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寸草遮丈風

2012-04-29 06:57:38楊先李學輝左晨帆
飛天 2012年19期
關鍵詞:沙窩風沙治沙

楊先 李學輝 左晨帆

沙海里的一支歌

像海那樣深沉,像山那樣凝重

像云那樣潔白,像雨那樣清瑩

——林?!渡澈B牳琛?/p>

一、“豁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民勤有一句民謠:“天下有民勤人,民勤無天下人?!碑數厝私忉?,這里讓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外地人一般不到這兒來謀生,而民勤人為生活所迫浪跡天涯,全國所有的省份都有民勤人。

民謠是苦澀的,但它卻說出了民勤殘酷的現實。民勤,地處河西走廊的東北部、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之間,全縣總面積90%以上被漫漫黃沙覆蓋,有“無邊沙海一葉舟”之稱。就是這樣一只小舟,還遭受著沙漠以每年八至十米的速度推進蠶食。長期以來,風沙為害,良田被埋,家園被毀,人們便被迫別家離鄉(xiāng),四處闖蕩,做“生態(tài)難民”。在外面的民勤人比留守的要多得多,內蒙古的阿拉善右旗、臨河市、杭金后旗,新疆的祁泰縣、瑪拉斯縣等地,民勤人所占的比例都到了一半以上。

面對肆虐的風沙,有人退縮,有人放棄,而宋和村的石述柱卻選擇了留守,選擇了直面風沙。

宋和村地處民勤縣西沙窩,東、西、南三面被沙漠環(huán)繞。在石述柱童年的記憶里,宋和村是最窮最苦的地方。從南到北十幾里路上,只有一棵奄奄一息的老榆樹和十幾棵沙棗樹,天空見不到幾只飛鳥,人們開玩笑說,不見鳥,是因為樹極少,相隔又很遠,鳥從一棵樹飛往另一棵樹的時候,會累死在路上。宋和村有的只是一個連一個的大沙窩。糧食總是打得非常少,老人們說,不是地不養(yǎng)人啊,是風沙刮走了我們的好日子。

十來歲的石述柱,念了三年小學就退學回家了,餓著肚子幫助家里放牛放羊干雜活。那時候,條件好一些的人家大多數遷走了,石家因為窮,只好留在沙窩里艱難度日。到1952年,石述柱家西面的墻已被黃沙掩埋,幾分薄田早就成了黃沙灘,他們的日子過得更苦了。也就在這一年,石述柱的二哥石述悅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上,靠著政府發(fā)放的撫恤金,石家大小流著眼淚搬出了沙窩,把家安到了村的東頭。

但宋和村風沙依舊,貧窮依舊。村外王家路、許家路、牛路口三個最大的風沙口,開春只要一刮大一點的風,風就挾裹起沙塵,掀起重重疊疊的沙塵浪,一浪蓋過一浪,鋪天遮地滾動著,漫過溝渠,漫過田地,漫過院房,倏忽之間讓天昏地暗。這種狀況下,別說人,就連野兔也會迷失方向?!叭寺房谌松?,大風一起不見家;風沙壓墻頭,毛驢房上走?!贝箫L一停,院子里被風帶來的沙就得用手推車一車一車往外運,小羊羔一撒歡就能跑上房頂。石述柱家才搬來幾年工夫,黃沙就逼近了他新家的房屋和農田。

宋和人一退再退,可大風讓所有的宋和人陷入了絕境。尤其春天剛出青苗,如果遇上風,那就慘了。要吃飯活命的群眾用麻稈、雜草筑起風墻擋沙。但風沙就像運動員跨欄那樣輕易,越過那簡易的風墻,將出苗的莊稼連根拔走,或是用流沙無情地壓埋,農民只好一遍遍用手把沙捧出去,拔出莊稼苗。為了多打幾斤糧食,大風一起,全村老老少少,都站在苗地里揚沙,想讓風將沙帶走。但無濟于事,這塊地的沙揚出了,卻又落到另一塊地里。風沙危害嚴重,群眾的生產生活就很艱難。一畝地打下的糧食裝不滿一條百十斤的駝毛口袋,一家人一年的收入買不起一身條絨衣裳。姑娘長大了,巴望著遠嫁他鄉(xiāng)。好多大小伙子,窮得娶不上媳婦。

一方土地難養(yǎng)一方人,宋和的老老少少全都涼了心,他們說,餓死餓活,再不能呆在宋和。當時全村200多戶人家中,就有30多戶拖兒帶女,背井離鄉(xiāng)。西去新疆,北走內蒙的路上,不知灑下了宋和人多少辛酸的淚水。

村民劉永江夫婦怕白天離開被人笑話,趁著夜幕遮掩,牽著一匹駱駝,帶著十幾歲的孩子,悄悄離開了家。臨行前,上了年紀的老父親對他說:“娃,你一定要在外面混出個人樣兒……”劉永江含著淚走了,沿路乞討,流浪到了內蒙古。

陳國稽和王立元是石述柱的兩個玩伴,見日子過不下去了,也拾掇好行囊,攜兒帶女,遠走他鄉(xiāng)。石述柱去看他們。陳國稽的老屋已經住了三代人了,他咬牙挺到最后一刻,最終還是搬了。陳國稽覺得,自己對不起祖上,抹下一把淚摔在從老屋后墻壓到屋頂的大沙丘上,咬著牙道:“狗日的沙子,一點點地把我的房子吞沒了,你叫我哪里住?。俊?/p>

王立元出門時,望著熟悉的院門,忍不住熱淚盈眶,聲嘶力竭地哭喊起來:“我舍不得我的家呀!”

還有吃苦耐勞的劉永香,也變賣了家什,帶著全家人一起去新疆闖蕩……

“朝為莊園夕沙壓,流離失所奔天涯”。全村30多戶人家、百余位父老鄉(xiāng)親相繼含淚告別故土,北走內蒙古、西上新疆,流落他鄉(xiāng),宋和村成了有名的“討飯村”、“光棍村”、“貧困村”。

望著鄉(xiāng)親們離家時一步三回頭的戀戀不舍神態(tài),石述柱的心像被誰扎了根沙棗刺一樣痛。他深深地感受到,鄉(xiāng)親們的生活困難完全是風沙逼的。他知道風沙是危害鄉(xiāng)親們的禍根,要想挖斷窮根,就得治住風沙。

在這人心惶惶、家家去意彌漫的緊要關頭,年輕的石述柱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對無助的鄉(xiāng)親們說:“老輩人說了,不是咱宋和的土地不養(yǎng)活人,我們的日子是風刮窮的、沙壓窮的?,F在我們沒有退路,只有想辦法治住風沙,向風沙要回我們的好日子。”在肚子都填不飽的年代,許多人對此不理解,對這個看起來還是個娃兒的小青年說:“猴娃子,老幾輩都治不住荒沙,你就能行?”有的人瑟瑟地圪蹴在南墻底下,曬著剛轉紅了臉的太陽,反對說:“人都餓死了,還壓沙干什么?”石述柱說:“我們貧困的禍根是風沙,只要想辦法治住風沙,貧困就會給我們讓路?!?/p>

