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知識分子,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是走在“革命的道路”上的,他們是如何走上這條道路而放棄“改革的道路”的?當時的知識分子為什么在“改革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他們在踏上“革命的道路”時,是否也猶豫彷徨過?今天,當我們審視過去走過的路時,依然會喃喃自問。
張灝先生所著的《中國近百年來的革命思想道路》一文,對上述疑問給出了很好的回答?!吨袊倌陙淼母锩枷氲缆贰肥菑垶壬?999年發(fā)表在《開放時代》第一期上的學術(shù)文章,在十幾年后的今天讀來,還是同樣的意味深長。掩卷而思,濃厚的人文關(guān)懷拂袖而至,文中在結(jié)語寫道:“誰都知道這條大革命的道路的最后結(jié)局是什么,由此才有近年來的一片改革呼聲?!毙形挠诖?,仿佛看見一位智者在勸導迷途少年,天下?lián)數(shù)奈娜诵蜗箢D時高大!
文章成型于中國大陸改革開放20余年后。當時國內(nèi)無論是在在學術(shù)上還是在主流媒體上,都充斥著各種改革的喧囂。經(jīng)濟改革、文化改革、司法改革、政企改制等等也因此都被人們熟知和倡導。作者是位歷史學家,他從思想史和歷史的角度告訴我們,在之前的近一個世紀里,人們在改革和革命的殊路中曾選擇實施革命而放棄改革,作者分析其原因后慎重地告誡我們“忘掉歷史的人勢必重蹈覆轍”。
漸進的改革和斷然的革命之間的爭論由來已久,到今天似乎達成共識,但在上個世紀初,遠沒有這樣涇渭分明。作者在論證這一命題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史概念——轉(zhuǎn)型時代。所謂轉(zhuǎn)型時代,是指1895-1920年初前后約二十五年的時間,中國思想文化由傳統(tǒng)過渡到現(xiàn)代、承先啟后的關(guān)鍵時代。在這個時代,思想的具體內(nèi)涵及思想知識的傳播媒介均有突破性的變化。如思想內(nèi)容上,出現(xiàn)文化取向危機及新的思想論域(intellectual discourse)。傳播媒介方面,報刊雜志、新式學校及學會等制度性傳播媒介的大量涌現(xiàn),新的社群媒體──知識階層(intelligentsia)的出現(xiàn)。
張灝先生從轉(zhuǎn)型時代出發(fā),把自強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等歷史事件串聯(lián)起來,挖掘出轉(zhuǎn)型時代的激化現(xiàn)象。作者并沒有簡單地告訴讀者“為什么”,而是從思想層面和非思想層面總結(jié)出激化現(xiàn)象的原因,得出“中國思想的激化”是如何“一步一步逼出來的”。尤其重要的是作者清晰地分析了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即傳統(tǒng)士紳階層的困境和在新時期的文化號召力所形成的政治影響力。1905年以后,由于科舉制度被廢除,讀書人入仕的通道被切斷,逐漸被政治邊緣化的傳統(tǒng)士紳開始另辟蹊徑構(gòu)建新的政治社會的另一極,在這一轉(zhuǎn)型時代,他們利用報刊雜志、新式學校及學會等制度性傳播媒介發(fā)揮從未有過的急先鋒作用。
先生很自然地從激化現(xiàn)象過渡到歷史的理想主義,我們知道,理想主義者總喜歡踩在現(xiàn)實的泥濘中仰望心中的星空,在極大的反差下,漸進的改革遠沒有迅速的革命來得痛快和徹底,這代表了當時大部分知識分子的觀點。在激進的理想主義概念下,作者闡述民族主義、積極的烏托邦主義、消極的烏托邦主義、直接的全民民主、共和民主、自由主義民主、自覺意識、天下?lián)數(shù)闹臼烤窈腿硕▌偬斓年谰???梢钥闯觯髡呤窃趯Σ煌臅r代個體研究后得出的總結(jié),在《危機中的中國知識分子》一書的導言中,張灝先生就說曾經(jīng)選擇康有為、譚嗣同、章炳麟、劉師培四人作為研究對象而對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史進行“把脈”和梳理。
最后,先生把激進的理想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革命思潮進行比較,發(fā)人深省。指出中國共產(chǎn)主義是出于激進的理想主義的基礎(chǔ)吸收馬克思主義的,也就是說,那時的中國共產(chǎn)主義學習的是片面的馬克思主義,激進的馬克思主義。他們堅信“革命”是“唯一工具”。其實,我們不妨想一想,走一走“改革”的道路,這未嘗不是一條陽光大道,一個工具。就算從北洋時期的形式民主慢慢過渡到現(xiàn)實民主、現(xiàn)代民主,也省去了近百年來的苦苦探索;即便是從民國時期的六法全書開始改革,也不用讓我們在完善法制道路上如此的徘徊張望;縱是走走三民主義,到今天也不至于讓國人對民主制度的如此迷茫和無端猜測;哪怕從民國時期的教育體制下改革,也省去了我們的錢學森老人在病榻前對溫總理的聲聲囑托……
好在中國今天發(fā)展的軌跡不是如同加利福尼亞大學歷史學教授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Jr)在《中華帝制的衰落》(THE FAII OF IMPERIAL CHINA)的開篇中寫的那樣“一個內(nèi)部不能變革的中國,只能受外力革命的推動。如果這一解釋準確,那么人們一定會認為,不受干擾的中國將永遠重復著過去,僵化地抱住傳統(tǒng),一成不變?!币驗榻裉煳覀兛吹剑汗褚庾R的覺醒、服務(wù)政府的建設(shè)、選舉制度的公開——
歷史學家將有理由相信:未來的一個世紀,必定是一個前進的世紀。
(作者簡介:涂雅龍(1978-),男,江西余干人,系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