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兵
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文章不是無情物”,一篇課文,一段文字、一個詞句,都潛蘊著豐富的思想。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托,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在語文訓練中有機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重視精彩導語的誘發(fā)
語言對人的心理具有暗示作用,小學生的心理活動更具有強烈的受暗示性,能夠無意識地接受教師語言的啟發(fā)指導。所以在一篇課文的教學之始設(shè)計優(yōu)美精彩的描述性導讀,作為啟發(fā)性談話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學《升國旗》一文前,設(shè)計這樣一段導言:同學們,我們每周一都要升國旗。每次升國旗時,老師都特別激動,為什么呢?因為第一面國旗是新中國誕生時,由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來的。國旗是我們祖國的象征,我們愛國旗,就是愛祖國。那么,小朋友們應(yīng)該怎樣參加升旗儀式呢?請小朋友們認真學習《升國旗》。這樣的導語激起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愛國情感,形成了一種想學的熱情。
二、剖析重點詞句的滲透
文章的思想感情總是包含在詞語和句子之中的,在指導學生理解文章的過程中,要善于抓住那些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和句子仔細加以品味,體會其思想內(nèi)涵,從而達到教育學生,激發(fā)情感的目的。在教學《詹天佑》開始,就提出“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在教學中,要緊緊抓住“杰出”“愛國”這兩個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華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愛國”工程師。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草原》的最后,有這樣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痹诮虒W時,要緊緊扣住這句話去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以及社會主義社會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緊密、親如一家的良好風尚,教育學生要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民族團結(jié)。
三、強化富有感情的朗讀
朗讀過程,也是對課文理解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yīng)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朗讀(及至背誦)關(guān)鍵的句子,重點段落,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睂W生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入情入境,受到感染。高興時眉飛色舞,激動時熱淚盈眶,悲哀時哽咽飲泣,憎恨時咬牙切齒。
對于抒情濃郁、描寫真切感人、敘事委婉生動的“經(jīng)典”之作,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朗誦,去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
四、注重情感的交流
在閱讀教學中,實施朗讀教育,其中情感修養(yǎng)是很重要的。上課是師生間的共同活動,是一種社會性的交流,也是情感交流。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道德美、形象美、情感美的有利條件,憑借課堂這個舞臺,通過激情洋溢、聲情并茂的語言描述,把課文中的豐富情感抒發(fā)得淋漓盡致,這就造成了獨特的情感風格,創(chuàng)造了德育最佳心理影響,學生能從中受到教育。
五、典型形象感染,潛移默化
小學語文教材中,寫人敘事的文章,描寫了一個個感人的形象,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學中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如語言、行動、外貌描寫等,再現(xiàn)人物的活動和場景,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至死不忘祖國的肖邦,為祖國導彈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的錢學森,身殘志堅的海倫·凱勒,為人類科學作出巨大貢獻的身殘志堅的霍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教學中,通過語言文字,再現(xiàn)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會感染、陶冶學生的情操,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六、在強化練習中進行滲透
練習設(shè)計得好,既有助于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訓練學生的語言,又能滲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雙收。例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山谷中的謎底》,可以設(shè)計這樣一個練習,請你舉例解釋“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fā)展?!边@句話的意思。讓學生通過舉例,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體會,展開討論,教育學生遇到困難時應(yīng)該怎樣去對待,而不應(yīng)該怎樣去做。
記敘文,寫景、狀物的文章,一景一物都賦予作者情感,特級教師魏書生說過:“中小學生感情勝于理智,對于一些事物的感情也不穩(wěn)定,既易于激動,也容易冷漠?!庇终f:“感染和熏陶學生心靈所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說教大得多,而語文課所具備的感染熏陶條件是得天獨厚的,學校各科教育都有育人的任務(wù),和育人聯(lián)系最緊密的學科是語文?!币晃队峡荚?,強調(diào)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成支離破碎的若干項,為了功利目的,還要課外強化訓練,那么語文考試將會陷入枯寂無趣之中,這就意味著我們根本放棄了塑造學生完全的人格。牢牢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蘊涵思想教育的地方,堅持滲透的原則,采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就能收到“潤物無聲”“文道兼得”的教學效果。
(海安縣南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