離開父親的身邊,回看守所去。但他們表示,這一“網開一面”的相逢會在彼此心中留下賦予希望的烙印,即使父親將在不久后辭世,也同樣會對檢察官的“法下留情”萬分感恩。
打擊犯罪與司法保護并行不悖
楊浦區(qū)檢察院認為,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強調,“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是政法工作者應當具備的職業(yè)品格,也是貫穿于厘清是非、嚴格執(zhí)法,延伸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宗旨所在。在打擊犯罪,注重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同時,現今的社會主義法治更注重將杠桿向司法保護、人權保障等方面傾斜。
“犯罪分子固然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其作為人的本體,他們的基本需求也理當受到國家司法的保護。”楊浦區(qū)檢察院公訴科科長壽志堅如是說。他認為所謂的基本需求包含了物質,但更多的是精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親情的探望、一種平等姿態(tài)就能讓幾近失去自由的他們多一份對于人生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