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是各個年級課時量最大的學科之一。說明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不管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這都容易成為一個單調(diào)、重復、枯燥的艱巨任務。因此,如何讓高強度重復的語文課教得活躍、學得有趣,是語文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
二、理論背景
為了避免語文課的單調(diào)、枯燥,提高學習效率,許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的研究者強調(diào)要讓課堂“活”起來,例如,段天虹認為,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方法,教師的授課情感以及學習內(nèi)容、課堂氣氛做活,才是思想激蕩、效果良好的語文課。有的研究者提出要讓課堂充滿激情,只有一個充滿激情的課堂,才能避免千篇一律。朱華探討了表演式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及其價值,牟新才則探討了如何通過發(fā)展個性化來提升語文課的吸引力。
這些研究或者從宏觀上探討了一種解決的大方向,或者是從微觀上提出了實際的操作模式,對提升語文課的吸引力,營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學習氣氛有積極的意義。受這些研究的啟發(fā),結(jié)合我們的語文實踐教學,發(fā)現(xiàn)一種簡便、易于教師操作的課堂學習氣氛塑造手段,我們將這種教學中的小技巧形象地概括為“講桌與課桌的互換”。所謂互換,就是教師要讓學生有機會站到講座上來活動,同時,教師要有一定的時間坐到學生中間去,成為學生團體的一員參與學習。
自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以來,班級作為現(xiàn)代教學基本單位就定型了。反映在課堂教學上,也就形成了一種明確的二元對立——老師和學生,這一思想甚至改造了教室的物理布局,就是“講桌”和“課桌”的絕對對立。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雖然提出了諸如“學習中心說”“學生中心說”等教育思想,但是,至少在現(xiàn)階段,我們的教學組織模式還沒有明顯的改觀。而本文探討的“講桌與課桌的互換”就是要在語文課中,將“師生”的二元對立打破,讓學生有機會到“講桌”上來,讓教師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坐到“課桌”上去。從理論根源上講,也是一種“學習、學生中心”教育觀的微觀實踐。
三、實踐經(jīng)驗
因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權威,學生不可能主動地來“攻占”講桌,所以,任何“講桌”和“課桌”互換行為都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可控的、有目的、有秩序的活動。什么機會下適宜將學生請上講桌,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對自己課堂設計的理解,依靠教師對因材施教原則的把握。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實踐,想將這一模式運用得好,需要教師有優(yōu)秀的素質(zhì)。但是,作為一種可以推廣的方式,還是有一些典型環(huán)境,特別適于這一操作的使用和探索。
首先,在規(guī)律性的學生發(fā)言中,實施角色互換。在教學實踐中,每次語文課前,我們都指定學生做口頭新聞播報引入語文課。即前一天課就安排好學生準備第二天上課的口頭播報內(nèi)容,在語文課前,利用組織教學的時間,老師首先把講臺讓給同學做簡單的新聞播報。類似的角色互換安排還可以集中安排于一定的特色課上。例如,每周組織一次十五分鐘的語文學習小經(jīng)驗匯報、每學期可以組織一次課外讀書匯報會等等。
其次,在特定課型中的應用。例如,作文評講課的學生互評安排。通過指定同學之間作文的相互評價,并將學生自己的評價在講臺上以教師的角色表達出來,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作文,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同時,在特定課程中的運用,也將學生的多種能力做了一種綜合培養(yǎng),如,作文評講的師生互換還可以增加對教師下水作文的學生評價,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口頭表達、作文欣賞等能力。這種特定課型中的應用還可以在如佳作賞析、議論文的觀點辨析等情況下加以利用。
另外,直接將教師角色交給學生。在這種方法中,我們遴選優(yōu)秀同學當語文老師,直接起到同伴式學習中的帶頭作用,帶領同學們學習新課。而教師作為學生的一員,能夠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教師對重難點等問題的把握,并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引導課堂問題的發(fā)展方向。
總之,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課堂需要,將這種模式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實踐組織中,教師需要應情應景,把握方向,特別是開始實驗階段,教師的指導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種方式運用得越多,學生越適應,他們也會越來越成熟,隨著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學生也會深深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四、意義
通過“講桌與課桌的互換”的實施,語文課在各方面會有很多積極的進步,其意義大致可以歸納成如下的幾個方面:
在課堂氣氛塑造方面,這種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產(chǎn)生思維激蕩的效果。在班集體里能形成敢于表達的學習風氣。
作為一種參與式學習、體驗式學習,這種活動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特別是當活動走上正軌,發(fā)展到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階段的時候,教師也能從中收獲到成功的喜悅。
參與式、以學生表達為核心的組織方式能極大地發(fā)展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這與語文素質(zhì)教育目的不謀而合。這種互動能增加學生在社會上處理問題的口頭能力,將學和用結(jié)合起來,發(fā)展了語文能力,而不僅僅是學得語文知識。
同時,這種活動有利于形成課堂的民主形式,拉近師生距離,能夠促進學生的被動學習轉(zhuǎn)化為主動學習。
(責任編輯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