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光
摘要: 本文通過實驗研究比較了兩種寫作教學策略的不同教學效果。實驗班級為作者任教的兩個平行教學班,實驗班采用過程體裁法寫作策略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結果法教學策略教學。結果表明,兩個班在寫作總成績和寫作分項成績上有顯著差異,這意味著過程體裁法寫作教學策略對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有顯著成效。
關鍵詞: 中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法
一、引言
縱觀當前的中學英語寫作,盡管教師和學生對寫作教學傾注了大量的努力,但英語寫作仍然是薄弱環(huán)節(jié)(關世民,2008)。有學者認為,“過程體裁法具有耗時短,效率高的特點,符合我國目前EFL寫作教學的實際需要,應通過實驗加以推廣(韓金龍,2001)”。近年來,過程體裁法在我國英語寫作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研究和應用,趙建群(2005)等在高級中學應用了過程體裁法進行寫作教學,指出過程體裁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李秀文(2007)在大學應用了過程體裁法進行寫作訓練后發(fā)現(xiàn),此法能夠提高學生寫作的體裁意識,提高寫作效率。他們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英語寫作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由于研究對象的不同,過程體裁法在初級中學英語寫作中研究較少,因此,有必要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過程體裁法引入初級中學英語寫作教學。為此,筆者試圖通過在初級中學應用過程體裁法進行實驗教學,來驗證其對初級中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二、過程體裁法的產生及應用分析
(一)過程體裁法的提出
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和體裁教學法在中學英語的寫作教學中都有應用,也都有其優(yōu)勢和不足。為了充分發(fā)揮這三種教學法各自的優(yōu)點,Badger和White(2000)提出了一種綜合寫作教學模式(見圖2.1),即“過程體裁教學法”。過程體裁法強調寫作應包括語言知識(體現(xiàn)在成果和體裁教學法中)、語境知識(體現(xiàn)在體裁教學法中)、寫作目的(體現(xiàn)在體裁教學法中)和寫作技巧(體現(xiàn)在過程教學法中)等要素。語言知識和語境知識可以為作者提供足夠的輸入,可以使學生有話可說,調動學生的寫作潛力;寫作技巧的訓練可以使學生知道怎么說。
A process-genre model of writing possible input
(二)過程體裁法教學策略實施要點分析
1.寫作信息輸入策略
寫作前階段,素材管理策略。寫作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注意收集、積累課內外所學的好詞、好句、好文章。為了督促學生有效完成寫作素材收集的任務,我設計了寫作素材收集記錄表,由學生填寫。(見表2.1)
2.寫作信息輸出策略
(1)教師適時介入降低學生寫作焦慮
教師適時地介入能夠賦予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產生勝任感,協(xié)助學生獲取并有效處理語言材料,使其增強團隊歸屬感。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的段落發(fā)展能力和篇章組織能力,從宏觀上幫助學生把握寫作的要點,使學生逐漸形成體裁意識;學生在草稿寫作中所體現(xiàn)出的寫作優(yōu)點和問題帶有很大的穩(wěn)定性,教師應重點記錄,適時展示優(yōu)秀作品,突出作品段落發(fā)展和篇章組織優(yōu)點,為處在迷途中的學生提供借鑒。
獨立創(chuàng)作完成后,先將作品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互評。學生評價,要求從語言知識、語言技巧、寫作目的和寫作情境四個方面進行(見表2.2)。
(2)師生共同欣賞與評價
同伴互評結束后,教師可以遴選幾篇學生作品(匿名)。首先,學生將同伴互評修改過的作文進行有聲朗讀,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修改和評價,說出優(yōu)點和不足,并提出建設性意見。這一階段教師主要是進行引導及對疑難問題和有爭議的討論進行一種示范性裁決,通過教師的示范作用,明確一篇好文章的標準,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章體裁、寫作目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巧的認識。最后,教師通過投影等設備,對作文中的重點知識,語言技巧等進行總結性反饋,為學生定稿提供參考。
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必須考察落實在學習者身上的現(xiàn)實效果,因此,我進行了教學實驗研究。
三、過程體裁法寫作教學策略實驗研究
(一)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為海南省某初中二年級1班和2班的學生,其中1班為實驗班,實施過程體裁寫作教學策略,2班為對照班,實施傳統(tǒng)的結果法寫作教學策略。1班學生共42人,2班學生為42人,二年級分班時按成績分班,兩個教學班英語水平相當,可以進行對比實驗。
