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嬌 陳莉
摘要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置問題情境,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如何卓有成效的啟發(fā)引導,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從而有效的達到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是新課程下值得教師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關(guān)鍵詞課堂;提問;思維;藝術(shù)
有教育學家說過:“教育的藝術(shù)在于恰當?shù)奶岢鰡栴}和巧妙的作答?!碧釂柕乃囆g(shù)越高,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效果就越好。應當說,巧妙的提問是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提問得法,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提問不當,不僅對教無益,而且會堵塞學生思路,窒息課堂氣氛。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太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shù)和技巧,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習效果。使課堂提問產(chǎn)生了一些誤區(qū):提問沒有停頓或先點名后提問,不給學生留充足的思考時間;或者提問只求標準答案,排斥求異思維;提問面向少數(shù)同學,多數(shù)學生“冷場”甚至無事可做,等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長長能夠發(fā)現(xiàn)同樣的一個問題,這樣問學生困難能沒有反應,可是你換一種問法,你又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異常的活躍。那么,在我們的教學活動能夠中,我們該如何設計并實施提問呢?就這點,我談幾點認識:
一、深入淺出,啟迪思維
課堂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問題過難,學生就失去了思考的興趣。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較難的題拆分開來,變成一個個小問題,而這些小問題又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這樣,學生能回答出問題,就有了聽課的興趣,能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學到知識。如在學習《大雁歸來》這篇課文時,一開始就提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學生都感覺無從下手。那我們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把問題劃分開來:(1)大家都看見過大雁,你眼中的大雁是什么樣子的?(2)根據(jù)你的觀察,大雁具有哪些習性?(3)大家閱讀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大雁具有這樣的生活習性?(5)作者對大雁的觀察可謂是細致入微,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雁這樣的感情?(6)作者作為一個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為什么要用大量的時間去觀察大雁?作者想要通過大雁來呼吁什么?這樣,學生在一個一個問題中就自然的回答出了“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的主旨了。
二、巧選角度,變中求異
提問要盡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談,不能總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上繞圈子,而應該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書本與生活相結(jié)合,注意采用比較新穎的說法,從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問題富有形象性、啟發(fā)性,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
三、利用矛盾,激發(fā)疑問
對立的事物都是互相排斥的,人們碰到這種情況時,容易引起思考,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在提問式教學中可以抓住課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學生理解課文過程中產(chǎn)生的種種矛盾,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如《石壕吏》中,老嫗說“室中更無人”,接著又說“惟有乳下孫”。這不是明擺著的矛盾嗎?又如《孔乙己》文末有這么一句話“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蔽蚁?qū)W生提出為什么使用“大約”和“的確”兩個詞語,兩者是否矛盾?這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通過思索了解:“大約”表推測,因為無人關(guān)心孔乙己的遭遇,得不到確切的消息,只能估計;而從孔乙己最后一次來酒店的情形看,他被打折了腿,身無分文,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只能是死路一條。這兩個詞語反映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和世態(tài)炎涼、人心的冷漠。學生弄懂了這兩個詞語的準確含義,就能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吃透作者創(chuàng)作的本意。
四、此意在彼,直題曲問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深入淺出,可讀性很強,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地提問,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這就需要教師力求避免所提的問題太直太露,而要做到直題曲問,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如教《云南的歌會》,如果直接問:文中描寫了云南哪些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就很難調(diào)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采用曲問法,假設場景:如果你是一名導游,正帶著游客游覽云南,那你將如何向游客介紹云南的美景和獨特的風俗民情?這樣提問,就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們爭先恐后的來讀課文、討論問題、爭當導游。又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講三味書屋的教學方法時,就可這樣問:三味書屋與百草園在學習環(huán)境、教課先生、學習的內(nèi)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是哪種兒童教育?這樣提問,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積極尋找答案。
質(zhì)疑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當教師在運用問題進行教學時,也應該教給學生提問的技巧,鼓勵學生主動提問,獨立思考,特別是鼓勵有創(chuàng)造性的、與眾不同的見解,哪怕是見解不成熟、有缺陷或問題,因為每個問題都有一定的發(fā)散性,我們不必追求完滿的答案,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采用問題教學法,其課堂教學過程實際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這正是新課程改革目標所要求的。因此,我們要大力提倡采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從而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順利地向前推進。而且,問題教學法對于改革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只要積極實踐,努力去做,無論何種基礎的學校和師生,其課堂教學都會收到實效的。往的是哪種兒童教育?這樣提問,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積極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