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八百多年的歷史發(fā)展,牛津大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為發(fā)展現(xiàn)代高等教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學院制和導師制是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教學模式的典范,也為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指明了發(fā)展方向。針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倡的綜合素質教育理念,牛津大學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鑒。本文介紹了牛津大學的學院制及導師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并介紹了在學院制及導師制的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職責和義務、學生的選擇和任務、學生的自由式教育,以及對我們的啟示。
關鍵詞:牛津大學;學院制;導師制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1-0013-03
為了吸取與借鑒國際一流大學在管理、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提高我省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加強特色學科建設,培養(yǎng)一支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層次的創(chuàng)新團隊,本人有幸作為遼寧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成員被選派到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學習。在牛津大學的工作和學習過程中,作者領略到了世界一流大學具有的豐富的知識底蘊和先進的教學管理模式、教學理念。從實質層面認識了牛津大學的學院制和導師制的真實內涵。
一、水平保持卓越、地位世界一流
當代牛津大學的辦學定位是水平保持卓越、地位世界一流、服務國際社會、人才遍布世界。牛津大學的學院制和導師制正是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保障措施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近800年的歷史中,能夠培養(yǎng)出5個國王、26位英國首相、多位外國政府首腦、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學家,足以證明其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成功,是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教學模式的典范。英國牛津大學校長漢密爾頓說“大學精神在于自由辯論,我認為大學精神的核心有兩點,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對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開的辯論,牛津大學精神是對卓越有絕對的追求。自由而公開的辯論是實現(xiàn)卓越的重要手段。”牛津大學的導師制是從本科就開始的,每名本科生都會有指定的導師,每位導師一般只帶兩三名學生。每個星期,導師和學生之間都會進行一小時左右一對一或一對二的討論,這種討論是完全平等的,學生既可以自由地提出問題挑戰(zhàn)導師,也需要在辯論中捍衛(wèi)自己的觀點。通過辯論,可以使學生增強信念、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拓寬知識面、提高表達能力等。
二、學院制和導師制
目前,英國著名的牛津大學擁有38個學院,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具有其獨特的特點。牛津大學與學院的關系就像相對獨立的聯(lián)合體,大學是相對獨立的聯(lián)合體的總部,大學和學院分工協(xié)作,共同培養(yǎng)人才。這就是牛津大學的學院制(Collegiate System)。在牛津,學院是一種制度安排、組織模式,更是有關大學制度安排、組織設計的理念與精神。學院制的教學宗旨是重點開展本科生教育,重在推行自由教育,重點關注學生教養(yǎng)。即重點培養(yǎng)樂于助人、保持尊嚴、施展才華、學習知識、提高修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牛津大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以學院制為基礎的導師制(Tutorial System),它是牛津大學本科生教學的基礎,也是其始終保持卓越教育質量的關鍵。牛津大學的導師制的目的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強調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為重點。導師制蘊含豐富的大學教學理念,也是牛津大學教學模式的完整體現(xiàn)。牛津大學的導師制最初產生于14世紀。牛津大學的各學院是以本科為主的教學機構,因此導師制在各學院也逐漸建立起來。起初,由于各個學院教師不足,因此學院需要聘用一些私人導師作為學院教師,從此,就逐漸形成了一種導師制的教學模式。真正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牛津大學導師制建立于19世紀,導師制才開始成為一種以學院為依托,以本科教學為主旨,實現(xiàn)導師和學生相對應的教學模式。在以后的教學發(fā)展中,牛津大學導師制逐漸向學科化、學術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使導師制的教學理念逐漸完善,并作為現(xiàn)代教學模式的典范。
三、教師的職責和義務
