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燕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的演講中講道:是生活的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壞生活的就是壞教育。
高一新生是剛剛步入高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緊張與好奇過后會產(chǎn)生一系列不適應的現(xiàn)象。如,思家心切、人際關系的困惑以及高手如林的失落感……而各科教師只是在學習方面給他們指導,而忽略了學生的生活需要。作為班主任必須善于觀察與思考,及時關注不適應現(xiàn)象,探究這些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并尋求應對策略。
一、宿舍是同學們的家
找出原因,改變學生心態(tài)。只有認識到問題的根結,才不會一味地埋怨與責備。作為班主任,要幫助學生找出學校生活中不適應的原因。
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從初中進入高一,由一個眾星捧月的學校環(huán)境到一個高手如林的學校環(huán)境,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或多或少都會產(chǎn)生些孤獨感、無助感、失落感等。第一次在宿舍里洗衣服,多么希望有個人在邊上陪著,一起洗或一起聊天,他們需要朋友的交流。洗發(fā)時才發(fā)現(xiàn)來得匆忙忘了帶洗發(fā)液,多么希望有舍友主動拿出來,他們需要照顧。而宿舍就是他們的家,健康的家,走出的才是健康的學生。
班主任要經(jīng)常走出辦公室,去學生的宿舍,看看學生們是在開心的聊天,還是低頭悶坐。拉幾個學生,圍成一圈,讓大家分別說說自己,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家”里有哪些人,如果能推出“家長”來,那更好了。一個個宿舍走過來,大家熟悉了,這才是好的生活的開始。
二、勞動讓同學們學會分享
過去的光環(huán)與現(xiàn)實的落差。這里每一名學生在初中都可能是班里的頂尖人物,學校里的佼佼者,被同學尊重,被教師捧著,享受的待遇優(yōu)越,而且被親朋好友都視為聰明者,因此自己內心也有一種很強的優(yōu)越感。但在進入高中之后,面臨周圍一個個高手,面臨周圍同學誰都不在乎誰,面臨教師一視同仁公平對待的眼神,有些同學開始失望了,潛在的自卑感油然而生。
組織他們勞動,干什么呢?當然先是把自己宿舍的每個角落打掃干凈,當學生面臨自己的“領地”太臟,任務很重時,多么希望有人來“分享”自己的勞動。因此,同學們相互幫忙,勞動中體會分享的樂趣。
三、合理地生活,合理地教育
高一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可能出現(xiàn)自我松懈與現(xiàn)實壓力的沖突?,F(xiàn)實的壓力比初中時更大了,看到別人都在埋頭苦學,自己一顆放松的心既放松不起來也集中不起來。同時,有新鮮感與懷舊感的沖突。初到一個新環(huán)境,新鮮的事物沖擊著興奮的大腦,刺激著好奇的心靈,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新鮮感蕩然無存,尤其是那些感覺差的環(huán)境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懷舊感,常常懷念初中的老師和同學 。
合理地安排時間,提高睡眠質量,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地宣泄自己,緩解壓力。宣泄是人類心理的安全閥。學會宣泄是調整心態(tài)的關鍵。用各種方式積極地緩解壓力,如鍛煉、寫日記、整理衣服、流淚、尋求心理咨詢老師等。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宣泄方式來放松自己。
班主任要以校園為基地,搭建合理的生活平臺。下午活動課了,學生容易在操場橫沖直撞,肆意宣泄。這不利于心理的合理調節(jié),班主任也去操場吧,安排些友誼賽,趣味賽,讓學生參與面廣一點,男生、女生都參加。班會課,有時到校園的小樹林里面開吧,我們來個沙龍,或者來些趣味活動?;蛘咦屛覀內⒂^我們被扣分的包干區(qū)吧,考察一下,找找原因?;蛘呶覀円黄鹑バ『舆?,安靜的坐著看書去,聽鳥的叫聲,看魚兒嬉戲。
