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盂城驛的紅塵往事

2012-04-29 13:20:14葉佳
農(nóng)家書屋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趙家高郵驛站

葉佳

2012年2月初。前一天晚上,高郵零星飄起了雪花。于是,這天清晨,空氣凜冽得有一種要把鼻子凍沒的通透感,天空被一片灰籠罩。據(jù)說,這種灰是最適合拍照的,從天空的最上層到地面,同樣是灰,層次分明,就像是展開的水墨畫。相比之前,那種明媚陽光下的照片就顯得過于直白和無聊。

南門大街已經(jīng)蘇醒,木制門板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它們看上去似乎每一塊都一樣,可實際上有著嚴(yán)格的秩序,背后寫著“貳”和“叁”的門板如果被調(diào)換了一塊,這門板是怎么也推不進去的。就像這條街邊上的古盂城驛。這個開設(shè)于明洪武八年的古驛站,是古代京杭運河線上水陸兼?zhèn)涞慕煌ㄒA。它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每天必須送信多少里,也是有著嚴(yán)格的規(guī)定的,快了慢了,輕則打屁股,重則砍腦袋。

就在這個清晨,我碰到一個郵遞員,騎著電瓶車,有著標(biāo)志意義的綠色郵包掛在電瓶車后座的兩側(cè),他彎腰將一份報紙塞入一個還沒打開的門板下面,然后,電瓶車無聲無息開動,沒入盂城驛附近的小弄堂中。

我按下快門的時候,他剛好從盂城驛門口經(jīng)過,鼓樓就在他的正前方。我的耳邊,似乎響起幾百年前他的同行頭戴紅頭巾、身穿紅套袖、肩背赤白囊飛奔而至的馬蹄聲?,F(xiàn)實和歷史在這一瞬間重疊。

從秦朝到清末的2100年:驛站

這2100年中,留下了太多跟郵驛有關(guān)的詩,最著名的莫過于杜牧的那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滾滾煙塵之中,一騎快馬流星般馳來,那驛吏稍事喘息,又飛身上馬,加鞭疾去。那馬兒猶在廄中喘息,早已汗流浹背的驛使卻還得披星戴月,甚至冒著戰(zhàn)火流矢馳往長安。古驛30到60里一設(shè),從嶺南到長安少說也得兩三千里,得換多少匹快馬,抽多少道重鞭,才能讓新鮮如初的荔枝及時運達(dá)。而居然,只是為了讓唐明皇博寵妃一笑!浪漫無比,同時也荒誕無稽。不由想起戲諸侯的褒姒,讓人腸熱齒冷,為那想必有不少累斃荒漠的人和馬扼腕三嘆!

而從嶺南往長安的途中,必然經(jīng)過高郵,驛使也必然在這里喝過水、換過馬、喘口氣。

從公元前223年,因為地理位置的關(guān)系,秦王嬴政在這里筑高臺設(shè)郵亭以來,這里就一直擔(dān)任著繁重的郵傳任務(wù)。高郵也是迄今為止全國2000多個縣級城市中唯一一個以“郵”命名的城市。

古驛的功能與價值絕不止于滿足帝王私情或“聊贈一枝春”,驛站是古代官辦飛報軍情,遞送儀客、運輸軍需的機構(gòu)。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血脈”。所以,古代驛吏屬國家編制的準(zhǔn)軍事人員。一遇急事和戰(zhàn)情,則快馬飛騎,八百里加急,驛路風(fēng)塵,朝發(fā)夕至,完全與軍事行動無異。若無它編織的通聯(lián)網(wǎng),帝王與統(tǒng)帥縱使能運籌于帷幄,又豈能決勝于千里之外?

