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故事是一種最根本的敘事文本,而講故事就是一種最根本的敘事形式,因為故事可以說是各種文化所共有的最普遍、最通俗的信息傳播方式之一。正如英國作家毛姆所說:“聽故事的欲望在人類身上就像對財富的欲望一樣根深蒂固。”
那么如何才能勾起人們聽故事的欲望呢?這就要求在我們的故事中要有更多的懸念設置,讓懸念來吊起人們聽下去的欲望。那么什么是懸念呢?懸念就是指讀者、觀眾、聽眾對文藝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遭遇,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所持有的一種急切期待的心情。它是小說、戲曲、影視等作品的一種表現(xiàn)技法,是吸引廣大群眾興趣的重要藝術手段。也就是說,人們在欣賞戲劇、電影或其它文藝作品時,對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命運很想知道又無從推知的關切和期待心理。
正如時下流行的懸疑小說一樣,它們的故事都是以一個或若干個懸念貫穿始終并且最后解開懸念的小說。這些故事都可以喚起人們的本能、刺激人們的好奇心,這也正是這類小說能夠保持強大的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故事上黨》作為長治地區(qū)一檔地域性的故事類欄目,本身就是一種紀實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體,如今,單純的紀實不再是為少部分人能看懂的藝術,它更需要大眾的接受和認可??墒且屵@樣的紀實片“好看”,必須得揉進去太多的因素,其中故事情節(jié)的充實讓節(jié)目具有了更多的可看性,那如果是單純故事的平鋪直敘,是難以留住觀眾的心,所以說,故事情節(jié)的懸念設置便成了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利用矛盾沖突,進行鋪墊、懸念和興奮點等技巧的設置,對素材進行故事化的處理,這樣更容易被觀眾所接愛和認可。
我們開播的第一期節(jié)目,曾讓我們煞費腦子,它是一檔新的節(jié)目,雖然定位在懸疑,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落到實處,到底應該怎么去設置其故事的懸疑性,讓故事一開播就能讓觀眾好奇,讓觀眾有不僅要看下去本期的欲望,更得讓觀眾有以后都想鎖定我們節(jié)目的想法,所以,在第一期節(jié)目《神奇狐仙洞》的開始,我們就設置了許多的懸念,希望能達到這樣一個期許。
記得節(jié)目的開頭是這樣的:閑了,朋友聚會,聊到神啊、仙啊什么的,有人說這東西啊,你信則有,不信則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不出個高下。于是,有個朋友就說了這么一件事,還說得神乎其神,使聽者或神往或悚然。
我想這樣的開頭,本身就充滿了懸疑,是啊,在如今,只要說到神啊,仙啊的這類話題,本身就容易讓人產生空靈感,有欲知后事的感覺,再加之說的人讓聽到的人或神往或悚然,則更讓人有一種欲罷不能的知曉欲,所以我感覺,這樣設置的開篇懸念,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其實我們的節(jié)目內容介紹的是一個平順縣的狐仙洞,但如果是簡單的風光介紹,我覺得早已不再是一種吸引人的手段,就看您怎樣再在實物的基礎上加些懸疑,是不是會給人帶來一種全新的認識它的興趣呢。
所以節(jié)目的懸念設置很重要,當然方式也是多樣的,剛才我說的那種設置是針對節(jié)目內容本身話題的懸疑性順勢而為的,那么,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正面報道,它們和那些天生具有懸念或者關注度高的選題相比,在情節(jié)上根本就沒有什么懸疑可言,因此故事要做得吸引人,就更得在懸念的設置環(huán)節(jié)上做好做足文章。在我們的節(jié)目中播過一期節(jié)目,名叫《婆婆與兒媳》,講的是一個兒媳照顧患有精神病婆婆的故事,像這類選題既沒有懸念叢生的情節(jié),也沒有出彩的現(xiàn)場,收視率的表現(xiàn)也將會是“溫吞水”,這類選題在以往通常會以“故事性不強”為由被拒之門外的,但是我們的節(jié)目播出后,卻有著相當不俗的收視效果,那么這樣一個選題又是如何做到讓觀眾想看的呢?