在我國,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即先教書后育人。而在牛津,教師的職責是育人教書,即先育人后教書,其不同的教學理念是顯而易見的。牛津大學的教師結構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學院注冊的教師,學院注冊的教師是屬于學院管理的,他們的職稱、晉級、考核等都由學院完成。另一部分的教師是大學注冊的教師,他們分別屬于不同的系,主要是進行科學研究,相當于我國的科研編制。學院注冊的教師有職稱區(qū)別,教授、副教授、講師等。每一個學科只有一個教授編制。學院教師的考核制度與我國的考核制度相類似,一般包括科研、教學兩個方面。但考核指標也有一定的規(guī)定。大學注冊的教師主要是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他們的考核沒有固定的指標,只要你有科研項目或者經費,就可以成立的一個題組,開展研究工作。課題結束了,那么這個科研小組就解散了,或者可以說這個科研小組就失業(yè)了。但大學注冊的教師可以在學院指導學生,當然需要經過學院同意或者聘用才能指導學生。牛津大學的教學模式是導師制,即在每個學年開始,每位導師就會被安排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由導師安排學生的選課、學習計劃等工作。導師對學生的指導工作,包括學生的學業(yè)、道德、經濟等各個方面。導師制度對導師提出了規(guī)范的職業(yè)責任,即對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學習狀況進行動態(tài)跟蹤,并根據(jù)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指導。幫助他們及時、準確的獲取知識、信心,快速準確的掌握有效的學習手段,向學生傳授最新的科學進展,提高學生對學科領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逐漸提高學生的主觀學習激情,改變高中階段的被動學習方法。實行導師制,有利于導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法,挖掘和開發(fā)學生的主觀潛能,促使學生主動進行獨立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工程實踐問題。在我國,由于我們的師生比與牛津大學不同,因此如何實現(xiàn)適合我國國情的導師制,將是今后一段時間的探索重點。筆者認為,目前影響我國大學教學模式導師制的主要原因是師生比例問題,也是影響我國目前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深入挖掘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發(fā)揮最大作用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
四、學生的選擇和任務
在牛津,學生對學院、專業(yè)、課程、導師的選擇很靈活,其學習的方式和任務也是多方面的。在牛津大學,各個學院的專業(yè)設置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與我國大學里的學院的含義是不同的,我國大學的學院一般是按照學科劃分的。由于各個學院的名氣和水平有差異,因此各個學院的招生成績是有差別的,所以牛津大學的學院之間是彼此相互獨立的,但都屬于牛津大學。學院的學生的指導導師可以是學院注冊的,也可以是大學注冊的。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牛津都是一個矩陣結構,每個人既是學院的,也是系的一個成員。關于大學與學院的分工,據(jù)在牛津工作近20年的周先生介紹,大學的教學目的是側重于科學研究,主要是針對研究生的,而學院的教學目的是兼顧課程與科研兩個方面,本科生的學習主要在學院完成。牛津大學的各學院的重心是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導師的成績在于培養(yǎng)優(yōu)秀本科生的數(shù)量和質量。學生自入學便由學院指派一名導師,學生在參加大學課程的同時每周還要抽出一定時間單獨和導師面談,向導師匯報學習工作進展,聽取導師的評語。牛津大學在本科生與導師之間確立的師生關系,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學關系。課堂教學學時的減少,師生接觸時間的增加,提高了學生接觸科學研究和工程實際的創(chuàng)新機會,促使學生獨立自主開發(fā)自身智力的主觀能動性。國外專家曾經這樣評價牛津大學的導師制,即與其說學生從導師那里學習知識,不如說學生與導師一起學習知識。導師制加深了學生和導師之間的私人關系,因此師生之間更容易稱為知心朋友。導師不僅是教師,還是學生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向導和朋友。牛津大學的導師制模式,是提倡學生學習不重于上堂聽講,而重于導師指導。大學教師首要任務是教學生做人之道,其次才是授課解惑。
五、學生的自由式教育
自由教育作為一種正統(tǒng)的教育觀念,發(fā)端于古希臘。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概念的是亞里士多德。到18世紀末,自由教育才正式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得到人們的認可。在牛津大學,學生選擇專業(yè)和選擇課程、課題方向等,都是自由的,當然需要和導師討論確定,但不會屈服于導師的意見。學生不會屈服于任何標準答案和學術權威。在牛津大學,是要培養(yǎng)具有負責的敢想敢做的具有創(chuàng)新激情的人才。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無論在何種環(huán)境下,都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在學院制基礎上的自由教育模式,首先體現(xiàn)在學生可以報考牛津大學的任何一個學院任何一個專業(yè)或學科,各種考試都是在學院進行的,最終必須在某一個學院注冊,成為某個學院的學生。其次,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導師,導師也有權利選擇學生,這一點與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雙向選擇相似。此外,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選擇的專業(yè)或學科,選修相應課程,論文方向可以與導師的相同,也可以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導師的作用是對學生的研究工作給予建議和指導,而不是根據(jù)自己的課題方向確定學生的論文方向。在牛津,教授有自己的研究工作,研究生也有自己的研究工作,彼此可能毫不相干的,當然也可能彼此相互聯(lián)系緊密。
六、給我們的啟示
