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歐陽建與加達默爾的默契

2012-04-29 11:20:55胡可夫劉東東
群文天地 2012年2期
關鍵詞:認識論

胡可夫 劉東東

摘要:言意關系一直是中國歷代文藝理論家和先哲們探索、論戰(zhàn)的重要主題之一。本文通過追溯“言盡意”觀點的歷史淵源,對歐陽建《言盡意論》進行認識論層面的分析,同時把西方加達默爾等語言哲學家的“言盡意”相關觀點與之進行對照,試圖從認識論角度發(fā)掘“言盡意”的理論內(nèi)涵。

關鍵詞:言盡意;歐陽建;認識論

語言是人類表達、溝通的重要工具,是人類的重要思維方式之一。海德格爾曾說過:“人們堅信,與動植物相區(qū)別,人乃是會說話的生命體?!ㄕZ言才使人能夠成為那樣一個作為人而存在的生命體?!雹僮阋娬Z言于人類之重要性。而把語言概括為“言”,把人類的思想感情概括為“意”,言意關系則一直是中西方文藝理論家和哲人們探索、論戰(zhàn)的重要主題之一,而其結果無外乎“言盡意”與“言不盡意”兩大觀點。“言盡意”論即認同語言能夠傳達、承載人的思想感情。

國“言盡意”論的歷史淵源

“言盡意”論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一般認為《左傳》引孔子所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②以及《論語·衛(wèi)靈公》中記述其“辭達而已矣”之說,將言辭的功能概括為“足志”與“達意”,是“言盡意”思想的發(fā)端。《墨子·經(jīng)說上》中有所謂“執(zhí)所言而意得見,心之辯也?!薄秴问洗呵铩彂[·離謂》中也說:“言者,以諭意也。言意相離,兇也?!边@些雖與言盡意說不盡相同,但其中包含有言盡意的意思。

戰(zhàn)國后期至秦漢之交產(chǎn)生的《易傳》中,《系辭上》有這樣一段集中的論述:“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這里先假托孔子之口提出“言不盡意”之說,反映世人對形上之理難以名言把握的基本認識。但作者沒有止于這一步,而是再次借用孔子的名義發(fā)表了“立象盡意”的觀點?!傲⑾蟊M意”是針對“言不盡意”而來的,正因為一般的言說難以揭示那幽玄的天理,所以要使用具有隱喻、象征意味的卦象來顯示天理,“象”于是取代言辭而成為形而上的哲思的合格載體。不過《易傳》的作者并未徹底廢棄言辭,他仍主張“系辭焉以盡其言”,亦便是將言辭的功能限制在為卦象、艾象作解說或提示的范圍內(nèi),這樣一來,由“言”以導人“象”,由“象”以導人“意”,再加上變、通、鼓、舞諸般靈活的運用,那精深、奧秘的天意似乎也不難窺測了。應該看到,《易傳》作為《易經(jīng)》原理的闡釋,主要談的是占卜之理,故此處的“言”(系辭)、“象”(卦象)、“意”(天意或圣人之意)均屬特指,但《周易》充當儒家的經(jīng)典,其占卜的形態(tài)中常煥發(fā)出思辨的光輝,于是“言一象一意”的框架也就被拓展為以“立象”為中介以求得言、意通達的普遍有效的途徑,在哲思與審美活動的領域里得到廣泛的應用。

歐陽建“言盡意”的認識論分析

“言盡意”的理論內(nèi)涵在魏晉南北朝的“言意之辨”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以歐陽建為代表的言盡意派對玄學家“言不盡意”的觀點展開了激烈地批判,把醉熏熏的言意關系問題還原為心物(名實)關系問題,即認識的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問題。與何晏正相反對,他認為:“形不待名,而方圓已著;色不俟稱,而黑白以彰?!雹郏ā堆员M意論》)先有方圓之形,然后才有方圓之名;先有黑白之色,然后才有黑白之稱??陀^的形色是第一性的,而主觀的名稱是第二性的?!罢\以理得于心,非言不暢,物定彼,非名不辨?!本褪钦f,客觀世界是離開人的概念和語言而獨立存在的,但語言概念又是人們用以說明客觀世界的工具。

歐陽建的思想脈絡具體梳理起來有:形、色和名、稱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客觀事物的形狀、顏色及其本身的諸多屬性是這一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規(guī)定,并不是外在名稱的加入和指稱的稱謂能夠改變的。既然形、色與名、稱不一一對應,那么,名與物、言與理在實質(zhì)上是割裂的,并非一體化的。名不能盡物,言于理也無能為力。這是由形、色與名、稱分離而做出的自然而然的推論。表面上看 ,歐陽建似乎又陷入了言不盡意的怪圈,但是,他對自己的理論確立的支點把握得很準。雖然名與物、言與理是矛盾的,但是,古往今來一直用名來言述物,圣賢還是用語言來陳述理。這是為什么呢? 歐陽建認為,名與言作為人對客觀事物本質(zhì)的外在規(guī)定是人們用以表達客觀事物的符號,人們只能借助于名與言來認識事物。語言是能表達意義的。

接下來的思路就是,言能夠明理,名能夠稱物,并不是說,這個物本來就應該有這個名字,這個理本來就應該這樣稱呼。理產(chǎn)生于心,是人長期思考的產(chǎn)物;物和其他物相比較才能顯出分別,沒有名稱就不足以顯示物與物之間的分別。假如語言不能表達人的思想志向(理) ,就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不能相互交流;假如名不能夠分辨事物,就會形成人不區(qū)別眾多事物的現(xiàn)象。這樣,人類社會就不足以構成人類社會,世界上的事物就會變得渾沌不清。正是因為言能夠明理,才使得人的思想志向的表達變得順暢;名能夠稱物,才使得眾多事物有一個明晰的區(qū)分。在這個意義上說,語言能夠表達意義。

