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形成過程中的三次融合,鑄就了馬克思主義的輝煌,也給我們帶來了極其深刻的啟示:任何一種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孕育和萌生,總是和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和運動緊密相連,總是和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理論觀點的交融、碰撞密不可分。離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離開19世紀的背景條件,離開資本主義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和運動,我們無從理解馬克思主義。同樣,離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離開當代中國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和運動,離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我們也就無從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融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12)06-0048-05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馬克思恩格斯在以人類的整體利益和人類的解放為出發(fā)點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所采取的立場、使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基本觀點、判斷和范疇,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整體。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有機整體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孕育、萌生、發(fā)展、確立和完善的過程。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曾經歷了三次大融合。正是通過這三次融合,建構了一個嚴密的、有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鑄就了馬克思主義的輝煌,也為我們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啟示。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次融合
1.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一次融合是在其基本立場確立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其主要標志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完成。這次融合是以三次轉變?yōu)榍疤岷突A的。
(1)在大學期間,由對法律的研究轉向對哲學的關注和思考,為馬克思轉向唯物主義提供了前提。通過對法律的研究,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法和法原則之間的矛盾,現(xiàn)實的東西和應有的東西之間的對立,并認識到哲學的重要性,“沒有哲學我就不能前進”① 。馬克思轉而研究哲學,用哲學澄清自己的思想,理清自己的思路。
(2)在從事新聞工作期間,思想和立場的轉變?yōu)槔碚撊诤系於嘶A?!皬摹度R茵報》時期的政治活動到《德法年鑒》時期的理論探索,馬克思一方面發(fā)現(xiàn)了理論對實踐,哲學、政治國家和法對市民社會的依賴關系,完成了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的轉變;另一方面通過為農民利益辯護到為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利益辯護,進而到發(fā)現(xiàn)無產階級承擔著人類解放的偉大歷史使命,馬克思完成了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思想轉變?!雹?這次轉變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方法。
(3)在研究中,從哲學向經濟學轉變,實現(xiàn)了
* 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新途徑探索——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重構問題研究”(L11AKS00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成長規(guī)律與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10JD710063)的階段性成果。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一次融合。通過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馬克思認識到:市民社會決定國家,但是對市民社會的剖析不能通過對法哲學的批判來解決,而“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③。所以,從1843年10月開始,馬克思開始經濟學研究,而《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也稱《巴黎手稿》或《巴黎筆記》)正是這一研究的結晶。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第一次試圖從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立場出發(fā)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經濟學進行批判性考察,對自己的新的哲學、經濟學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做綜合的闡述”④。但由于馬克思的哲學方法論體系、經濟學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尚未形成,馬克思對哲學、經濟學的研究和共產主義的論證還建立在其異化勞動理論基礎上,因而嚴格來講,它們還只是連貫在一起而不是融合。“馬克思自己并沒有提供《巴黎手稿》的結論,要從這樣一部探討了包含有經濟學、社會批判、哲學、歷史、邏輯學、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不連貫的作品中得出結論是不可能的。雖然每一部分都有獨立的主題,但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的部分都有著相近的風格。恩格斯描述的馬克思思想的三個組成部分(德國唯心主義哲學、法國社會主義和英國政治經濟學)在這里似乎第一次連貫起來了,如果還沒有融合在一起的話?!雹?/p>
2.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二次融合是在其哲學方法論確立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其主要標志是《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這次融合是以哲學上的革命和經濟學理論的初步建立為基礎的。
(1)歷史唯物主義誕生,完成哲學上的革命。這主要體現(xiàn)在:在《神圣家族》一書里,雖然還受到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影響,但不乏對新世界觀的進一步探索,體現(xiàn)了由異化勞動理論向唯物史觀過渡的思想,處于唯物史觀形成的前夜?!蛾P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闡述了科學的實踐觀,奠定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礎?!兜乱庵疽庾R形態(tài)》系統(tǒng)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共產主義得到唯物主義證明。同時,《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哲學的貧困》等著作是哲學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學問題、歷史問題、社會問題的匯聚。