目前,在我國一些試點的高等學校中,已經在本科生教育中開始實施導師制,但我們所實行的導師制,還沒有從本質上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導師制體制。因為,我們的高等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目前高等學校的導師數(shù)量不足,質量有待提高。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在校生人數(shù)急劇增長,雖然許多高校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但學生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教師的引進速度,從而導致師生比逐年降低。目前,我國的師生比平均為1:15,某些學校某些熱門專業(yè)師生比更低。據(jù)報道,2004年我國部分普通高校在校生師生比為1:29,如果再加上成人教育學生,師生比則高達1:44。而國際著名大學的師生比都控制在為1:10以上。最近幾年,由于研究生招生人數(shù)的增加,在一些研究型的大學中,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比就達到了1:10。而國際著名大學規(guī)定的導師與研究生比在1:6以上。而牛津大學的師生比保持在1:5,這樣的師生比和牛津著名的導師制相結合。實現(xiàn)高質量的教育也就不難理解了。在如此低的師生比前提下,還有一些水平低、資歷淺的老師不能成為導師,這樣導師與學生的比例還要降低。目前,在我國的一些高等學校中,把一些年輕教師甚至是輔導員都納入導師體系,其教學質量如何可想而知。其次,教師對導師制的理解和認識不深入,仍然處于敷衍了事狀態(tài)。在導師制的教學體系中,學生是自由的主體,但導師的素質和水平是影響學生學習的第一責任人,導師的作用首先是“導”,其次是“教”。目前,我們的導師制實施的很不理想,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導師對導師制的認識不足,對自己的職責和義務理解不深,沒有起到真正的導師作用。再次,學校的教學資源也存在短缺問題,包括實驗條件、資料和文獻等,遠不能滿足現(xiàn)有學生數(shù)量的需求。為了更好地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導師制體系,并發(fā)揮導師制的重要作用,必須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培養(yǎng)高素質的導師隊伍,制定導師的選聘條件,并給予相應物質獎勵。對年輕教師或資歷淺薄的教師進行業(yè)務培訓,使其迅速成長起來。其次,明確導師職責,導師的基本職責應包括政治素質教育、道德修養(yǎng)教育、業(yè)務能力教育等方面,通過多方面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先做人后學習的求學理念,使其真正成為綜合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的綜合性人才。再次,不斷提高導師業(yè)務水平,是實施導師制的主要基礎,實施導師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業(yè)務能力,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是導師制實施的重要保證。導師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必須具有深刻認識,要充分給予學生足夠的自學和思考空間,重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和科研活動,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興趣、科研能力和社會實踐的技能。
經過近八百多年的歷史發(fā)展,牛津大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為我們發(fā)展現(xiàn)代高等教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發(fā)展迅速,學生數(shù)量達到了空前的規(guī)模。隨著高等學校規(guī)模的擴大和招生人數(shù)的增加,如何保證或者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需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學院制和導師制是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教學模式的典范,也為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指明了發(fā)展方向。牛津大學的學院制在我國很難實施,但其先做人、后學習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借鑒。牛津大學的導師制教學模式是我們完全可以實施的?,F(xiàn)在,我國已經有一些高校開展了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模式,但總的來說,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國高校教學管理中尚處于嘗試階段,其具體工作還處于一種形式,沒有深層次的理解導師制的真正含義。當然,在我國,由于師生比例以及其它等問題,實現(xiàn)真正意義層面上的導師制,還必須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以制定適合于我國國情的導師制。
參考文獻:
[1]劉寶存.如何創(chuàng)建研究型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經驗[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3,(2):67-70.
[2]劉興鳳,張安富.牛津大學的辦學之道對建設我國高水平大學的啟示[J].高等教育,2007,(2):46-48.
[3]馬冬卉,趙勇.二元體制下的牛津大學本科教學[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87-90.
[4]劉寶存.牛津大學辦學理念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4,(2):16-22.
[5]黃茜.牛津大學學院制下的導師制[J].魅力中國,2010,(3):5.
[6]杜智萍.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模式探析[J].大學教育科學,2006,(6):50-53.
[7]別敦榮,蔣馨嵐.牛津大學的發(fā)展歷程、教育理念及其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11,(2):72-77.
[8]李建忠,劉松年.牛津大學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分析與啟示[J].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2):19-22.
作者簡介:王忠堂(1962-),男,遼寧大連人,教授,研究方向是材料先進塑性成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