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葉老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了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泵雷x的根本在讀?!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笨梢?誦讀是提高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借鑒先哲之言和本校開展的“中華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活動”的實踐體會,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有效美讀詩詞”的教學流程。
一、讀出音韻美
詩歌具有音韻之美,初讀詩歌,我們就要讓學生走進文本,以讀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和課本注腳,解決詩詞中的生僻字,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好韻腳。
1.讀準字音
朱熹先生說:“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彼宰x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讀得文通字順。達到字正腔圓的程度。
2.讀出節(jié)奏
古詩詞的朗讀講究節(jié)奏,讀起來朗朗上口,音韻優(yōu)美,一般來說,可按音節(jié)劃分和按意義劃分,而按音節(jié)劃分較多。四言為“二二”節(jié)奏,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五言有“二二一”節(jié)奏,也有“二一二”節(jié)奏,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薄爸裥?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七言有“二二三”節(jié)奏,也有“二二二一”節(jié)奏,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落紅/不是/無情/物”。另外還有“二二一二”節(jié)奏,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等等。學生讀準了字音和節(jié)奏,就為進一步理解詩意打下基礎。
二、讀出思想美
讀的第二個層次是在讀準字音,理解詞語,讀懂句子的基礎上,讀出作品中所蘊涵的思想美。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詩詞的內(nèi)容作如下的探究:
(一)知身世,解讀詩人的心境。
我們常說“詩如其人”“知人論世”,了解了詩人,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作。杜甫二十歲時開始漫游生活,飽覽祖國壯麗的河山,并在洛陽與李白等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結(jié)交為肝膽相照的朋友。了解杜甫讀書和壯游時期生活和創(chuàng)作,也就讀懂了《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和抱負。了解戰(zhàn)亂流離時期杜甫攜家和人民一道受凍挨餓,避難流亡,卷進了生活底層的苦難,學生才會感受到“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傷和凄涼。了解杜甫漂泊西南時期耳聾、偏癱、肺病的身體狀況,才能讀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情懷。
(二)抓意象,解讀詩人的情感。
詩歌中的意象凝聚著作者的感情,是物象與情意的結(jié)合,是我們分析詩人心境的一把鑰匙。
1.滄海,長江、長風、高山、奔流等意象,一般與自己的豪情壯志相關。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崩畎椎摹秾⑦M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p>
2.寒風、冷雨、梧桐、沙漠、古道、夕陽、杜鵑鳥等意象多抒發(fā)凄涼悲傷的思緒和孤獨惆悵的感情。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崩钋逭盏摹堵暵暵贰拔嗤└婕氂?到黃昏、點點滴滴?!?/p>
3.春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意象多用于抒發(fā)閑情雅致。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卑拙右椎摹稇浗稀贰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p>
三、讀出意境美
詩歌的最高的境界是達到意境美。何謂意境?指的是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此中的“景”便是意象,意象是帶上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景物,在上述的詩詞學習的第二階段,我們引導學生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所體現(xiàn)的情調(diào),就能真正走入詩的意境。
(一)想象法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沒有想象就沒有意境。我們在讀詩的時候,應發(fā)揮合情合理的想象,去填補詩中的空白。例如,當我們解讀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中“佳節(jié)又重陽”“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就要穿越時空,想象以前重陽節(jié)詩人和丈夫把酒吟詩的歡樂場面,就能反襯出詩人如今的孤寂。
我們可借助自己的想象將詩詞中描摹的畫面在腦海中繪制成一幅幅圖片,這樣既便于理解詩詞內(nèi)容,也便于讀出詩的意境。如在教學辛棄疾的《破陣子》時,我就請同學們結(jié)合注解再次朗讀詩詞后,充分發(fā)揮想象,描繪詞中“雄壯”的場景、畫面,并以下列句式來表達:讀“夢回吹角連營”,我仿佛看(聽)到了……。學生躍躍欲試地朗讀并描摹出“看寶劍、分麾下炙,沙場點兵”等這些極勇猛,雄健的畫面。
(二)品味法
1.“品”詩眼。文有文眼,詩也有詩眼。在詩中用得靈動跳脫,貼切傳神,耐人尋味的字稱為“詩眼”。在教學中應注意抓住“詩眼”,反復推敲,咀嚼鑒賞,自然妙趣橫生。比如辛棄疾的《破陣子》中“醉里挑燈看劍”中為什么是“看”劍,而不是“揮”劍或者“舞”劍呢?學生品評之后,理解了這位飽經(jīng)滄桑、兩鬢微霜的老人壯志難酬的落寞和無奈?!拔迨曳饴暋敝袨槭裁词恰胺倍皇恰皬棥?學生在比較品析之后感受到了塞外軍營軍歌嘹亮、樂器轟鳴的場面。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在品中讀,聲調(diào)時而低沉,時而高昂,時而綿長,時而急促,一種豪邁、悲壯的意境回蕩在課堂之上。
2.“品”名句。名詩必有名句,無名句不成名詩。名句就是詩的中心句、關鍵句或“點睛”句,是作品靈魂之所在,通過抓詩詞中的精彩句子,我們就能領悟詩人的心靈世界,讀出詩的意境之美。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弊寣W生感受到詩人李白堅定的信念和執(zhí)著的追求,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讓學生體會到李煜那無可名狀的亡國之痛。
3.“品”技巧。詩詞中,詩人有時候為了表達自己復雜的心緒,而當時的環(huán)境又不便于直抒筆端,他們常常運用一些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若是在解讀詩詞時,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一點,對理解作者的情感、領悟詩詞意境頗有幫助,例如:蘇軾的《密州出獵》一詩中運用“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三個典故來抒發(fā)自己渴望殺敵報國的壯志豪情。當然,古詩教學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但讀出詩的音韻美、思想美、意境美始終是我們教學的目標,詩的誦讀應貫穿教學的始終。好詩不厭百回讀,通過反復朗讀,讓作品奔騰的思想感情,涌進學生心田。這樣既可以讀懂詩歌內(nèi)容,又可以領會詩歌意境;既能受到思想教育,又能得到美的享受;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又可以使學生真正享受到審美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