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功 趙汝花
(山東省陽谷縣第一中學,山東 陽谷 252300)
拜讀了貴刊2010年第3期刊登的《也談交點速度問題的解法》一文,和文中提到的前面幾期上刊登的相關類型問題的分析,受益匪淺.聯(lián)系自己平時講授這類問題的情況,覺得從速度的定義出發(fā)解決繩子斜拉物體或物體斜拉繩問題,是易于接受,又便于理解的快捷方法.現(xiàn)對這種方法作簡單闡述,以與同行進行商榷.
繩子斜拉物體或物體斜拉繩的模型在高中物理中比較常見.筆者曾經講授這類問題時,按照速度分解要根據實際效果進行分解的思想,通過分析得出:繩子斜拉物體或物體斜拉繩時,物體運動的速度是合速度,沿繩長伸長或縮短方向的速度是一個分速度,垂直于繩即繩端轉動的方向的速度為另一個分速度.但是學生接受起來好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后來的講授中,筆者從理解瞬時速度的定義出發(fā),通過一兩個例題,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學生反映接受的效果較好.下面是講授這類問題的基本思路.
按照現(xiàn)行人民版《物理》必修1中速度的定義:物理學中用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就是速度.一般來說,物體在某一時間間隔內運動快慢不一定是一樣的,所以只能理解為這是物體的平均速度.為了使描述精確些,可以把Δt取得小一些.物體在從t到t+Δt這樣一個較小的時間間隔內運動快慢的差異也就小一些.Δt越小,運動的描述就越精確,如果Δt非常小,就可以認為表示的是物體在時刻t的瞬時速度.
我們可以根據以上思路來分析繩子斜拉物體或物體斜拉繩問題.由于拉動繩子,一方面船和滑輪間的繩子變短,另一方面繩子連接物體的一端轉過一個小的角度.設想物體在很短的時間Δt內發(fā)生了很短的位移,進而利用幾何關系求出一個物體在Δt時間內沿實際效果方向分位移間與實際位移的關系,根據速度的定義,求出且當Δt很小時,就可認為是這兩個方向的分速度.為了進一步說明此方法,下面舉幾個例子.
例1.如圖1,人在岸上以恒定的速度v0通過滑輪用不可伸長的繩拉水中的小船,當繩與水平方向成θ角時,小船沿水面向岸靠近的速度v多大?
解析:在拉動小船的過程中,小船與滑輪間的繩子長度減小,另一方面,繩子繞滑輪轉動.
圖1
設在很短的時間Δt內,小船向前運動了Δx,則繩子也轉過一個小角度,使得繩子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增加 了 Δθ.連 接AB 使A、B與滑輪間距離相等,船與滑輪間繩子的長度縮短了長度BC,如圖2所示.
圖2
例2.如圖3所示,使動滑輪以速度v向上運動,當不可伸長的繩與墻成α角的瞬時,求物體速度大小.
解析:在拉動滑輪的過程中,繩子固定端與滑輪間的繩子長度增大,另一方面,繩子在繞固定端轉動.
圖3
設想在很短的時間Δt內,動滑輪由A位置升高到B位置,升高量為y,如圖4,則滑輪到墻上固定點的距離增加量等于的長度.由數(shù)學知識=y(tǒng)cosθ.由于滑輪升高量故物體共升高了y+ycosθ.
圖4
例3.如圖5所示,臨界角為45°液面上有一點光源S,用遮光紙遮住,只留下一束豎直向下垂直入射到水平放置于液體中且距離液面為d的平面鏡M 上.當平面鏡M繞垂直過中心O的軸以角速度ω逆時針勻速轉動時,觀察者發(fā)現(xiàn)水面上有一光斑掠過.設t=0時平面鏡處于水平位置且鏡面向上,試確定觀察者所觀察到的光斑在水面上移動速度v與時間t的函數(shù)關系式.
圖5
解析:反射光束一方面繞O點轉動,同時在水中的長度要伸長.如圖6所示,設經過時間t,平面鏡轉過角度θ=ωt,則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為2θ,反射光線轉動的角速度為2ω,此時光線反射到水面上的P點.設經過一個很小的時間間隔Δt,平面鏡又轉過Δθ=ωΔt,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加了2Δθ=2ωΔt,反射光束轉到OQ,水面上的光斑由P點移到Q點.作OR=OP,則QR就是在Δt內反射光束在水中增加的長度.PR為P點繞O點轉過的小短弧.由于Δt很小,PR接近直線,且∠PRO近似等于90°,三角形QRP可以看作直角三角形,且∠QPR=2θ,PR=而在三角形OSP中所以
圖6
例4.如圖7所示,物體M套在光滑的豎直桿上,和m通過細繩和定滑輪相連,定滑輪與桿間的距離為d,當M下落h時,速度達到vM,求此時m的速度vm.
解析:當M下落時,M與滑輪間繩子變長,同時繩子繞滑輪轉動.如圖8所示,設物體下落h時,繩子與桿的夾角為θ,再經過一段很短的時間Δt,M下落y,M與滑輪間繩子長度增加了x,即物體m上升的位移為x.
圖7
圖8
由于Δt很小,角θ變化也很微小,可認為vMsinθ=vm,所以有
以上幾個例題都屬于繩斜拉物體模型的問題.通過例題可以看出,在根據實際問題設出一個微小時間Δt后,輔之簡單的幾何關系,根據速度的定義求解繩斜拉物體模型的分速度,比較易于掌握.由于是從速度的定義出發(fā)去分析求解,故可適用于一切求速度分解的問題,但在有的題目中過于強調這種方法則有繁瑣之感.求解速度的分解問題,應視具體問題而定.讓學生掌握這種方法,既可鞏固學生對速度概念的掌握,又能提高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技能.