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春
【摘要】今年4月5日前后,一則關于“西沙群島即將對普通游客開放”的消息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后經國家旅游局辟謠為假新聞。筆者就此則假新聞產生、擴散的前后過程進行了追蹤,并反思其背后的新聞職業(yè)道德困境。
【關鍵詞】假新聞;西沙旅游;反思
今年4月5日前后,一則關于“西沙群島即將對普通游客開放”的消息在網上迅速躥紅。西沙是南海唯一沒有主權爭議的邊遠島嶼,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如果它將開放旅游的話,顯然是一則非常重要的時政新聞。
“開放西沙群島旅游”真的假的?
這條消息最早由中國廣播網于4月5日07:00掛到網上。標題是“西沙群島旅游即將開放/有利宣誓我國主權”,署名“記者湯一亮”,開頭寫道“據(jù)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①。新聞說得有板有眼,稱“海南旅游部門正開始著手西沙旅游的發(fā)展規(guī)劃”,甚至連具體哪條航線、坐哪一種游輪都說得很確鑿。記者還分別采訪了一個叫鄧小剛和尹卓的人,前者說是“海南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后者說是“軍事專家”。
中廣網上掛出的新聞完全是音頻的文字實錄??梢郧逦芈牭健昂D下糜伟l(fā)展委員會副主任鄧小剛”及“軍事專家尹卓”的采訪錄音。紙媒對這則政經“大新聞”的轉載,也照搬不誤地引用了鄧、尹二人的話。
奇怪的是,就在5日各大門戶網站及紙媒紛紛轉載這條新聞,“西沙旅游”也成為“百度熱詞”的時候,當天下午15時7分,人民網發(fā)出了一條署名“李葉”的辟謠報道,題為“國家旅游局表示未發(fā)布開放西沙旅游信息/專家:尚無科學方案”。這條新聞完全否定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報道,其援引國家旅游局綜合司新聞處的說法“國家旅游局沒有將開放西沙旅游的消息”。②
更出人意料的是,那個“海南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鄧小剛”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強調“近期沒接受任何媒體采訪談論西沙旅游問題,不了解西沙旅游問題,網上報道純屬捏造、誤傳”。而且,他早在半年前就已不再擔任“海南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一職,而是從2011年3月起便改任??谑懈笔虚L。第二天也即4月6日各大媒體都予以了辟謠,“國家旅游局否認發(fā)布過開放西沙旅游的相關信息”。至此,基本可以認定,“西沙群島即將向普通游客開放”是個不實新聞。
穿越時空的“移花接木”
疑竇也隨之而來。如果鄧小剛并不是副主任了,而且近期又沒有接受任何采訪,那電臺節(jié)目中被稱為“鄧小剛”的那個受訪者又是誰呢?而且,如果國家旅游局壓根就沒有要開放西沙旅游的計劃,記者湯一亮又是從哪里獲悉的消息?
筆者撥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核實此事,工作人員稱該熱線只接受聽眾新聞爆料,無法查證是否存在“新聞造假”一事,也無法提供當事記者湯一亮的聯(lián)系方式。
經筆者多方打探,9日下午,找到湯一亮的一位劉姓同事,其也是“中國之聲”記者,她說未經湯一亮的允許不方便告知我她的聯(lián)系方式。我只能讓劉代為轉達我的上述疑慮,湯一亮的回應是“報道無誤,那個聲音是鄧小剛本人,其他不愿過多解釋”??蛇@與鄧小剛接受人民網采訪所述相矛盾。而且,鄧小剛的職位發(fā)生變化在海口市政府網站上公開可查,但湯一亮采訪時對其身份介紹分明是“海南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顯然與事實不符。
為了尋找鄧小剛的聯(lián)系方式,9日下午,筆者又輾轉致電人民網那條辟謠消息的作者李葉,雖然其不愿意提供鄧小剛的聯(lián)系方式,但她說“自己是客觀記錄了鄧小剛的回應”。
那到底誰在說謊呢?一個本該簡單明了的事實,現(xiàn)在卻成了無頭公案。姑且拋開孰真孰假不管,央廣這則消息引起的風波本身就暴露出當下媒體在新聞操作上的諸多失當之處。從最初的報道來看,記者對“西沙群島將要開放旅游”這一消息的五個W表述不清,導語里就直接說“西沙群島即將對普通游客開放”,誰,何時,何地發(fā)布了該項決議全都缺省,便直接引入對所謂“鄧小剛”的采訪錄音。然后鄧在節(jié)目中所說的“希望年內能夠開通到西沙的海洋旅游”就顯得異??梢伞?/p>