1955年風沙彌漫的春天,19歲的石述柱擔任了村里的團支部書記。在全縣高漲的植樹熱潮帶動下,他聯絡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向村黨支部請戰(zhàn),組建起了一支30多人的青年治沙突擊隊,背著口糧,帶上工具,開進村東頭已被風沙埋壓的大沙河,開始了向風沙的第一次征戰(zhàn)。他們最初的治沙,是靠著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辦法,在沙窩里用柴草插風墻、設沙障,再在風墻和沙障內栽白刺和紅柳。可栽下的樹還沒吐綠,沒幾天就被風卷走,被沙埋住。他們再把樹苗從沙里挖出來,重新栽下,再一趟趟從遠遠的地方背水灌溉定植。

石述柱帶領治沙隊早出晚歸,每天要在風沙口上奮戰(zhàn)十幾個小時。日復一日,高強度勞作,有的隊員扛不住了,打退堂鼓回了家。石述柱沒有責怪他們,依舊每天走在治沙隊伍的最前頭??扇水吘共皇氰F打的,有一天,石述柱正在沙窩里挖樹坑,突然眼前一黑,一頭栽倒在沙堆上。等他醒過來時已躺在自己家里。妻子劉桂蘭坐在炕沿上直抹眼淚,心疼地說:“栽樹是好事情,可不能把命搭上呀!你們這樣不要命地干,鐵打的人也會累倒?!笔鲋πφf:“擔心啥?只要你給我飯吃,栽個樹還能把人苦死?”年輕的妻子被他逗笑了。

第二天,天剛麻麻亮,石述柱又帶著他的人馬出發(fā)了。等妻子劉桂蘭發(fā)現后追到工地上時,他們已干了大半天??粗@熱火朝天的場面,看著大伙兒豁出命大干的勁頭,劉桂蘭被深深地觸動了,拿起鐵锨跟著干起來。從此,治沙隊伍里多了劉桂蘭的身影。

石述柱和青年們披星戴月苦干了兩年,在大沙河插起了幾十道風墻,在風墻內栽下了一棵棵樹苗。可是,這兩年由于老天下雨少,管護又不嚴,每年治沙最后的結果還是和老幾輩的一樣:春栽夏死秋放羊,冬天架在火盆上。失敗加上饑餓,許多人開始搖頭嘆息,治沙的信念開始動搖了。

1957年,21歲的石述柱擔任了村里的民兵連長,治沙依然是他的一塊心病。村東頭的受挫,令石述柱心里非常難過,但他沒有氣餒。他清楚治沙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然老一輩人早就治住了。總結前兩年治沙失敗的教訓,第三年春種過后,他又帶著民兵們開進了沙窩。不過,這回不是大沙河,而是村南的張家大灣這個灌風口??蓮埣掖鬄掣缓萌?,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設置的沙障一次又一次被沙淹沒、風墻一回又一回讓風吹散。他對民兵們說:“有天大的困難,也要把沙壓住、樹栽活!”在他的鼓動下,民兵們勒緊褲腰帶,又一次投入了戰(zhàn)斗。樹被沙埋了,刨;樹被風吹了,栽。如果換上別人,可能早就偃旗息鼓了,可是,石述柱和他帶領的民兵們沒有,他們就這樣和風沙較量了一個又一個回合。石述柱和大伙一道吃在工地,住在沙窩,立沙障、插風墻、栽紅柳、種白楊,不分晝夜地干,沙治到哪里,家就安在哪里。

起初壓沙時,石述柱的妻子劉桂蘭也不理解:“一眼望不到邊的沙窩,咋個壓法?你讓人受苦遭罪哩。沙要是壓不住,你就是宋和村的罪人?!笔鲋χf:“我們學個老愚公,我這輩子壓不下去,子孫后代接著壓,我就不信沙壓不住?!闭攭荷橱閼?zhàn)之時,石述柱的大兒子出生了。夜深了,小兩口卻合不攏眼:給兒子起個啥名字呢?石述柱想,將來把沙窩壓住了多光榮啊,就叫“光榮”吧。大兒子叫光榮,后面的就跟著叫光明、光輝。

孩子上學了,同族的一位長輩說:“按家譜應該是‘成字輩,光榮怎么沒有按家譜排?”石述柱夫婦倆沒有多作解釋,悄悄把這一心思壓在心底,把治沙的誓言深深埋在心里。

拼死拼活,又是六年。當時,自然災害十分嚴重,共和國正處在艱難的歲月,青年民兵們在石述柱鼓動下,吃著米糠野菜,有時靠幾個干胡蘿卜和一把干沙棗充饑,干的卻是立沙障、插風墻、栽紅柳、植沙棗的重體力活。就這樣他們拼死奮斗,連續(xù)堅持了五六年。然而,他們的勞動成果,一次次被風沙打得七零八落,人們沒有收獲到期望中的綠色,卻一次又一次遭受了慘痛的失敗。在宋和人信念又一次發(fā)生動搖的時候,石述柱有事無事,就找那些思想上有疙瘩的人談天。他對不愿意治沙的人說:“我們是農民,要活命就得種好莊稼,要種好莊稼就得治沙?!彼u說風涼話的人:“飽飯吃得,飽話說不得。才干了幾年,怎么能說我們治不住沙?難道要守著這個窮窩把它傳給后人嗎?”

貧困和苦難給了他決心和勇氣,奮斗和失敗卻又給了他成熟和經驗。石述柱的決心不但沒有改變,相反,在他以前只憑熱情和勇氣治沙的基礎上,又多了一份理智和冷靜。他對自己和鄉(xiāng)親們提出三點要求:一是信念不能改變;二是不能光憑蠻干;三是要打持久戰(zhàn)。在此期間,石述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申請書上毅然寫下了一句話——“豁出一輩子,干好一件事?!彼_始把自己的生命與信念融合了起來,把入黨的誓言和行動對接了起來。

這六年間,石述柱帶領宋和人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脫了幾層皮,受了多少苦。但他在失敗中總結著經驗,在風沙中磨練著意志?!翱嘈娜耍觳回?,百二秦關終屬楚?!苯K于,有20畝白楊樹在一年的春天吐出了嫩芽。前面兩年加后面六年,一共是八年。八年吶,時間夠長了。抗戰(zhàn)八年,連日本鬼子都給打投降了??伤麄儼四甑男难谷恢蛔虧櫝鲞@么一點點兒綠色!但這小小的勝利,給宋和人帶來了莫大的鼓舞和真切的希望,綠色由此從他們的夢中洇染開來,沙漠開始在宋和人的腳下一步步退縮起來。

石述柱那種在殘酷的命運和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服輸、不怨天尤人的精神,那種屢挫屢奮、不懈抗爭的勇氣,那種挑戰(zhàn)風沙、造福鄉(xiāng)親、矢志不渝改造宋和的信念,感動了眾鄉(xiāng)親,也使他成了宋和人的主心骨。在歷任了大隊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副大隊長、大隊長、大隊黨支部副書記之后,1963年,27歲的石述柱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暗自發(fā)誓,脫皮掉肉也要根治沙患,把宋和建設好,并對鄉(xiāng)親們承諾:“我就是豁出命來,也要治住風沙,挖斷窮根,讓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

為了履行自己的諾言,石述柱把一生都交給了他心中的事業(yè),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

二、“干部是帶頭干的,

不是站著看的”

八年治沙的辛勤付出與成績不成比例,這讓石述柱明白了,治沙光靠一腔熱情苦干、蠻干不行,必須摸透風沙的規(guī)律。按他的話說,就是摸準了牛脾氣,才能找準治牛的方子。

