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白
(廣元市蒼溪縣人民醫(yī)院 外科,四川 廣元 628400)
食管癌是發(fā)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全世界每年約有20萬人死于食管癌,我國是食管癌高發(fā)區(qū),因食管癌死亡者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1]。食管癌可以分為頸段和胸段,而胸段也可分為上段、中段、下段食管癌,其中以中段最多,下段次之,上段最少,進行性咽下困難為其最典型的臨床癥狀[2]。傳統(tǒng)手術方法創(chuàng)傷較大,并發(fā)癥較多,現(xiàn)多采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術[3]。本實驗主要探討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術在胸段食管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選擇2008年5月—2011年3月以胸段食管癌來我院治療的患者90例,男74例,女16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61.3±2.5)歲,病程6~12周,平均病程(8.4±1.7)周,其中原發(fā)灶部位位于胸上段者4例,胸中段者51例,胸下段者35例;腫瘤直徑≤5cm者43例,腫瘤直徑>5cm者47例;根據1976年全國食管癌工作會議制訂的臨床病理分期標準,按病變長度、病變范圍、轉移情況來分:0期,不規(guī)則,限于粘膜層 無轉移;1期,<3cm,侵入粘膜下層,無轉移;2期,3~5cm,侵入部分肌層,無轉移;3期,>5cm,侵透肌層或外層,局部淋巴結轉移;4期,>5cm,有明顯外侵,遠處淋巴結或器官轉移。其中I期20例,II期32例,III期31例,IV期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術治療)和對照組(傳統(tǒng)手術治療),其中觀察組45例,男38例,女7例,平均年齡(61.1±2.7)歲,平均病程(8.3±1.8)周,其中原發(fā)灶部位位于胸上段者2例,胸中段者25例,胸下段者18例;腫瘤直徑小于5cm者21例,腫瘤直徑大于5cm者24例;I期10例,II期17例,III期15例,IV期3例。對照組45例,男36例,女9例,平均年齡(61.5±2.3)歲,平均病程(8.5±1.4)周,其中原發(fā)灶部位位于胸上段者2例,胸中段者26例,胸下段者17例;腫瘤直徑小于5cm者22例,腫瘤直徑大于5cm者23例;I期10例,II期15例,III期16例,IV期4例。兩組患者之間的例數(shù)、性別、年齡、病程、原發(fā)灶部位、腫瘤直徑大小、病理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術:所有患者均采用靜脈麻醉,側臥位,胸上段食管癌從右胸第4肋間開口,胸中段食管癌從右胸第6肋間開口,胸下段食管癌從左胸第6~7肋間開口;切口一般長10~15cm,首先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然后切開前鋸肌及肋間肌,但不切斷肋骨,用牽開器分開肋骨,不切斷背闊肌,逐層切開肋間肌肉,最后到達腫瘤旁。
(2)傳統(tǒng)手術:所有患者同樣采用靜脈麻醉,側臥位,胸上段食管癌從右胸第4肋間開口,胸中段食管癌從右胸第6肋間開口,胸下段食管癌從左胸第6~7肋間開口;切口一般長25~30cm,與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術不同的是要切斷肋骨、背闊肌。
密切觀察兩組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肺部并發(fā)癥、術后臥床時間。
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手術切口長度、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臥床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指標比較()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手術切口長度(cm)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胸腔引流量(mL) 肺部并發(fā)癥[n(%)]術后臥床時間(d)觀察組 12.6±3.5* 150.4±32.1 451.3±72.1 443.1±32.4 2(4.4)* 3.5±1.1*5.7±1.4對照組 27.1±3.4 156.3±34.5 463.1±75.1 458.7±41.2 7(15.6)
近年來,食管癌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其發(fā)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來40歲以下發(fā)病者有增長趨勢。食管癌的發(fā)生多與亞硝胺慢性刺激、炎癥與創(chuàng)傷、遺傳因素以及飲水、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關[4]。食管從頸部一直到腹部,與很多重要的器官和組織相鄰,尤其是胸段食管,這就給食管癌切除術增加了困難,傳統(tǒng)的手術切口較長,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并發(fā)癥較高[5-6]。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能提高手術的療效,減少手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7]。
本實驗主要探討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術和傳統(tǒng)手術在胸段食管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研究顯示,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術組的手術切口長度、術后臥床時間、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比傳統(tǒng)手術組低,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是因為傳統(tǒng)后外側切口30~35cm,切斷背闊肌、菱形肌、前鋸肌等甚至切斷或切除肋骨,創(chuàng)傷大,疼痛劇烈。術中牽拉肩胛骨,導致術后肩關節(jié)及上肢活動術后功能障礙[8]。胸部小切口在遵循傳統(tǒng)手術方式的基礎上,未切斷肋骨、背闊肌等重要肌肉組織,避免了因肋骨骨折等對呼吸功能的影響,減少了對神經的損傷。同時胸部小切口較小的視野和術野條件下行食管癌區(qū)域淋巴結清掃不僅要求術者熟悉食管癌手術的相關解剖、能熟練運用長手術器械、深部打結包括推線器打結,還要求助手與之默契的配合和充分的暴露等,從而達到傳統(tǒng)手術治療胸段食管癌的療效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9-10]。
綜上所述,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術具有手術切口小,部位隱蔽,主要組織損傷較小,術后恢復快,術后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是胸段食管癌治療的可靠手術方法。
[1]CHEN J,ZHU J,PAN J,et al.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improved survival of poor prognos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ophagus[J].Ann Thorac Surg,2010,90(2):435-442.
[2]劉冠,徐裕金,賴霄晶,等.11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術后復發(fā)規(guī)律的探討[J].腫瘤學雜志,2011,17(6):438-440.
[3]陳俊強,陳明強,李云英,等.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術后放療靶區(qū)的臨床研究[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06,26(4):374-376.
[4]霍小東,王洪江,龐作良,等.339例中晚期胸段食管鱗癌術后生存評價及預后因素分析[J].實用腫瘤雜志,2010,25(23):273-276.
[5]朱坤壽,王楓,張德榮,等.腹腔鏡聯(lián)合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術的臨床應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12):909-912.
[6]郭明,魏凌云,胡蒙,等.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術的臨床應用[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30(9):842.
[7]王旭廣,毛志福,師曉天,等.胸段食管鱗癌淋巴結合理廓清范圍的探討[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5,12(2):136-138.
[8]路東明,韓開寶,汪棟.胸部小切口實施食管癌根治術的臨床研究[J].山東醫(yī)藥,2008,48(32):78-79.
[9]莊翔,李強,陳利華.頸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療[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8,15(4):36-36.
[10]趙彬,王福興.中段食管癌手術的臨床體會[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08,29(5):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