10日,通過在微博上@及發(fā)短信方式,湯一亮終于表示愿意回應相關質疑。下午,她主動致電筆者,對那則新聞的采訪情況予以了解釋。她承認將已調任副市長的鄧小剛職務說成“海南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存在“失誤”,但其不認為“開放西沙群島旅游”是假新聞,她說開放西沙旅游在國家及海南省政府的規(guī)劃中都是既定計劃,在相關文件中可查。對于鄧小剛否認接受過央廣采訪,她表示,“節(jié)目中的錄音的確不是此次鄧接受采訪的發(fā)言,而是2010年接受央視采訪時說的話,我只是將其中的音頻借用過來,因為廣播節(jié)目它有時要靠聲音說話?!保ㄋf用的是2010年央視新聞節(jié)目中對鄧小剛一次采訪的聲音,當時主持人是歐陽夏丹,但筆者未能找到對應節(jié)目視頻)一切疑問迎刃而解。原來湯一亮根本就沒有采訪過鄧小剛,而是將幾年前他接受別的媒體采訪的聲音“移花接木”到自己的節(jié)目中。不要說“開放西沙旅游”本身就是件沒影的事,就是已然發(fā)生的確鑿事實,如此“穿越時空”的表現(xiàn)方式也嚴重違背了新聞職業(yè)規(guī)范。
“捕風捉影的報道”和“粗枝大葉的轉載”
從現(xiàn)有跡象看,這則消息的“瑕疵”并非記者無心之失,而是明知故犯。一個稍稍知曉新聞職業(yè)倫理的人就知道,將他時他人采訪內容毫無說明地為己所用,并且是服務于一個本就是“捕風捉影”的未確定事件,已經逾越了基本底線。奇怪的是,在當事記者口中,卻認為只是“失誤”。
當然,在時效性壓力下,一種“搶新聞”的慣性可能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以致未經詳細求證,就錯把相關的傳言或私人渠道了解到的信息當作既定事實來發(fā)布。因為早在今年兩會上,國家旅游局副局長王志發(fā)在列席政協(xié)特邀組時說,“國家旅游局正在與海南省和國家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西沙旅游”③。6日海南省相關負責人在回應媒體對“西沙群島開放旅游”的疑問時,也承認“確實有計劃開發(fā)西沙群島旅游項目”,只是“如何實施還沒制定”。④
正因為,“開放西沙群島旅游”并不是完全無中生有的事,政府和民間可能都有不少傳言,這時記者恰恰應更為謹慎,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媒體的“告知真相功能”。在沒有正式的官方權威決定出來以前,以一己之臆斷把某些官員私下的講話或自己打聽到的官場說法迫不及待的當成新聞,看似是“及時高效”了,實際上也把媒體自身推向了“不可信”的危險邊緣。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價值雖有“五要素”,可真實性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在當下這個資訊泛濫的時代,強調對信息真實性的把關就顯得愈發(fā)重要。因為越是符合我們感官享受或內心預期的東西,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不少虛假信息和謠言迎合的就是公眾的“期待心理”,投其所好?!凹堭W包子”“女兒狀告爸爸的吻”等經典的“假新聞”抓住的無非就是人們“擔憂健康”和“喜歡獵奇”的本性。這時,記者作為大眾媒體傳播信息的首要一環(huán),嚴格遵循專業(yè)主義的操作規(guī)范就顯得更為必要。唯有對某一事件進行了充分的核實,確保其不失實后,方能將其刊播在媒體上。
另外,此次風波雖起于廣播媒體,一些紙媒也間接充當了推波助瀾的角色。4日“央廣”播發(fā)該條新聞后,第二天各路或大或小的紙媒都瘋狂地“為我所用”。一些媒體甚至在轉載時連原創(chuàng)作者、媒體都不寫。往往是A媒體轉載央廣的,B媒體便直接轉載A的,而C就直接說“據(jù)B報道”。疊羅漢式的剪刀加漿糊,連“來源”都省了,不僅有侵犯版權之嫌,最起碼的謹慎態(tài)度和核實的意識也一并在這急速周轉的流水線中喪失殆盡。
紙媒這種粗枝大葉的“轉載模式”堪稱“粗糙”,它使得不實或虛假信息的大范圍擴散更為有機可趁,對社會及受眾造成的負面影響自然也更大。由于不愿花時間和精力核實,喜歡粘貼復制,就出現(xiàn)了異常諷刺的“墻頭草”現(xiàn)象。某些紙媒頭一天剛轉載,第二天就忙著“辟謠”,宛若風中的墻頭草,隨風兩面擺。此次“西沙群島旅游”風波中,一家頗具影響力的紙媒亦未能幸免,成為“助不實消息為虐”的幫兇角色。該報4月5日剛轉載了“西沙群島將開放旅游”的消息,第二天就不得不跟著在要聞版刊登辟謠的內容。如此“反復無?!?,無疑導致了自身公信力的除低。
參考文獻
①http://www.cnr.cn/china/news/
201204/t20120405_509380256.shtml
②http://politics.people.com.cn
/GB/1026/17580799.html
③《新京報》報道: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2-03/08/cont-
ent_322651.htm?div=-1
④《新京報》報道: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2-04/06/cont-
ent_329215.htm?div=-1
(作者: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