這年冬天,天冷得人都不敢出門,他和幾個支委卻穿著厚厚的棉襖,專門在刮大風時往沙窩里跑。沙子打在臉上像皮鞭抽,火辣辣地痛,走一陣出一身汗,停一會脊梁里又冰涼得令人發(fā)抖。白天黑夜地勞累奔波,石述柱病倒了,發(fā)起高燒。妻子勸他歇幾天再說,石述柱說:“我等得了,可老天不等啊?!钡诙焯栠€沒冒出頭,他又起身去闖沙窩了。

就這樣,他和幾個支委來來去去地跑,去了就像小孩子趴在地上看螞蟻打架一樣仔細觀察。十幾個大風揚沙的日子過后,石述柱跑遍了村子周圍所有的沙窩。眼叫沙打紅了,臉讓風吹黑了,但風從哪里起,沙在何處落,哪兒能栽樹,哪兒能種草,心中則明明白白了。治沙八年不見成效的原因一清二楚,原來,當地西北風多,東南風少,以往在村東村南兩個方向治沙是治標不治本,沒有“治”到要害處,當然不會產生多大效果。風沙的危害在西部,必須從村西著手。

石述柱與支委們反復調查、分析并商議,決定在村西的楊紅莊灘創(chuàng)辦一個林場,用先壓沙、后栽樹、再種地的辦法,營造綠色屏障,根治風沙危害。可在前兩次治沙失敗后,鄉(xiāng)親們總是提不起信心,有人當面對他說:“治了這么多年沙,還不是瞎子點燈白費蠟!現在又要治,那不是瞎折騰?”更有人賭起了咒,對石述柱說:“你若是把楊紅莊灘的沙給治住,我手心里燒個駱駝給你吃!”對于這些想法和說法,石述柱都能理解,他知道鄉(xiāng)親們這些年不容易,但他更懂得如果不治住沙,大家今后的日子將是難上加難。他便走東家,進西家,挨門逐戶地去和鄉(xiāng)親們掏心,一個社一個社地召集動員會議,把大家的心擰在了一起。他說:“愚公移山,挖一點少一點。我們治沙,治一片少一片。治就有希望,不治就會把窮攤子留給后人。難道我們還要讓我們的娃娃們繼續(xù)走那條逃荒要飯的路嗎?”他動情入理的話語,又一次打動了鄉(xiāng)親們。來年春節(jié)剛過,在西北風呼嘯的沙海中,石述柱帶領宋和人在楊紅莊灘展開了與風沙的第三次鏖戰(zhàn)。天麻麻亮,全村青壯勞力全部出動,推著獨輪車,拉著木轱轆大車,肩背抬笆和筐子,帶著炒面、干饃、沙棗,挺進沙窩。從此,每年春秋兩季,宋和村的人們就一直戰(zhàn)斗在風沙線上。

楊紅莊灘連綿起伏的沙丘上,麻稈雜草布起的風墻太單薄,起不了多大作用。石述柱想,粘土重,要是用粘土把這些沙丘一個個捆綁起來,那該多好啊。說干就干,他帶領男人們用獨輪車和大車從遠處把粘土拉到沙丘跟前,再讓女人們用抬笆和筐子一點一點將粘土搬到沙丘上,堆成70公分高、間距兩米寬的土埂,一天下來平均每人要搬運12平方米以上的粘土。當時家家戶戶生活狀況都很不好,在松軟的沙漠上一步一陷、兩手空空走著都累得夠嗆,何況抬著七八十斤重的粘土,還經??罩亲痈?!人們沒有怨言,胳膊抬腫了,肩膀磨爛了,但活不能停;鞋幫開縫,鞋底開洞,大家干脆光著腳干。石述柱光著兩只開滿裂口的腳拉大車,一有車陷進沙窩里,他就鉆到車底下,用脊背一步一步把車頂出來。

石述柱有兩句口頭禪:“干部是帶頭干的,不是站著看的?!彼偸堑谝粋€上工地,最后一個離開工地。有時候干脆背上干糧,十天半月的住在荒涼的沙窩里不回家。一次,由于多日的勞累,加上夜里受寒,石述柱發(fā)起高燒。大家勸他休息,他一口回絕,后來,終因力不能支,暈倒在沙窩上。大家把他背到家里。第二天早上醒來,他不顧妻子的再三勸阻,掙扎著又上了工地。他說:“我是支書,我躺倒了,大家怎么辦呢?”他知道,在最艱難的時候,干部是不能有絲毫的松懈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干部稍一松動就會前功盡棄。群眾們看見病倒的石述柱又出現在治沙現場,欽佩地說:“為了治住宋和的沙,我們的石書記真的是豁出去了!我們還能說什么呢?干吧!”

粘土壓沙果然奏效,對防止沙丘流動起到了很大作用。流沙固定了,就要在荒灘上種樹??梢跅罴t莊灘上種樹,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紅莊灘以前是瀦野澤的一部分,千萬年泥沙的沉淀,在自然和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層堅硬的膠泥板和砂漿層。后來由于氣候的日漸干旱、上游的截流、巴丹吉林沙漠以及騰格里沙漠的入侵,瀦野澤只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因此,那些浮沙看似松軟,底下卻是膠泥板和砂漿層。一鐵锨剁下去,膠泥板上只濺起幾顆土星星;鋼釬打下去,砂漿層上只鑿下一個青印??;要挖開一米見方一米二見深的樹坑,談何容易!面對難啃的硬骨頭,石述柱帶頭操起鋼釬,一點一點地鑿,一寸一寸地啃,手心磨破了,虎口震裂了,鮮血染紅了鋼釬。大伙見石述柱不放棄,紛紛拿起家伙跟著干起來。一天天過去了,一個個樹坑挖開了。

要栽樹先得有水,想要水就得挖井。

挖樹坑如此艱難,掏土井更是難上加難。由于位置不同,土質不是堅硬如鐵,就是松若散沙。硬了還用鋼釬啃,軟了就得防塌方。一丈深的土井,有時候掏不到一半,一場風來,又被掩埋得差不多。為了不被風沙埋掉,幾個人要夜以繼日地不停挖,還要時時防備著井壁塌方。每次井一挖到深處,石述柱就堅持由他一個人下井挖。一次,井上負責察看的人發(fā)現井壁上掉土渣,幾個人趕緊往上拉石述柱,拉不到一半,“轟”一聲,井就塌了,沙土埋到了他的胸前。井上的人嚇白了臉,石述柱卻拍拍身上帽子上沾滿的沙土,笑呵呵地說:“看來,沙治不住,老天爺還不讓我走哩?!?/p>

石述柱帶領宋和人,忍著饑餓,頑強地抗擊著風沙,他付出的不僅是艱辛,還有情,還有愛。有一次抬土壓沙,大家都干得很歡實。中間歇息時,大家坐在一塊兒吃“幺食”;吃完“幺食”,就要一直干到中午,中間再不休息。就在吃“幺食”時,細心的石述柱發(fā)現,女青年陳秀英不見了,就問大伙兒誰看見了她。有人說:“怕是這丫頭受不了苦,偷著回家了吧?”石述柱當時也這樣想。可當他在檢查壓沙質量時,卻發(fā)現陳秀英遠遠地躲在一個紅柳墩下,嘴里還不停地嚅動著。石述柱走到跟前問陳秀英:“你不和我們在一起吃,跑在這里來干什么?”陳秀英的臉馬上紅了,她不好意思地對石述柱說:“石書記,你就別笑話我了。別人瞎好還有山藥蛋、胡蘿卜當‘幺食,可我的‘幺食只是一把干沙棗,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吃,我嫌丟人??!”石述柱一聽,愣住好半天。他鼻子里酸酸的,從自己衣兜里掏出半塊黑乎乎的米糠餅,遞過去說:“好娃娃,吃吧,吃了才干得動活??!”從那次起,石述柱就每天都把他的“幺食”分給陳秀英吃。