四、認真地生,認真地教育
“學習要認真”,家長這么說,老師這么說,校長這么說。每次家長來校看完孩子,臨走時這么說;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分析完試卷老師這么說;每次學生大會上,校長一上來就這么說。學習是要認真,然而當我們說這話成為習慣,當學生嘴里說認真但行動上卻不認真已成為習慣時,我們開始思考,認真也是一種教育,其實我們做每件事都要認真。
學生喜歡看玄幻類、愛情類的小說,看得認真,那就讓寫寫讀后感,對比我們的經(jīng)典小說,說說這些小說有哪些優(yōu)點,甚至我們可以開個主題班會,大家一起來深入談談這類小說的特色,班主任如果自認水平不夠,可以邀請語文老師一起來。要做,我們就要做得認真,要做得到位,我們要讓學生體會到什么叫認真,什么才是認真的生活。我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班里學生一段時間比較喜歡說話,還看些雜書,就聯(lián)合時任德育主任的語文老師徐老師,一起組織了一個主題班會,主題是詩歌朗誦。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徐老師還請來了幾位其他老師做評委,我就負責攝像,活動結束后,我將視頻刻錄好,發(fā)給參賽者每人一份。這個活動直到他們畢業(yè)后,還有人提起。因此,真正的認真,生活的認真,是會被人牢記一輩子的。
五、有計劃地生活,有計劃地教育
每年高一學生入學后,都會填一份自我鑒定表,期初寫的是計劃,期末寫的是總結。但這計劃真成為了學生的計劃了嗎?很少!那是為什么,因為高一剛進校,學習計劃難免千篇一律。我認可以學習小學的做法,我女兒在小學讀4年級,班主任要求他們每人定個目標,隨便什么都行,我女兒就定了個寫字時要坐直,最終期末由于完成任務還獲得了表揚。且不要急著想這么簡單,據(jù)她班主任說,全班最終也就五六人完成了計劃。是的,請不要小看我們的計劃,不要以為驚天地,泣鬼神的計劃才是好計劃。我們認為貼近生活的計劃,可操作的計劃,才是好計劃。因此,在學生填表時,讓學生思考這么一個問題吧:你這個計劃能不能馬上就開始實施,是一分鐘內?還是一小時內?還是一天內?
六、有藝術地生活,有藝術地教育
我們的生活應該是多姿多彩的,這樣的教育才是多樣化的。學校想法很好,每個班級都掛上一些具有藝術性的素描圖畫,為班級營造藝術的氛圍。那如果換成一張學生自己的畫呢?我以前有個學生特喜歡畫漫畫,他將全班同學和老師,都畫在一張紙上,個個神態(tài)惟妙惟肖。我把畫復印了,給全班每人一張?,F(xiàn)在回想,當時如果把這畫放大了,裝裱了,掛在教室里醒目的位置,那該有多好!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如果你走進教室,就能看到他們的愛好。如果他們的愛好都是那么具有藝術性,我在這樣的學生團體中教學,我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也特別有藝術!是教師的教學藝術造就了學生,還是學生的藝術造就了教師,我認為都可以。就拿我所任教的物理來說,物理里面就有很多藝術的東西,不僅是我們常說的對稱、等效、簡約……也可以是教學中我的板書,我的笑聲,我的嚴肅……
人類對生活與教育的認識也是經(jīng)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探索過程。古希臘啟蒙思想家伊壁鳩魯,提出快樂人生哲學,充分肯定生活的價值,主張培養(yǎng)“為生活而學習”的學生,播散生活教育的種子。到20世紀初,哲學家杜威首開實用主義教育的教育思想先河,系統(tǒng)理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的教育學說。生活的教育明明就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可是我們?yōu)槭裁床蝗ザ喽嚓P注呢,只因為成績被提到了太高的程度。學生心理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然而我們關注學生的生活了嗎?孩子的心中,學習不是他們的全部生活。雖說已是高一,但某些方面他們仍然是孩子,他們心底非常想看看窗外的風景。
(江蘇省震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