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寒
幼(兒園)小(學)銜接成為幼兒教育新難題
2011年年底,教育部下發(fā)《關于規(guī)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xiàn)象的通知》,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蹺蹺板的一端坐著兩個體重各為40斤重的小孩,另一端坐著一個體重為120斤的大人。你有什么辦法讓蹺蹺板平衡起來?
第一天發(fā)芽了一粒種子,第二天發(fā)芽了三粒,以后每天發(fā)芽三粒,問到第七天一共有多少種子發(fā)芽?
細聽老師讀英語(老師僅讀一遍),看看你能不能復述下來:
We are arriving at CHAOYANGMEN.please get off the train。(朝陽門車站到了,請下車。)
有一輛地鐵列車由東往西行駛,列車的左側車門是朝哪個方向開呢?
小明和小紅共有8個球,小明給小紅2個后,兩人的球一樣多。問原來他倆各有幾個球?
這是北京一些重點小學入學考試的題目,包含了數(shù)學、英語、常識和思維能力——這尚且不是最讓人心慌的版本,面對這些題目,不少家長都撓頭,更何況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孩子。難怪有家長感慨:在北京上好大學容易,上好小學難。學前班,是該讓孩子上呢,還是不上呢?
難以禁止的“小學化”
2011年年底,教育部下發(fā)《關于規(guī)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xiàn)象的通知》,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yè)。這意味著幼兒園不能再教授小學的分科學習內容,例如識字、拼音、算數(shù)、英語等。
通知一出,立馬在各種幼教論壇上引發(fā)熱烈的討論。有的家長開心于孩子輕松了,更多的家長則擔心:小學入學考試是一場難以取消的“暗戰(zhàn)”,這個政策只會迫使大家投奔社會上的學前班。
“幾年前禁奧數(shù)的指令發(fā)出后,我的一位同事興高釆烈地去給孩子退奧數(shù)班,結果老師語重心長地跟她說:‘你說孩子那么多,好學校就這么些,九年義務教育不讓小升初考試,那好學校靠什么挑孩子?不就是靠奧數(shù)嗎?結果老師的話在幾年后的小升初得到充分驗證,她閨女靠奧數(shù)成績被名校點招?!币晃患议L留言道。
對這個政策持保留態(tài)度的家長里,包括在某媒體工作的年輕媽媽永青。她的孩子樂童今年下半年即將升入大班。原本希望幼兒園能幫著孩子幼小過渡,結果幼兒園的各種班一時間都取消了,其中還包括樂童最愛的泥塑班,這讓永青有些失望。
“如果幼兒園不辦,社會上的學前班只會更火更貴。公立幼兒園尚且能夠根據(jù)教育系統(tǒng)的教學大綱,系統(tǒng)補充幼升小需要銜接的知識,社會上的學前班則會加入更難的內容。這樣真的好嗎?”永青說。
樂童今年夏天就滿5歲了,他從6個月時開始上英語授課的優(yōu)質早教班,3歲開始上知名英語班,中班上學期報了幼兒園的泥塑班,下學期開始學習小提琴。比起同齡人,樂童是個有耐心坐得住的男孩子,對英語和數(shù)學都有興趣。即便如此,永青對于他能否通過重點小學的入學升學考試,也沒有百分百信心。最近她正琢磨是不是該給孩子報個思維數(shù)學班。
“相當于小奧數(shù),但沒有那么多作業(yè),主要是開發(fā)思維。另外,拼音跟識字,如果不報班,我只能在家自己教了。社會上習慣于批評家長給孩子太多壓力,但換個角度看,面對那么嚴厲的小學入學考試,如果完全都不準備導致到時抓瞎,家長們肯定會深感自責?!庇狼囝H感無奈。
“原本家里有5個人,來了4個人,又走了3個人,現(xiàn)在家里還剩幾個人?這不是比考加減法更變態(tài)嗎?老師一見面第一句就是‘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你說英語學還是不學呢?”永青說。
“放養(yǎng)”還是“占坑”
在公關公司工作的小雅(化名),最近為要不要讓上中班的兒子報名參加拼音班而糾結,
孩子上的名牌公立幼兒園由于嚴格執(zhí)行教育部規(guī)定,已經(jīng)將相關課程都取消了。這讓小雅不由得羨慕起私立幼兒園來——不少私立幼兒園應家長強烈要求,依然在教授小學化的內容。
“現(xiàn)在90%以上的孩子都學過拼音,小--學老師常常跳過不教,沒學過的孩子自然跟不上。但學了也有副作用,會了就容易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從一年級就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萬一再因為拼音對小學有抵觸,就更麻煩了?!毙⊙蓬H感為難