而對事物的辨別和區(qū)分,完全依靠人類給它們的命名;對眾多事理的宣揚與分析,只有語言才能勝任。人類是用語言來思維的。對事物命名的不同,是因為事物之間有實質(zhì)性的差別;對事理的稱呼不同,是因為事理只有借助于這種不同才能分辨清楚,從而,更進一步表達思想志向。離開語言,人類根本無法做到對事物、事理的分辨,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語言之于人類生存是必需的,不能須臾離開。由于名稱是隨著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的,所以語言也隨著事理的變化表達有所不同。名與物是二而一的,言與理也是二而一的,不能夠?qū)⑺鼈兘厝环珠_。就像“聲發(fā)響應,形存影附”的自然現(xiàn)象一樣,當我們用一個名稱言述某一事物時,這個名稱只適合這一事物,不適合其它事物;當我們用語言來言述某一事理時,這時的語言只適合這一事理,不適合其它事理。名與物、言與理在言說時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既然兩者各自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那么,語言在言說時就沒有什么不可表達的。語言是能夠完全準確地表達意義的,這一點勿須懷疑。

西方“言盡意”論的認識論考察

歐陽建的名與物、言與理的統(tǒng)一即是當代德國哲學家加達默爾所強調(diào)的“語詞和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統(tǒng)一”,亦即語言和邏各斯 (Logos) 的統(tǒng)一。由于這一統(tǒng)一具有相當?shù)膹碗s性,加氏稱這一統(tǒng)一是神秘的。他說:“語詞和事物之間的內(nèi) 在統(tǒng)一性對于一切遠古的時代是這樣的理所當然,以致某個真正的名稱即使不被認為是這個名稱的承載者的代表的話,它也至少被認為是這個名稱的承載者的一個部分。……語詞首先被人們從名稱的角度來理解。但名稱乃由于某人這樣稱呼或他的名字就這樣稱呼,所以才成其為名稱。名稱附屬于它的承載者。名稱的正確性就是通過某人這樣被稱呼而得到證明。因此名稱似乎屬于存在本身?!雹苓@段話可以解讀為:“語言一方面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另一方面又能表達意義??傮w上說,語言以表達意義為最終目的,在這個意義上,語言和意義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正是語言和意義的統(tǒng)一,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才有分別,才有秩序,人類才能相互溝通、交流?!雹?/p>

西方傳統(tǒng)哲學比較重認識論它是以主體如何認識客體為核心問題的主客二分式哲學。人類要表達對世界的認識,語言是最主要的途徑。由語言所建立起的一系列概念體系一直是西方理性主義的中心。從十八世紀開始,西方哲學史上就產(chǎn)生了對這種傳統(tǒng)信念的懷疑??档聻楸3肿诮毯托叛龅臋嗤J為“物自體”在純粹理性的范圍內(nèi)是不可知的。海德格爾認為語言的表達會對作為人類的最高本質(zhì)的“存在”有所遮蔽。維特根斯坦也在其《邏輯哲學論》中給語言劃定了界限,說:“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說的事情,應該沉默。”⑥以索緒爾為代表的前結構主義符號學也認為“能指”(“言”)和“所指”(“意”)之間一經(jīng)約定俗成的有機結合以后,就形成了對應關系一個“能指”背后一定有一個固定的“所指”,“言”和“意”的關系是穩(wěn)定的。這就是西方認識論中“言盡意”。

綜上所述,從認識論角度來看,“言盡意”這一觀點一直有其內(nèi)在的邏輯支撐點使之得以穩(wěn)固充實。中國的歐陽建等文論家,西方的加達默爾等語言哲學派別,都是“言盡意”觀點的支持著和擁護者。他們對于“言盡意”的認識論論證和思考,對于我們梳理言意關系有著重大指導意義。

注釋:

①海德格爾 . 語言 [A]. 孫周興 . 海德格爾選集 [C]. 上海: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1996.981.

②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

③郁沅、張明高 . 魏晉南北朝文論選 [C]. 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

④[德 ]加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 [ 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⑤李健.言盡意:語言表意的自覺性[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⑥[奧]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賀紹甲譯.邏輯哲學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認識論
陶德麟先生與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學術啟蒙——基于《實踐與真理——認識論研究》的考察
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批判闡釋的認識論困境及其終結
基于信息技術哲學的當代認識論研究
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看馬克思認識論的變革
“主旋律”:一種當代中國電影觀念的認識論
電影新作(2018年3期)2018-10-26 00:57:10
藏傳佛教認識論評析
西藏研究(2016年3期)2016-06-13 05:37:44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視域下“四個意識”落實問題淺析
論自然化認識論的概念及其兩種研究進路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的難題與出路:從參與者的視角看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45
胡塞爾現(xiàn)象學的認識論雛形——讀《現(xiàn)象學的觀念》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48
凤庆县| 大渡口区| 鄄城县| 开原市| 千阳县| 武胜县| 丹东市| 石棉县| 赞皇县| 铁力市| 平泉县| 海丰县| 定西市| 潞西市| 无为县| 微山县| 保靖县| 全南县| 宁武县| 依兰县| 县级市| 亚东县| 武宣县| 苏州市| 达日县| 枝江市| 乐都县| 义马市| 扎兰屯市| 玉龙| 屯昌县| 安岳县| 海晏县| 门源| 宁海县| 开远市| 高清| 布尔津县| 叶城县| 织金县|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