(2)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去研究經濟現(xiàn)象,為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哲學的貧困》一書里,馬克思恩格斯進一步闡發(fā)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論述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運動以及生產力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決定作用,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對抗性必然導致階級斗爭尖銳化,資本主義終將為一個沒有階級和階級對抗的新社會所代替,從而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哲學的融合。同時,通過經濟學理論闡述了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闡述了資本積累和無產階級貧困化的關系等問題,實現(xiàn)了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理論的融合。
(3)《共產黨宣言》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進一步融合。在《共產黨宣言》里,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運動和階級關系,指出“現(xiàn)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fā)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在《共產黨宣言》里,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在《共產黨宣言》里,馬克思恩格斯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哲學變革的角度論述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fā)展趨勢,特別是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作出了預測,使用了“世界市場”、“大工業(yè)”、“現(xiàn)代工業(yè)”、“市場”、“危機”等經濟學詞匯??傊豆伯a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宏偉大廈的縮影,其理論內容幾乎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的各個重要方面,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和各種理論觀點的進一步融合。
3.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三次融合是在其經濟理論體系確立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其主要標志是《資本論》第1卷的出版。這次融合是以理論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為基礎的。
(1)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通過《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總結了歐洲特別是法國1848年革命的經驗,指出打碎舊的軍事官僚機器是歐洲大陸上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決條件,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不斷革命是無產階級的戰(zhàn)斗口號,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天然同盟軍,等等。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的豐富思想內容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一系列關于階級斗爭、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原理得到充分論證。
(2)經濟學理論體系和經濟學方法論體系的確立。從19世紀50年代中期起,馬克思開始全力以赴對資本主義作經濟上的分析,著有《1857—1858經濟學手稿》、《1861—1863手稿》、《1863—1865手稿》等等,從而使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結構更趨于成熟。“1848年以前,馬克思以哲學為主,為出發(fā)點,闡述共產主義、經濟學、人類社會發(fā)展等問題。1848年革命失敗以后,馬克思轉而用經濟學支持他的歷史哲學,并且依靠這些研究的幫助來說明資本主義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雹?/p>
(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的出版,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正融合?!顿Y本論》第1卷實現(xiàn)了政治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統(tǒng)一。而這種統(tǒng)一又是建立在對社會變化過程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對社會經濟、政治以及其他方面相互作用方式的充分認識的基礎上的。經濟方法和哲學方法又共同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正是在《資本論》中,“英國的古典經濟學、德國哲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結合起來”⑦,從而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完美融合?!啊顿Y本論》這樣被長期看作經濟學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實際上它不僅包含有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基本原理,而且也包含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堪稱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雹?“在《資本論》中,唯物主義的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不必要三個詞:它們是同一個東西)都應用于一門科學,這種唯物主義從黑格爾那里吸取了全部有價值的東西并發(fā)展了這些有價值的東西?!雹?/p>
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時期。在這個時期,馬克思的研究視野不斷拓寬,其內容囊括了哲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民族學、宗教、道德等學科。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整理和出版了馬克思的遺著,完成了馬克思生前未完成的工作,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這主要表現(xiàn)在:在哲學方面,為了當時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需要,為了反擊資產階級和機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攻擊與篡改,恩格斯寫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重要著作,系統(tǒng)地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特別是對唯物主義歷史觀作了全面闡述和重大補充,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在經濟學方面,恩格斯編輯出版了《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對馬克思的思想作了許多重要的增補,捍衛(wèi)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岸鞲袼惯€多視角地認真研究了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現(xiàn)象,特別是對初露苗頭的壟斷趨勢進行了探索分析,預見到資本主義即將進入新階段?!雹?在《反杜林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等文章中,恩格斯不僅扼要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而且在對政治經濟學的對象與方法、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以及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原理等一系列問題進行闡釋時,進一步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演進的歷史特征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演進的過程實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融合為一體的過程,是19世紀人類三個最先進國家的三種主要思潮融合在一起的過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融合具有鮮明的歷史特點。