曾幾何時,小雅也是兒童“放養(yǎng)”的堅定支持者,直到聽說了一位海歸媽媽的痛苦經(jīng)歷:由于堅持“放養(yǎng)”沒上學前班,孩子一年級跟不上,拖了全班成績的后腿而經(jīng)常被老師責怪。為了不讓孩子心理受影響,最后這位海歸媽媽無奈地將孩子又帶出國了。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少年宮等重點興趣班招生最火熱的時節(jié)。永青還沒想好報哪些班,不由得有點著急。
她曾去考察家附近的學前班,情形讓她頗為驚訝。不少家長取消了孩子的大班課程,轉而送到這里。早晨,孩子們按照幼兒園的上課時間前來上課,在課堂坐著學習Jk午后回家;下午再接著來上課,直到傍晚;晚上時間則屬于繁重的作業(yè)。
看到背著沉重書包的學前班孩子,永青決定不提早一年讓樂童“小學化”。她買了有關數(shù)學和拼音的書籍,試著自己教,也在打聽著有沒有短期的培訓班。
除了學前班,一些名校在郊區(qū)開設分校后設立的“占坑班”,收費昂貴卻很搶手,因為上了這種班就可以直升該校。永青的一位朋友正是為了讓孩子上這種“占坑班”,不得不搬到離市區(qū)很遠的大興租房,以方便孩子上學。
不容易的淡定
幼兒園的“小學化”,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老問題,實質是應試教育的下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分析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義務教育嚴重不均衡,存在擇校的巨大壓力,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準備高考”。
但幾位媽媽都表示,中國的幼兒園教育也正在回歸到注重情商和學習樂趣。
樂童最近在幼兒園學的是四季里的“春季”:和春天有關的繪畫、歌曲、童謠,老師帶著孩子們做風箏,出去踏青。母親節(jié)時,老師則帶著孩子們給媽媽準備禮物。他所在的幼兒園還設有圖書館,圖書種類豐富,方便借閱。小雅的孩子在課堂上理解了什么是“離別”,什么是“珍惜”。
這樣的課程固然美好,但太過輕松的學習還是讓媽媽們有些不踏實。
“如果小時候不學點什么,時間一晃就過去。就算沒有小學入學的壓力,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呢?如果教育體系和就業(yè)體系不從根本上轉變,壓力只會越來越往下移,恨不得孩子在肚子里時就開始末雨綢繆了。”永青說。她調侃,未來男多女少,多一樣技藝對象都好找。
2009年曾有一則報道刺痛了很多家長。一個9歲重慶女孩給父母寫保證書,承諾自愿放棄鋼琴,長大不怨父母。
“如果我家孩子厭煩到了那個程度,我就不會讓他學了。我經(jīng)常和周遭的父母交流,深感大家已經(jīng)不那么盲從了,孩子的興趣終歸是報興趣班最重要的依據(jù)。畢竟能有幾個李云迪和郎朗?而且,那么多特長,不必死磕一樣,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可能是相比從前,中國父母心態(tài)一個最大的轉變?!庇狼嗾f。
6歲女孩豆豆的媽媽碧娟告訴記者,孩子所在的幼兒園目前仍在教算數(shù)、拼音。這是學校在集中征求家長意見之后決定的。
她也為豆豆在幼兒園報了英語、繪畫和泥工,不過相比這些,她更看重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和堅強的意志力。讓她欣慰的是,現(xiàn)在豆豆即便不去上學,早上起來后都會自己規(guī)劃好一天,有條不紊。
“我不想讓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倒在終點線,在校期間的領先不算贏,孩子就業(yè)后被社會認可才是真正的育兒成功,但在分數(shù)定輸贏的年代,孩子能不能認可我的做法?我個人是否能永遠淡定下去?我不敢肯定?!北叹暾f。
小雅向記者講了最近經(jīng)歷的一件事情:在一個幼小銜接主題的講座上,一位著名幼教專家確鑿地表示,其實學前班可以不用上,這讓很多父母都欣慰地松了一口氣。但專家接著說:但是,擇校是一定要的!因為小學是孩子僅有的一次擇校機會!
這讓家長們陷入了沉默,也陷入了新一輪的內心糾結:形勢這么嚴峻,競爭這么激烈,那擇校是擇呢,還是不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