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賦與《尚書》的淵源關(guān)系考說

2012-04-29 01:32:48胡大雷
關(guān)鍵詞:尚書

摘 要: 錢鐘書稱文體有一名多義的情況,早期文體命名是以產(chǎn)生文詞的行為動作來命名文體的。由此出發(fā)考察,賦的原始義項為繳納賦稅,成為賦的命名原由。賦的對話體,可以從《尚書·皋陶謨》的君臣對話找到前例;賦的“亂曰”、篇末作歌,也可以從《尚書·皋陶謨》的篇末作歌找到前例。上述情況說明,言先于文,文出自言,考察先秦文體,不得不從記言的古史《尚書》始??疾熨x,從《尚書》起始,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guān)鍵詞: 賦; 禹貢; 皋陶謨; 對話體; 篇末作歌

中圖分類號: I206.2 文獻標(biāo)識碼: A文章編號: 1671-6604(2012)03-0083-04

基金項目: “廣西特聘專家”專項經(jīng)費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 胡大雷,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文學(xué)博士,從事漢魏六朝文學(xué)研究。

關(guān)于賦的起源,前人論述詳矣,總括而言有出自詩、騷、諸子、隱語四途,今拈出賦出自《尚書》一途,是從賦的命名、賦的對話體及篇末作歌的結(jié)構(gòu)入手的探討,以下試論證之。

一、 賦的文體命名與《禹貢》

錢鐘書曾論經(jīng)典如“易”、“詩”、“論語”之一名多義的情況[1]1。其云:

《論易之三名》:“《易緯乾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鄭玄依此義作《易贊》及《易論》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按《毛詩正義·詩譜序》:“然則詩有三訓(xùn):承業(yè),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惡,述己志而作詩,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墜,故一名而三訓(xùn)也。”皇侃《論語義疏》自序:“舍字制音,呼之為‘倫?!辉疲骸畟愓叽我?,言此書事義相生,首末相次也;二云:‘倫者理也,言此書之中蘊含萬理也;三云:‘倫者綸也,言此書經(jīng)綸今古也;四云:‘倫者輪也,言此書義旨周備,圓轉(zhuǎn)無窮,如車之輪也。”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討論文體的路徑,即如何從文體命名、文體釋名的多方面來考察文體的性質(zhì)、功能等,由此,我們可以尋找賦的文體淵源。

一般來說,早期文體命名是由“做什么”來實現(xiàn)的,如宋陳骙《文則》論及《左傳》的“八體”[2]37-41:

春秋之時,王道歲微,文風(fēng)未殄,森羅詞翰,備括規(guī)模??贾T左氏,摘其英華,別為八體:一曰“命”婉而當(dāng)(周靈王命齊侯),二曰“誓”謹(jǐn)而嚴(yán)(晉趙簡子誓伐鄭),三曰“盟”約而信(亳城北之盟),四曰“禱”切而愨(衛(wèi)蒯聵戰(zhàn)禱于鐵),五曰“諫”和而直(臧哀伯諫魯威公納郜鼎),六曰“讓”辯而正(周詹桓伯責(zé)晉率陰戎伐潁),七曰“書”達而法(晉叔向詒鄭子產(chǎn)鑄刑書書),八曰“對”美而敏(鄭子產(chǎn)對晉人問陳罪)。作者觀之,庶知古人之大全。

“八體”中的“命、誓、盟、禱、諫、讓、對、書”都是行為動作本身,即命令、發(fā)誓、結(jié)盟、祈禱、勸諫、責(zé)讓、回答這些行為動作,而這些行為動作本身形成的文字就被命名為“命、誓、盟、禱、諫、讓、對”諸文體,“八體”中的“書”,以行為動作本身來命名文體的意味有所泛化,書寫這個動作產(chǎn)生的文詞都可以稱之為“書”,而此處的“書”是狹義的書信文體。

賦,田地稅,泛指賦稅?!渡袝び碡暋贰柏寿x惟上上錯”偽孔傳:“賦,謂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孔安國傳,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又指征收或繳納賦稅,《孟子·滕文公上》:“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從時間上說,這是“賦”的最早的一個義項,似乎“賦”的這個義項與作為文體的賦沒有關(guān)系,實則意義巨大。我們可以看到《禹貢》對賦這一文體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尚書·禹貢》是古代最早的系統(tǒng)全面記載我國古代地理的專著,首言“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3]523,然后按九州記錄其山川、土壤、物產(chǎn)等,并給各州田地劃分等級及劃定各州貢賦的高低,每州之末敘述該州輸送貢賦的路徑以作結(jié)。我們來看宋玉《高唐賦》的敘寫,當(dāng)宋玉稱高唐“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不可稱論”;稱說的就是山川物產(chǎn),于是楚襄王說“試為寡人賦之”(蕭統(tǒng)纂,李善注《文選》),以下展開賦的對高唐的鋪敘。以下再來看一些著名大賦的敘寫,大都依方位敘寫山川、土壤、物產(chǎn)等。如《子虛賦》載,齊王讓子虛言楚之外澤,子虛對曰(蕭統(tǒng)纂,李善注《文選》):