于是,從秦朝開始,歷朝歷代一直將高郵作為郵驛重鎮(zhèn)。一直到明洪武四年,高郵守御所升高郵衛(wèi),與揚州衛(wèi)同級,往來的文武官員和公文信函隨之增多,是時,高郵加強驛站建設(shè),勢在必行。

明代洪武八年,高郵州在南門外開設(shè)盂城驛。驛站規(guī)模宏大,除驛站本身的牌樓、照壁、鼓樓、廳房、庫房、廊房、馬房等外,臨著運河堤有迎餞賓客的皇華廳,驛內(nèi)有秦郵公館,驛北有驛丞宅等房屋,廳房200余間,占地約3000平方米。驛站本身的功能全都可以顧名思義,而皇華廳就是用來迎接來往官員的地方,秦郵公館是官員們聊天、娛樂的地方。一個驛站設(shè)一驛臣,驛站北面還有驛臣一家居住的驛臣宅。

明代驛站功能有二: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招待所或賓館。凡持有“驛關(guān)”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及仆從多寡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根據(jù)明制,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是每隔10里設(shè)一郵鋪,次要郵路則是20-30里不等。盂城驛是我國古代南北大動脈——京杭大運河上的一處重要驛站。

盂城驛鼎盛的時候,擁有良馬數(shù)百匹、船上百艘,好一派車轔轔馬蕭蕭的壯觀景象。

清末-上世紀(jì)50年代:趙家大宅

盂城驛作為驛站的歷史使命,一直到清晚期結(jié)束。萬物諸行無常,盛極必衰。驛站亦然。

清光緒二十年(1898年),高郵設(shè)輪船局,二十六年(1900年)設(shè)三等郵局,取代了驛鋪多種業(yè)務(wù)。驛站為官員提供食宿的職能早就喪失。這時,驛站的驛夫、遞鋪的兵丁只是傳送下河有關(guān)縣邑的公文,別無他事。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七月,郵傳部下令,裁撤所有驛站交郵局管理。民國元年(1912年),省都督亦下令裁撤諸驛。次年春,高郵境內(nèi)驛站、遞鋪均撤。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撤驛歸郵。它實際上是因為社會發(fā)展必然作出的選擇。

而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盂城驛進入了不為人知的一段。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到上世紀(jì)50年代,半個多世紀(jì),它一直作為趙家大宅的身份存在。

項俊東就是以趙家后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線中?;蛘?,更確切一點說,項俊東的外婆姓趙,據(jù)他今年60多歲的母親描述,在他母親很小的時候,那也是在盂城驛中住過的。

當(dāng)然更多的信息來源于他的外婆。在項俊東的一封寫給高郵市政府的信中,他用來“古盂城驛老主人”這么一個定語來形容外婆。

至于盂城驛為什么會變成趙家大宅,趙家后人與高郵民間文史愛好者有兩種說法。項俊東稱,撤驛歸郵時候的驛臣姓趙,就是他家的祖宗,本來就住在盂城驛,所以就留了下來。而民間文史愛好者根據(jù)僅有的一點點史料考證,是當(dāng)時一個趙姓大商人買下了盂城驛的房子。可至于這個商人是做什么生意的、花了多少錢買這房子全都不得而知。

今年93 歲的項俊東外婆,早年到上海打拼,十多年前落葉歸根,如今住在高郵,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外婆的小姐閨房就是現(xiàn)在盂城驛駐節(jié)廳。

到項俊東外婆一代,趙家已有很多分支,有些已經(jīng)衰敗,房子賣給了別人,有些也已經(jīng)人丁稀少。因此,整個盂城驛除了主廳還住在趙家人之外,大部分地方已經(jīng)變成民居房。

外婆有一個哥哥,也就是項俊東的舅爹爹,他說,在他們小時候,是不允許出盂城驛大門的,因為外面都是野孩子(窮人家的孩子),不可以跟他們一起玩。以至于,他們對盂城驛的里面非常熟悉。1985年,盂城驛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發(fā)現(xiàn)之后,很多人寫了相關(guān)的文章,其中還鬧過一個笑話。其中有人寫盂城驛無門檻,說盂城驛曾經(jīng)這么恢宏一個建筑,居然是沒有門檻的。舅爹爹看到這個稿子,哈哈大笑:“盂城驛怎么沒有門檻,只是讓我叫人拆掉了?!痹瓉砭说r候玩滾鐵環(huán),門檻太高,阻礙了他的游戲,所以,他一怒之下,叫人拆了門檻。當(dāng)然,這些也全當(dāng)逸事聽聽了。