在壓沙最緊張的時候,村民劉亮元因腿疼倒在了壓沙工地。石述柱把他送到衛(wèi)生院后,他又偷偷回到了家,他實在拿不出治病的錢呀!作為莊稼人,石述柱非常清楚他站不起來意味著什么。為了一個家庭,也為了這個壯漢子再回到治沙的隊伍,石述柱帶頭,發(fā)動全村群眾為劉亮元捐款治腿。劉亮元的腿治好后,又活蹦亂跳地出現在治沙現場。后來他要到新疆去,行前想要好好答謝石述柱,思來想去,覺得什么東西都不能表達他的心情,竟然背著自家的一口鍋上門送給石述柱。當地有個風俗習慣,吃飯的家當是從來不送人的,就連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例外。石述柱說啥也不收這口鍋。劉亮元說:“石書記,我都不講究了,你還講究什么?在宋和村,你不比我的兄弟姐妹還要親嗎?”

村里人信服了這個生龍活虎的年輕書記。再苦再累,只要石述柱在,就沒有人喊苦,沒有人抱怨,沒有人打退堂鼓。人心齊,泰山移。宋和人一筐土一筐土地背,一個樹坑一個樹坑地挖,一桶水一桶水地挑,一棵樹一棵樹地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治沙不止,造林不已,愣是把樹栽活了!

那些年,村里壓沙的任務非常重,又落實到了各家各戶。可是,石述柱作為全家惟一的壯勞力,他要操心大家的事,村上分配給他家的任務,全都壓在了妻子劉桂蘭瘦弱的肩上。幾十斤重的粘土,抬一次就口干舌燥。劉桂蘭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像別人家的男人一樣,替自己抬一回粘土,她好喘口氣照顧一下孩子,可是,每次石述柱都在忙大伙的事。記得一次,劉桂蘭推的粘土埂子斜了,石述柱狠狠地罵了她一頓,毫不留情地讓她返工。等干完活,兩個娃娃餓得哭啞了嗓子。劉桂蘭流著眼淚,心疼地對孩子們說:“誰讓你爹是公家人,咱們靠不住他呀!”

大人們都進沙窩了,沒人照顧孩子,這是宋和村大多數人家遇到的難題。村里的女社員像劉桂蘭一樣,索性把孩子放在抬水用的木桶里,一路顛簸著抬到沙窩,抱出來放在紅柳墩旁,讓孩子們自己玩耍??苫臎龅纳掣C哪有什么可以讓孩子們玩呀,只有沙子、草根,草根、沙子。孩子們滿沙窩滾爬,弄得渾身都是沙,有的娃兒甚至抓起沙地上的羊糞蛋子、兔糞蛋子往嘴里塞。有時孩子們手上扎滿沙米的刺,就滿臉鼻涕眼淚地喊媽媽??伤麄兊膵寢屧谀睦锬兀恐形缧菹r,人們才顧得上給他們掏出嘴里耳里的羊糞、沙土,替他們拔去手上的刺。木桶和沙窩成了那個時代宋和村孩子們的特殊搖籃。

劉桂蘭的大兒子現在都40多歲了,每談到這段往事,劉桂蘭的眼睛都會淚花閃閃,她說:“澆第一茬樹苗時,大的兒子還不滿兩周歲。在沙窩里玩時手上扎了沙米刺、屁股上戳了紅柳簽,痛得哭喊,我都不知道,還以為他餓了,抱起來給他擦擦臉蛋上的沙,隨便給點吃頭,再把他放在更遠的沙坡下,讓他再沒法兒向自己爬來,這樣不耽誤勞動時間……我和他爹,這輩子誰都對得起,就是對不起我們的幾個娃娃?!?/p>

三、石述柱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幾年的治沙造林實踐,使石述柱悟出了一個道理:治沙造林,光靠手心里脫皮、脊梁里淌汗不行,還得講科學,沒有科學的方法,苦干就成了蠻干。

一次,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到民勤縣林業(yè)部門尋求幫助。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他放棄了以前單線式沙障壓沙的辦法,采用網格狀雙眉式沙障壓沙,結果網格中的草木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石述柱嘗到了科學治沙的甜頭,逢人便說:“嘿,神了,科學就是管用。”以后他更是虛心請教,刻苦自學,掌握了壓沙面積的計量、區(qū)域的選擇以及不同區(qū)域對不同的風墻、沙障形式的適用,掌握了如何科學安排壓沙任務、加快壓沙進度。

上世紀60年代初,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在距宋和村西北不到十公里的地方建立了。這個全國有名的治沙科研機構,集中了郭普、施及人等國內知名的專家和先進的治沙技術。石述柱聽到了,有事沒事總愛往那兒跑,還請專家們來宋和村做客。一來二往,就和他們成了朋友。石述柱虛心向他們請教治沙造林的先進技術。在他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宋和村科學規(guī)劃治沙布局,合理調整樹種結構,治沙工效和樹木成活率進一步提高。

當時正值國家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當聽說研究所在民勤建立治沙示范點時,他盤算了一整夜,第二天一大早來到了研究所,找領導談,托熟人說,軟磨硬纏。這種求賢若渴、求知若饑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研究所的領導,示范點終于落戶宋和村,施及人等著名林業(yè)專家也進駐了宋和村。為了讓專家們安心指導宋和村治沙,他還在林場為他們蓋起房,搭起灶。當時正是吃不飽肚子的年代,石述柱摳下自己口袋里的錢,經常悄悄割些豬肉,切成肉丁炒好,囑咐炊事員每次做飯時放些進去。

那是一個秋天,一位老家在南方的專家,在村上指導治沙時,因為水土不服,患了胃病,痛得捂著肚子直冒汗。石述柱把他扶一程、攙一程,送到了十里外的衛(wèi)生院?;氐酱迳虾?,還派專人侍候他。第二天早晨,這位專家剛醒來,就發(fā)現炕桌上放著一碗帶露水的白刺果。石述柱告訴他,當地人有個治胃病的土辦法,就是吃帶露水的白刺果。專家說:“石述柱,我知道白刺果能養(yǎng)胃,可我更知道在露水中捋這東西會弄壞手??!”石述柱呵呵一笑,搓著后腦勺說:“你就放心吃吧,只要能把你的病治好,指導我們把沙治住,我的手就是麻木了,不聽使喚了,我也愿意。”這位專家心頭一熱,雙眼濕潤了……

以后幾年,宋和人不僅學到了技術,還從治沙研究所引進了毛條、花棒、云杉等沙生植物新品種,給林場注入了新的生機。

然而,那個史無前例的年代到來了。施及人等專家成了“資產階級學術權威”,不要說去宋和看林場,連石述柱的邊都不敢沾了。可林場種植的梭梭偏偏又得了可怕的白粉病。石述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么辦?他思前想后,決定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找專家。

一天夜里,石述柱一個人摸黑悄悄來到了施及人的住所。施及人正遭受不公正待遇,不敢隨便和人接觸,見石述柱找上門來,又推又搡,讓他趕快離開,以免惹火燒身。石述柱急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求他救救那片梭梭林。面對石述柱的這種舉動,施及人被感動了:“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雙親。你是黨員,還是大隊支書,為了治沙造林,你都敢給我一個牛鬼蛇神下跪,我還有啥怕的!”