唯唯。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睹其馀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夢。云夢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岪郁,隆崇崒。岑崟參差,日月蔽虧。交錯糾紛,上干青云。罷池陂陀,下屬江河。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琘昆吾?,{玏玄厲,碝石碔砆。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芎藭菖蒲,茳蘺蘪蕪,諸柘巴苴。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陁靡,案衍壇曼,緣以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東薔雕胡,蓮藕觚盧,菴閭軒于。眾物居之,不可勝圖。其西則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發(fā)芙蓉菱華,內(nèi)隱鉅石白沙。其中則有神龜蛟鼉,玳瑁鱉黿。其北則有陰林:其樹楩楠豫章,桂椒木蘭,檗離朱楊。櫨梨梬栗,橘柚芬芳。其上則有鹓雛孔鸞,騰遠射干。其下則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

先敘山川、土壤,又以其東、其南、其西、其北分?jǐn)⑽锂a(chǎn)。以后的京都賦,對象在城市,但也有城市地形、宮殿建筑之類的敘寫,班固《兩都賦》之?dāng)ⅰ拔鞫肌痹斢跀ⅰ皷|都”,張衡《二京賦》之?dāng)ⅰ拔骶痹斢跀ⅰ皷|京”,因為作者的筆墨重在盛贊后者的禮儀文化。這些賦作中的鋪敘除卻了給田地劃分等級及劃定貢賦的高低這樣實用的成分,但城市地形、宮殿建筑亦是有高下之分的。更有意思的是,左思《三都賦序》既說自己的賦對漢代賦作敘寫山川、土壤、物產(chǎn)的繼承,又明說對《禹貢》的學(xué)習(xí)繼承,其云(蕭統(tǒng)撰,李善注《文選》):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觀土風(fēng)。見綠竹猗猗,則知衛(wèi)地淇澳之產(chǎn)。見在其版屋,則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辨八方?!嗉人寄 抖范x《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志。風(fēng)謠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長者,莫非其舊。何則?發(fā)言為詩者,詠其所志也;升高能賦者,頌其所見也。美物者貴依其本,贊事者宜本其實。匪本匪實,覽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貢,《虞書》所著;辯物居方,《周易》所慎。聊舉其一隅,攝其體統(tǒng),歸諸詁訓(xùn)焉。

《文選》李善注云(蕭統(tǒng)撰,李善注《文選》):

《虞書》曰:禹別九州,任土作貢,定其肥磽之所生也。而著九州貢賦之法也。

因此,賦的文體命名應(yīng)該是由繳納賦稅這個動作行為的意味而來,繳納賦稅依山川物產(chǎn)而實行,賦則是依山川物產(chǎn)而敘寫,于是,繳納賦稅的“賦”成為文體的“賦”。

又,作為文體的賦,也有“上貢”一途,班固《兩都賦序》談到漢代的賦創(chuàng)作云(蕭統(tǒng)撰,李善注《文選》):

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褒、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寬、太??钻?、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劉德、太子太傅蕭望之等,時時間作。

“日月獻納”,就有“賦”作為征收或繳納的遺風(fēng)或影響。

二、 賦的對話體與《皋陶謨》

賦的“客主以首引”之類的對話體或許更早來自《尚書·皋陶謨》?!渡袝じ尢罩儭分爸儭?,偽孔傳:“謨,謀也。皋陶為帝舜謨”(孔安國傳,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皋陶謨》云: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謨明弼諧”[3]393。

偽孔傳:“言人君當(dāng)信蹈行古人之德,謀廣聰明,以輔弼其政”(孔安國傳,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霸实县实?,謨明弼諧”以下是帝舜、禹、皋陶之間的討論、謀劃,最后又有樂正夔參與討論、謀劃。謨,計謀;謀略。文中主要是“謨”體后世不常用,但以行為動作來命名文體的原則是體現(xiàn)出來了。而“謨”幾個人相互討論謀略的形式,即對問體的格式卻為后代所沿用,賦的“客主以首引”也可以是一脈相承而來的。