解放后,因為成分問題,項俊東的外婆、舅爹爹全都搬離了盂城驛,盂城驛收歸國有。

1951年-1993年:倉庫

60年前,當(dāng)時20歲的劉同富正值年富力強的時候,早上7點,他把自己扁擔(dān)和竹簍從盂城驛的正廳中拖出來,脖子上掛著的毛巾已經(jīng)泛黃,朝陽斜照著打在黝黑的發(fā)達(dá)的肱二頭肌上,油光發(fā)亮。

劉同富是碼頭工會一中隊的一名搬運工,他今天的任務(wù)是要把從山東運到的大米卸下來,送到附近的糧行中。他估計了一下,今天的活兒估計得從早上7點一直干到晚上七八點,午飯是沒時間吃了,得叫家里人送到碼頭來。實際上,他大部分開工的日子是沒時間回家吃飯的,在碼頭就著京杭大運河的橫風(fēng),這飯吃得也挺香。

只要有體力,工作是不用愁的。

從盂城驛出來向西不到100米的碼頭,異常繁忙。在上世紀(jì)80年代以前,交通運輸工具并不發(fā)達(dá),水運一直是主要的運輸渠道。經(jīng)過京杭大運河,南上北下的貨船,都要經(jīng)過碼頭,而高郵附近城市的貨品都要從這個碼頭下。原來劉同富所在的工會碼頭并不在盂城驛,而是更靠南一點的地方,為了工作方便,在盂城驛收歸國有之后,碼頭工會忙不迭搬到了這里。

以至于,扁擔(dān)挑簍很快就跟不上需求了,扁擔(dān)變成了板車。這是一個純體力活兒,工資也是按照你的工作業(yè)績發(fā)放的。年輕的劉同富挑得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快,一直是隊中的一等勞力,普通女性大概只能做到五等勞力,工資也就是劉同富的一半。那會兒劉同富的收入是極高的,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100多塊錢,而那時候,普通工人的工資是24.5元/月。劉同富跟我們講述他當(dāng)時的富有,他說,黃金也不過9塊錢一兩。

這些板車,就被停在盂城驛的正廳。劉同富哪里知道這個到處都破破爛爛的地方是盂城驛,或者說,他壓根兒不知道盂城驛是什么。

不僅僅是劉同富,住在南門大街的人們都不知道這個倉庫是個什么東西。

直到1985年。

范大媽從高郵最偏遠(yuǎn)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搬到南門大街那一年正好是1985年。她住在南門大街42號中,那是一個老正大布房的舊址,幾十年前高郵人最喜歡去的布店之一。這樁兩層樓的樓房在南門大街的一片平房中非常少見,石英地面更是在整個高郵都難找出第二家。

范大媽住在那幢房子的二樓,拖家?guī)Э?個人住在10多平方米的狹小空間中,可她已經(jīng)很高興了。那一年,范大媽47歲,成了城里人了,她的工作是一個雜貨商店的銷售員。

范大媽并不知道她所住的南門大街,在幾百年前是盂城驛的員工宿舍,當(dāng)然,她也不知道盂城驛是什么。不過,她很快就知道了。范大媽搬到南門大街之后沒多久,全國文物普查開始,盂城驛地址被確定,同時被確定為明代古建筑,在它的主體結(jié)構(gòu)中發(fā)現(xiàn)了明代的東西。

劉同富這才意識到自己每天進出的地方居然是一個明代的老房子。

只是,知道也就僅僅是知道了。直到1992年,劉同富退休,他工作的碼頭工會都改名叫市運輸公司了,這個地方依然沒有變過,就跟他的工資一樣。劉同富退休的時候,他的工資仍然只有100多塊錢一個月,40年幾乎沒有變過。只不過,進入80年代之后,除了煤炭和沙子這些質(zhì)量重的東西走水運之外,就很少再有其他東西從這個碼頭被搬起了。劉同富們相對也比較空閑。

