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瑞瑾
【摘要】隨著“依法治國”觀念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應該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越來越渴望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識來武裝自己。在這樣的趨勢下,傳媒已經逐漸擔當起了普法的重任,紛紛開設法制類欄目。但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焦點中捕捉到普法亮點,以及在普及看似繁瑣的法律條文和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中找到新聞點,是本文想要和大家一起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法制新聞;新聞點;普法點;表達方式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法律知識,并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可以說,傳媒的普法功不可沒。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欄目,重慶電視臺的《拍案說法》欄目,還有《法制日報》、《南方周末》等傳媒都是法制宣傳的排頭兵。
任何一個法制欄目的開辦都離不開法制新聞的采寫,全國法制記者協(xié)會編寫的《法制新聞概述》給法制新聞下的定義是:“法制新聞可以說是新近發(fā)生的重要的民主與法制生活的事實的報道,它是新聞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惫P者以為這里包括了兩個含義:一方面,法制新聞的內容與法律法規(guī)緊密聯(lián)系,或是直接宣傳法律的內容,或是直接反映執(zhí)法情況,或是報道法律案例;另一方面,法制新聞又具有“新聞”的一切內涵、特征。因此,筆者認為法制新聞是新聞點與普法點有機結合的產物。
眾所周知,法律條文是嚴謹細致、繁瑣復雜的,法律問題又關系到千家萬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法制類新聞除了要保持新聞的實用性外,還要兼顧服務性和娛樂性。因此,靈活運用新聞表達方式,點準、點透普法點,點亮法治新聞的可視性,才能更多地吸引觀眾眼球,更好地為觀眾所接受。
不同類型法制新聞中普法點與新聞點的選擇
法制新聞在采寫過程中,記者對事件的新聞點與普法點的選擇至關重要,不同類型的事件,新聞點與普法點的選擇也各有側重。
案件類。在法制新聞欄目里,公安部門偵破的大案要案和法院系統(tǒng)進行的庭審案件,一直是線索源里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這類案件涉及的法律往往包括《憲法》、《刑法》、《民法》、《經濟法》以及《婚姻法》、《勞動法》等方方面面,所以普法點和案件的新聞點都比較容易找準,也容易在普法中因為案件的可視性強而得到觀眾的認可,取得普法的良好效果。但是在這類案件的普法中,要注意的就是普法要做到重點突出、火力集中,切忌主題不明確,普法點散亂。
如鄭州電視臺《鄭州法治報道》欄目2011年11月播出的《清網行動又捕“大魚”黑幫老大之兄落網》這條新聞,講述的是鄭州2003年破獲的最大的黑幫宋留根團伙被打掉后,歷經8年時間又在網上追逃行動中抓獲團伙的主犯宋留根的哥哥宋建軍及兩個同伙。在這條新聞中,新聞點是告訴觀眾一個黑幫團伙因涉黑、違犯刑法最終落網的事實,普法點則是向觀眾普及黑社會性質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相關法律常識。通過新聞點闡述普法點,新聞與普法相結合。
社會熱點、焦點現(xiàn)象。每個時期都會出現(xiàn)新的社會熱點、焦點,這些現(xiàn)象也是新聞追逐的重點。作為法制欄目,更要善于抓住這些熱點、焦點,發(fā)現(xiàn)其背后隱藏的涉法元素,并普及推廣。如2011年5月以后,我國開始實施“將醉酒駕車、飆車等危險駕駛定為犯罪醉駕”的法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醉駕入刑”,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因此各地媒體都把它作為新聞頭條大加宣傳。對于法制新聞來說,除了抓住“醉駕觸犯刑法”這個新聞點外,更要著重對比醉駕的老法處罰,新法的規(guī)定、力度以及實施的意義,向觀眾普及“醉駕入刑”的法律意識,突出法制新聞的普法點。透過熱點、焦點新聞事件,講述法律知識,正是法制新聞的核心功能。
突發(fā)事件、小事件。在大多數新聞欄目中,突發(fā)事件和小事件是作為民生新聞、社會新聞出現(xiàn)的,但對于法制欄目而言,有些突發(fā)事件和微小事件也存在著普法的機會。比如《鄭州法治報道》從2011年7月開始新上的“記者夜巡”板塊,就是記者跟隨每晚夜巡的公安民警上街,拍攝他們處理的警情。這些警情大多是喝酒鬧事、經濟糾紛等一些突發(fā)事件。