以后,詩歌作為外交的工具,《論語·子路》載:“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這是說,春秋時候,列國大夫出使聘問是賦詩言志,或用于酬酢,或用為媒介,以辦理外交上交涉?!稘h書·藝文志》說:“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dāng)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班固《漢書》),即說的是這個意思。賦詩,一般不是外交官自己唱詩,而是指定詩篇,命樂工奏樂演唱,斷章取義地利用這個別詩句來暗示自己的意見、要求或態(tài)度。

《左傳》中就記載了不少外交賦詩的事例。比較典型的如《左傳·昭公十六年》載(杜預(yù)注,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

夏四月,鄭六卿餞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弊育€賦《野有蔓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產(chǎn)賦鄭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弊哟笫遒x《褰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終乎?”子游賦《風(fēng)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萚兮》。宣子喜曰:“鄭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貺起,賦不出鄭志,皆昵燕好也。二三君子,數(shù)世之主也,可以無懼矣?!毙咏垣I馬焉,而賦《我將》。子產(chǎn)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德?”

晉國韓宣子聘于鄭,回去時,鄭六卿為他餞行,韓宣子讓鄭六卿各言其志,以見鄭國的意見。子齹賦《鄭風(fēng)·野有蔓草》,表示與宣子相見很高興。子產(chǎn)賦《鄭風(fēng)·羔裘》,以原詩稱賞人之勇武正直稱賞宣子。子大叔賦《鄭風(fēng)·褰裳》,以表現(xiàn)男女愛情表達晉、鄭關(guān)系,意指晉如親鄭,鄭必親晉,晉如不親鄭,鄭即親近他國。子游賦《鄭風(fēng)·風(fēng)雨》,取風(fēng)雨之中與所愛之人相見,很有安慰。子旗賦《鄭風(fēng)·有女同車》,以美好而有風(fēng)度稱賞宣子。子柳賦《鄭風(fēng)·萚兮》,借詩意表示宣子倡我將和之。宣子賦《周頌·我將》作答,謂晉敬畏天命,志在靖亂,保護小國。賓主雙方都以《詩三百》的作品,順利地、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外交賦詩在當(dāng)時是很普遍的,僅《左傳》襄公年間所載就有十二例,如《襄公二十七年》(杜預(yù)注,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載:

鄭伯享趙孟于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產(chǎn)、子大叔、二子石從。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之志?!弊诱官x《草蟲》,趙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dāng)之。”伯有賦《鶉之賁賁》,趙孟曰:“床笫之言不逾閾,況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弊游髻x《黍苗》之四章,趙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子產(chǎn)賦《隰桑》,趙孟曰:“武請受其卒章?!弊哟笫遒x《野有蔓草》,趙孟曰:“吾子之惠也。”卬段賦《蟋蟀》,趙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公孫段賦《桑扈》,趙孟曰:“‘匪交匪敖,福將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辭福祿,得乎?”卒享。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將為戮矣!詩以言志,志誣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賓榮,其能久乎?幸而后亡?!笔逑蛟唬骸叭弧R殉?!所謂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謂矣?!蔽淖釉唬骸捌溆嘟詳?shù)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卬氏其次也,樂而不荒。樂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后亡,不亦可乎?”

朱自清解釋說:

這里賦詩的鄭國諸臣,除伯有外,都志在稱美趙孟,聯(lián)絡(luò)晉、鄭兩國的友誼。趙孟對于這些頌美,“有的是謙而不受,有的是回敬幾句好話“(原注:顧頡剛語)。只伯有和鄭伯有怨,所賦的詩里有“人之無良,我以為君!”是在借機會罵鄭伯。所以范文子說他“志誣其上而公怨之”。又,在賦詩的人,詩所以“言志”,在聽詩的人,詩所以“觀志”“知志”[4]205。

從上述所引我們知道,外交賦詩的賦詩言志,是一種對問體,一來一往,這也是一種“謨(謀)”,《皋陶謨》的“謀”是自己內(nèi)部的,外交賦詩的“謀”是與對方的。而屈原作品之所以稱為賦,或許也與《史記·屈原列傳》所稱屈原的“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的身份有關(guān),“應(yīng)對諸侯”就是要賦詩言志。當(dāng)宋玉的作品稱為賦時,那么把其前輩屈原的作品也稱為賦是理所當(dāng)然的。作為文體的賦也是從賦詩言志的“對問”體演化而來,這就是從賦詩言志到賦物言志或賦事言志。如《戰(zhàn)國策·楚四》有這樣一段文字:

孫(荀)子為書謝曰……因為賦曰:“寶珍隋珠,不知佩兮。祎布與絲,不知異兮。閭姝子奢,莫知媒兮。嫫母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為明,以聾為聰,以是為非,以吉為兇。嗚呼上天,曷惟其同!”

