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梅
〔關鍵詞〕 物理教學;系統(tǒng)教學法;課前預習;課堂釋
疑;課內鞏固;適時練習
〔中圖分類號〕 G633.7〔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0—0075—01
加涅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信息攝取、加工、貯存和反饋過程,即知覺選擇、理解領會、記憶貯存和作業(yè)反饋過程。這是目前所倡導的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系統(tǒng)教學法。其根本目的是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卓有成效地學習,從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系統(tǒng)教學法呢?
一、課前預習——知覺選擇
首先,每節(jié)課前,教師都要擬定自學提綱,給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其次,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自學教材、觀看演示、預習實驗、充分討論等活動。
例如,上“人造衛(wèi)星宇宙速度”這節(jié)課前,我曾問能否讓拋出的物體不落地,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將物體上拋,初速度越大,上升得越高,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時,物體就飛到太空,不會落地了,有的說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可知物體的拋出地點越高、拋出的初速度越大,其落地的水平距離就越長,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時,物體就落不回地面了。但有的學生反駁說落地的跨度長了就不在一個水平面了。這時又有學生接著說由勻速圓周運動可知,當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時,物體就繞地球在圓形軌道上運動而不落到地面上了。這樣一來課堂教學就有了明確的目標。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巡視指導,解答學生自主學習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充分引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注意,學生有意識地感知教材知識,攝取知識,從而獲得感性認識,同時教師也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為開展下一步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二、課堂釋疑——理解領會
理解領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針對學生自學探究的實際情況,教師要進行重點講解,澄清模糊概念,解答疑難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講解教學內容時,可以進行縱向和橫向的串聯(lián)精講,縱向串講教材的重點、難點和考點,使所教知識系統(tǒng)化;橫向串講知識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澄清易錯、易混的知識點,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課內鞏固——記憶貯存
記憶規(guī)律表明,最有效的記憶為即時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如基本概念、規(guī)律和方法,同時要指出學生運用這些概念和規(guī)律時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并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在每一節(jié)課上,教師都要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記憶所學的新知識。為了鞏固知識,教師還要掌握記憶規(guī)律,但不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要讓學生記住一個概念,就必須讓他弄清楚這個概念的來龍去脈,否則,學生即使記住了也不會運用。
四、適時練習——作業(yè)反饋
課堂內外訓練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教師要提供各種類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習題,讓學生當堂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對于學生練習時反饋的信息,好的方面教師要給予肯定,不正確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必要的矯正和輔導。教師的選題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讓學生做了這一道題,遇到類似的題目也會做。此外,教師選題的難度要適宜,不要讓學生望而卻步,失去信心。同時,教師要認真查看學生的作業(yè),然后對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分析講解。在講解題目時,教師要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要讓學生聽了一道題的解法之后有所收獲,不要盲目地照本宣科。
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采取適當?shù)拇胧┣袑崪p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教材中的習題應在課堂內完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互查課堂練習,學生可以免交作業(yè),教師還可以鼓勵和建議學生選做課外習題。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