盡管石述柱自己不怕被上綱上線、挨批挨斗,但他想盡可能地保護施及人。他靈機一動,對施及人說:“他們不讓你去教我們治沙造林,那我們拉你去搞‘批斗該行吧?”

就這樣,宋和村把薛百公社批斗治沙專家的任務全包下來了。于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出現了特殊的一幕:白天,宋和人裝模做樣地“押”著專家們在治沙現場“勞動改造”,叫他們“老實交代”;晚上,再把專家們“押”回大隊部召開“批斗會”,群眾有聽不懂的地方,就再三“審問”。結果,“勞動改造”成了指導造林技術的“現場會”,“批斗會”成了講解治沙方法的“培訓會”。盡管當時宋和村的老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石述柱還動員和說服鄉(xiāng)親們把家底子抖出來,今天做油餅、明日做拉面,為專家們改善生話。在那場不堪回首的政治運動中,宋和人連片植綠的夢想卻逐漸變成現實。這一時期,宋和村的治沙造林突飛猛進,平均每年治沙造林面積達300多畝。

通過這種巧妙的方式,一次次的“改造”和“批斗”,不但使宋和人學到了治沙造林的最新技術,也使一些科技人員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著他們的研究。無形中,宋和林場成了科技人員的治沙實驗基地,而石述柱他們則成了治沙科研的保護神!一項項先進技術在宋和村落戶,一個個科研難關在宋和村被悄悄攻破。而宋和人在專家的指導下,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新的治沙模式:將粘土壓沙和林木封育結合起來。在草方格圍成的沙窩邊上栽種各種樹木,把沙窩護衛(wèi)起來。

沙丘固定下來了,能不能在沙窩里種上莊稼,讓群眾治沙有個盼頭?天天泡在沙窩的石述柱又開始了大膽實驗。實驗的結果是:固定的沙丘不僅不會危害莊稼,還成為保護莊稼的屏障。斗轉星移,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宋和人向沙漠要回了2400多畝耕地。

這種被石述柱和鄉(xiāng)親們稱為“母親抱娃娃”的治沙模式,是石述柱這個識字不多的農民與和他一樣的鄉(xiāng)親們奉獻給大地母親的一份珍貴禮物,它被專家們稱為“宋和樣板”,被編入了中學教科書;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將其命名為“民勤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德國、法國、以色列等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前來考察,他們由衷地稱贊宋和的治沙是個奇跡。

上世紀90年代初,施及人老專家在武威去世了。石述柱連夜搭班車趕往武威城區(qū),他帶著林場的照片和大紅棗兒,要讓老專家品一品治沙造林的碩果,看一看宋和村的新面貌。在老專家的遺像前,石述柱流著淚深深地鞠了三躬……

上過三年小學的石述柱相信科學,他說:“科學是個寶,離了科學干不了。”

宋和村糧食單產低。石述柱聽說縣農技中心的張技術員在臨近的茂林村蹲點,便火急火燎趕往茂林村,拉著張技術員的手懇切地說:“把您張技術請上,去給大伙講一講?!睆埣夹g員被石述柱的誠心所打動,跟上石述柱來到宋和村。石述柱把干部群眾召集起來,讓張技術員講課。張技術員詳盡地給村民們傳授種植技術、澆灌時機、科學施肥方法,并提倡大家種植小麥、玉米套種的高效益帶田。

小麥、玉米高矮不一,高稈的玉米把小麥擠了咋辦?群眾的思想一時扭不過彎。石述柱反復給大家講道理,說:“新鮮的事物要接受,不能老吆牛車?!睘榱私o大家吃定心丸,他和村干部、黨員戶帶頭試種起來。他將自家的六畝小麥地全部種成帶田,科學施肥種植,一春一夏,玉米、小麥雙豐收,合計畝產近1000公斤。

科學的成果讓群眾心服口服,紛紛種起了小麥、玉米帶田,成為民勤縣第一個帶田村。宋和村帶田發(fā)展近2000畝,全村“夏天一片綠,秋天一片青”,農民畝收入五六百元,群眾盡情地享受著增產增收的喜悅。這以后,石述柱每年都要請農技中心的技術人員來村里上課,指導農民科學種田。

農民的地多了,石述柱覺得光吃飽肚子不行,還要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宋和村治沙全部栽植的是生態(tài)林,他便建議多發(fā)展經濟林,生態(tài)經濟并行。他自己在林場率先示范種植蘋果樹。第三年秋天到了,蘋果樹掛上了紅紅的果子,石述柱給全村一人分一個蘋果,讓大家品嘗。第四年蘋果大豐收,石述柱又給每人分了五斤……在石述柱的帶動下,宋和村發(fā)展起棗樹、蘋果等果品產業(yè),2400多畝地實行高效益的果糧間作,群眾增收的步子越邁越大。

石述柱和鄉(xiāng)親們的汗水流成了一條河,在村西茫茫的沙海里,奇跡般地出現了一片綠色。當你走進今天的宋和村,只見整齊的農莊,房前屋后綠樹掩映,楊柳拂風,撲面而來的不再是沙塵,而是草木的清芳;走進宋和林場,草木葳蕤,百鳥鳴唱,呈現在眼前的不再是光禿禿的沙丘,而是滿目的青翠。置身其間,恍若世外桃源……

劉永江,那位曾經飽受風沙虐害于1963年離開宋和出外逃荒的村民,在內蒙古漂泊了17年之后,聽說家鄉(xiāng)富了,他又回到了宋和,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一次祭祀祖先時,劉永江跪在父親墳前說:“爹呀,你想不到宋和有這么多樹吧?兒子靠著這些樹,吃上飯了,穿上衣了,過上好日子了!”

其實,過上好日子的不光是劉永江一家人,在宋和村,家家戶戶都翻了身,家家戶戶都發(fā)了家。筆直的街道,寬敞的民居,新建的校園,歡唱的農機……宋和林場,成了宋和人的驕傲;石述柱,成了宋和人崇敬的英雄。宋和人說,沙漠遠去了,村子變綠了,逃荒的人回家了,當年的光棍當爸了。宋和林場,不僅成為保衛(wèi)宋和家園的綠色屏障,而且成了宋和人發(fā)家致富的綠色銀行!