《韓詩外傳》所錄亦是如此,本來“賦曰”云云是《荀子·賦篇》末尾的一段文字,現(xiàn)在又是“為書謝曰”,又是“因為賦曰”,成為對問體了,其結(jié)構(gòu)即先有一個大故事的客、春申君、荀子的對話,再到荀子的回話。而由其中的“因為賦曰”可知,賦作為文體成立了;或者說,賦成為文體名了?!耙驗橘x曰”即是說,“賦”是作為一種文體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正是賦正式形成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三、 賦與《皋陶謨》的篇末作歌

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稱“歸馀于總亂”為賦的結(jié)構(gòu)形式,這是賦的又一文體特征。楚辭有“亂曰”,《荀子·賦篇》末有佹詩、小歌,漢賦中仍有延續(xù),如漢武帝《李夫人賦》、王褒《洞簫賦》、揚雄《甘泉賦》、班固《幽通賦》、張衡《溫泉賦》、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蔡邕《述行賦》;又或為賈誼《吊屈原賦》的“誶曰”(又作“訊曰”),顏師古注《漢書·賈誼傳》時引張晏曰:“誶,《離騷》下章‘亂也”。又或為董仲舒《士不遇賦》“重曰”。又或為張衡《思玄賦》“系曰”,《文選·思玄賦》舊注曰:“系,繫也,重繫一賦之意也”。但漢賦的“亂曰”又有被篇末詩歌替代的趨勢,如班固《兩都賦》,賦至“主人之辭未終,西都賓矍然失容,逡巡降階,惵然意下,捧手欲辭”,但主人不允許,曰:“復(fù)位,今將授子以五篇之詩”等。

《皋陶謨》記載帝舜、禹、皋陶之間的討論、謀劃,結(jié)束后,樂正夔奏樂,帝舜有歌[3]477:

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弊婵紒砀?,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笔手C,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蹦烁柙唬骸肮呻畔苍眨≡灼鹪?!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看到上述“庶尹允諧”的“謨”,于是有“帝庸作歌曰”,此處的“作歌”,是對帝舜、禹、皋陶之“謨”的一個總結(jié)。《尚書·皋陶謨》以對問體的格式記載帝舜、禹、皋陶之“謨”,最后有一個總結(jié)之“作歌”,賦作不也正是這樣做的嗎?或許在上古氏族社會,首領(lǐng)間的議事最后以歌作結(jié),而《尚書》所載帝舜諸人的作歌,正是上古遺風(fēng)。

上述《皋陶謨》所載,《史記·夏本紀(jì)》是這樣記載的:

于是夔行樂,祖考至,群后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百獸率舞,百官信諧。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維時維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為興事,慎乃憲,敬哉!”乃更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然,往欽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數(shù)聲樂,為山川神主。

依《史記》所載來看,更有篇末總結(jié)之義,更像是“亂曰”或賦末詩歌的先聲。

《尚書》即上古之書,本是記言的古史,言先于文,文出自言,考察先秦文體,不得不從《尚書》始。而以《尚書》來考察賦的起源,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錢鐘書.管錐編:第1 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 陳 骙.文則[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0.

[3] 顧頡剛,劉起.尚書校釋譯論[M].北京:中華書局, 2005.

[4] 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學(xué)論文集:上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責(zé)任編輯 張向鳳)

猜你喜歡
尚書
節(jié)錄《尚書·君奭》小楷
草堂(2022年7期)2022-10-22 02:00:20
《尚書·無逸》政教思想的實踐與運用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8:26
謙虛
《尚書》中“迪”釋為“由”新探
《尚書·顧命》“越玉五重陳寶”新解
自大的馬謖
民主
尚書·禹貢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8
“鐵嘴尚書”的口疾
孟子《尚書》學(xué)研究芻議
青海省| 秭归县| 大厂| 饶河县| 嘉义县| 台江县| 永修县| 庄浪县| 九江县| 米脂县| 巴林左旗| 临泽县| 修武县| 玉林市| 芷江| 怀来县| 台北市| 和田县| 渭源县| 榆林市| 宝鸡市| 祥云县| 安阳市| 普洱| 成武县| 唐山市| 吉木萨尔县| 扬州市| 成安县| 民县| 长白| 长泰县| 台中县| 高唐县| 云阳县| 称多县| 留坝县| 梁河县| 庄浪县| 苍溪县|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