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宇
方琮,是清朝乾隆時期的宮廷畫家,生卒年不詳,其姓名見于畫史記載,如胡敬《國朝院畫錄》卷下云“方琮,字黃山,張宗蒼弟子工山水。《石渠》著錄四十有八。”佚名的《讀畫輯略》云“方琮,字友璜,號石顛,浙江人。善山水,從學(xué)于張宗蒼,筆致能相似,身得其傳,供奉內(nèi)廷。”據(jù)歷史記載,方琮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隨其師張宗蒼進入內(nèi)府,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仍在宮廷任職,在宮廷作畫有二十多年,是任職較長的宮廷畫家之一。方琮的作品被《石渠寶笈·續(xù)編》、《石渠寶笈·三編》收錄的共有四十八件,其實際在宮中作畫的數(shù)量要遠遠超過此數(shù)。清代宮廷繪畫中的山水畫,是以“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王原祁)的畫風(fēng)為主流,其中尤其是王原祁的畫風(fēng)統(tǒng)治宮廷畫壇最久。王原祁的很多學(xué)生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張宗蒼就是王原祁的再傳弟子,而方琮應(yīng)當(dāng)算是王原祁畫風(fēng)的第三代傳人,頗受乾隆皇帝青睞。方琮在宮中所作大量的山水畫,大都是為裝飾宮殿和各處行宮墻面用的,但也有一些被收藏于內(nèi)府,如《石渠》著錄的就有四十八件之多。因此,方琮是清代宮廷中一位比較重要的畫家,但就是這樣的一位畫家,卻和淮陰有過交往,現(xiàn)淮安市博物館收藏的《仿黃公望山水軸》就是證據(jù)之一。
《仿黃公望山水軸》,縱144厘米,橫60厘米,紙本。上寫群山起伏,林木茂蔚,壑藏曲水,境界深遠。其近景是一片拳石丘坡,幾株老松雜樹,前后穿插,偃仰崢嶸,曲盡其態(tài)。中景是碧波平湖,水光瀲滟。湖邊樓臺屋宇,山門寺院,聳立于山間。其后是青山數(shù)重,層巒疊障,其插云天。此幅用筆沉著,峰巒渾厚,遠近景物層次分明,山石皴法多以干墨積累,林木間亦用淡墨干擦,氣韻蔥蔚可觀,所寫是一片秋天景象,仿佛使人置身太古之初。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音調(diào)鏗鏗,雄壯豪邁。清代乾隆之際,土大夫于仕宦余暇,以筆墨供奉太平之娛,都以溫潤清逸為特色,此幅就是清廷繪畫中典型風(fēng)格之作,描繪了祖國山河的美麗景色。畫上有大段題跋,記述了作此畫之背景,其跋云“曩于淮陰程氏思研齋得觀大癡老人溪亭覓句小軸,筆超氣渾洵,令尋味不盡其妙,迄今數(shù)載,時忽神往。戊寅秋九月,退值之暇,菊色盈窗,幽興勃然而生,恍如一峰老人在焉。率氣追摹,雖心手相忘妍強,恐不復(fù)自辨?!贝祟}跋中的“淮陰程氏思研齋”,已不可考,推測為定居于淮安河下之程氏。清乾隆時期,程氏為淮安河下之旺族,是長居淮安的安徽籍客商,世代以經(jīng)營淮鹽為業(yè),其族程嗣立、程夢星、程景芳、程塏等人,好收藏,重交友,風(fēng)流倜儻,吟詩作畫,名重一時。許多南來北往的游客過淮時都于此停留,酒宴琴歌,品茗賞菊,詩詞酬唱,一時傳為佳話,而方琮就是其中的一位。落款為“奉質(zhì)岡翁道長老先生鑒定,石巔弟方琮并識?!贝宋煲鸀榍《辏?758年),落款下鈐圖章一枚,因漫漶不清,已不可辨認。此幅不僅是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也記載了方琮和淮陰程氏之交往,故有重要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彌足珍貴。
(責(zé)編: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