在去年9月,記者跟隨夜巡民警接警就遇到這樣一件事:醉酒乘客因多出一元打車費用和出租車司機發(fā)生糾紛,爭執(zhí)中,乘客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將司機捅傷。在記者拍攝的《一元起爭執(zhí)乘客持刀捅傷司機》這條新聞中,新聞點是一元錢的小事竟然引發(fā)人身傷害這樣的嚴重后果,而醉酒乘客的持刀傷人行為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同時還要依據司機的受傷程度來判斷乘客是否涉及故意傷害罪,這就是該條新聞的普法點。
因此,采編法制新聞,記者在報道事情經過的同時,抓住普法點,對諸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經濟法》、《婚姻法》等相關法律常識進行普及,讓觀眾知道原來身邊經常發(fā)生的好多事都與法律休戚相關,新聞點與普法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普法的效果反而更佳。
多種表達方式,提升法制新聞品質
眾所周知,法律條文是嚴謹細致、繁瑣復雜的,制作一條法制新聞,不僅要選擇其新聞點和普法點,還要選擇觀眾樂意接受的方式將其表達出來,所以寫作方式和制作方式的靈活運用也是尤為重要的。一方面點準、點透普法點,另一方面點亮法制新聞的可視性,避免單一說教、枯燥式普法,這樣才能提高普法效果。
創(chuàng)新寫作方式,點準、點透普法點。點準普法點:一般大多數事件涉及的法律比較單一,普法時選擇普法點不難,比如離婚糾紛引發(fā)的婚姻法普及、經濟糾紛引發(fā)的經濟法普及、因欠薪導致糾紛引發(fā)的勞動保護法普及等。但是如前文所言,如果是涉及多種法律或者多種法律在同一事件中同時發(fā)生作用,就要找準主要普法點闡述詳細。
詳盡闡述點透普法點。僅僅找準普法點是不夠的,還要在普法過程中根據法律條文嚴謹細致的特點,把事件涉及的法律闡述清楚,評點透徹,讓觀眾通過事件,了解、熟悉其中相關的法律常識、適用的法律條款方面,從而收到最好的普法效果。還舉前文所提“醉駕入刑”的事例,在媒體的大量宣傳中,觀眾已經了解到酒駕已經不同于舊法,上升到了觸犯刑法的高度。而對于法制新聞,在宣傳“醉駕入刑”時,不妨先以“高曉松醉駕入獄”一事展開,通過名人效應讓觀眾對“醉駕入刑”有更為直觀的了解。隨后回到法制新聞所要突出的內容,如何判斷醉駕,如何區(qū)別酒駕與醉駕,醉駕到底觸犯了什么法律?在講述了高曉松醉駕入獄事件后,更要讓觀眾通過新聞了解到:飲酒后血液酒精濃度達到每100毫升血液含80毫克酒精以上的駕駛員構成醉駕;除吊銷駕照外還構成刑事犯罪,面臨著最高半年拘役的處罰;釀成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的還會被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訴,面臨更嚴重甚至死刑的處罰。如今,“醉駕入刑”已經成為人們街頭巷議的熱門話題,成為眾多司機耳熟能詳的嘴邊話,就是法制新聞普法點點透后所要達到的效果。
創(chuàng)新包裝形式,點亮法制新聞。采寫法制新聞不僅要多角度、多方式點準、點透普法點,在包裝技巧上也要多樣化,點亮新聞,避免枯燥。這里所說的包裝技巧,主要是指法制新聞欄目的普法要運用電視語言,采用先進的電視表現(xiàn)手法,綜合運用多種包裝手段,讓觀眾在接受普法的過程中不感到枯燥,才能達到最佳的普法效果。
據收視調查機構研究表明,一般喜歡收看法制類節(jié)目的觀眾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所以在法制欄目的普法過程中更要注意表現(xiàn)方式,把新聞涉及法律復雜的部分高度提煉,以觀眾容易接受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使涉法元素源自新聞,融于新聞。比如,鄭州電視臺《鄭州法制報道》欄目在新聞中涉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時,一般要加上法律鏈接,通過后期編輯制作的模板,把事件涉及法律引用的法律法規(guī)條文詳細列出,配上不同的背景音樂,讓觀眾不通過搜索查找就能了解清楚,一目了然;同時還經常把要普及的法律比如交通安全法、環(huán)境保護法等制成各種小動畫,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收視環(huán)境下接受法律普及。
綜上所述,法制節(jié)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識、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義,為觀眾提供法律服務為宗旨的社教類節(jié)目。采編好一條法制新聞,不僅要選擇好新聞點和普法點,還要掌握好技巧,寓教于樂。不僅體現(xiàn)出法制新聞是社會生活各方面新近發(fā)生的與法制相關的、有新聞價值的事實的報道,還要兼顧到該新聞的實用性、服務性和娛樂性,從而達到普法功能和法制新聞可視性的和諧共存,相互促進。這樣的法制節(jié)目才能在吸引眼球,贏得觀眾的喜愛同時提高電視臺的收視率,形成雙贏局面;這樣的法制節(jié)目才能普及好國家法律法規(guī),為法治社會的構建盡一份綿薄之力。
(作者為鄭州電視臺《鄭州法治報道》欄目制片人)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