(二)實驗內容
1.2011年10月16日進行了實施過程體裁法后的第一次英語測試,題目為:假如你是周杰,你今天生病了。請寫一份請假條給你的班主任老師。
要求:①詞數(shù)60-80;②文中不能出現(xiàn)真實的姓名。
參考詞匯:ask for(請假),have to(不得不)。
2.2011年12月18日進行了實施過程體裁法后的第二次英語測試
標題:My Diary
要求:①仿照文中日記的格式,寫一篇關于你自己校園生活的日記。
②詞匯:60-80。
(三)實驗步驟
實驗班寫作教學遵循:分析范文—模仿分析—模仿寫作—構思討論—獨立創(chuàng)作—同級反饋—自我修改—教師反饋—編輯定稿—寫后反思的程序進行;對照班按照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教師分析范文—教師講授重點語法和詞匯項目—學生獨立寫作—教師批改反饋”進行。
(四)評分標準
參照海南省中考英語書面表達評分標準,并在其基礎上進行劃類評分,主要從學生的書面表達內容結構和語言形式兩個大類進行評分。為了保證評分的客觀性,由兩個老師進行打分,第一名老師給出檔次分,第二名教師具體打分。
四、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部分將從三個方面報告研究結果。
(一)不同寫作教學策略對提高學生寫作總成績的影響
我用SPSS17.0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實驗前后總成績進行符號平均秩檢驗(Wilcoxon),檢驗相關樣本的差異顯著性。實驗結果顯示,從實驗前測和實驗后測的寫作總成績上看,實驗班的寫作測試總成績在兩次測試中均高于對照班。在實驗前測中,實驗班有16名同學的成績高于對照班,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驗后測有31名同學成績高于對照班,比原來增加了15人,據(jù)此結果,我們認為過程體裁寫作策略對提高學生寫作的總成績有明顯效果。
(二)實驗班實驗前后測作文總分配對樣本T檢驗
根據(jù)實驗班前后測總分配對樣本T檢驗,實驗班前測總分和后測總分的概率值P=0.000<0.01,說明實驗班前后測成績差異非常顯著,即過程體裁法對實驗班學生寫作成績的增強效果明顯。
(三)實驗班實驗前后測作文內容結構和語言形式配對樣本T檢驗
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輸出表明,驗班前測內容結構成績和后測內容結構成績的概率值P=0.001<0.01,說明前后測的成績差異非常顯著,即過程體裁法對提高學生作文的內容結構方面效果非常明顯;實驗班前測語言形式成績和后測語言形式成績的概率值P=0.000<0.01,說明前后測語言形式成績差異也非常顯著,即過程體裁法對提高學生作文語言形式方面的效果非常顯著。據(jù)此結果,我們認為過程體裁寫作策略對提高學生寫作的分項成績有明顯效果。
五、實驗結論及教學建議
實驗結果表明:過程體裁寫作教學策略能夠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成績,對書面表達中的語言內容結構和語言形式的提高有顯著效果。
總的說來,實驗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一定范圍內達到了明顯的效果。另外,過程體裁寫作教學策略對長期接受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的學生和教師而言,肯定會有一段適應和轉型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應用此策略時,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還要充分考慮實際教學條件,做到因地制宜。一旦教師接受了這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寫作教學策略,并在教學上加以落實,他們就能感受到這種教學策略的效果而樂意繼續(xù)采用。
參考文獻:
[1]Badger R,White G.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 T Journal,2000,54,(2):153-60.
[2]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2 Learning[M].Pergamon Press,1981.
[3]韓金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1.
[4]關世民.中學英語寫作教學薄弱問題分析與解決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8,(2):30-32.
[5]李秀文.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
[6]趙建群.過程體裁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本文為海南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課題項目“基礎教育英語寫作中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實驗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文號是hys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