1. 19世紀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融合奠定了堅實的社會經濟基礎。馬克思生活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代。歷史發(fā)展到這一年代,不僅是歐洲社會,而且整個世界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歷史已經擺脫了循環(huán)的命運,變成一種令人眩暈的盤旋上升式的發(fā)展。資本主義成了組織經濟生活的規(guī)范,成為居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方式?!眥11} 一方面,資本主義取得歷史性突破,在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皆取得勝利,使得政治、經濟、社會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這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融合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19世紀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尤其是19世紀5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工業(yè)經濟的大發(fā)展、社會秩序的大踏步前進以及思想理論的大發(fā)展,為馬克思研究視角的轉換奠定了基礎。
2. 19世紀各種社會思潮的涌現(xiàn)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融合提供了理論前提。18世紀開始的人類的三元革命大大促進了社會科學的發(fā)展,促成了19世紀人類三個最先進國家的三種主要思潮的出現(xiàn)。三元革命主要是英國的工業(yè)革命、法國的政治革命和德國的哲學革命。英國的工業(yè)革命催生了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而法國的政治革命卻使社會主義思想更具魅力。法國的社會主義思想“有它自己的與1789年法國革命相聯(lián)系的特征。這個重大的事件不僅宣布了中等階級的主權,而且為革命策略的實踐提供了一塊訓練的園地。在它的鼓舞下,社會主義者對資產階級不愿給予的實質性的平等提出了要求。”{12} 德國的哲學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他推翻了上一世紀末大陸上各大學所采用的陳舊的萊布尼茨形而上學體系。費希特和謝林開始了哲學的改造工作,黑格爾完成了新的體系?!@個體系看來從外部是完全不能攻破的,實際上也是這樣;只是由那些身為黑格爾派的人從內部攻擊,這個體系才被打破?!眥13} 而馬克思主義正是“19世紀人類三個最先進國家的三種主要思潮——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以及同法國所有革命學說相聯(lián)系的法國社會主義——的繼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眥14} 馬克思主義正是“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極偉大的代表人物的學說的繼續(xù)”{15}。
3. 階級立場的分化和學術上的“分道揚鑣”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價值取向。一是階級、階層的分化顯而易見。當時,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突出。尤其是1848年歐洲革命之后的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狀況,導致經濟學家、思想家們在社會價值判斷觀念上發(fā)生分化,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內部各階層之間的分歧在理論上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二是學術上的“分道揚鑣”勢在必行?!百Y本主義制度在歐洲大陸的確立和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更加成熟、更加復雜,導致了像古典經濟學那樣全面而籠統(tǒng)的理論結構和分析方法已不再能提供足夠的觀察力,既能深刻地反映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內在矛盾和運動過程的內在規(guī)律,又能為日常的‘商業(yè)活動提供詳細的理論指導;但在當時的主客觀條件下和人類認識水平條件下,卻還不可能出現(xiàn)能夠同時處理各種經濟問題的、全面的理論體系……社會需要經濟學家們在對經濟現(xiàn)實進行分析的角度上‘分道揚鑣,使對于多方面的復雜經濟現(xiàn)象的分析,得以更加深化、更加精細?!眥16} 這種分化和“分道揚鑣”要求思想家對價值判斷的問題作出選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是“站在被壓迫者或弱者的立場上,從人類整體利益出發(fā)來分析問題和提出理論設想的。對弱者的關心和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注是他們的基本價值取向以及理論建構、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這種立場和出發(fā)點使他們能始終如一地關懷弱者的利益和人類的前途,大膽而深刻地揭示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問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并提出了革命性的解決方法和替代方案?!眥17}
4. 經濟思想史的主題引領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方向,使其更加符合人類認識和科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自人類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來,經濟思想史中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就是資本主義究竟是導致和諧還是導致沖突的一種社會制度,是內在穩(wěn)定還是內在不穩(wěn)定的制度。{18} 這一主題要求每一個經濟學家或思想家必須對其分析的范圍、方法和內容等問題作出選擇??v觀經濟思想發(fā)展的歷史,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誕生之前,在對經濟思想史的主題進行回答時,學者們從各自的立場出發(fā)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主張和見解。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一種是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思想家,認為資本主義是和諧的、永恒的制度,如亞當·斯密。第二種是站在小資產階級、貴族階級或宗教的立場上,主張回到農業(yè)社會和中世紀去,如西斯蒙第。第三種是站在不成熟的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否定資本主義的永恒性,主張建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如空想社會主義者。{19}
馬克思正是在回答資本主義制度是否永恒、能否回到中世紀、資本主義有沒有未來等問題時,在廣泛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礎上把自己的觀點呈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從而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通過把“德國哲學和法國革命的社會主義思想結合在一起,使馬克思的思想在19世紀40年代發(fā)生了轉變,從一個激進的新聞工作者轉變成為一個共產主義運動家”,所創(chuàng)立的社會主義理論成為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通過古典經濟學,“馬克思形成了他關于價值、剩余價值和關于資本主義發(fā)展問題的理論,以及他關于利潤日益下降、工人階級的苦難日益加深的理論?!眥20} “與古典經濟學所暗含著的根本的社會穩(wěn)定性相對立,他吸收了黑格爾關于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是一個不斷的轉變過程的觀念。他還接受了黑格爾的正、反、合概念,但卻摒棄了它保守的結論,并追隨費爾巴哈,宣稱黑格爾的概念缺乏物質內容,需要使之重新顛倒過來用腳立地而不是用頭立地。把他那來自西斯蒙第的關于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理論與他那導源于黑格爾的對歷史的經濟學解釋相結合,馬克思力圖指出經濟關系對現(xiàn)行思想觀念的重大影響。”