四、石述柱定下兩條規(guī)矩

宋和林場的綠色像一個楔子,不斷地嵌向沙漠深處。對于這來之不易的成果,石述柱像愛護生命一樣珍惜它。林場的一草一木,就是他的孩子。

在宋和村剛剛栽下第一棵樹苗的時候,石述柱就定了兩條規(guī)矩:任何人不得在林場及附近放牧;任何人未經允許不得將林場的一草一木帶出林場。誰要是損壞樹木被他發(fā)現,即便是再熟悉再要好的鄉(xiāng)親,也免不了挨一頓訓斥,完了還要乖乖地補種。有人勸他,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給留點面子吧。石述柱說:“給這些人留了面子,就會斷送掉宋和人的命根子?!倍嗄陙恚ㄏ碌倪@“兩不得”成了宋和村的村規(guī)民約,愛護樹木成了宋和人的自覺行動。

有一次,村上一對青年夫妻在林場的林間耕地上平整土地時,燒雜草不小心熏壞了三棵白楊樹。石述柱發(fā)現后,立即對他們進行了批評教育和處罰,讓他們來年補栽三棵白楊。他們心中有氣,出言不遜:“栽就栽,死了讓你做棺材!”石述柱聽了,溫和地對他們說:“娃娃,你們說準了我的心事,我一輩子栽樹,真的想用我親手栽下的樹做一口棺材呢?!边@對夫妻聽了,感到自己不對,向石述柱道了歉,并保證一定要栽活三棵白楊樹。

有一次,有兩個青年在村上整修公路時,趁人不注意,偷伐了路旁的兩棵樹。石述柱跟著拉樹的轍印攆到了他們家中,找到了被伐的兩棵樹。他責令兩人把樹拉到村上,接受處罰。這天夜里,這兩位青年懷揣著煙酒來找石述柱,讓他睜一眼閉一眼,放過他們這一次,說是讓鄉(xiāng)親們知道了這事,他們面子上過不去。石述柱聽了,氣不打一處來,他嚴厲地批評這兩個青年:“你們去問問你們的娘老子,宋和人當年栽一棵樹容易嗎?樹是宋和人用血點汗點苦出來的,我們愛它保它還來不及哩,你們就能下得了這個手?”兩位青年羞愧得低下頭,表示要接受處罰,改正錯誤。

村民劉枝元無視村上規(guī)定,在林場附近放羊時,羊竄到林場,吃了噴灑了農藥的梭梭枝,有好幾只羊被毒死了。石述柱知道后,又氣又痛。氣的是劉枝元違犯了規(guī)定,如果誰都這樣,林場能不叫牲畜遭蹋?痛的是自己沒把林場管好,還讓無兒無女的劉枝元老兩口遭受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在幾天后村委會召開的會上,石述柱作了檢討,建議林場增加護林人員,并由林場從集體收入中拿出錢來給予劉枝元適當補貼。第二天,石述柱帶上200元錢,登門安慰開導劉枝元說:“七方八方,離不開地方。今后有什么困難,找我石述柱?!睆倪@以后,石述柱和村委會決定,每年給無兒無女的劉枝元夫婦每人補助100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并決定由村林場雇人幫助劉枝元夫婦種田。

還有一位農民,因地邊上的毛條擋道,便把毛條割下抱回家里。石述柱知道了,按規(guī)定對他進行了嚴肅處理,并責令他把割下的毛條送回林場。

1981年,和全國所有的農村一樣,宋和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具和牲口,能劃分到個人名下的都劃分了。有不少人又把目光盯在了村里的林場上。有人悄悄核計自己能伐幾根白楊檁條,有人暗暗估算自家該砍幾車沙棗燒柴。

面對種種瓜分林場的議論,46歲的石述柱在不惑之年困惑了。宋和村沙逼人走的慘象,鄉(xiāng)親們戰(zhàn)風斗沙的場面,一幕幕一幕幕地浮現在他的眼前,讓他夜不能眠。是啊,林場是大家的,大家要求分也沒錯??闪謭鍪撬魏腿说拿?,宋和人能有今日,多虧了這個林場。過去日子那樣窮,宋和人都咬緊牙關治沙造林,現在日子剛剛有了起色,卻又想著分掉林場。如果把林場分到個人名下,會有多少人砍樹伐林?又能剩幾棵樹防風固沙?

石述柱說什么也不同意分林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為了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宋和村不分林場,也是為了保護群眾的利益,讓老百姓不再受風沙危害。部分群眾認為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得把集體的財產分光吃凈,這是思想認識不對頭,黨的政策從來就沒有這一條。

石述柱想清楚了,心亮了,氣足了。他先找支委談心,苦口婆心講道理,將昔比今拉家常,他說:“我們共產黨員,可不能像沙地里的沙蓬草,風一刮就隨風跑。要多從我們宋和村的實際想一想啊,劃分了林場究竟會有什么好處?我們建這個林場不容易,不能讓它毀在我們這些當家人手里?!?/p>

一些指望著靠林場的樹木蓋新房的人,眼看自己的希望落了空,就想方設法暗地里對他進行報復:石述柱家里的門窗玻璃被人用石頭隔院墻砸爛了,停在路邊的自行車胎被人用尖刺戳破了……妻子劉桂蘭忍不住了,抹著淚花勸石述柱:“林場又不是你的家當,你霸什么?分就分了吧!”石述柱說:“我是全村的當家人,為了宋和村的鄉(xiāng)親們,為了子孫后代,這份家當絕不能分!”他像當年動員大家治沙種樹一樣,和群眾交心,講當年壓沙的艱辛、種樹的艱難,苦口婆心告訴群眾:“林場是大家?guī)资暄c汗點苦出來的,是咱宋和的命根子。分了林場,我們又要回到風沙壓墻頭的苦日子?!蹦托募氈碌恼f服和推心置腹的交談,使大家漸漸明白了事理,清楚了利害關系,那些主張分林場的人再也不提這件事了。宋和村林場的草草木木,因此避免了面對斧鋸的厄運。

今天,宋和人在談起能為自己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良好生態(tài)效益的樹木茂密的林場時,都慶幸地說:“還是石爺看得遠。要是當年真把林場給分了,誰也保不住現在宋和是個啥光景?!?/p>

需要說明的是,在武威這一帶,“爺”與輩分無關,是一種尊稱,是一個人在別人心中分量的體現。

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到年屆古稀的老人,石述柱為治沙造林整整奮斗了半個世紀。用他滿頭的黑發(fā),染綠了一片荒漠;用他消瘦的面容,豐滿了一方土地。他和鄉(xiāng)親們,在風沙泛濫過的村子外圍,營造了一條長9公里、寬2.5公里的綠色屏障,將昔日風大沙多的逃荒村,建成現在林茂糧豐的小康村。

1998年,石述柱從村支書的崗位上退了下來。當時,薛百鄉(xiāng)黨委考慮到他擔任村支書長達36年,為治沙造林做出了很大貢獻,問他有什么要求,想給予特殊照顧。盡管石述柱的兒女有的下崗、有的務農,但他沒有提一點個人要求。他對自己種下的樹有著特殊的感情,本來他有一個心愿,希望村上能讓他買幾棵,等自己過世時打口棺材??尚从指淖兞讼敕?,他想到的是,如果人人都提出這種要求,會嚴重破壞造林成果。石述柱向黨組織提出了他惟一的要求,就是將無兒無女的劉枝元夫妻列入五保戶,讓他們安度晚年。

村委會知道了他想用林場的樹打棺材的心愿,決定要伐幾棵樹給他,讓他百年后做棺木用。一個清晨,石述柱起了個大早,在林場轉著看了看那些心愛的樹,隨后他找到當時的村委會主任張金文,謝絕他們的好意:“栽樹不易呵!我老了,為宋和村做不出多少貢獻了,那些樹正在長材。寸草還能遮丈風哩,就讓那些大樹為我們宋和人多擋幾年風沙吧。”

