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平
大秦一統(tǒng)中國,蒙氏家族功不可沒。蒙恬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屢建奇功的名將。蒙恬做了將軍,更是繼承了先輩衣缽,關(guān)鍵時刻,大敗齊國,為秦始皇最終兼并六國奏響了最后的也是最美妙的音符。之后,他又率領(lǐng)30萬人馬,北逐戒狄,收復(fù)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又修筑長城一萬余里,且駐守上郡,抗擊匈奴,戍邊十余年。其弟蒙毅,雖不統(tǒng)領(lǐng)將士,卻長期侍奉在嬴政左右,出謀劃策,勞其心智,被譽(yù)為忠信大臣。因此,蒙氏家族可謂威風(fēng)凜凜,滿門忠烈,地位煌煌,誰可撼動?
問題在于“滿則溢”。看似堅(jiān)不可摧的東西,有時候轟然倒塌只需要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引力”。
秦始皇巡游會稽,途中駕崩。隨駕出行的李斯、趙高暗中策劃,偽造遺詔,迫使公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趙高曾私下侍奉過胡亥,深得寵幸。胡亥當(dāng)家,趙高就時來運(yùn)轉(zhuǎn)了。趙高何人?不過就是一個從趙國逃到秦國的、生下來就被閹割了的宦官而已。歷來被閹割者,要么自慚形穢默默無聞了此一生,要么拂亂心智兇殘暴戾變?yōu)樘蜓АZw高就屬于后者。他曾與蒙毅有過生死過節(jié),大權(quán)在握時,自然會把屠刀砍向蒙氏兄弟。其實(shí),不提“過節(jié)”,蒙氏兄弟也難免挨此一刀,因?yàn)樗麄兺馕毡鴻?quán)內(nèi)控朝政,如若不殺,趙高何以立威?這恐怕也是舔血之魔的又一本性。于是,趙高趁機(jī)捏造罪名,日夜讒言中傷,終于讓秦二世胡亥下詔,取了蒙氏兄弟的項(xiàng)上人頭。
蒙氏兄弟死后,常被一代又一代人所感嘆緬懷,這不僅僅因?yàn)槊墒先鸀閷ⅲ鬃恐?,卓爾不群,而是因?yàn)樗麄兣R死之前的一番自我剖析與表白。
蒙毅接到自縊詔書之后,對前來宣詔的御史說:說我不能順從先主,那么我年輕時就做官為宦,為何得寵至今;說我反對后主,而眾多太子中為何只有后主一人侍陪先主周游天下?理清自己的“忠孝”之后,他接著又說:從前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為他殉葬,判處百里奚以不應(yīng)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被評定為“膠”的稱號;昭襄王殺了白起,楚平王殺了伍奢,夫差殺了伍子胥,都遭到了天下人的非議,因此,在各諸侯國中聲名狼藉。所以說,“用道治者不殺無罪,而罰不加于無辜”。使者知道胡亥意圖,哪里聽得進(jìn)他的申辯,還是把殺他了。
蒙恬接到賜死詔令之后,也有一番表白:如今我?guī)П?0萬,即使被囚禁,也有勢力足夠叛亂。我之所以不這樣,是不敢辱沒了祖宗的教誨,不敢忘了先主的恩寵。接著他也講了一番歷史:從前周成王幼年繼位,周公姬旦背著他接受群臣朝見,終于平定了天下。到成王病危時,公旦剪下指甲沉入黃河,祈禱說“王未有識,是旦執(zhí)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卑岩磺羞^錯都承擔(dān)下來。成王親自治理國家后,聽信奸臣“旦欲謀國”的讒言,姬旦便逃奔到了楚國。后來,成王到檔案館里審閱檔案,發(fā)現(xiàn)了周公旦的禱告書,流了眼淚,殺了造謠者,接回了周公旦。所以《周書》上說:遇事一定要參差交互地多方詢問,反復(fù)審查。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沒有二心,如今卻落得了如此結(jié)局,這一定是謀亂之臣叛逆作亂,欺君罔上的緣故。最后他又請使差將他的話語轉(zhuǎn)報胡亥。來使不敢,蒙恬嘆息一聲后便吞毒自殺了。
蒙氏兄弟死于不同的地點(diǎn),不同的時間,其辯解的理由卻是驚人的一致。一是聲情并茂,訴說一個“忠”字。蒙毅以自己為何“長期受寵”為例,蒙恬則以“擁兵不持重”為說辭。盡管各有自重,其求生之目的卻是一目了然。二是引經(jīng)據(jù)典,勸諫君王。臨死之時,還在為君王日后聲譽(yù)擔(dān)憂,還在為其授之治國方略,這不得不令人折服他們忠誠??赡苷?yàn)槿绱耍卟沤o了他們數(shù)不清的同情。
其實(shí),這些同情是廉價的。趙高可惡,胡亥昏聵,這自不必說,而蒙氏兄弟也未必就是冤死。大秦一統(tǒng)中國之后,人心未定,痍傷未瘳,本該勉勵耕作,恤撫老幼,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可身居要職的蒙氏兄弟不諫諍不進(jìn)言,反而一味迎合秦始皇,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硬是折騰得民不聊生。如此,做官只為“阿意興功”,“忠”是瀆職,“順”是罪過;同樣,當(dāng)官不為民伸張,活有活用,死又何妨?
所以,還是一句話,蒙氏兄弟未必是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