這個就得歸功于編導的精心設計,巧用了故事的“第三人”。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第三人”指的是故事當事人之外的人,比如同事、鄰居、朋友都可以成為這樣的“第三人”。雖然“第三人”并不是故事的主體敘述者,也不是事件的主要參與者,但在故事的節(jié)目架構和邏輯推進上,卻往往可以成為點睛之筆。
在《婆婆與兒媳》中,按照正常的敘事順序,應當是從婆婆的病說起,接著講述面對疾病和困難,身為兒媳是如何的不離不棄、忍辱負重地承擔起照顧自己患病多年的瘋婆婆,但如果這樣講這個故事,那就自然是毫無懸念可言了,根本抓不住人。怎么辦呢?為了讓故事的開頭能吸引人,我們的編導刻意設置了一個懸念,以一個普通的婚禮開場,開頭是這樣的:我們說啊,這舉辦婚禮本該是一件喜慶、高興的事,有朋友的祝賀,親人的祝福,與相愛的人從此開始新的生活,那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兒。然而,對于家住王莊煤礦的姑娘張宏平來說,她的結婚大喜之日就不那么愉快了,就在結婚的當天,發(fā)生了至今讓她想起來還心有余悸的一幕。那么,那天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是啊,那天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兒呢?這就是我們編導精心設置的第一個懸念,可不是,大喜的日子,只會有讓人高興的事兒,怎么會出現(xiàn)讓人心有余悸的事兒呢,那會是一個怎樣的事兒呢?我想這樣的懸念是有著一定的張力的,它的確是有一種讓人必須看下去的強烈愿望,看來這個懸念的設置是成功的。接著再往下看:
按照傳統(tǒng)的禮節(jié),結婚當天新娘新郎是要給父母跪拜的,由于新郎張鮮衛(wèi)的父親已經去世,這對兒新人就給母親跪了三拜。然后,這小倆口又來到客廳,在去世的父親遺像前跪拜,就在這時,新郎的母親走了進來,接下來發(fā)生的一幕,讓所有在場的賓客是目瞪口呆,發(fā)出可怕的驚叫。
說到這兒,我的心都提起來了,天啊,什么樣的一幕,會讓賓客都目瞪口呆,居然還會發(fā)出可怕的驚叫啊,這是一個多好的懸念啊,如果節(jié)目就此停住,我想每個觀眾的心都會和我一樣,提在嗓子眼里卻落不下來的欲罷不能。。
只見這婆婆一邊罵罵咧咧,一邊怒氣沖沖就快步來到兒媳張宏平的身后,突然飛起一腳,沖著張宏平的身上就狠狠地踹了過去,沒有任何提防的張宏平頓時就趴在了地上,滿臉的痛苦,臉上冒出了冷汗。這一踹,直接就被踹成了尾椎骨骨折。眾親友和丈夫趕緊把張宏平攙扶起來,剛才還熱鬧的場面頓時變得空氣緊張,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張宏平又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婆婆呢?
看,這里又是一個懸念,是啊,這大喜的日子里,沒有得到婆婆的祝福,卻無端地挨了婆婆飛來的一腳,您說,這擱誰身上會受得了啊,那么,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她又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婆婆呢?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去猜測的問題。
是吵,是鬧,還是甩袖回娘家?遇上這么個厲害婆婆,這家還能呆嗎?就在眾親友紛紛猜測時,張宏平卻說了這么一句話:沒關系,我的婆婆患精神病多年了,我能理解。
啊,懸念揭曉,原來這是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婆婆做出來的事兒,當然這也就讓人不難理解了。這就是這期故事的開端,幾個懸念下來,原來是這樣的原因所在,不過,我想在這個疑問解開之前,觀眾心中的遙控器是不會輕易地換臺的,這呢也就保證了我們節(jié)目開始后收視率不會流失。
其實啊,這個懸念的設置是通過一個“第三人”完成的,這位“第三人”就是參加婚禮的賓客們,也是通過賓客的各種懷疑和揣測來成全了故事懸念的設置。在節(jié)目的前兩三分鐘里,我們的編導巧用“第三人”,成功地“制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懸念,有效地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梢娺x擇好、用好用巧“第三人”對節(jié)目懸念的設置,尤其對做好正面選題的故事是非常重要。
另外,作為故事類的電視節(jié)目,在設置懸念上還可以是主持人講述時語氣。比如我們的節(jié)目《神奇蜂人》,由于這樣的節(jié)目本身就充滿了讓人新奇的懸念,是啊,掛蜂十幾萬,想想都不是一般人所能為的,因此節(jié)目本身便會吸引觀眾的眼球,可是節(jié)目時長十五分鐘,如果只是主持人單純地平鋪直敘講述,便會讓人產生疲倦感,因此在節(jié)目中,如何讓懸念一波又一波,就需要主持人在語言上的技巧運用了。
“這,這是什么啊,乍一看像‘黑熊,細細看來居然是如此之多的蜜蜂覆蓋于一個人的身體,天哪,這的確太讓人震撼和緊張了。您一定會倒吸一口涼氣吧,是啊,這要擱咱普通人,飛來一只蜜蜂都唯恐避之不及,更別說幾只甚至千只萬只的蜜蜂群而圍之了,而且當蜜蜂遍布全身之時,仍能如此的泰然處之,這,這可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的了的?!?/p>
再如,當節(jié)目走到掛蜂現(xiàn)場時,主持人的語言隨之又一懸念:“ 啊,我現(xiàn)在緊張得都有些呼吸不上來了,您看我的手心也已出汗了,盡管壯舉已經過去這么多年了,但重新再來看過程的時候,仍讓我驚心動魄,好了,我也不再羅嗦了,大家也和我一樣,再次來關注那一壯舉的成就時刻?!?/p>
這些都是主持人在講述這期節(jié)目時,一些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語言,這些語言,還不等觀眾去看便讓人產生一種同節(jié)目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的懸念之感。
綜上所述,通過有效地設置懸念,巧妙地設置故事的結構,才能使節(jié)目的情節(jié)化敘事跌宕起伏,動人心弦,充分調動了觀眾的情感參與及體驗,使節(jié)目具有了極大的藝術感染力,自然而然地節(jié)目也就具有了很強的可看性。
(作者簡介:郭 婷,山西省長治市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故事上黨》欄目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