從村支書崗位上退下來的石述柱,擔任了宋和綜合治沙示范區(qū)管委會主任。2005年還被民勤縣政府聘請為治沙顧問,繼續(xù)干著治沙造林這件事。在宋和村的治沙隊伍里,石述柱挖坑栽樹的雙臂還在揮動,他還是像過去那樣認真;在民勤縣生態(tài)縣情警示教育的現場上,石述柱將今比昔的述說感人動情,讓人精神振奮。在他的指導下,宋和村近幾年每年壓沙500多畝,共營造兼具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紅棗林網1000畝,“棗兒不害羞,當年紅丟丟”成了宋和村治沙造林的新亮點。

正是因為石述柱真心實意為全村著想,愛護樹木、保護植被才成了全村人的自覺行動?!度嗣袢請蟆飞缫幻浾叩剿魏痛宀稍L,發(fā)現一些枯死的梭梭原封不動地立在沙丘上,疑惑地問身旁的一位村民:“這些梭梭死了,為什么不拿去當柴禾?”那位村民不假思索地說:“一寸草能遮一丈風,留著它,還能多擋幾年風沙哩?!边@位記者不禁為西部農民這種強烈的生態(tài)意識所感動,贊嘆不已。

五、石述柱念起了“節(jié)水經”

按理說,建起這樣一個林場,使鄉(xiāng)親們擺脫了風沙和貧窮的困擾,石述柱也該滿足了,但他的視線比宋和村的好日子還要長。干旱缺水是民勤的現實,治沙不治水,不要說致富,恐怕宋和人幾十年血點汗點建起的林場,也是保不住的。水的問題又引起了石述柱的關注,念了三年小學課本的石述柱念起了“節(jié)水經”。

1995年,民勤縣作為全省確定的僅有兩個點之一,實施節(jié)水樣板工程。縣水利局人員到薛百鄉(xiāng)調研。由于工程量大,不少村還在猶豫觀望,石述柱認識到這是件發(fā)展現代農業(yè)的大好事。他把工作隊拉進村里詳細考察,懇求道:“就在宋和村搞吧!”

于是,節(jié)水樣板工程就定在宋和村。當石述柱動員群眾進行U型渠道襯砌時,大伙一聽,全炸開了:“治沙把人累趴下了,還要修啥渠道!再說宋和村澆不上河水還有井水,這不是多此一舉嗎?”一些群眾還沒有認識到工程的好處,還說石述柱這是要給自己出風頭。石述柱對大伙說:“我從來沒想過要為自己出風頭。我們不能開源,節(jié)流總還是行吧?宋和的溝道滲漏大,搞了節(jié)水工程,問題不就解決了?”說實話,在宋和村,襯砌渠道的工程量非常大,粗沙要到十里以外的地方拉,運石頭也要來回跑30多里路。面對這么重的體力活,大伙愁住了。有個年輕小伙子一著急,提起拳頭照著石述柱的前胸就搗過來。那時,石述柱已經近60歲了,哪經得起啊,疼得他眼淚直打轉。他強忍著疼痛和火氣,耐心地給大家做工作,說:“我知道大家不容易,可是節(jié)水是大事。當下,宋和村好幾年澆不上河水了,靠抽地下水澆灌莊稼??傻叵滤畷絹碓缴伲覀儾荒懿粸樽訉O后代著想?。 ?/p>

這一干,可就苦了石述柱了。一個年近60歲的人,不但帶頭從十里外的地方拉砂石墊渠底襯渠幫,搬七八十斤重的U形水泥槽,還要整天奔東頭、走西頭,去縣里跑資金,走門串戶做動員……尤其讓他頭痛的是那些不大不小的扯皮事:今天,這家半路擋道了;明天,那家偷工減料了。這些事攪得他忙上忙下,一刻也閑不住。修U形渠要從部分群眾門前經過,需要砍樹或占地。當渠道挖到了石述柱岳父家門前時,老人以門前有一排棗樹為由,說啥也不讓渠從他家門前通過。村委會主任到石述柱的岳父家做工作,被岳父擋了回去。僵持中,石述柱聞訊趕到了現場,他二話不說,拿起斧頭就砍。岳父急了,上前抱住女婿罵道:“我說石述柱,你本事大得很,管人管到你外父頭上來了?你今天砍了我的棗樹,我就不活了!”石述柱說:“水渠通了,讓你增產增收?!睜幊持校栏敢活^撞過來,把石述柱撞倒在地上,指著他道:“你日能得不行,想咋辦就咋辦吧!”撂下這句話,老人氣咻咻地進屋歇息去了。石述柱見狀,心里一笑,爬起來“咔嚓、咔嚓”一口氣把那些擋道的樹砍個凈光。這時候,一旁站著的幾個“釘子戶”看到此情此景,都悄悄離開了。經過幾個月的苦戰(zhàn),節(jié)水工程終于竣工了。這一年夏天大旱,加上黃河上游來水不足,電力供應短缺,沒法抽取井水,別村的麥子和瓜果都因澆水不及時受了很大損失,惟獨宋和村免受干旱危害,莊稼獲得了大豐收。群眾服了。就這樣,通過兩年的奮戰(zhàn),宋和村建起了全縣第一個路渠林網相配套的節(jié)水樣板工程。

為砍棗樹這件事,岳父有很長時間不登石述柱家的門。石述柱知道老人生氣了,水渠修通后,買了禮物登門謝罪,說出憋在心頭許久的一句話:“老人家,您要理解我呀!”淚水撲簌簌流了下來。老岳父眼圈也紅了。

盡管石述柱從村支書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但他沒有從“沙場”上退下來。平日里,他總愛到沙海里自己親手栽的萬畝林場去看看,干點力所能及的活??粗矍暗木G色,他感到很踏實。他說:“除非有特殊任務,一般情況下,我都要到這里轉一轉。看看新種植的苗木成活率怎么樣,如果有死亡的苗木或者被風沙刮走的,就要補種。這好比衣服的袖子破了就要補一補一樣啊?!?/p>

但治沙需要的水越來越少,卻令他憂心忡忡。小的時候,石述柱在村西邊的河岸拾過駱駝糞、牛糞。渴了,他隨便刨開河床,就能喝口水?,F在,宋和村和整個民勤一樣,年年水位下降,地下水位有30多米深。

面對民勤日益惡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2006年1月,在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石述柱領銜提出了《關于請求將民勤縣生態(tài)公益林全部納入補償范圍的建議》,被大會列為526號建議,并被作為十項重點建議之一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蘇志希進行重點督辦。民勤縣上報省上已核實但尚未納入補償范圍的41.99萬畝重點公益林,全部納入第二批中央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范圍。同時,從2006年起,財政預算專項安排民勤防風固沙補助資金1000萬元、民勤外流域調水水價補貼600萬元,專項用于石羊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治理及民勤縣預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安全。

對省林業(yè)廳和省財政廳這一辦理結果,石述柱表示非常滿意。他說,宋和村治住了風沙,也富裕了,但作為人大代表,不僅僅要關注宋和村的富裕和發(fā)展,更應該關注大生態(tài)大環(huán)境,關注民勤的生存和發(fā)展。

“前些年,村里搞過渠道襯砌,還是擋不住水位下降??磥?,關鍵還是要節(jié)水。如果再不節(jié)水的話,老百姓在這里就可能生存不下去了?!?/p>

前兩年,民勤縣禁放牧、禁打井、禁開荒,石述柱拍手叫好??僧斂h上提倡農民退耕還林還草政策時,他卻遲疑了。是啊,幾十年來,石述柱的光榮和夢想凝成四個字:治沙種糧。現在,卻讓退耕還林還草——他總覺得不踏實。

