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旁觀者》的寫作目的在于刻畫一些特別的人。作者希望借此呈現(xiàn)社會的圖像,捕捉并傳達這一代人難以想象的那種精髓、韻味與感覺。德魯克自己認為在其所有著作中,沒有一本書反芻的時間像這本這么長:“20年來,這些人物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坐、臥、行、走,無所不在?!?/p>
我剛做記者時,有一次到一位前輩家做客,聊到人物寫作,她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說:“你一定看過很多遍了吧?”這本書就是《旁觀者》。不過當時我對彼得·德魯克聞所未聞。后來這本書我倒是讀了很多遍,最近也重新溫習了一下。開始讀時,覺得故事好玩;再讀時,對其中包括亨利·盧斯和通用汽車斯通的故事尤為感興趣,因為他們都是大人物;再往后讀,就讀出了更多人生冷暖。原來不是很喜歡的章節(jié)后來慢慢變得喜歡起來,喜歡程度甚至超出了寫大人物的章節(jié)。
人們?yōu)槭裁匆x傳記?一種可能是希望從中學到前人的智慧;另一種可能只是為了體驗另一種人生;但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人們從中讀到了自己,雖然傳記講的可能是一個運籌帷幄的將軍,但一個職員卻可能從中看到自己的辦公室政治。對于《旁觀者》,我一個自視甚高的朋友最喜歡寫卡爾·波拉尼一家的故事。大概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同樣智力超群,卻又被時代排斥。
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章節(jié)名為“怪獸與綿羊”,其中怪獸講的是一個普通人如何變惡,綿羊講的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報人,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思,回到了希特勒統(tǒng)治下的德國,希望能夠起到善意的作用,卻成了被納粹利用的工具,將他的正直與善良作為欺騙西方媒體與大眾的籌碼,從而將之變成一個犧牲品。我擔心的是自己也有可能變成后一種可憐的好心人。或者如“英國最后一個異議分子”一章中的布雷斯福德,糾結(jié)在現(xiàn)實與原則之間,最終成為俄共的利用工具?!八牧贾偈顾忠淮纬蔀樘亓ⅹ毿械漠愖h分子,以信仰和權(quán)力相抗衡。另一方面,他覺得政治現(xiàn)實在向他低語: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于是,他寬宥罪惡,或者干脆閉上眼睛?!比绻岳溲劭此嗣\的方式,倒是的確能夠從中讀出很多有益的教訓。我試著將這些觀點摘抄或者轉(zhuǎn)述如下,它們都來自德魯克對所交往的杰出人物命運的認知與總結(jié)。
1.奶奶的處世方式
在奶奶的處世方式中,有著看透一切的實用主義,但對最簡單的原則卻堅持始終。大家都把奶奶當做家族里的傻瓜。她雖愚不可及,但在各國邊境關(guān)卡重重的戰(zhàn)后,她卻通行無阻;雜貨店老板也給她比較便宜的價格;而她也可以輕易叫那乳臭未干的小子乖乖地取下納粹標志。古拉丁文有句話:即使是神,和傻子交手也是白費工夫。我仔細一想,這一切都得歸功于她的傻氣?!澳棠棠窃S許多多聰明的侄子、侄女、女婿以及孫子輩,還有那些店老板,認為她之所以傻得可愛,就在于對基本價值深信不疑,而且力行不懈?!?/p>
2.不通人情也是競爭力
情商最低的赫姆為何成為奧地利最偉大的公職人員?脾氣古怪、不通人情,而且并無家庭背景可以依靠的赫姆,成了奧地利的樞密顧問官,也就是奧地利文官制度中的最高首長,“成就非凡,事實上他是奧地利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公職人員”。
德魯克對此大惑不解,他認為這是個悖論。而他的父親卻如此解釋:“因為我們需要像他這樣的人,有時我們碰到一些極為棘手、難以處理的事情,必須找一個毫無懼色的人來處理,就會想到赫姆;有時事情復雜到?jīng)]有人能理解時,也只有赫姆可以解決。他具有直指核心的洞察力,并愿意去面對最艱難的任務(wù)?!痹谒砩?,不通人情也是一種競爭力。
3.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教授方法
