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魯冀三派鼻煙壺的藝術特點
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中國鼻煙壺,作為精美的工藝品,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于一身,采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yōu)點,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成為中外人士珍愛收藏的對象。
由于湯子川、閻玉田、陳仲三、畢榮九等著名的內畫大師,并因為內畫風格的不同,在全國形成了京、魯、冀三大內畫流派。
京派內畫鼻煙壺
京派內畫是內畫鼻煙壺領域極有勢力的一派,其內畫歷史比較長。有的研究者依據(jù)京劇中有四大名旦,提出京派內畫鼻甲有四大畫師,即登堂入室的馬少宣、雅俗共賞的葉仲三、陽春白雪的周樂元。實際上,上述3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完全一致,例如周樂元好仿新羅山人筆意,馬少宣好書隨意,葉仲三好畫花鳥人物。如果說葉仲三曾刻意仿過周、馬之作,那么他們之間確有一種風格上的聯(lián)系。不過,從總的來說,京派畫大師一般都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他們的內畫作品具有很強的“文人味”,內涵深遠,意境無窮。京派內畫大師的最相通點是筆力嚴謹,畫風蒼勁有力。
魯派內畫鼻煙壺
山東地區(qū)及其周圍有玻璃和水晶產地,是制作內畫鼻煙壺最常用的原材料,雖然山東博山的玻璃鼻煙壺曾經很有名望,但山的內畫鼻煙壺出現(xiàn)的卻比較晚。有的研究者認為,在清代光緒年間,博山人王鳳浩在北京的內畫鼻煙壺名家周樂元那里獲得了畫鼻煙壺工具,回博山開始了內畫摸索。所以,王鳳浩可謂是魯派內畫鼻煙壺的創(chuàng)始人。山東有著源遠流長的齊魯文化、豪放粗獷的山左風情、黃河之濱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淳美質樸的審美觀念,這一切深深地影響了魯派內畫鼻煙壺的創(chuàng)作。魯派內畫鼻煙壺常選用的題材有水滸一百零八將、百駿、百獸等,其作品粗獷豪邁,風格潑辣,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冀派內畫鼻煙壺
在京、魯、冀三個流派中,對內畫鼻煙壺創(chuàng)作影響最大的,便是冀派內畫鼻煙壺了。冀派內畫鼻煙壺的選題以人物肖像見長,特別是嬰戲圖和百子圖最能反映出冀派內畫鼻煙壺的藝術特點。另外,在臨摹中國古代名畫方畫,冀派內畫匠師們也頗見功底。冀派內畫的主要特點是立意深遠,氣韻生動,布局巧妙,線描設色渾雅豐富。
雖然中國內畫鼻煙壺的三個主要流派各有其風格特點,但也不是涇渭分明,互不相容的。內畫大師們經常互相交流,切磋技藝,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所以,經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這一點,也正是內畫鼻煙壺得以在中國古代鼻煙壺發(fā)展史上異軍突起,并施放著輝煌光茫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