劉同富退休一年后,1993年,高郵市政府決定重修盂城驛,就用了通湖路的一個房子跟市運輸公司進行了置換。這個地方終于要變化了。

1993年-至今:賣門票的景區(qū)

1993年11月22日晚上,真啟梁對這個日子記憶猶新。他說,那天晚上的北風(fēng)就跟前段時間的一樣,“嗚嗚”地刮著,感覺要把整個城市卷走。

那天晚上,盂城驛重修開工儀式,作為高郵市文化管理委員的工作人員,他是這個儀式的主要工作人員,那天晚上他一直忙到夜里12點多,之后,因為受涼引發(fā)肺炎住了一個星期院。

這是真啟梁到市文管會參與的第一個項目,1992年,40歲的真啟梁放棄了鄉(xiāng)鎮(zhèn)初中語文老師的身份,成為市文管會的普通工作人員。7年前,真啟梁以科員的行政級別退休,他說如果他一直在教書的話,退休的時候就是個高級教師,副處級別,退休工資幾乎是現(xiàn)在的兩倍。可他一點都不后悔當(dāng)時的選擇。如今的他退休多年,可經(jīng)常會有一些關(guān)于盂城驛的文章見諸報端,在整個高郵,說起盂城驛的歷史,他可算是第一人。

盂城驛重修工作并不是那么順利,首先是經(jīng)費的問題,1995年8月份,盂城驛重修對外開館之后,官方稱重修花了3000多萬。真啟梁說,這個數(shù)字其實并不吹牛,盂城驛周圍很多的小巷子的路和公共設(shè)施,都是因為盂城驛重修的。這里就花了不少錢。

請專家對重修進行探勘、設(shè)計、規(guī)劃,真啟梁一行十多個人還在專家的建議下,在安徽的農(nóng)村跑了十幾天,幾乎把皖派的古建筑看了個遍。

盂城驛的歷史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恢復(fù)原貌,真啟梁啃了無數(shù)書。如今,我們能在盂城驛里看到很多文字資料都是他一手整理的。

1995年8月,盂城驛重新開館。那一天,伴隨著開館儀式的,還有第一屆中國郵文化節(jié)的開幕。據(jù)說那天,整個高郵萬人空巷,而這至今仍被很多高郵人津津樂道。

如今的盂城驛恢復(fù)的部門,面積不過原來的1/8。據(jù)說,政府有計劃,想把邊上的民居收回來,慢慢恢復(fù)盂城驛的整體面貌??蛇@里涉及到近萬人搬遷,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問題,困難重重。

猜你喜歡
趙家高郵驛站
休閑驛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2:58:00
休閑驛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0
休閑驛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04
休閑驛站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14
趙家祥教授
觀察與思考(2022年3期)2022-04-22 10:32:20
Airport gate assignment problem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①
好歌好酒好高郵
民族音樂(2019年6期)2020-01-15 06:50:18
看千帆競渡,數(shù)高郵風(fēng)流
——高郵博物館精華演繹
大眾考古(2016年5期)2017-01-16 09:32:16
高郵風(fēng)光
江蘇高郵鴨集團
慈溪市| 纳雍县| 广平县| 霸州市| 巧家县| 七台河市| 西吉县| 江北区| 辽宁省| 什邡市| 金塔县| 连云港市| 措美县| 黔东| 阿鲁科尔沁旗| 泾阳县| 馆陶县| 抚州市| 广德县| 本溪市| 虹口区| 汽车| 恩平市| 海南省| 通城县| 潞城市| 民勤县| 水富县| 湟中县| 康马县| 托克托县| 大渡口区| 武邑县| 福州市| 汝南县| 桐梓县| 阿坝| 和平区| 山阳县| 石渠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