{21}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三次融合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的產物,是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科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置于人類現(xiàn)代化進程的背景之下,才能更好地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更好地理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1.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與人類的現(xiàn)代化進程息息相關。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時代的產物,是人類思想的結晶,更是隨著時空的變換而不斷發(fā)展的理論體系。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資本主義時代,馬克思恩格斯使用最多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一詞。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和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工業(yè)化、市場化、城市化、國際化、信息化,即現(xiàn)代化。可見,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批判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對人類的現(xiàn)代化進程進行反思的過程,是對人類的現(xiàn)代化規(guī)律進行揭示的過程。雖然馬克思主義理論沒有窮盡規(guī)律,但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及其現(xiàn)代化進程所作出的診斷是符合現(xiàn)代化運動的實際的。只要現(xiàn)代化的邏輯還存在,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存在。而且,隨著人類現(xiàn)代化實踐的深入和拓展,馬克思主義將不斷得到豐富和發(fā)展。
2. 以現(xiàn)代化為切入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的一脈相承的關系。因為,工業(yè)化也好,現(xiàn)代化也罷,都是人類未竟的事業(yè)。而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正是人類未竟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在歷史的發(fā)展中都會面臨工業(yè)化的任務,但在不同的歷史環(huán)境中完成這些任務會引起不同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中國共產黨在完成人類未竟事業(yè)的過程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中國現(xiàn)代化實踐邏輯的真實體現(xiàn),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不斷豐富、發(fā)展和完善。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必須從中國現(xiàn)代化的實際出發(fā)。
3. 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有機整體形成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努力反映時代、貼近時代,經常根據理論發(fā)展的需要轉換研究的視角、拓展研究的領域,從一個主題逐漸向另一主題轉換。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872年《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樣,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但無論主題如何變換,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并沒有改變,即在主題轉換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運用自己的立場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而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規(guī)定和制約著馬克思主義的各個部分、所有觀點和范疇。丟掉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就無從堅持馬克思主義。
4.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融合是在人類哲學社會科學充分發(fā)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沒有人類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誕生。同樣,沒有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就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好馬克思主義與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積極地吸收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新成果、新范疇和新概念,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成果的融合,以增強馬克思主義對社會問題的解釋力,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擔負起引領社會思潮的責任。
注釋:
①⑤ [英]戴維·麥克萊倫:《卡爾·馬克思傳》(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12頁。
② 顧海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頁。
③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頁。
④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4年版,“說明”第Ⅱ頁。
⑥{11} [英]梅格納德·德賽:《馬克思的復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94、34頁。
⑦{12} [美]亨利·威廉·斯皮格爾:《經濟思想的成長》(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98、384頁。
⑧ 逄錦聚:《研究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四個維度》,《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
⑨ 《列寧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0頁。
⑩ 吳雄丞:《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年第1期。
{1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9頁。
{14}{1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7頁。
{16} 樊綱:《現(xiàn)代三大經濟理論體系的比較與綜合》,上海三聯(lián)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頁。
{17} 俞可平等主編《全球化與全球化問題》,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版,第1頁。
{18} [美]E·K·亨特:《經濟思想史:一種批判的視角》,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序第2頁。
{19} 時家賢:《誰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始作俑者?》,《理論探討》2012年第1期。
{20}{21} [英]約翰·米爾斯:《一種批判的經濟學史》,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159、163頁。
作者簡介:時家賢,女,1965年生,遼寧普蘭店人,經濟學博士,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遼寧沈陽,110036。
(責任編輯劉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