“所謂正確的方法就是去找出有效的方法,并尋求可以做到的人。我知道,至少我自己不是只從錯誤中得到教訓,我也從成功的范例中學習?!灰獜膭e人的錯誤中學習,看看別人是怎么做對的?!币簿褪钦f,從成功中學習要比從失敗中學習來得容易些。與此同時,德魯克也指出,“所有大畫家?guī)缀醵际敲灰娊?jīng)傳的平庸畫家教出來的”。
4.商業(yè)的目的與手段
德魯克拒絕做一名商人,因為“從商的目的在于賺錢,而二流的人物也能賺到很多錢”,他想成為一流人物。但是他在《旁觀者》中也對一些商人贊不絕口。比如開百貨店的亨利伯伯和銀行家弗里德伯格。
弗里德伯格說的一句話值得摘抄:“我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得考慮到傻瓜——因為事情到最后是要由一些傻瓜來完成的?!?/p>
亨利伯伯則說:“沒有無理性的顧客,只有懶惰的商人。如果顧客的行為不像你預期的那樣,不可說‘他們失去了理性。不要試著去‘再教育你的顧客,這并不是商人的工作。商人的工作就是使顧客滿意,使他們再度上門。若是你認為他們不理性,請你出去看看,用顧客的眼光來看街上的商店和貨品。最后,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消費者還是理性的,只不過商人看到的往往和顧客不同。”
5.愛國主義的危險性
“現(xiàn)在人們普遍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歸咎于膽大妄為的軍人、外交人員或是商人,但真正希望引發(fā)戰(zhàn)爭的,卻是那些極端愛國的大眾?!?/p>
德魯克在20多歲即成為一家大報的資深編輯,他說:“我之所以得到這個職位,并非因為我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比我年長的人幾乎不存在了。在我20歲時,周遭沒有30多歲的人。”
6.波拉尼一家的挫折與追尋完美的不可能
“重要的并不是他們的生平,而是他們的理想和挫敗感。他們家每一個人都極有成就,卻沒有實現(xiàn)理想。他們都相信經(jīng)由社會得到的救贖,最后卻放棄了社會,而深深失望?!?/p>
對此,德魯克評價說:“波拉尼這一家,盡管天賦過人,卻只是些有趣的小角色。他們的挫敗象征著近200年來,那些西方人追求的落空——亦即追尋一種完美的‘公民宗教,或是追尋一個十全十美的、完善的社會,卻不得其果?!倍拔覄t愿意以一個充裕的、能讓人忍受且自由的社會取而代之??枴げɡ釓那芭u這是一種懦弱的妥協(xié),并嗤之以鼻。然而,這么一個社會也許是我們所能希冀的最好的那個”。
7.偉大人物的災(zāi)難效應(yīng)
“天才型的外交大臣對國家是一場災(zāi)難。奧地利因梅特涅的成功而亡,德國則因俾斯麥的登峰造極而滅。天才型外交大臣的后繼者常是個‘庸常之輩,或只是個高級官僚,而且之后這人不是放棄,就是更糟——他只會虛張聲勢?!薄叭绻粋€偉人的后繼者只是庸庸碌碌的高級官僚或是奴顏婢膝者,之前的偉人不要也罷。一個本身有能力又能提拔后進的領(lǐng)導者,才是真正的偉人與領(lǐng)導人……所謂的‘領(lǐng)袖魅力即使不是媒體營造出來的,也是令人反感、虛偽的東西。真正的強人是靠苦干和奉獻來領(lǐng)導別人的,而且處理事務(wù)是靠著正直,而非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間。”
8.專心致志的成就:兩位未來學家富勒與麥克·盧漢
“對我來說,他們就是專心致志的最佳范例。只有像他們這樣一心一意地追求,才能真正有所成就。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樣,或許生活多彩,卻白白浪費青春。我后來悟到:要有成就,必須在使命感的驅(qū)使下,從一而終,把精力投注在一件事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40年,連一個追隨者都沒有,但他還是堅定地為自己的愿望奉獻一切;麥克·盧漢花了25年的時間追逐他的愿望,從不退縮。因此,時機成熟時,他們都有了相當?shù)挠绊懥?。其他像這樣有著很多興趣而沒有單一任務(wù)的人,一定會失敗,而且對這個世界一點影響力都沒有。”
(周海彬摘自《第一財經(jīng)周刊》2012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