大兒子石光榮多次勸他說,因為大量超采地下水,致使全縣許多地方的綠洲沙生植物大片大片地枯萎死亡。如果再不退耕,水源吃緊,宋和村的綠洲早晚會成為沙漠,全村人幾十年的血汗就會白流。況且退耕還林還草政府有補貼,個人既可以種草搞養(yǎng)殖,又可以保護生態(tài),一舉多得??墒鲋牶螅允仟q豫不決。

不管石述柱怎樣想不通,宋和村的退耕還林還草工作還是推開了。大兒子石光榮也把6畝責任田種上了紫花苜蓿和紅棗,還買了38只羊??粗髢鹤拥呢熑翁锢铩吧辖Y棗兒下種草,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石述柱心里開始動搖了。他悄悄算了一筆賬,退耕前一畝地種小麥收入400公斤,按每公斤1.2元計算,一畝地最多收入480元,去掉成本,幾乎不掙錢。退耕后,每畝地種苜蓿可養(yǎng)5只羊,每只可賺400元,一畝地平均就能收入2000元;套種的紅棗一畝地也可收入1000余元,兩項相加總收入可達3000余元。

經過反復比較,石述柱終于明白了:種樹種草遠比種糧劃算。石述柱于是找到大兒子說:“給我?guī)坠镘俎7N子,我也種幾畝?!笨粗赣H的變化,石光榮高興地笑了。

第二年春天,石述柱把自家的10畝責任田種上苜蓿和紅棗,又從大兒子那里用玉米換了9只羊圈養(yǎng),當年就見了成效。三年前只靠種植小麥,一家6口這一項的純收入是2000元,現在1畝地就有純收入1800多元,養(yǎng)殖也搞得紅紅火火,羊由三年前的9只發(fā)展到了36只。石述柱見人就說退耕還草好。

治沙英雄石述柱開始退耕種草養(yǎng)畜,再次引起群眾關注。一些思想有顧慮的鄉(xiāng)親紛紛效仿他。民勤縣也做出規(guī)定,除享受國家補貼外,每畝地再補貼20元。同時,政府還幫助引進小尾山羊,提供扶貧貸款,幫助農牧民調整產業(yè)結構和種植結構。石述柱知道后很高興,逢人就說他的打算:我還要再買40只羊,到年底就能養(yǎng)到100只啦!

溫家寶總理一直關心著民勤治沙,提出“決不能讓民勤變成第二個羅布泊”。石羊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使石述柱這位治了一輩子沙的老人非常激動,他說:“溫總理把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作為關心甘肅的四件大事中的第一件大事,我聽了以后高興得睡不著覺。我雖然70多歲了,但還要為治理村林場西北的10000多畝的流沙盡我最大的努力,我要當好模范和標兵?!?/p>

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要求關井壓田搞節(jié)水,石述柱利用他在宋和村的影響,當起了義務“宣傳員”:

“節(jié)水,就要像林場種的樹種一樣,得講科學。前些年,宋和林場種的是白楊樹和沙棗樹,春天不澆水,不發(fā)芽;五六月不澆水,渴死;冬天不澆水,凍死。吃一塹,長一智,我們種起了梭梭、紅柳等沙生植物,沒雨時,蔫頭蔫腦,一有點雨,蔥綠一片。不但節(jié)水,還治沙?,F在要遏制地下水繼續(xù)下降,就得關掉一部分井,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p>

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統(tǒng)籌安排,宋和村林場要關閉三眼機井,壓掉800畝耕地。關井的那一天,出于對那幾眼井多年的感情,石述柱沒到現場去。有人問到時,他呵呵一笑道:“掏心窩說,我心里也不好受啊?!?/p>

感情歸感情,可當有一天他照例去林場巡視時,60多歲的村民陳瑞蘭攔住他說:“老書記,你給講個情,井不能關,地不能壓,這要過窮日子哩。”這時的石述柱像換了個人似的,給她解釋:“不關井,我們的日子才成問題哩。種多不如種好,只要調整好種植的作物,井關掉一些,生活照樣會好?!?/p>

宋和村以前30%的耕地種小麥,所有的田里套種玉米,耗水多,效益低?,F在,村里小麥面積占不到耕地的10%,玉米面積也減少了10%。村民靠種地膜洋蔥、辣椒等訂單經濟作物,靠種節(jié)水飼草“喂”出來的養(yǎng)殖業(yè),不但用水少,而且收入也增加了。村里還新建180座日光溫室,發(fā)展高效節(jié)水農業(yè)。

60年的治沙歷程,石述柱獲得了黨和政府給予的“全國防沙治沙標兵個人”、“全國勞動模范”等等眾多榮譽,他是全國有名的“治沙英雄”、“治沙愚公”,一位名副其實的“新聞人物”。他百折不撓的信念鼓舞著千萬個治沙人,他樸素的大公無私的行為閃爍著脊梁的光華,使得“石述柱”這個名字在大漠深處叫得很響,使得“宋和村”這面旗幟在風沙線上高高飄揚!

楊先,上世紀70年代初出生,甘肅省作協會員。有作品刊于《飛天》《西北軍事文學》《青海湖》《短篇小說》《北方作家》《歲月》《中國校園文學》等刊物?,F供職于古浪縣志辦。

李學輝,筆名補丁。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一屆高研班學員,甘肅小說八駿之一?,F供職于武威市文聯。出版長篇小說《末代緊皮手》,短篇小說集《1973年的三升谷子》《絕看》等,有70余篇小說發(fā)表于《中國作家》《北京文學》《飛天》《西部》等刊,曾獲甘肅省敦煌文藝獎、黃河文學獎、《飛天》十年文學獎和天津梁斌文學獎等獎項。

猜你喜歡
沙窩風沙治沙
如皋市發(fā)揚治沙精神 打贏安全主動仗
石光銀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綠色中國(2019年14期)2019-11-26 07:11:36
風沙地區(qū)公路路基防護措施初探
工程與建設(2019年3期)2019-10-10 01:40:40
治沙專家郭普
甘肅治沙研究60年回顧與展望
“沙窩蘿卜”區(qū)域公用品牌的成就之路
天津農業(yè)新特產
——沙窩蘿卜
中國農資(2018年4期)2018-02-10 08:46:20
東明縣風沙化土地監(jiān)測與治理
現代園藝(2018年3期)2018-02-10 05:18:33
像賣鉆石一樣賣沙窩蘿卜 5個月賣3000萬元
高考試題中“風沙、河沙”知識點的解讀
地理教學(2015年15期)2016-01-06 12:00:14
永宁县| 玛多县| 乐至县| 林周县| 无为县| 寻甸| 旌德县| 达拉特旗| 名山县| 永清县| 廉江市| 昭平县| 乐东| 娱乐| 麻阳| 恭城| 镇宁| 阿瓦提县| 前郭尔| 屏东市| 凤山市| 工布江达县| 建德市| 宁晋县| 武宣县| 朝阳县| 绥江县| 古丈县| 阜城县| 施甸县| 上虞市| 大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武强县| 阜新市| 石门县| 新郑市| 乳山市| 永康市| 凌源市|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